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之赵氏春秋 >

第87部分

战国之赵氏春秋-第87部分

小说: 战国之赵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燕赵多侠士

    乐乘留在原地沉思片刻之后,就驾着马准备从乐云身旁走去,乐云大为不解的问道:“难道将军还不知前行之路危机四伏?”

    乐乘轻轻一笑道:“且不入虎居,焉得虎子。乘要走也得走个明白,我亲自一探究竟!”

    说完就引马而去,乐云本就要将乐乘带回,怎会让他一人离去,自是快马跟上,二人直至来到前坡的一线山头,俯瞰着远处的行营之内!

    看着一路追随自己的乐云,乐乘也不言说制止,只是回头瞧视他一言就双眼极目远眺着……

    站在乐乘身旁的乐云略有些疑惑的问着:“为何将军独留此地,要不要我亲自为将军走一趟?”

    乐乘为着一叹道:“探虎穴兮入蛟宫,我观壮士虽是勇武有余,但若是只身前赴,怕是也招架不住我行营内的鹰锐铁骑!”

    乐乘之话,言语中不免略有些轻视着乐云的武力,但也是说的实情尽然!

    如同世人所言知的:民不与官斗!武者虽在单人对敌之时,勇猛异常,但若是遭遇到兵甲层层相围,纵是剑圣在世也无可奈何!

    乐云听后,也是知趣的不再言及偷入赵军大营内,而是也站立与乐乘的身旁!

    乐云呆立于乐乘的身旁,随着乐乘的视线望去远处的赵军大营内,渐渐地大营中也升起一团团篝火来……

    看着天色渐暗,乐乘这才收回眼神来道:“夜色来临了……”一旁的乐云听后道:“将军,缘何要滞留在此?”

    乐乘正要想问之时,远方却传来着一声暗马齐喑之声,乐云警惕般的从怀中拿出长剑,乐乘却是制止道:“毋用担心,如若不错的话,应是行营内的人来了……”

    乐云忙的追随着乐乘前去,近前看来,赫然正是都尉滕婴!

    滕婴白天与着众位都尉兄弟商议之后,直到晚间夜色下来之际,才带着一对亲卫到达一线山,就准备着若是此处找寻不到,就亲自前往郡治之内,在太子面前亲自为将军求得原谅!

    倒也是心有灵犀一般,今番过来就见着两匹吃着野事的马,慌忙的赶上山头来!

    见着乐乘将军在此,滕婴等一队卫士近前就跪下道:“我等见过将军!”乐乘扶起滕婴感叹道:“今番出事,乘已然要挂印而由,倒是还有你们这些……哎……”

    滕婴听到乐乘话有无线感慨,就劝慰道:“在我等将士心中,将军一直都是将军!”乐乘听到滕婴的话,内心无不欣慰般道:“得君之语,乘无怨矣!”然后,乐乘就忙的问及其婴营内的状况:“虞信既到行营之内,立马手持虎符,言及……”

    看着滕婴话说一半,乐乘心急的问道:“言及什么,言及着什么?”滕婴只得将着虞信原话相告,乐乘听后木讷了半晌,然后才断语囔音般道:“可……可是……实言?”

    突听此惊天霹雳,乐乘自是不信,似是想从滕婴的脸神中看到一丝的戏谑之色,但滕婴一行神色凝重,丝毫不像着玩笑之语,让着乐乘不由得内心一震!

    而后片刻之后,乐乘才微微颤颤的回转过神道:“莫不是你们来此也是遵从了虞信之命?”

    乐乘话语问出,滕婴愣了一下,就忙的跪在地面道:“将军,滕婴能有今天,皆是因为将军,滕婴怎会坐那宵小之辈之事?”

    乐乘此刻间心如死灰般的吟叹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乐乘口中所吟唱的乃是诗经中的《小雅采薇》,这首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描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着征战之苦,流露出对止戈罢战生活的期许!

    乐乘此刻间口语中吐露这么一句诗来,看样子对着代郡军旅生活的无奈的怅然离去之唱。滕婴不觉明历的问及道:“将军,不若由我等都尉一众上言王上,王上念及将军旧功,必会……”

    滕婴的话未说完,乐乘就制止道:“你所言之,本将军也是想过,但奈何乘所为之之事,非是简单的以功抵过就能解决的了的……”

    乐乘说完就自己的叹了口气来,棋差一步,一步错步步错!滕婴看着乐乘雅兴不高,就关怀道:“那将军将有何打算?”

    乐乘看了眼乐云道:“燕赵多侠义之士啊……”

    与此同时,行营之内,虞信紧急的召集着众位都尉到帐内议事,郑鸣看着匡康田等人,均是摇着头来,内心都寻思着要如何应对?

    虞信在此久等滕婴不到,忙的问着道:“滕婴都尉何在?”

    在场的几个都尉自是上午知晓乐乘将军出事后,就寻思着要如何告知将军此事,而今滕婴好不容易外出,他们几人怎会告知?

    郑鸣恬着脸上前回道:“今日下午,滕婴都尉言及身体有恙,许是此刻正在榻前休息吧!”

    虞信听后,注视着郑鸣后,喝声喊道:“来人!”

    话语刚落,账外候命的甲士就掀开帐门,走了进来。虞信看着道:“去将滕婴将军请来!”

    那俩名甲士自是领命而去,而帐内之中则是安静的出奇,仿佛掉落个针声都能倾听的到!候命的几个都尉,内心之中也是忐忑不安,不知他们此刻间如此的耗着时间,他找寻的到将军否?

    两名甲士迅速的复命而归,虞信看着他们二人的脸色已然深知了情况,待到禀明情况后,虞信才对着在场众位都尉道:“信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食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汝等有今日,非是乐乘之功,乃是我王圣明,识人之才,汝等为着心中小利,却忘却了此等大义吗?”

    虞信的话一说出,在场都尉非是糊涂之人,听着话语忙的跪拜下道:“我等糊涂,愿受先生责罚……”

    正在问及着滕婴之事来,帐外几个甲士匆匆进来,禀声道:“太子殿下来了……”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雁阵惊寒

    张潇本是待在郡治之内,但见着手下将士左右找寻不得,就亲自带着卫贾前来到行营之内!

    虞信忙的走出帐中,迎接着太子道:“信竟不知太子抵临,有失远迎!”张潇倒是不在乎这些虚礼的问道:“可曾找寻到乐乘将军?”

    虞信脸露着愧色道:“乐乘将军未曾回到行营之内!”张潇听后,神色之中略带着几丝的遗憾,然后环视着四周道:“怎么未曾见滕婴都尉?”

    在场的几名都尉相互注视着几眼后,纷纷下拜道:“太子殿下,我等都尉知罪……”

    看着太子毫不知情,虞信在旁小声的说道:“太子殿下,估计他们一众都尉暗许滕婴外出找寻乐乘,想从他们嘴里得知消息,恐怕……”

    张潇倒也并未出言责训,只是语重心长般的道:“我知众位将士乃是热血男儿,自是感恩乐乘将军的提携之情。丹虽与乐乘将军相处时间甚短,但也知他是受了贼人的诬陷,而今众位都尉知而不言,坐视他一步步踏入敌人的深渊之中,难道这是你们要看到的结果?”

    太子这一番声情并茂的话一说出口,几个都尉的心中都有些动摇,难道此前说的太子要抓捕将军的谣言是假不成?

    张潇看着几个都尉间的神色带着一丝的动摇,就继续说道:“本太子在此相众位都尉保证,丹自当修书于父王,让父王念及乐乘将军旧日军功,从轻处理!”

    下跪的众位都尉在听到太子此番肺腑之言后,正欲言说滕婴去了何处?

    却又见着营门口处的兵甲匆匆来报道:“太子殿下,裨将大人,滕都尉回来了!”

    在场诸人听后,无不是喜出心来,太子已然表态,若是再从滕婴口中得到将军讯息,这不就是皆大欢喜了?

    张潇在着众位都尉的簇拥下,一同到临行营门口处!刚刚从一线山回来的滕婴见着一众将士整齐而来,自是明白东窗事发,忙的跪下来请罪道:“罪将滕婴,见过太子殿下,裨将大人!”

    张潇忙的问道:“滕婴都尉,可曾见着乐乘将军?”

    滕婴跪在地上道:“乐乘,乐乘将军此刻已然离去了代郡了……”

    滕婴一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惊的在场之人均是错愕以对,本想着应是皆大欢喜的局面,怎么料想的到怎会横生波澜,让着将军逃离远遁而走?

    张潇听后也是心中一惊,他正是知晓乐乘的军政能力,才会不辞辛劳,深夜抵临行营。他深知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而现在被着滕婴带回讯息,他焉能不惊诧?

    张潇忙的问道:“乐乘将军何时而走,他去向了何处?”

    滕婴与着乐乘相处到夜半子时,乐乘才随着乐云离去,而他还在一线山顶待有一个多时辰才回归到营地内!

    如今背着太子问及,滕婴细想了下就忙的说道:“将军此刻不过刚出本县不远?”代郡的郡治是在代县,而大营就在代县附近,如今按着乐乘的马力应是未出代县!

    张潇细想之下,就忙的又问道:“你可知乐乘将军准备去往何地?”

    滕婴在一线山头与乐乘话别,他当然听出乐乘要前往燕地,此刻背着太子问及,就只得据实告知道:“将军应是前往燕国……”

    张潇听后,就问着身旁之人道:“既是前往燕国,那燕国与代郡所毗邻之地为何地?”

    太子的话问出后,滕婴与裨将司马茄不知为何问及,但仍回答道:“燕国上谷郡与着代郡毗邻!此郡有一山为小五台山,正是燕赵两国之界。”

    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

    张潇听后就急忙拉住裨将司马茄问道:“可有近道到临小五台山?”

    裨将司马茄听后想了下道:“山地村民曾言及有着一条近道,道是可以一走!”张潇听后立马吩咐道:“裨将军,你立马引人从着小道而走,务必要赶在乐乘将军到之前,将他拦下!”

    司马茄引命而走,张潇看着郑鸣道:“我等现在也从此地而走,务要留下乐乘!”

    余下的将士纷纷称命拜道:“我等谨记太子之言……”

    而乐乘自是随着乐云骑马而走,刚使出代县,就回过头来,看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乐云问道:“将军可是在此地有着什么遗憾之事?”

    乐乘听后摇头笑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乘如今离走,略有些徒伤之悲罢了……”

    乐云却是安慰般的劝道:“非将军之过也,若是将军在此,则是空余效国之志,更是寒了公子之心!”乐乘听后一叹的问道:“乘一介武夫怎敢得昌国君如此厚睐,愧不敢当啊!”

    乐云道:“我家公子曾言:宗族之内,除去家父之外,唯将军深得兵法奥义,公子对于将军引兵作战,每每谈及,必相称赞!”

    乐云口中的公子,乃是燕国的昌国君乐间。他为名将乐毅之子,因其父缘故受封昌国君。乐毅因受到燕惠王猜忌,而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后就奔逃至赵国!

    而燕惠王又恐于乐毅居赵后伐燕报复,就将他的儿子乐间复封为昌国君。而乐毅也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