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醉龙图 >

第178部分

三国醉龙图-第178部分

小说: 三国醉龙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对方,必须沉着应战。

站在一旁观战的赵煜也忍不住为甘宁担忧起来,起初自己对于这关羽的武艺并不在意。尤其是在虎牢关看到刘关张三人群殴吕布的对打后,更是作出了分析,刘备的武艺就不用说了,占尽手臂长,出招收招迅速、双剑灵活,但毫无招式可言。关羽就是利用短期的爆发力来秒杀对方,一旦前几招秒杀失败后,后面就陷入被动状态,有点和隋唐的程咬金差不多。至于那猛张飞,则是比关羽更加爆发一些,而且爆发力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又多少灵活一些。不过这家伙每次打斗的时候都好像是打鸡血一般,光是那造势就足矣当对方胆怯三分,又或者是说把对方恶心的无心与他交战。

赵煜虽然有些担忧甘宁,但是心里还是佩服甘宁的抉择,以拖战来与关羽对打完全是占尽上方。此刻的赵煜只希望甘宁与关羽的打斗拖得越久越好,因为单纯的击败关羽并不能安全逃脱,所以刚才他已经悄悄打了一张牌,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张牌上。

原来就在刚才甘宁站出来与刘琦叫板时,赵煜已经在其后面小声的与郭嘉交流,打算让其中一人偷偷跑出去报信。郭嘉是文人自然是不行,典韦刚才就已经太过招人耳目,而且性格焦躁也不行,惟独几人身后的祝融是唯一的人选。

不过祝融要是突然离开,也必定会引起刘关张或者是刘琦的注意,这一下反倒是祝融身后的祝影最为合适。毕竟祝影与祝融同乘一马,又是在众人最后面,刘关张等人也从未见过祝影。

在赵煜与郭嘉小声商议此计策并且得到支持后,赵煜便将自己的腰牌卸下,偷偷传给后面的郭嘉。在由郭嘉悄悄移动马匹到典韦身后,故意凝神观看着甘宁与刘琦的对话叫板,同时小声自言自语道:“夫人,如今敌军人多势众,我等恐怕难以走脱,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去搬救兵。这是主公的令牌,请夫人速令祝影拿此令牌到襄阳,寻找蔡夫人并告知此事,而今蔡夫人与我主关系非同一般,见到这个令牌定会出兵援救。”

祝融虽然从小在南蛮长大,心思简略,但是自从跟随赵煜之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学得不少。尤其是在这黑暗的世间里,人心复杂、勾心斗角之事,在听闻郭嘉细小的传声之后,祝融趁人不注意接过对方手中的令牌随即塞给身后的祝影小声的交待着。

对于祝融的命令,祝影一项是毫不犹豫,将令牌收好以后,趁着众人都被甘宁与刘琦的斗嘴而吸引时,祝影准备脱身,祝融忍不住再次小声交待道:“注意切莫被人发现。”

祝融话音一落,只感觉祝影忽然一个滑身,从马背上滑落至马腹下,接着背部朝地一个翻滚,滚进一旁的草丛林中,一切都做的悄无声息。对方没有一人察觉,这一切也归功于甘宁与关羽的交战吸引了对方所有的注意力。

看到面对数千敌将,甘宁和典韦依然没有丝毫惬意,反倒是越战越勇,赵煜体内的欲望也逐渐被点燃起来。只不过赵煜一再警告自己要冷静下来,毕竟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刻,为了能够坚持到蔡夫人的援军到来,一定要拖下去。

不过,对于甘宁的状况,赵煜很是迷惑。要知道在现代中,赵煜的爱好很为广泛,跳舞、电玩、写作、汽车、美女、美食和睡觉,还有一个就是看书,尤其是这三国历史书籍深受赵煜喜爱。

从东汉到三国之中那些名将名臣中有不少是赵煜极为敬佩和崇拜的,赵云、典韦、太史慈、甘宁可谓是赵煜最喜爱的四大将。但是赵煜却对甘宁的了解甚是不解,记得历史文献书籍中,记录着甘宁自称锦帆贼,年少时喜欢四处游玩闯荡,纠集人马,手持弩枪在各个地方为非作歹,以抢夺为生。至此年幼时,甘宁根本未落得什么好名声,但自从甘宁投靠东吴孙权后,才有所转变。历史最终评价甘宁是,虽然粗猛好杀,但是有勇有谋,文武双全,轻财敬士,军士们无不乐意为其效命。

但是自从穿越这东汉末年,有幸认识了甘宁后,从甘宁身边的那些追随的健儿们口中得知的情况了解,甘宁并非如书中所诉。

在一个群山环抱的瀑布的附近有一个方圆数里的大坪坝,这里因为地势和气候的原因土地肥袄,居住着上百户乡民在这里。他们男耕女织,自生自养,完全不愁吃穿,也因此安居乐业的生活惹人眼红,不是常遭劫匪抢劫,就是遭受地主欺压,官府暴征,逐渐的导致乡民们难以生存下去,更有不少的百姓在压迫和暴力下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远走他乡。

在这个小村庄里还居住着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做甘田,女的叫做织娘,两人勤勤俭俭,日子过得很是甜蜜,结婚不久后,喜得一子,取名为甘宁。甘宁从小就聪明伶俐、手脚灵活,在当时的村庄里教学教育颇为落后,但是甘宁十二岁时,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方圆四邻的乡亲们都夸他聪明。

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天晚上,甘宁一家三口和往常一样在家族吃饭之后,聚在屋中甘宁读书、织娘织衣。甘田则幸福的看着一家人安居的生活,忽然一阵破门声扰乱了三人的生活,只见一伙陌生人手持刀棍闯入他们家中,各个面带凶色一看就不是善类,正是经常在这一带作案的匪盗。

甘田为了保护妻子和儿子不顾一起冲上前与其搏斗,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惨被杀害。可怜的甘宁和织娘只能任人五花大绑着,家中的粮食、财物也被洗劫一空,后来也多亏了附近邻居听到异声赶来营救,两人才免予灾难。

母子俩含泪送走了乡亲们后,甘宁望着父亲的亡体悲痛万分,在家中小屋后徒手挖了一坑穴,将父亲给安葬。随后,甘宁下定了决心对母亲说道:“母亲,如今这个世道穷人难以活命,哪怕就连自保的机会都没有,孩儿打算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武艺。他日学有所成后,定要回来为父老乡亲们锄奸除恶,为父亲报仇。”

织娘虽然多有不舍,但是也明白这世间极恶,只能忍痛说道:“好是好,但是你还太年幼,而且没有一丝功夫弟子,若是硬来肯定是不行的。”当天晚上,织娘剪下自己的一缕长发,搀杂着青麻打成一双草鞋,煮了几个鸡蛋,包给甘宁。第二天一大早,甘宁便背着祖传的弓箭,手拿着镰刀,带着母亲给自己准备的物品徒步朝深山中走。

甘宁一路行走,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悬崖,一股劲来到云峰观前,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无路可走了。此前的干粮早已经吃完,肚中也早已经空空干扁,再者深山中常年阴冷潮湿,甘宁在丛林中穿梭,浑身早已经沾满了露珠水,甘宁是又饿又冷。正在发愁之际,迎面来了一位老婆婆,看着甘宁一副可怜的模样,忍不住心声怜爱道:“孩子,这么大的云雾,你往哪里去呀?”

甘宁说道:“婆婆,我上山去寻仙师学艺的。”

老婆婆说:“仙师难找哟,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

却不想甘宁坚决地说:“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求师学本领。”随后,甘宁把家乡匪盗、财主、官府害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动了,就朝山颠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远有座小庙,庙中有一个老道,武艺高强,求他教你吧,我看你饿了吧,我这里还有些馒头,你拿去路上吃吧。”

老婆婆说完把垮篮里的馒头分与甘宁一些,因为饥饿难忍,甘宁也不推脱,朝老婆婆跪地磕了一个响头后,随取过馒头就继续上路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云雾逐渐散去,一座小庙出现在眼前,甘宁加快步伐直奔小庙中。一进庙里,就看到一老道正与一小徒儿在红炉上锤打一把弓箭,那弓箭是刚刚打好的,上面是钢铁炼的通红通红,那小道却是将弓箭握在手中,张弓搭箭对准远处的三根大香。

“嗖嗖嗖”瞬发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灭,甘宁几经看呆了,当即下跪在老道面前:“请求大师收我为徒。”

第231章神秘的紫虚上人

那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宁,左右看了看问道:“你可是甘田的儿子吗?”

甘宁一惊忙道:“正是,不知大师为何知道我父亲?”

老道笑眯眯道:“当日我修建这座庙宇时曾得到过你父亲甘田的帮助,他助我林中砍柴伐木修建庙宇,我见你与他长相相似所以故而猜测。那时他告诉我说他有一子名叫甘宁,想必就是你了,不知道你因何要来我这里学艺呀。”

“晚辈正是甘宁。”甘宁随即将自己的来意告知老道。

老道在听到甘田因匪盗而遇害,忍不住哀叹起来,随即点头道:“我已知道你要学艺为民除害”。说着,当即令小道收起箭支,进屋端出饭菜款待甘宁。

从此,甘宁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在老道的精心传教下,甘宁日夜苦练,进步十分迅速,不仅学到了箭无虚发,而且还学会了三十六套拳法的过硬本领。

终于有一天老道叫过甘宁道:“这段时间以来,你学艺十分刻苦,而且已经学有所成,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了。现在你已经出师,可以下山为乡亲们除害了,但切记有一点,你要记住你的心德和武德,不可滥用你的本领欺善欺良,需要继承我道精髓打击恶贼造福百姓。另外你日后行走江湖会遇到一位天命真人,此人乃是千年难遇的真命天子,也是我好友左慈的徒弟。此人不单仁义无双、而且文武双全,行事做事都是以万民之福为主,若是你有幸遇到此人,定要好好辅助他征战天下,创立新天地造福万民。”

甘宁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跟随师傅以来,从未听到过师傅大肆赞扬过任何人。但如今离别之时,却从他老人家口中听到如此人杰,不禁好奇道:“那师傅,此人姓甚名谁?我该去哪里找他?”

“此乃天机,恕为师不能透露,但有一点可以肯的是,此人年纪和你相差无几,而且颇受百姓们赞颂。”老道说完忽然响起什么,连忙说道:“对了,你日后行走江湖,征战沙场,成为一方将才必然少不了这几样东西。这几日我观你虽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却独爱刀、弓箭,我特意用上好镔铁给你打造了几把武器,你且带上,希望能为你日后上阵杀敌助一臂之力。”老道说完,让自己另一位徒儿从屋中取过两样兵器交给甘宁。

“这把刀为师取名为锯齿长翎刀,锋利无比,不单吹毛断发,更可斩荆劈敌;这把弓箭就是我当日打造的镔铁重弓,空弦而出能震天空云雀,取名为追魂,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你的左右臂膀。”老道说完又看了看甘宁道:“天色不早了,你且下山去吧。”

甘宁接过两把兵器后,心中感叹不已,联想到近几日老道对自己的恩惠,不由得跪地磕了三个响头道:“师傅之恩,甘宁终身难忘,徒儿定会谨记师傅教诲。师傅一直不恳告诉徒儿姓名,只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在见到师傅,恳请师傅告知徒儿尊姓大名。若是日后徒儿建立功名之时,定会为师傅搭建庙宇每日供奉。”

老道看着甘宁孝心,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呵呵,你能有此心,为师就已经很满足了,其他就无须如此麻烦,为师人称紫虚上人。”

甘宁听后谨记于心,随即又磕了几个响头后,提刀被弓,带着自己的包裹转身朝山下走去。一路星夜兼程赶回家中,这天到家时已是公鸡报晓时辰,织娘见甘宁身背箭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