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月江山 >

第102部分

风月江山-第102部分

小说: 风月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自己的儿子。杨煜对这位老师的学识才智佩服的五体投地。时间长了,杨煜跟他父亲一样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旦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把高师爷叫来商量。

    杨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尊重高长弼,给他的待遇非常优厚,高长弼内心十分感激,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着杨氏父子。尤其是他看到杨煜天分很高,便认为这小子将来必能成大器,是个值得辅佐的人,从此便认真细致地为杨家谋划起来。在东都城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之中,杨家的任何行动,几乎都是经过他参谋的。从成效看,也非常不错,几乎可以说是算无遗策。

    杨煜进了府门之后就一头扎进自己的书房,他屏退了所有的下人,并关好了所有的门窗。屋子里黑漆漆的。他点亮写字台上的一盏精美的台灯,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剪刀,又从怀里掏出那件缝着信的内衣,一点一点地小心拆着衣服。拆开一条边之后,一封油皮纸包着的信就从内衣夹层里掉了下来。

    杨煜的瞳孔一亮,紧张得脸都红了。他左右看看,见四周静寂无人,便仔细用剪刀剪开了油皮纸的信封。这信封里就是汤寿臣写给皇帝陛下的密信的原本。杨煜仔细看了一遍,越看他的眼睛睁得越大,他惊叹巴特隆竟在东都城藏有这么多内奸。

    按理说以他的职务是没有资格看这封信的,就是内务部的正职也没有这个资格。内务部就是管理皇宫内务和属于皇家的各处机构的繁杂事务的。这国家大事他们无权参与。他这种行为按照帝国法律,应当斩首。

    杨煜之所以敢看这封信,是因为这封信的来历十分不清楚,连拿过包裹的罗菲和罗猛都不知道有这封信。这世上唯一知道有这封信的只有生死不明的鲍超。所以杨煜才有胆子看这封信。

    杨煜看完信之后,额头上渗出了一层汗珠。他擦了擦汗,望着写字台上那一盏台灯,眼珠在眼眶里转来转去,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时书房外响起了敲门声。

    杨煜把信和内衣赶紧藏到抽屉里,然后大声问:“谁啊?”

    “是我啊,高长弼。”

    杨煜前去开门,把高师爷让进来,然后又把书房门仔细插好。这高师爷五十上下年纪,身材瘦高,头发斑白,背有些驼,脸上留着三缕胡须,显得很儒雅,一看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先生。

    高长弼看杨煜神神秘秘的,心中疑惑,笑道:“公子得到什么宝贝啦?这么神秘。”

    杨煜也笑了,拉着高长弼坐到书桌前,又从抽屉里掏出那封信递给高长弼说:“老师真聪明,这应该是个宝贝吧,可我现在想不好怎么用它。”

    高长弼就着台灯展开信来读,他只读了一个开头,就惊得倒吸一口冷气说:“我的妈呀,这信非同小可,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啊?”

    杨煜笑道:“老师仔细看,看完之后我自会告诉你。”

    高长弼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一遍。读完之后,杨煜简单地把发现这封信的过程说了一遍。

    高长弼听完之后又追问了一句:“你真能保证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你拿到了这封信?”

    杨煜说:“我能保证。”

    “那就好,我刚才看了这封信,这信里的名单中有三分之一已经给巴特隆做了内应,公开反叛了帝国。所以这封信绝对是真的,皇帝陛下看过肯定会相信。另有三分之二还潜伏在东都城和其他各省,甚至还有石门关,如果能及时把它们揪出来,就能极大地改变现在的战局,摆脱被动的局面。尤其是石门关内的叛徒,如果他们跟巴特隆里应外合,巴特隆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把石门关拿下。所以说,无论谁递上这封信去,都会立一大功,得到厚厚的封赏。”

    杨煜摇了摇头说:“我找老师来不是讨论得封赏的事,如果为了封赏,我直接递到皇帝陛下那里就是了。干嘛要冒杀头的危险偷看这封信啊?我是想,这封信里是不是应该有文章可做?”

    “我明白公子的意思。我最赞赏的就是公子这高远的志向。不过要想借这封信做文章,所冒的风险会很大。”高长弼望着杨煜,在等待他的态度。

    杨煜站起来,坚定地说:“相对于风险,我更怕的是失去这次机会。现在太子和皇后处处提防着我们杨家,在朝野各处安插他们的党羽,势力越来越大。只是皇帝陛下还在,他们不敢对我们怎么样。但四皇子殿下年纪幼小,虽得陛下喜爱,也没有能力跟太子争啊。陛下今年也快五十了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太子一继位,这东都城还能有我们杨家的立足之地吗?到那时,就是立过再大的功劳,得过再多的封赏也没有用啊。”

    “是啊,是啊。你让我好好想一想。”高长弼把信放在桌上,站起来,在黑乎乎的屋子里走来走去。

    杨煜焦急地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他现在非常担心罗菲的安危,罗菲的性子很烈,一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她万一把吴葆仁弄恼了,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姓吴的可是个混蛋,什么事干不出来啊。杨煜想到这里,捏紧拳头狠狠地敲在椅子的扶手上,心里暗骂道:“吴葆仁,哪天你犯到我手里,看我怎么收拾你!”

    高长弼走了一会儿终于停了下来,他站在杨煜对面躬下瘦高的身子低声说:“我想出一个绝妙的计策,叫借刀杀人。在东都城的旧货市场,有一条古玩街,那里有好多善于模仿古人字画的匠人。那些古玩商人重金聘他们制作各种各样书法绘画的赝品,然后投入市场跟真品混在一起卖,谋取暴利。我认识其中一位金先生,极善模仿各种各样的书法笔迹,而且足可以假乱真。我把他找来,给他重金,让他模仿这位前按查副使汤寿臣的笔迹再写几页附到这份巴特隆的叛党名单中去……”

    杨煜低声赞许道:“真是妙计!现在情势紧急,皇帝陛下肯定不会仔细甄别这里面的真假。这条计策一定能成功。”

    高长弼摸了摸三缕胡须,想了想说:“话虽如此,但这毕竟是欺君之罪。咱们一定要小心从事,不能有任何闪失。有这两点,公子一定要注意。一是这封信里附加的人名单要仔细筛选,找那些平日跟巴特隆过从较密,嫌疑较大的人,以免皇帝陛下过后起疑心。皇后太子一党中的核心人物咱们不能写,以免激怒他们,免得他们公开质疑这封信的真假。咱们要选几个官位不高,权力不大但位置十分重要的人物,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二是这封信公子绝对不能自己递上去,一定要找人代递,这个功劳咱们不能贪,万一今后东窗事发,陛下追查起来,咱们也好有个缓冲的余地。”

    杨煜点点头说:“老师说的对,找人递上去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老师说的人选,应该选谁好呢?”

    高长弼笑笑说:“我已经想好了三个人,公子看看可行不可行。一是政务院财政部税务厅厅长汪立元。此人管着国家的税收,暗中帮太子一系的富商聚敛了大笔钱财。二是政务院吏务部的副部长王楷,此人掌管着帝国各个行省的人事大权,为太子一党在外地的行省按插了不少亲信。三是帝国检察院的蔡显,有好几次太子一党中的人物犯了案子,都是他暗中捣鬼,让他们逍遥法外。有他在,咱们今后利用帝国司法系统对付**的人将会很困难。”

    杨煜想了想说:“这三个人职位不大,作用却不小,是应该及时铲除。只是光这三个人是不是少了点儿?”

    高长弼说:“绝对不能太多,失去这三个人,太子一党就已经受不了啦。若是人多了,太子闹将起来,皇后再一插手,陛下肯定会生出疑心。满东都城的人都知道敢跟太子他们过不去的就只有我们杨家了。陛下若是生了疑心就一定会怀疑到我们身上。失去陛下的信任对咱们来说可是最大的损失,公子还要三思。”

    杨煜想了想说:“好吧,就这三个人。等把这三个人除去了,咱们再找机会安插我们的人进去。高老师,你现在马上去找那位姓金的先生把事情办了。我在这里等你。一定要快。”

    “是,我马上就去。”高长弼将信塞到衣服里抬脚就要走。

    “慢着。”杨煜说:“你一定要多带银两去,等那金先生把信改完了,再派人把他杀了灭口,这件事一定要做到天衣无缝。”

    “是,公子。”高长弼推门出去了。

    吴葆仁自从跟东平郡主成婚之后就从咸安郡王府搬出来了。咸安郡王吴曙天之所以把儿子吴葆仁从自己的身边轰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吴葆仁整天花天酒地不思进取让他生气。二是吴葆仁和东平郡主三天两头打架,让他心烦。

    吴葆仁的府第离胭脂巷不算远。现在他的府门前整齐地站着五六百个按查院的士兵。他们的大人韩起正在吴葆仁寝室外的小花厅里坐着呢。本来韩起是不应该坐在这里的,因为这里离寝室太近,能听到屋里的声响,没有被邀请就坐到这里来显得对主人很不礼貌。韩起原来是跟那几十个黑衣大汉一样坐在吴府的大厅里喝茶的。

    当吴葆仁火急火燎地抱着挣扎着的罗菲走进内室之后。韩起就有些坐立不安,他刚开始拼命地喝茶,等茶喝完了,他以上厕所为由溜出了吴府的大厅。他上完厕所之后没有回大厅而是偷偷地向大厅后面的寝室方向走去。他在路上遇到了进进出出的佣人时就装出一副欣赏吴府内精美建筑的样子。佣人们看到韩起鬼鬼祟祟的样子感到很奇怪,可看到他穿着大官的制服又不敢多问,只是用看贼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韩起找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前边有女子挣扎的惊叫声。他循着声音摸去就找到了吴葆仁寝室外的花厅,他坐在花厅里听到罗菲的喊叫声,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现在只盼着吴葆仁赶紧奸,奸完了,他把人一带走,这件事就算完成了。罗猛那边他干得很利索,八个人全都被捉,没有一个漏网的,现在只要把罗菲抓回去这个案子就算办完了。他也就安全了。再等个半年,等巴特隆打进东都城,坐稳了江山,到那时,他再把鲍超和罗氏兄妹的人头往上一递,把前因后果这么一说。以这等天大的功劳,武威皇帝巴特隆最少也要封他一个公爵,弄得不好封一个郡王也说不准。

    韩起正做着美梦呢,突然看见吴葆仁衣衫不整满头大汗地从寝室里出来了。韩起本来想躲一躲,坐在这里听人家在屋里干那种事,毕竟很不雅,也有失韩起的官体,可现在被吴葆仁抬头看见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行礼。

    吴葆仁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看见韩起笑道:“嘿嘿,韩大人是喜欢听人家叫床吗?哈哈,没想到韩大人还有这等癖好。”

    韩起的脸腾地红了,他结结巴巴地说:“不是,不是,吴公子误会了。我,我,我这就出去。”

    韩起转身想往外走,却被吴葆仁一把拉住了。

    “韩大人别不好意思啊。你坐在这里听没关系,我不会介意的。咱们又不是外人,听听没关系,听听没关系。”

    韩起只好坐下。

    吴葆仁叫外面的佣人给韩起和自己上茶,看来他是又热又渴才出来透透气的。吴葆仁喝了口茶说:“韩大人,实不相瞒,前些年我也有此癖好。我以前为了听人家叫床,特意叫下人抬着梯子到胭脂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