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八百年 >

第177部分

大宋八百年-第177部分

小说: 大宋八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老只是一个缩影,送走了刘副部长,迎来了李副部长,再送走李副部长,又迎来了张局长,一个个的官员走马观灯似的迎来送劳,虽然疲惫,可是心里却高兴。
  但是所有的拜访者当中,却没有军官,但是军官却可以从军事角度上,在军政联合大会上发言,用他们自身的道理来说话。
  第一次军政联合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报纸也开始连篇的进行现场式的直播,让自治区,甚至连大治朝堂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看到军政大会的会议内容。
  这一次军政联合大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要不要扩军,四大战区的主战中将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已经从军事角度上详细的说明了扩军与不扩军的好处与坏处,最终的意见是军方还是倾向于扩军的,毕竟现在的防区太大了,军队的数量明显不够用了。
  而行政系统则需要从行政方面进行考虑,比如资金的投入等等,在军事系统当中,唯一个参与到行政决策的部门就是后勤部,但是挂名后勤部长的李平却没有参与进来,而且直接交给了越来越成熟的陈施洛与各方面进行沟通与决策。
  最大的原因就是她的身份问题,毕竟他与孙阳的关系很不简单,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无论最后能否扩军成功,孙阳都不希望有自己的影子在后面做出强力的推动,所以李平自愿放弃执行后勤部长的职责,也是孙阳所乐见的。
  像这种人数数千人的大会,在自治区的会议堂举行,会议堂是后来新建的一个专门用于大型会议的场所,本来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前提下,像这种大型的会议堂很难建得起来,就算是建起来也是个摆设。
  不过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能功巧匠,或许他们并不懂得物理原理,但是经验与手艺却足以让人称道了,从大宋借调了数十名能工巧匠,再加上自治区自行培养的技术人员,利用音波反射的原理,硬是建起了这座大型的会议堂,站在前台,只要说话稍微大一点声,哪怕坐在最后面也一样可以听得清楚。
  大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开得完了,军方派出了一名上校参谋上台发言,从各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关于军事扩军的必要性,军方的意见很统一,扩军是必须的,若是不扩军,对未来的军事行动将会有着致命的打击。
  讲完之后,还有一份份最详细的印刷版的材料发送到每个人的手上,若是有不懂的,可以直接召集这些军官们进行一对一的讲解,会议开了三天,最终将意见集中到了扩军,但是扩多少的问题上,说到底,还是资金的问题。
  这个扩军,主要指的还是正规军的扩军,但是正规军扩军,后勤兵种也必然要随着扩军,一名正规做战士兵,后面至少要有三名后勤兵员的影子,现在自治区的兵员已经达到了百万之众,若是正规军再跟着扩军,哪怕仅仅是扩到六十万,那么自治区的总兵力将达到二百万之巨,自治区根本就没有能力撑起这样一支部队。


正文 244 扩军进行时
  244  扩军进行时
  就以上问题,后勤部很是年青,却一直都未曾成亲嫁人的后勤副部长陈施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正规军的扩军,后勤部队完全可以保持现状,随着道路交通的完善,各种大型车辆的使用,还有各种装载器械的一一布署,使得后勤转运工作变得轻松了起来。
  陈施洛只举了一例子,例如现在后勤物资在转运上,已经不再是散货装车了,而是使用了木制的大型集装箱,直接在后勤仓库在地面进行装箱,然后用吊具向车子上一吊装,拉着就可以走,大大的减轻的劳动量。
  陈施洛用最详细的数据来说话,以后勤部队现在的转运保障能力,六十万的后勤部队,完全可以撑得起同等数量的做战部队后勤保障工作。
  而且一旦发生战事,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要外出做战,还有一部是防御部队,有完善的交通,后勤部队完全可以以少量的人员就保证他们的后勤补给,可以抽调出大量的人员对外出做战部队进行后勤转运。
  这一次的军政大会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说的算,是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从行动部队的意见,到后勤部,再加掌管着资金流向的财政部等,甚至连教育部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是否会有大批的资金被调走。
  而且直接有人要调用军事预算,军事预算还剩下两千万贯之多,用来扩张部队虽然不够,但是却也可以填补很大的一个大洞了,孙阳虽然在这场大会当中就没打算说话,但是仍然动用一票否决的权利给否决了,开什么玩笑,军事预算那是能随便乱动的吗?那是要打仗的时候才能调用的专项资金,自治区再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动过军事预算的那份子钱。
  经过长达十余天的反复开会论证,最终还是订下扩军的计或,将四十万正规做战部队扩张到六十万,这也是自治区财政目前能够承受的极限了,民间还欠着数亿贯的债务呢。
  第一次军政联合大会终于成功的落幕了,虽然商讨的这点事在一部分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一声令下,直接扩军就完了嘛,谁心里还没个数,但是在意义上,这却是打开了自治区全民参政,实行交叉管理监督的先河,意义之重大,绝对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之外,必然要记得史书当中。
  大宋对自治区的管理方法越来越看不懂了,不过那种投票的简单方式却得到了大宋方面的响应,朝堂之上,遇上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哪怕是出了娄子,也不再是一个人扛,挺好挺好。
  新扩张的军队将会从后勤部队进行补充,在自愿的情况下转职成职业士兵,这不是简单的成建制的转换角色,而是要进行考核,只有优秀者才可能可入正规军的作战体系,或者是拥有一技之长,一时之间,各处军营都有士兵在提交转职报告,而这些自愿的士兵将由四大战区派出的参谋团进行联合考核,他们转职只能成为士兵,最多就是士官,而军官还轮不到他们,至少也要经过几次大战才有可能进行升职。
  随着部队的扩张,部队也需要进行整编,这只是军方的事情了,经过由孙阳所参与的军事扩大会议上,决定四大战区不变,但是战区的主要驻守地都要推进了,西方战区是不变的,但是其未来几年的战略就是渗透,尽可能的将军事力量向西渗透,尽可能的使用和平和震慑手段拿下西部,把勒格图的西方几乎独立的地区尽数拿下。
  而东方战区则推进到石门至海岸一线,东方战区的防御线更长,不但要防北,南部也需要驻扎一定数量的部队,所以东部战区需要增加人手,达到二十五万人的规模。
  而北方战区则需要再次向北移动,一直移到北部的白云矿场以北,扩大自治区在划原的影响,甚至轮换到北方战区的刘基提出直接将北方战区的重点移到贝加湖畔去,只不过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一下子深入这么多,有些得不偿失。
  而南部战区则推进到蜀中地带,在原来的兵员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两个山地步兵师的编制,主要还是以蜀地居民主要兵源。
  如此一来,主要做战力量几乎都要远离了长安中心,长安原本只有一个警备师,由各部的精锐进行轮换驻守,现在由于各主要战区离得太远,所以中央警备师从一个增加到三个全满编的师,达到四万到五万人的规模,在长安城外驻扎防御,同时也俱具着对各处进行支援职责。
  自治区护**的扩张,不但让蒙古人紧张之极,同时就连大宋都是心惊不已,反对之极,只不过护**现在根本就不归大宋所属,只服从自治区总参谋部的军令,所以大宋针对于护**四大主战中将所下的圣旨,根本就是个笑话,也只有郭破虏才稍微客气的回了一封信。
  孙阳也不想过度的刺激到大宋方面,所以亲自写了一份万言奏折递交了上去。
  说来也奇怪,孙阳的身份在大宋方面看来是极为尴尬的,虽然自治区的创立,孙阳是区长,算是自治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但是大宋方面却只给了林子善这个行政院长一个三品的实职,四大主战中将都各有封号,都属于三四品的武装,而且还有差遣,都属于实职,不是说着好听的。
  可是孙阳到现在还是当初护**初建时的五品官职,有鉴于此,自治区的很多官员都拒绝接受大宋方面的官职封赏,但是接受也可以,自治区并不干涉这个。
  孙阳对这个也不在意,哪所你在自治区封个王出来,他也要能行驶职责才行啊,随着自治区的发展,孙阳刻意的放权,自己逍遥自在了,同时也利用这种方式将自治区上下绑到了一起,根本就不是策封几个人就能把自治区拉走的,哪怕把所有的官员都策封了,所有的将领全都拉去了,可是真正的兵权可是在基层军官的手上,将领再多也没有用,大宋折腾来折腾去,自治区还是那个自治区,根本就没有什么改变,而且所有的政策也仅仅是到与大宋深度合作为止,大宋对自治区处于一种控制与非控制之间,很是奇怪,让大宋统治阶层怎么也无法看清自治区的运转方式。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孙阳的身份才得到了默许,不默许也不成了。
  本来孙阳都没有资格上奏折的,但是一向很少递交这种大宋奏折方式的孙阳突然来这么一份,谁敢拦着?非但不敢拦,还要用最快的速度送交上去。
  在这份厚厚的奏折当中,孙阳详细的说明了护**的身份与作用,护**是一支**,而不是私军,更不是一家一姓的军队,护**保护的是华夏,而不是某一个王朝某一种人,包括他孙阳自己,护**打的是国仗,不参与地方争斗,也决不会干预政事。
  甚至胆大包天的孙阳还拿出当年的陈桥兵变来说事,若是有人再次做出这种兵变来,黄袍加身称帝,只要能够让百姓过上好生活,从理论上来,护**也不会干涉,护**办对外,不对内。
  只是孙阳越是这样解释,就越是让大宋方面紧张,大宋自立国以来,以文御武已经达到了极致,没有人喜欢有这么一支强大的,足以颠覆任何政权的军事力量游离在自己的控制之外,只不过现在形式比人强,就算是他们再不情愿也没有任何的办法,除非可以发动大军彻底的打败护**,只是,现在护**兵锋正盛,把蒙古人都打得龟缩了回去,大宋的军队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就连大宋的第一儒将文少庄都说了,护**,天下第一兵锋也,可见护**兵锋之强。
  护**的军事扩张,让蒙元也是心惊不已,几乎将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摆到了大都以南,接近到了石门以东到沿海的一线,东部一点也不平静,护**的公路以战时的速度拼命的抢修着,一支支的部队不停的调动着,不时的还会发生一点局部冲突。
  护**正值扩军之际,局部冲突都是以新兵为主,而且打得很克制,避免发生全面战争,而蒙元也不敢在损失惨重之后再发起大的战事来,双方就这么胶着对峙。
  护**的这种态度,让蒙元渐渐的长出了一口气,将部分精锐调向草原,意图扑灭**军在草原上折腾出来的一处处火种,只不过**军现在也学奸学滑了,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四处跑,四处发起**来,打土豪分牛羊这一手玩得炉火纯青,着实把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