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画 >

第137部分

江山画-第137部分

小说: 江山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佩红、刘庸二人改发易装走小路,一路上碰到十几波拭剑堂的捕快,都被李佩红应付过去。新开关是临安往北的最后一道关隘,盘查极严,二人正不知如何过关。突见一队骑士鲜衣怒马风卷残云而来,一路上横冲直撞,路人只有躲闪的份儿。众人来到关门前,一人叫道:“快开关门,驸马爷奉旨出关。”守城校尉道:“对不住驸马爷,没有枢密院的金令,谁也不能离城。”一个十五六岁的锦衣少年指着校尉的鼻子破口骂道:“不识像的狗东西,拦小爷路的都是一死!”劈头就是一马鞭,校尉抱头蹲在地上,血从指缝间流了出来。众兵卒个个噤若寒蝉,无人敢动。那少年跳下马打开城门,钟向义一行匆匆忙忙出关而去。刘庸正看得痴,李佩红低声叫道:“刘兄随我来!”骤马到了关前,盘马喝问校尉:“钟向义何在?”校尉被他气势所慑,指着关外战战兢兢道:“出,出去了。”李佩红照脸便是一马鞭,骂道:“放走钦犯,你该当何罪?”校尉大惊失色,跪地告饶。刘庸见火候已到,便说道:“这厮定是假传圣旨,我们还是快追吧!”副将一叠连声道:“是是是,钟向义确实假传圣旨。请大人明察。”李佩红冷哼了一声,打马出关。守门小吏还未将城门关闭,但听身后又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校尉赶忙抢过一顶钢盔戴着头上。马上一个偏将大声喝问:“为何放人?”校尉道:“钟向义口传圣旨,末将不敢阻拦。”来人一拍大腿:“唉,他这是假传圣旨。他父子杀了铭阳公主,反啦!”校尉大惊道:“那末将随将军出城去追?”来人道:“算啦,我奉令只能追到这,出了城便与我无关啦。”说罢,拨马而回。
李刘二人出关之后便各走各路。李佩红赶到太湖岸边,雇船下湖,行了半日,忽见前面大小船只纷纷折返,一打听才知湖州水师聚集上百条战船数千人准备攻西山岛。船主死活不肯往前走,李佩红只得重金买下船自己划行。西山岛外巡弋的官军船只望见一人一船要上岛,远远地放了几箭便没再追赶。李佩红在岛背阴处上岸,沿着山道,通过数出关卡,到了山顶一座石寨,唐若正挺着大肚子督导众人布置滚石檑木,见李佩红平安归来禁不住热泪盈眶。 
   第405章 无为有时(5) '本章字数:865 最新更新时间:2010…10…26 23:00:00。0'
 …………………………………………………………………………………………………………………………………………
  二人说不上几句话,管家李富领来一个锦衣玉带,面白如玉的富贵公子,正是九鸣山庄庄主陆云风,江南姑苏陆家、临安李家、绍兴唐家、太仓王家并称四大家,互通婚姻,算起来都沾亲带故。唐若见了陆云风便打趣道:“我跟你姐夫借此栖身不过十余日,你便来催要地租么?”陆云风笑道:“表姐在此,小弟本不敢来,可两位招呼不打,契约不立,定金也不给,小弟能安心?”唐若道:“这么说咱们只有收拾行李漂流他乡咯。”众人大笑。陆云风道:“废话不多说,太后下旨调集一万水军攻打西山岛,不知表哥可准备好了?”李佩红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他们来吧。大不了把西山岛变成火烧岛,咱们全成烤鸡。”唐若道:“好啦,云风是来献退兵之计的,你别打岔。”李佩红道:“陆大庄主有何妙计请直说。”
陆云风道:“太后扳倒金堂主,是为少帝亲政铺路。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皆然。是钟向义把事情做绝了,如今太后也不能容忍,已经下诏捉拿钟向义父子。太后对表哥的人品才华甚为赏识。只要表哥愿意上一道表章与金百川一刀两断,小弟请愿将堂主之位想让。”
李佩红道:“师父于我有再造之恩,如今他老人家尸骨未寒,你要我与仇人握手言和,我万万办不到。早在师父蒙冤入狱时我就发过誓:今生今世再不为朝廷做事。你这一趟只怕是要白跑了。”陆云风闻言也只能苦笑而已。唐若劝道:“官场是非地,钟向义尚且被逼得杀妻叛逃,我劝你也及早抽身。”陆云风笑道:“多谢表姐提醒,小弟自有分寸。”道声珍重扬长而去。
李佩红叹道:“当真是世事难料,人生难测,昔日的纨绔公子,也迷恋起官场了。”唐若妩媚一笑道:“这岂不正好?九鸣山庄复兴有望了。姨娘泉下有知,当开怀大笑了。唉,不说这些了,你想个退兵之策吧。这几天我的头都大了。”李佩红拿起唐若的手轻轻地揉搓着,说道:“如今可不正是你扬名立万,一展身手的时候,为何反倒要退缩了?唐若摸了摸渐渐隆起的肚子道:“如今我只想找个安安静静的地方把他生下来,不再去想那些虚名了。”李佩红松了口气,自己的妻子变了,变回自己初认识时的那个机敏温柔浑身女人味的唐若。
岛外大军围了三五天,放了几声空炮,便尽数撤去。 
   第406章 玉碎瓦全(1) '本章字数:1609 最新更新时间:2010…10…28 13:52:43。0'
 …………………………………………………………………………………………………………………………………………
  刘庸赶到庐州时就听说宋蒙两军在寿州城下打了一仗,宋军死伤过万,惨败而走,寿州已被围的水泄不通,吃了亏的各路宋军并没有反攻雪耻的打算,而是忙着掩饰败绩造假邀功。靖淮帮副帮主宋士湘带着五万两白银在庐州奔走呼号,呼请朝廷出兵解寿州之围,银子流水样花出去却都似打了水漂,没有半点回响。刘庸只停留了半日便继续赶路,寿州被围后,各地赶来救援的靖淮帮众三五成伙,十五成队络绎不绝,到寿州城下时已聚集有五万多人,声势十分浩大。刘庸听从宋士湘计策,竖起旗帜,自称靖淮将军,封副帮主刘仲林为镇关将军,宋士湘为先锋将军,李云唐与定胡将军,将聚集起来的五万帮众编成飞虎、飞豹、擒龙三军,将城中守军万余人改成翔凤军。宋士湘率飞虎军一万人为先锋进抵城东唐山镇,遭遇蒙古汉军三个千人队,飞虎军尚未摆开阵势,蒙古军已经卷杀而来,宋士湘惨败,一万大军瞬间溃散,余部千余人向八公山上退去,半道又遭蒙古骑兵截击,竟至全军覆没,宋士湘孤身一人逃回。
刘庸闻讯大怒,率擒龙、飞豹二军掩杀过来,苦战至深夜将蒙古人逼过淝水,两军数万人进抵河边却发现无船可渡,原来河上船只早被蒙古人调至河西,蒙古人又在河西沿岸点起数百堆焰火,照的河面跟白昼一般。刘庸与宋士湘商议后命大军连夜伐木造筏。三四万人马一齐动手,将河东竹木砍伐一空,又拆毁民房取木造船,刘庸以家国大义、兄弟血仇激励众将,一时士气高涨。眼见天明,河东岸已经造出数百条木筏,刘庸催兵渡河,数千健儿乘着竹筏迎着箭石奋勇抢渡,一时鼓声雷动杀声震天,苦战之下前锋终于登上西岸,蒙古人守军向西向西北退却。刘庸挥军跟进,一时船少人多,众军只得趟着刺骨冰寒的河水泅渡,半个时辰后过河者超过万人。眼见胜算在握,刘庸狠狠地吐了一口胸中的闷气,正要渡河西进。突然间,天摇地动,但见唐山、九龙、谢集方向烟尘冲天,上万铁骑摆开阵势排山倒海般地压过来,将修补军械,救治伤员的后军瞬间吞没,气势所及,不可阻挡。刘庸眼见此景,“哇”地一声喷出一口血箭,只觉得天地灰蒙,山河旋转。原来蒙古统帅刘整闻知刘庸挥师五万前来救援,心中也是惊慌,又见布置在唐山镇的三千精锐败归更是惊恐,连夜赶到河西布防,待得知刘庸没有乘胜渡河而是停在河东造船,不觉仰天大笑道:“刘庸真是庸人。妇人之仁是成不了大事的。”偏将问他缘由,刘整笑道:“这河宽不过一里地,秋冬季节河水既少水流也平缓,徒步涉水,一盏茶的工夫就能攻过来。其时兵锋正盛,谁可阻挡,可笑他竟不知这个道理。”偏将道:“想是他怕多伤人命吧。”刘整冷哼道:“今晚渡河不过死个四五千人,明早我让他片甲不存。”于是亲率主力骑兵一万人趁夜色绕道唐山一带隐蔽,趁刘庸渡河到中途首尾不能相顾时这才突然杀出。
河西本已退走的蒙古军,此时也反身杀了过来,南面又有数十艘铁皮蒙甲船顺流而下冲击靖淮军,这些舰船原是安丰军水师,战败后投降蒙古人,此时甘当爪牙反攻过来。蒙甲船船高力沉,船舷两侧各布置十名弓箭手,这样顺水冲杀过来,撞翻竹筏无数,射杀那些无遮无拦的泅渡者更不可计数。刘庸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数千残兵退往八公山,半途又中伏兵,血战之后,总算凭着地理熟悉稳住阵脚。
此时已是午后,五万援军全军覆没,死伤三万有余,一条清江水染成了浓红。被俘的七八千人,刘庸连襟周茂赫也在其列。蒙古人将其驱赶到城下,令其负土填平护城河,众人眼见守城的都是自己的亲人故友,哪里愿意?就在阵前反了起来,赤手空拳对付别人长刀利剑无异于送死,眼见得城外杀得尸积如山,城里守军趁势出城接应,不想这正中了蒙古人的计策:一队蒙古骑兵早已埋伏在东门外的小松林里,只待城门开启,便掩杀过来。周茂赫见势不妙只得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来阻挡骑兵,身后众人见了也舍身赴死,这一耽搁,守兵才得将城门关闭,蒙古人杀至城下被箭石所阻,恼恨之下便将堵在城外的这数千手无寸铁的降卒当做肉靶,肆意劈砍,只杀到红日西坠,城外数里已是尸积如山。七八千人的尸体将城东门和南门一带的护城河填平。 
   第407章 玉碎瓦全(2) '本章字数:2226 最新更新时间:2010…10…28 13:53:39。0'
 …………………………………………………………………………………………………………………………………………
  刘庸在八公山中站住阵脚,计点人数只剩下四五千人,几次派兵南下欲与城里守兵汇合,皆被击退。当夜三更时分,风向突转东南,时值秋冬季节,久旱无雨,草木枯黄,蒙古兵就势放起火来,八公山上顿成一片火海,刘庸部属死伤过半。宋士湘建议弃城西去,刘庸不肯,激励将士曰:“我辈男儿,生逢末世,家国危难,惟死报效!”遂率残军去夺北门,因淝河渡口木桥被烧毁,众人涉水渡河,水深齐腰,行动迟滞,又被蒙古人拦腰截击,死伤大半。幸得刘仲林率军出城接应,刘庸等人才得进城,余部所剩只八百人。
刘庸在城头望见敌阵营垒森严,无边无际,低头不语,又不见城中有一个官军,便问原因。刘仲林答道:“刘整诱使常春盛出城和谈,那厮不知是计,欣然前去。刘整将他囚于营中,逼他写下劝降书,水师和西凉郢的马军都降了。庐州来的那个朱指挥连夜跑了,城中官军惶惶不安。刘整又派人来说,只要官军退出寿州城,两家可以讲和。官军上当出城,在城南九龙坡被蒙古骑兵截击,转眼就没了。刘整得意之余以为寿州已是空城,只率三千人来夺城,被咱兄弟给他个万箭齐发,狠狠地干他一顿!刘整的马都被射死了。”
一骑飞驰城下,射上来一封劝降信,刘庸将信掷还城下,说道:“回去告诉刘整,靖淮帮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投降。”使者怒道:“如此就等着大军屠城吧。”刘仲林闻言大怒张弓要射他。刘庸道:“与他无干,何必生这闲气。”使者见城头没有动静遂歌唱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