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难为 >

第80部分

皇帝难为-第80部分

小说: 皇帝难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林永裳看来,这段家实在是糊涂的够可以。

这个时节,皇上虽三番五次的说不支持女子守节,却也不是叫女人依这种情势用这种手段做小。段氏的遭遇已够悲惨,段家若是早早将段氏带回帝都,妥善安置,定能得到皇上好感。

如今却想出这等荒唐主意来。

哪怕皇上嘴里不说,心中也不能欢喜。

“我本是微不足道之人,此案却是牵涉何家。”段氏苦笑,“我一个寡妇,家族也不显赫,有什么值得人这样算计的。若是何大人因我名声受损,我就罪该万死了。且我名声已是如此,我也不想再求其他。林大人是淮扬总督,若林大人给我机会,我愿意上血书为何家力证清名。林大人放心,我力量有限,这样做只是不欲幕后之人得逞罢了。”

“我这样微末,不在人眼里,心里这些念头,也不知晓对错。只是希望林大人能帮我一回。”

林永裳大喜,却不动声色,正色道,“段姑娘有事只管直说。”

“做了这样的事,我已是无颜回娘家。”段氏看向林永裳,“如果我出宗有难处,还请林大人相助。”

林永裳并没有直接应下,段氏咬了咬唇,继续道,“若是出宗,我生活上怕有些困难,还望林大人能派人送我回帝都。”

相对于段氏所付出的,林永裳起身一揖,“我代淮扬百姓谢段姑娘深明大义之举。”

段氏轻轻吁了口气,摇头苦笑,“我也只是想活下去。”

因何欢与段氏案,朝臣对永定侯多有怀疑,甚至有人说出召永定侯回帝都的话。

明湛道,“案情尚未审清,怎可轻动大将!再者,此案关系的是何欢,并非何千山,莫不是儿子犯错,老子受过!也不必断章取义,待林永裳查清始末,自有公断!”

王叡安替段汝玉递上折子。

“陛下,眼下看来,此案中永定侯与钱段氏皆是为人所算计。”王叡安道,“虽幕后之人尚未查出,段氏曾与何公子共处一室,清白已失,断不能为夫继续守节。”

“段氏失贞,虽然何家无辜,何公子清白。只是按人情论,段氏已然失贞于何家,段汝玉大人为段氏计,愿意让段氏入何府为二房,也算给段氏一条生路,安排了她下辈子的生活。”王叡安叹道,“且如今陛下支持守寡女子改嫁,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不得不说林永裳的密奏来的十分及时,明湛看何玉一眼,“此事,是段汝玉的意思,是段家人的意思。爱卿们也听一听段氏自己的意思吧。”

何玉跟在明湛身边,识文断字,展开段氏上书之文念道:

民女段氏自知卑贱,奈何家父母不顾民女意愿,欲强行将民女送入永定侯府做小。民女为人所陷,清白已失,何公子亦无辜之人,民女焉能借此无颜之事厚颜攀附侯府?

再者,有人意在污民女与何公子清白,若民女按父母安排入何府,成全的并非民女,而是幕后设计此案之人。民女虽愚钝,此道理尚且明白。

因民女清白无存,钱家高门,段家书香,族中从无失清白之女子。

民女自觉不配高门贵第,太后娘娘母仪天下,民女请求自愿出宗,当年所陪之物俱还段家。自此,一刀两断,再无牵绊。

民女文倩叩请。

“爱卿们以为如何?”明湛淡淡问。

王叡安目瞪口呆,这女人是疯了不成?段氏此书一上,段汝玉所奏请顿时成了大笑话。王叡安瞪着眼睛,“陛下,天下哪有女子自请出宗的?”

“这是你们跟朕说的,贞洁牌坊下的,节妇,嗯?”明湛眼睛扫过群臣。

大部分人都不说话了,欧阳恪咂巴咂巴嘴,也觉得没什么滋味儿。

倒是有一御史道,“陛下,段氏所行,大悖矣。自古子不言父过,何况段家一意为她筹算,她却……”背着家族向皇上说这等惊世骇俗之言论。

段氏坑的不是别人,正是自个儿爹自个儿爷爷。

何况,向来是宗族不要你,哪里有你不要宗族的份儿啊!

你一个失贞妇人!

你哪儿来的这样大的脸啊!

段氏此书一出,朝臣将对于何家的不满顿时很神奇的转移到段氏身上,纷纷说段氏大逆不道、悖逆不知廉耻……反正读书人骂起来毒辣无比,恨不能隔空将段氏直接诅咒而死。

明湛只管静静听着,刚刚出言的御史顿时来了精神,往昭德宫中间的金砖上“扑通”俯身一跪,大呼道,“求陛下以大逆不道之罪处置段氏,以正国家。”

冯绍明出列,不以为然道,“段氏不过是直接上书太后而已,你等御史风闻奏事尚且无罪,何况段氏所言俱是有理而来,何罪之有?”

“何家何其无辜,何欢被人算计,脏水泼了一头,莫不是还要依着段汝玉的意思,纳段氏入府?”冯绍明道,“我只笑段汝玉虽称一代大儒,怎么看事情尚不如他的孙女明白。真要将段氏送到何府,岂不坐实了先前的脏水恶名,倒叫幕后人看了笑话!”

“陛下,段汝玉所请,实在是无稽之谈。”冯绍明道,“依臣浅见,段氏要出宗只是他段家自己家事,倒不必陛下费心。”人自个儿家事,您就别管了。

明湛看向面色尴尬的王叡安,吩咐道,“王卿,拟旨令段汝玉段青泽回帝都。”

“另外,段氏出宗皆是他段家之事。”明湛沉声道,“若说段氏大逆不道,她一没杀人,二没放心,若是因这一封上书,便定段氏之罪。那么当年明宗皇帝时,僖王谋反,其子安王密告明宗皇帝。这样说来,岂不是安王也是大逆不道了?朕看当时也没人敢叫明宗皇帝斩了安王哪?”

“忠孝尚不能两全,段氏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就引得你们如此轩然大波?”明湛冷声道,“一个女人的话,朕尚且不放在心上,有理无理,听一听便罢了,你们这样鸡飞狗跳的,做什么?”

“刑部尚书,你断案断的多了,说一说,段氏上书,有没有犯罪?”

段氏此举虽然不为士大夫所容,但你真要依着国律来,她真没罪。刑部尚书俯身道,“段氏此事,虽与世情有悖,并无罪。”

“既无罪,朕就不得处置于她。”

明湛与阮鸿飞用过早膳,便去临水斋理政。

其时,李平舟等六位尚书已到。

何玉进门回禀:陛下,榜眼编撰赵青怡赵大人在外跪求陛下。

“朕在与诸位爱卿商议国事,哪有时间见他。翰林院里无事可做了吗?叫他回去。”明湛淡淡道。

“奴才也是这样说的,可赵大人不肯走。”

“不肯走就跪着吧,不要让他挡了路就好。”

明湛脸色波澜不惊,李平舟等人却暗中添了几分小心。这几日不知为何,总觉得皇帝脸上威仪日盛,明湛面无表情,他们自发就多了三分惴惴。

诸人行礼,明湛赐坐。

“李平舟,天津港的设计测量已经做好,招标招商的事下个月就开始,介时报名的商家,先要交付十万保证金。”明湛道,“内务府吴婉他们会将各商人登记好,想承包天津港工程的商人,你们工部要去考察,他们先前都做过哪些工程,够不够资格来建天津港。还有,在建天津港的过程中,工部要派人去监查天津港的进度与进程,让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这些事,你要安排谁来做,给朕拟了折子!一件一件的记清楚,将来,哪个环节出了错,朕就找谁!”

“是。”

“徐叁,报名商家的保证金,不必经内务府的手,你们户部派人去点银子收银子验银子,不论哪件事,都派稳妥的人!责任到位!”明湛道,“譬如,谁负责哪个,写出条文来叫他们做完一项就签字画押,也省得出了事谁来推捼。”

徐叁忙应下。

“兵部,顾岳山,如今帝都商人文人,人越来越多,且日后颇多涉及银钱之事。你与永宁侯、帝都府尹田晚华、帝都巡戍使陈四贤,你们四个商议出个法子,加强巡视帝都街道,一天十二个时辰,给朕盯牢了!”

“礼部,欧阳。图书馆马上就要开馆,还有朕先前命各总督推荐的有才学之士,过几天也要到了,欧阳,他们的接待你来安排。问一问可有住的地方,若是他们不方便,通通安排到行宫朱仪殿来。”明湛看一眼欧阳恪,眼神冷凝深沉。

欧阳恪起身,“老臣遵旨。”

“吏部,将西北军所有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的履历给朕备好。”

不仅是吏部尚书郑临重,其余五人的心跟着一颤,只是大家混官场久了,习惯了不动声色,郑临重领旨。

明湛仿若未曾察觉臣子心中所想,唇角一翘,带出三分笑纹,吩咐道,“今日都有哪些奏章,来,咱们商量着把活儿干了。”

赵青怡就算把地砖跪出个洞来,明湛也没打算召见他。

人晕了直接抬出去,叫赵家人来接就是。

哪怕直接跪死,明湛只当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至于指婚之事,有这事吗?不好意思,皇上好像患了选择性失忆症!

总之,这个时候,也没人会不知趣的在明湛面前起明湛为阮嘉睿指婚赵家之事。

明湛一冷脸,也能镇住半个场子。

在淮扬,林永裳的感受就比较复杂了。

他将段文倩的上书夹在自己的密奏里八百里加急的送到帝都,结果,段文倩这种坑爹的举动引的众怒。虽然自国法而言,段文倩无罪。

她岂止无罪,永定侯萧夫人听到段文倩此举,萧夫人道,“段家这等人家儿,竟生出这样明辩是非的女孩儿来。破窑出好瓷,果然有理。”

永定侯叹口气,姑娘虽好,命却不怎么样。“多亏了林大人。”段氏住在总督府,如今能这样明事理,林永裳定是下足了工夫。永定侯也得知林永裳的情,暗道林永裳果然够手段,竟然能叫段氏上此奏本。

他是武将出身,家里真不讲究寡妇守节啥的。

可是,除了林永裳与何家感激段文倩,其余人,只要是男人,只要家里的闺女的,纷纷在内心无比同情段家人道,“这要早知道生养下这样的女儿来,还不如生就掐死干净呢。”

虽然明湛没有当堂处置段文倩,也说了不干涉段文倩出宗之事,并且也没怎么着段家,只是宣段家人回帝都,本身就说明了皇上的一种倾向。

帝心对段家没有好感,可见段家仕途啊……

李平舟是林永裳的座师,以往对林永裳也多的维护提拔之处,李平舟着人送了封私信来,上面只有四个字:谨之慎之。

明湛给林永裳的密奏只回批了一句话:军政已付你手,朕要一个干干净净的淮扬!

这个人情,虽牺牲了段家,明湛还是让林永裳给了永定侯,明湛把话点出来:你的心思,朕明白。朕要什么,你也得清楚。

林永裳将李平舟的信搁灯上燃尽,只余几缕纸帛的飞灰在空气中随着隐隐的气流上下飞舞,灵异非常。

明湛正一门心思放在天津港和西北上,这时候,又有新鲜新闻。

山东孔氏家族一节妇,守的望门寡,受过德宗皇帝、仁宗皇帝、以及太上皇,三朝帝王奖赏的贞洁牌坊,堪称一代贞洁圣女的典范,在听闻段氏此举后,竟仿段氏上书皇太后。

奏表中道:民妇虚度八十载光阴,尚未见过此等不贤不孝不贞不洁无廉耻之妇人。且妇人以贞静为主,陛下万世之圣君,焉能容此恶妇存活于世。

段氏的奏表由淮扬总督林永裳代呈,如今孔氏的奏表则由山东巡抚纪怀盛代呈。

明湛对着几位阁臣道,“纪怀盛可不就是福闽纪家子弟么?死在赵家门前的那位纪氏是纪怀盛的侄女,对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