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564部分

太平血-第564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奕譞马不停蹄的赶回宫中去请旨,几番折腾之后,到了酉时方才见到太后,说明来意之后,太后不置可否,只是站起身来从屏风后面走出来温言道:“七爷,离京之事兹事体大,还是召集宗室大臣、文武百官商议一下为好。”

奕譞大急道:“太后,如今火烧眉毛了,还要听那些个尸位素餐之人的言语作甚?但请太后乾纲独断下旨便可,臣弟和袁甲三等人必定拼死护着两宫圣驾安全达到蒙古!”

太后却摇摇头只是不允,轻叹一声道:“祖宗留下的江山基业我们守不住,却要背井离乡去托庇于他人之下,教我如何有脸面去见地下的祖宗?更何况皇帝还小,能守得住这颠沛流离之苦么?”

不论奕譞如何说辞,太后只是不允,最后定在明早早朝之时,宗室大臣、文武百官共同商议来定夺此事。听完这话后,奕譞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大内,他想不通此前一直是敢作敢当的皇嫂这会儿怎么变得如此优柔寡断了?召集那些只会坏事之人商议,能议出个什么结果来?

果然,第二天早朝之上,再议离京之事,朝臣们吵成一堆,赞成的有之,反对的有之,乱成一团之后,最后还是没有个结果,而太后却只是冷眼旁观,从头至尾不发一语。袁甲三等三人也是一般,从头至尾,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一般,不发一语。

散了早朝之后,奕譞回府思虑半晌之后,决定还是再次去袁甲三大营,这次他决定就算干下恭亲王没干成之事,他也要冒险一次。

依然带着数十名戈什哈护卫来到袁甲三大营,这里比昨天气氛更加紧张起来,营内兵丁都是全副武装开始调动起来,奕譞起初还有些高兴,难道是袁甲三也想冒险一次?但随后问了迎接他的总兵后才得知,从今天早晨开始,南苑太平军大营的太平军就开始分数路出队,京城外围各路清军都收到了警讯,只是还不知道太平军想要攻打哪里,而北面和南面的几处清军大营已经放弃了他们的原本镇守之地,将兵力收缩回来,力保西面的几处要地。

进到袁甲三大帐之内,这次却没有见到李鸿章和彭玉麟二人了,问起两人来,袁甲三呵呵笑着说道:“雪帅和少荃各自回去领兵去了,几个地方的兵勇都是看到太平军旗帜便溃散而回,他们分头去收拢溃兵去了。”

奕譞没留意袁甲三话中对长毛的描述已经改变,亟不可待的讲起他的主意来。听完之后,袁甲三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这可是掉脑袋的事,老臣可没这个胆子。”奕譞还待劝说时,袁甲三却说道:“王爷,老臣还有个办法可解眼下危局,保全两宫圣驾。”

奕譞喜道:“袁公大可说来听听。”袁甲三却拍拍手道:“要说这个法子,王爷要见先见一个人。”拍手声停下后,只见一个人从袁甲三帐内屏风后转了出来,此人一身道士装扮,上前却不稽首为礼,只是笑着拱拱手道:“醇亲王爷,我叫钱江,乃太平天国西王首席幕僚……”

第六百九十九章气运已尽

钱江这个名字或许不如李秀成、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这些赫赫有名的天国战将响亮,但钱江这个原太平天国情报司司长的名头还是听过的,情报司在明,白泽堂在暗,几乎所有太平天国对外的谍报活动都有钱江的影子,而且情报司在天国之内名声也不大好,被情报司请去喝茶的人大多都有去无回,多年以来,天国内外对钱江这个名字都是非常畏惧的,它代表了阴狠毒辣、不择手段。

咋闻钱江的名字,奕譞忍不住嚯的站起身来,脑中一阵混乱之后,再看到袁甲三似笑非笑的脸孔,他赫然明白过来,指着袁甲三愤怒的喝道:“好个袁甲三,你、你竟然胆敢勾结长毛贼!”话音才落,奕譞身后几名戈什哈刚想拔刀相向,早有帐内几名袁甲三心腹军官上前,拔出腰间短铳指向几人,旋即便将几人拿下,跟着帐外十余人一阵呼喝、混乱之声过后,显然是帐外奕譞的亲随也被拿下了。

看着奕譞的手不停发颤,袁甲三淡淡一笑,挥挥手示意几名心腹将几名戈什哈带下去,然后对奕譞说道:“王爷稍安勿躁,且坐下来听老夫一言。”

奕譞心头大亮,这袁甲三已经和太平军勾结,或许已经谈妥了投降之事,所以钱江这等太平军高级人物才会大喇喇的出现此地,而且袁甲三丝毫不惧公然向自己引荐,看来已经是做了充足的准备,跟着又想到袁甲三、李鸿章、彭玉麟等三人走得颇近,昨日来时三人便是聚在一处。看来昨日他们便是在密谋投降太平军之事了啊。

想到此处,奕譞反倒从一开始的惊慌中慢慢安静了下来。既然事已如此,自己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索性便镇定下来听听袁甲三有何话说。当下奕譞嘿了一声之后,坐回自己的位置,冷冷的说道:“你有何话说?”

这位醇亲王爷不过二十余岁年纪,虽然年轻但还是有些胆色,袁甲三暗赞一声之后道:“王爷,此前我和雪帅、少荃等人不远千里勤王,先击洋人,后抗太平,到了后来屡次不顾生死扑击太平大营。再后来又恳请朝廷让城别走,能为大清做的都做了,奈何朝廷已经日暮西山,满清那些个皇亲显贵全然不顾大局,一意想着还能留在京城安享富贵,把当时能够突围的大好时机白白放过了。如今局势演变到现在,太平已经成了一统天下的大势,任何人也不可能再扭转乾坤。我等手下统带数万兵马,这些兵勇可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如今大势已去,岂能再拉着这些兄弟去送死?所以,我等便已经与太平进行了谈判约降。”

奕譞冷笑道:“好一个文过饰非,袁甲三你也别把自己说得那么大义凛然。你在两淮断送了多少人的性命,这会儿怎么又会怜惜起人命来?”

袁甲三哦了一声,想不到这个奕譞还是有些本事。几句话上来就揭破袁甲三在守两淮之时和太平据战良久,手上还有不少人命之事。当着钱江的面挑拨离间,还真是一个人物。

钱江闻言之后。不慌不忙的说道:“醇王爷你倒也不必再费心挑拨,袁公等三人之前抗拒我天兵之事,已经得了我家西王亲口的宽赦,而且日前我们的北伐檄文之上也说得清楚了,愿意投降我天国者,只要手上没有杀俘害民等大恶之人,天国一律宽赦。”

奕譞闻言又是冷笑起来道:“好啊,连长毛伪西王都亲口允了,看来袁甲三你们三个这贰臣可是当定了啊。”

袁甲三倒也丝毫不为所动,只是笑着说道:“好说,王爷。”跟着说道:“王爷,本来我等三人只管带着手下兵马投诚太平便可,但昨日看王爷您不辞辛劳的来回奔波,袁某也感念昔日太后恩典,所以还是请来了钱江先生,便是想着为太后和清帝谋一条后路来着。”

奕譞见袁甲三没有丝毫羞耻之心,心头更是有气,但听得此言忍不住冷笑道:“合着你倒是为了太后和皇上着想,好吧,什么后路你说来听听?”

袁甲三道:“从大明崇祯九年、大清崇德元年起至今,大清立国已经两百二十四年,如今内外交迫,大势已去,也是时候把天下还给我们汉人了。”说到此处,奕譞只是冷笑不已。

袁甲三续道:“虽然大清当年立国得位也不算来自汉家正统,但好歹入关之后尊崇汉家儒道,康熙爷、乾隆爷也都是做过泰山封禅祭祀的,以示这大清天下乃是得自天命正统。现下太平如日中天,内卷九州,外平诸夷,复兴汉家正统,满清气运已尽,也是时候该正式下诏退位让国,如此既能保全满清宗室骨血,也能保全剩下的满人,王爷,你说呢?”

奕譞冷冷的哼了一声道:“你们打的如意算盘,你们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想让两宫圣驾一举将满清剩下的基业都轻易交给你们。你们很清楚太平起事之时讲的是复兴汉人,关外、满蒙之地、回疆、藏区可都不会领受你们那一套,现在倒好,空想者围了京城,逼迫两宫圣驾退位让国,你们好从法理上继承我大清对这些地方的管治,可是如此?”

钱江呵呵笑着插话道:“王爷,其实按着我的意思,只要袁公等人一降,京城十余万亲兵中十停便去了六停,剩下那些个八旗精锐似乎只会抽大烟、斗狗遛鸟,这京城说来说去也是旦夕可破。而这西去唯一的逃路如今也被袁公所控,京城的太后和小皇帝可是插翅难飞。待得城破之后,太平天兵入城之后,我们西王进了紫禁城,要那清廷太后和小皇帝写下什么诏书,还不是手到擒来?再说狠一点,就是不肯写,待得寻个样貌相像之人写了之后,当众宣念,又有谁人会怀疑?至于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清廷真的太后和小皇帝只怕也就难逃那刎颈一刀了。”

看着钱江笑得如同一条毒蛇一般,奕譞忍不住再次站起身来,指着钱江怒道:“你敢?!我京城内还有兵马数万,侍卫上万,就连太监也有数千……我、我们不怕……”说到后面,奕譞自己也有些底气不足起来,那些保卫紫禁城的八旗精锐和宫中侍卫能有什么用?他们再也不是大清刚刚开国之时的虎狼之师了。

钱江笑了笑,跟着阴沉下脸来说道:“本来按我的意思,满清皇室余孽都是要铲除干净的,但看在袁大人苦苦哀求的份上,这才愿意来见见醇王爷你,想给你们那太后和小皇帝最后一个机会,若是太后和小皇帝肯乖乖听命,给驻藏大臣、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以及蒙古王公们送去诏书,让他们尽快归顺太平,并且昭告天下退位让国,那天国还可以考虑让小皇帝做个归命侯,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但要是冥顽不灵,城破之后,便是狸猫换太子,真的拿在密室之内拷打,至死方休!而王爷你们这些王亲贵胄更是逃不过身死家破的局面!”

奕譞见钱江说得狠毒,而且就好像猫玩耗子一般的手段,气得指着钱江说不出话来,过了半晌只道:“你们休想得逞!”跟着转头看着袁甲三痛心疾首的说道:“袁甲三啊袁甲三,太后瞎了眼,怎么会对你们三个委以重任?想不到你们居然便是乱臣贼子!”

袁甲三涵养甚好,只是淡淡的说道:“王爷切莫动怒,其实你道太后心里糊涂了么?太后虽是女子,但袁某所见,太后乃当世第一巾帼,她可是心里什么都清楚的。此前那次去太平谈判之后,太后已然察觉我等的举动,但她隐忍不发,便是一直在为大清宗室某条后路。你当恭王案太后也是分不清楚是非了么?她是死心于朝堂上那些个不求上进的满蒙贵胄们啊。”

此言一出,奕譞如同五雷轰顶,之前太后找他单独说的那些话看来的确不是乱命,而是深思熟虑之语啊。袁甲三接着轻叹一声说道:“满清到了这个局面怪不得谁来,要怪就怪你们自己,那些个满蒙贵胄们享受惯了荣华富贵,失掉了天下民心,就算满清能让城别走又如何?最终还是逃不过覆灭一途。而满清勉强逃到塞外去,只会让战火继续下去,令天下生灵涂炭,更让满汉之间的隔阂更加深远下去,而到了满清覆灭那一天,满人在天下间或许再无立锥之地。有鉴于此,太后她老人家这才委曲求全,以此举来换取今后满人能再存活下去。这可不只是为了顾全整个宗室,还有天下的满人啊,王爷。”

奕譞怔怔不语,假如满清宗室真的逃出京城去,那一定会继续号召抵抗下去,但那个时候,天下的汉人是不会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