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八百年-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要发行新的货币,说到底还是自治区自身的经济发展,使得铜币已经不适合民间使用了,甚至民间一些稍大一点的交易都开始直接使用贵重金属进行结帐了,如此一来,耗损是极大的。
但是大面积的纸币发行与发行交子还不一样,交子一般只用于大额贸易,民间还是以铜钱为主,一上街,后面跟两个挑着担子的,担子里装的都是成串成串的铜钱,这并不夸长,甚至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
所以一种便携、不易被伪造的钱币成为了一种趋势,其实大宋的铜币很容易仿制,介理仿制是亏本的,有多少亏多少,所以新的币种出现,应该会得到大宋方面的支持。
自治区已经写了一份详细的报造送达了大宋,而且在后部已经明言,若是大宋不肯参与的话,那么自治区将会发行一套独立的,属于大宋的钱币。
正文 235 深度合作
235 深度合作
虽然如今的大宋,奸臣辈出,但是这个时代很有特色,而这个时代的奸臣也是因时代而起,每个奸臣,都是大才,甚至可以说是天才,如果大宋没有风雨飘摇,没有蒙元这个大敌的话,那么这些奸臣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大大的能臣,宋朝,一向都是一个充满了迷醉,向往,矛盾的朝代。
现在蒙元这个强敌被自治区几乎要拖垮拖残了,大宋方面虽然仍然养着不少精兵,但是压力却也大大的缓解了,而自治区出了极大的力,那些奸臣妄相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比如大宋现在内部的压力就得到了缓解,南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再多的人也不怕,甚至在南洋,可以装得下整个大宋的人口,如果人口还是多的话,孙阳甚至可以做出几千万个澡盆子,然后沿着南洋的群岛,一路划到现在还没有人烟的澳大利亚去,只要有心的话,孙阳时常会说,心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中原人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从来都不愿意向远处走,从来都愿意张开眼睛,去真正的看看世界,或许华夏这片土地上,因为农耕而使得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禁锢到了这片可以刨出食物的方寸小土地上。
现在因为孙阳的到来,一切都有了改变。
自治区要引导货币的改革,大宋方面自然不会傻到将主导权放到自治区一家的手上,立刻就派来了一支谈判队伍,说来也好笑,从自治区与大宋接触的这几年时间,中间各种各样的商谈一个接着一个,大宋方面的谈判官员从最初的满口仁义道德,吃亏就是占便宜,到现在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谈判能力,至少不会吃太大的亏了。
直接发行纸币是肯定不成的,虽然有交子这种币种在打着基础,一切都要一点点的来,首先还是要发行金属货币,减少铜币的使用量,减轻大宋和自治区铜存储量的压力,大宋几乎要把所有的铜都用在货币制造上,自治区也没多少铜,铜还属于战略武器,无论是造炮还是造枪,都少不了铜这种金属。
金属货币,特别是大宋的铜钱,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发行多少都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甚至发行的越多,大宋本地就越是缺钱,因为使用大宋货币的并不仅仅是大宋一家,周边都在使用,包括日本朝鲜,蒙元也发行了自己的货币,甚至是仿造了纸钞,只不过后果却极为严重,那只是掠夺的一种手段,不是自家的地盘,祸害起来不心疼。
货币的发行是一种极为严肃的事情,特别是第一次发行货币,除了一部分金银币之外,还有一部分真正的纸钞,更是要小心再小心,货币的发行是要与自身的收入有着极大的关系,你收入多少,才能发行多少,或许可以多发一点,但是发行得太多了,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过在大宋这个时代,这个危险会被降到最低,因为周边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点。
所以孙阳并不担心这些仅懂得一些原始经济知识的宋朝官员会闹出什么**烦来,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只要肃清外部敌人,便有足够的时间来摸索自己未来的道路,而对外战斗,几乎就是自治区护**的任务了。
孙阳很早就给大宋朝堂提供了一份报告,护**是一支国家化的军队,忠于的是这片土地,这个民族,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内部战争,除非大宋的军队会对自治区动用军队式的武力,这也是孙阳最早提出的军队国家化,军队去政治化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正在一点点的向军队渗透,影响着护**上下,忠君这个思想在孙阳这个影响力极大的人个人引导下,渐渐的发生着变化,君,倒底应该是君王,还应该是这个国家?一家之姓的君王,真的可以代表整个国家吗?
而这一点,也一向是让大宋最不满意的,但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至少他们把大宋最大的敌人蒙古人打得抱头鼠窜,不是吗?
在军队的保护下,货币策政渐渐的有了眉目,第一批发生的将是一些金币和银币,还有一部分纸钞。
金银两种贵重金属货币将做为大额交易使用的币种,其中又是以银币为主,金币为铺,比如百贯到万贯左右的交易,银币就可以了,一银币初定为一贯,相当于一千文,而一金币相当于十银币。
银币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占据主导地位,至于金币,只是少量使用,毕竟额度太大的话,还有交子这种原始纸币的存在。
暂时不会印制大量的大额纸钞,没有那个必要,大宋的交子已经使用惯了,暂时不会改变名称和更新额度,而自治区要印制的纸钞将会在十文左右的价值,主要是一种日常流通的币种,目的还是为了减轻铜币的压力。
先把额度敲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关于钱币模样的印制,金属货币自然由金属加工能力最强的八星城来担任,而纸钞也由自治区的官方最大的造纸厂、印制厂联合成立的货币中心负责。
虽然定在了自治区,但是在制造的过程当中,大宋可以任何派遣官员参与监督,自治区摆出了一副无事不可对人言的模样,而且还真正的拥有这个实力,至少大宋方面在制造这些货币的时候,实在是太亏本了,而且纸钞还没有那个技术。
在货币的样式上,要考虑到好看大方,还要具有极强的防伪能力,在防伪上,纸钞没有任何问题,特种纸张现在也只有自治区一家能生产,就算是把技术交出去,别人也生产不来,不是因为别的,无法批量工业化生产的话,生产一张就他娘的赔进去十张的价。
而金银币为了防伪防盗,采用了初步的合金,再加上锯齿型的边缘,防伪是肯定没问题的,防盗因为锯齿边缘,使得盗之不易,毕竟少了边缘钱币就算是费了,只能半价兑换。
在设计上又出了问题,大宋方面的官员的要求与孙阳所想差太大,说来说去,还是以皇家为本,最后孙阳一怒之下,直接就将炎黄盘古女娲给摆了出来,甚至连孔孟都搬出来了。
你皇家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比咱们的老祖宗厉害吧,争来争去,最后敲定金币以盘古开天僻地为样,银币则以女娲造人为本。
至于纸币,正面是孔子,背面是孟子,但是炎黄二帝怎么办?这个好办,孙阳大手一挥,不是还有交子吗?自治区的特种纸张绝对是造币最好的纸张,大宋的交子虽然采用了三色套印的防伪手段,但是与自治区已经渐渐形成的彩色防水印制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索性连交子也一同承制印制了,不同面额的交子就用不同的炎黄二帝的形象,有大战蚩尤的,有二帝祭天的,再把伏羲、神农、仓颉等都拉出来,实在不行还有文王武帝呢,形象有的是,而在形象计设上,则由自治区的专科学院和大宋方面的高明画家一起出手绘制,这完全就是一个双方高度合作的产物。
双方共同出人出力,创办了第一家大宋银庄,其实就是银行的前身,双方共同派出人员进行银庄的管理,而且银庄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都很高,毕竟这是一个由双方牵扯所产生的产物,谁都奈何不了谁,主要的任务就是大宋经济调整还有货币发生。
最选制造出来的还是金银币,对于自治区来说,这些钱币的制造反倒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了模具,利用黄河的水力资源,用大型的冲压机,一次就可以冲压成型,再放入细砂当中滚动打磨一两个时辰,一箱箱的货币就通过公路运往长安,再由长安装车送往银庄进行存储,再由银庄进行发生。
大宋银庄没有必要建起大多的分支机构来,采用了自治区的模式,而是与民间的钱庄进行合作,交由民间的各大钱庄进行使用发行,多少有点报酬钱息,数量虽然多,但是在自治区的引导之下,官民第一次进行如此平等的合作,着实来之不易。
精美的纸钞也印刷了出来,速度与效率快得惊人,双方第一次如此深度的,甚至是毫无保留的合作,自治区的高效率模式着实让大宋方面一惊再惊,而一些有识的大宋高级官员也借着这个机会仔细的参观了一下做为商业中心之一的长安城官方机构,几乎所有的主管部门都集中在这么一栋大楼里,无论是谁想要办什么事,只在这一栋楼里走上一圈就可以办得索,不像大宋那头,从这头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回到这头,累都能把人累个半死。
大宋的文化影响着自治区,而自治区的模式又影响着大宋。
货币终于正式发行了,而且没有采用任何强制的手段,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兑换,甚至不兑换,我就乐意买点什么东西挑几大担子的铜钱,那也没人管。
虽说劣币驱逐良币是一条铁律,但是在确实急需的情况下,这种事情还真就不会发生得太过于明显,虽然很多人将银币和金币都珍藏了起来,但是银币这种价值一贯的货币确实是使用量极大的一种货币,而金币发生的数量不大,介于银币与交子之间,反倒是使用量不大。
平常百姓很难一次就花一贯钱,倒是价值十文的纸钞成为最中坚的力量,这可是实打实的十文纸钞,到任何一个钱庄,都可以用一张薄薄的纸片换来十文钱的,只要有信誉,纸币的发行将不会有任何问题,而大宋和自治区也按着比例,收回了大量的铜钱,极大的缓解了铜的压力。
而这些钱币也以极快的速度流通着,前后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就已经在日本,安南等地流通了起来,没有任何的阻碍,大宋都在使用,何况是他们呢,而且大宋现在的危险基本解除了,蒙元被死死的压回了北方,大宋又一次稳定了下来,自然货币信誉良好。
发行货币是赚钱的,而且还很赚钱的,仅仅是钱息就让大宋方面的财政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而自治区也是一样,大笔资金的进项使得自治区的财政赤字多少服一些缓解,军费又一次增加了不少,这也使得军方又开始筹备起下一次战事来,而且又向后勤部又向孙阳提交了一份关于战事的额外军事开支。
“怎么有点钱就想打仗呢?”孙阳抱着个小手炉嘀咕着,此时正值冬季,军方正在准备着一场春季攻势,自治区要干仗,一向都是堂堂正正,各战区的参谋人员纷纷前往长安的总参谋处,为下一次做战做着充足的准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避讳,甚至连报纸上都登上了春季攻势的各种猜想。
“上将”一名年青的中校参谋站了起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