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八百年 >

第112部分

大宋八百年-第112部分

小说: 大宋八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方面没有想到孙阳竟然如此强硬的就顶了回来,本以为孙阳就算是再不情愿,也要接连上表推脱之类的,也能让大宋方面做一个缓冲,可是孙阳干净利落的就拒绝了,毫不客气。
  孙阳可没有心思跟大宋这头庞大的文官玩什么政治,他真要是敢那么干的话,还不玩死自己,还不如像砸地鼠一样,哪冒头,直接就一拳头砸过去呢。
  大宋方面可是真的不敢往急里逼孙阳,人家连蒙古人都说打就打了,区区一个潼关,还真没什么信心能够挡住了北伐军的铁军。
  不过接下来的动作让大宋方面又有点看不清了,借着北伐军一战而胜,自治区这块根据地更加稳固之时,部队再一次进行了整编,取消了北伐军这个番号,更名为大宋护**,军规第一条,以家国为已任,总之,在护**或者说在自治区上下,没有任何一句是提到皇权的,全部都是家国至上,把皇权与国家进行了分离。
  我们保的是只中华土地,保的是华夏文明,而不是哪一朝哪一代,保的也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其实就这一条,才让赵宋颇为不满,甚至是痛恨,千年封建家姓统治,让孙阳这么一搞,全乱套了。
  整编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番号,其实这一次太行山九关御敌,同样也是护**的一次军事行动调配的尝试,为什么军队一向都如此受到重视?甚至是如此的危险,就是因为兵将一体,一旦某一支军队过于装大,就会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
  就算是不威胁统治者地位,也会成为军阀,民**阀乱战就是最好的事例。
  所以孙阳带领着一帮参谋,重新制定了军队的规则,新兵训练,原本的军法处理权,同样与主将无关,由于有了极强的军纪约束,再加上基层军官足够精锐,所以在自治区完全可以形成另外一套战法。
  其实这套军事管理规则与唐朝的府兵制很相似,平时将官入朝为官,战时,指派各地军队聚集,然后再指派一名将领进行带领,只不过那些府兵多是战时为军,平时为民,只有少量的正规军而已。
  而自治区现在后勤士兵属于退役制度,战时为兵,平时散去为民,但是战斗部队这么干肯定是不行的,哪怕护卫军所使用的武器已经尽可能的要求训练时间更短了,但是至少也要五年左右的役期才成,所以正规军就变得很重要了,自治区在原则上要时刻保留二十万的正规军才能勉强够用。
  平时这些军队在各地进行防御,无论哪里发生了战事,根据各地防御力度的不同,投调不同的军队,再由孙阳出面,与身边的参谋进行研究之后,指派一名将领进行带领,在原则上,并不仅仅是四大少将拥有指挥某一战区的做战权力,这种做战权可以一直下放到团长一级,进行临时的军衔提升,指挥大小不同的战役。
  一旦仗打完了,各支部队立刻归建,如此一来,并没有降低各大将领的权力,但是却极大的分散了手上可控的兵力。
  当然了,为了避免那些主战军官的情绪,孙阳亲自给各位上校级以上的军官写了亲笔信,用真诚的态度去解释这一切,而且说得也很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治区,乃至于如今代表着华夏江山与文明的大宋长久稳定,我相信你们,但是你们之后呢?第二代、第三代以后呢?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利欲薰心之辈,在权力中迷失,带兵造反甚至是屠戮华夏江山?
  无论他们理不理解,孙阳的亲笔信都送到了他们的手上,但是也有一些反对的意见,比如,这种战法在自治区如今的交通状况下倒是可以,马车可以通过几条主干道还有日渐完善的交通网到达任何战区,可是出了自治区的时候怎么办?
  而孙阳的答案,就是我们的军队打到哪里,交通网络首先就会跟到哪里。
  但是仍然有两名中校,一名师级上校接受了大宋方面伸过来的橄榄枝,带着百多名手下投奔大宋而去,对此,孙阳保持着一个自愿的原则,愿意回归大宋军制的,尽管去,不愿意的,就留下来,与护**一起,打下片安静详和的华夏江山。
  有的时候事情不能捂,越捂别人就越想翻开看看,本来大宋方面接收了几名高级军官,还想要派人到自治区来宣扬一番,但是发行量更大的《自治区时报》已经抢先将这消息遍洒自治区了,同时,在文章当中也介绍了大宋文官压制武将的做战特点,详细的分析了大宋方面之所以连战连败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是一家一姓的偏安为重?还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延继为重?
  得益于孙阳一直都在努力推行的全民文化普及也及各类专科学校的建立,自治区现在的识字在四千以上,能读通各类著作的多达六成,识字三千的两成,识字两千的一成,使得自治区的识字区达到了九成,这九成指的是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不在这个年龄段的,都列为许可范围之内。
  究竟是愚民好?还是智民好?愚民好唬弄,但是智民却拥有了更多的智慧,拥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智民对自治区还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护**从五十九骑出漠北以来,一场场的战事都摆在人们的眼前,而无定河边数万宋军尸骨未寒,也摆在那里,识文断字,再加上双方努力争夺的舆论导向,炸得老百姓多少有点迷乎。
  但是大宋那些当久了官的相公们有点忘了,在大宋范围内,争夺的是读书人的支持,但是在自治区,争夺的却是普通百姓的认可。
  《自治区时报》本身就是针对普通百姓的一种通俗型报纸,而大宋方面的官报,则是各种文言不断,比较适合传统型的读书人拜读,如此一来,在舆论上就形成了极为怪异的一幕。
  大宋方面本来就重视文人,使得传统文人几乎一至的支持大宋,但是自治区一仗仗的打下来,再加上实实在在的重初民生问题,使得普通百姓更加倾向于自治区。
  或许在这个年月,文人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也要有百姓可统治才行啊,氏族力量或许动不了,但是一些游散的百姓却拖家带口的进入自治区讨生活,毕竟这里更加适合普通百姓,特别是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们讨生活。


正文 182 休养生息
  182  休养生息
  现在的情况是,自治区的护**加一块也不过才二十万,但是这二十万当中有四万余精锐骑兵,剩下的步兵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精兵政策之下,使得自治区以二十万兵力硬生生的挡住了蒙元的反扑,同时也震慑得大宋方面不敢采取任何手段。
  本来背后下绊子是那些搞政治的相公们最颤长的事情,可偏偏孙阳不与他们的长处较量,而是一板一眼的摆出条条框框来,就连那些可以轻易的打入大宋内部的文官都没有施展的地方,如果仅为政事的话,怎么着都行,可是一旦越过了这条边线,想使点什么歪心眼,便会处处掣肘,想动都动不了。
  借着这一段平静时期,自治区努力的发展着自身,特别是军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武器储备,特别是火药武器等,当然在军事武器类,也有选择的向大宋方面出口,但是多是以物易物的形式。
  比如军工方面的军粮,皮甲等,卖到大宋,换回来大量的糖和粮食等物资,只可惜,自治区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否则话孙阳倒是很想一路放船到南洋,因为在那个地方,有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一样物资,那就是橡胶。
  自治区方面由于采用了比较原始版的炼钢方式,这种炼钢方式要是放到现代,只能称做是土钢,地条钢,属于那种劣质产品,但是放到这个时代,却已经是最为先进的一种炼钢方式了。
  而钢铁则主要应用于武器、铁甲方面的制造,由于自治区拥有了钢铁产地,所以这些质量相当不错的钢铁同样也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
  借着修整时间,新的防钢甲也造了出来,原来的铁甲为了数量,所以放弃了一部分质量,多是大块的钢板拼接而成,分成骑甲、步兵甲和重甲,骑甲就是主战的骑兵部队所装备的一种铁甲,而步兵甲就是轻甲,而重甲就是推山部队所使用的越重型铁甲。
  现在兵工厂在炼钢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冷轧钢被弄了出来,直接造武器还是不成的,仍然需要在冲锤的打造下重新打制,不过用来造铠甲已经足够了。
  而且新的铁甲在质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放弃了传统的制造方法,摸索出一套拳的方法来。
  将这些质量上乖的钢板冲压成大小不等的小块,胸部、北部用的是大块,带圆弧的块状甲,但是在手臂、腹部和腰部等活动部队,则采用了更小的铁片来制造,为了减轻重量,这些铁不入虎片上都被冲出了一个个的小孔洞,尽可能的减轻重量。
  这些一个个的铁片零件被钉死在一块衣服和护腿状的薄牛皮上,皮子是西部地区的皮革产皮出品,这样做出来的铁甲灵活度高,而且防御起来性能更高一些,由于进行了减轻处理,使得重甲都比从前轻了十斤有余。
  部队开始分批换装,同时也换装上了一次冲压成形,甚至连有内衬的宽檐头盔,至于那些换下来的军备,由出售给大宋方面。
  护**能取得今天的战绩,一场大战下来,伤亡不足一万,与他们的防御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样的,还与军医系统着更大的关系,使得老兵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恢复过来重新走上战场。
  大宋方面还下了重弩和火器的订单,火器的订单孙阳只同意了卖给他们五万枚手雷,像手炮、子母弹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绝对不会卖的,大宋那头的保密性可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过重弩孙阳却卖了不少,对于这种军火交易,四大战斗少将都颇有怨言,但是孙阳已经在军事会议上做出了说明,重弩对于咱们来说有大用,有效打击距离可以达到神臂弩的八百步之远,但是别忘了,他们真正的至胜武器却不是重弩,而是青铜炮,青铜炮可以打到三里之远,比重弩要远得多,而且开花弹、燃烧弹经过一次战争的检查之后,稍加改装之后,就开始批量生产了。
  但是对于大宋或是蒙元来说,重弩却是最让人惊惧的一种武器,大宋虽然也有神臂弩这种变态级的武器,可是那玩意占地大,操做复杂,要六七个人才能操做一台,而护**的重弩,只要两个就行了,一个人躺在地上蹬弩,另一个人帮着上箭,一弩八箭,威力十足,甚至在人手不足的时候,放慢射速,一个人都可以操做。
  这种重弩完全卖出去一部分,因为现在兵工厂已经在研究一种可以无需他人帮忙,连续蹬弦就可以连射三次的重弩,一般在战场上,面对骑兵的时候,重弩能发射三次就算是不错了。
  而且这种三连发的重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实验状态当中了,完全可以进入淘汰步骤了,最主要的是重弩不怕仿制。
  原始的复合材料所制造的弩、弓之类的射击武器,工序复杂得要命,弓还算好点,弩却更加麻烦,从选选加工到最后的成形,至少要三年才能完成,三年以后,孙阳说不定把火枪都搞出来了。
  自治区只有弩,很少有弓,就算是有弓多属缴获,自已是不造弓的,而弩最主要的弩臂使用的都是钢制弩臂,虽然不如复合材料,但是胜在制造速度快。
  像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