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490部分

太平血-第490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拉格朗热中尉记道:“炮火枪弹像打不倒清兵似的:他们似死而复生,顽强战斗,甚至有时冲到我方大炮前三十来米。不过,我军炮火变得更密集更猛烈,将他们一一打退,四处逃窜……”联军的火炮一直支撑着整个战线,要是没有火炮的火力支援,联军可能早就崩溃了。

柯利诺及其部下,一直顶在前面,清兵接连不断的发动攻势,柯利诺将军甚至率领部下拼了三次刺刀,这才粉碎了对方多次冲锋。

在左路,格兰特将军终于带领一支炮兵部队赶到,他马上下令炮兵开火,减轻法军压力。格兰特率领的这支部队中,还有精锐的英军骑兵,女王龙骑兵!

但女王的龙骑兵没有出击,他们的人数太少,而格兰特带来的炮兵部队中数门阿姆斯特朗重炮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来得晚些,还算及时。联军火炮在精度、射程和威力上完全压制了清军的炮兵,很快清军骑兵遭到现代火炮的密集轰击,溃不成军向后逃去。

看到清军开始逃跑,格兰特马上出动范纳和普罗宾所率的龙骑兵冲杀过去,追击清军骑兵,龙骑兵虽然人少,但追击起来必然有更大的收获。

冉曼旅面对清军炮兵,大显威风,精准的联军炮兵一个接一个的将清军火炮阵位打哑,而清军炮兵的炮弹始终未能准确命中,膛线火炮的优势在此时显露无遗。

最右侧,101战列团遭到清兵强攻,同样是依靠刺刀和膛线火枪的密集攒射,联军守住了阵位,很快法军炮兵猛烈还击,清兵遭到了严重打击,进退维谷。

就在这个时候,后续的联军部队陆续赶到,乘敌阵乱作一团,蒙托邦将军下令全线冲锋。柯利诺所部把清兵赶向八里桥,冉曼所部向前猛攻,普热上校带领101团杀来,准备夺取位于清军阵地核心的村庄。

清军将领摇着军旗,把兵勇集聚于八里桥头。僧格林沁大旗仍旧在桥上高高飘扬。于是,冉曼将军率部朝那里推进。对法军来说,正是在八里桥展现了这场战争“最卓著的功勋”。因为,只要这最后一道障碍越过,就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向中华帝国都城胜利前进了。

很快,八里桥及其精美大理石雕展现在眼前联军士兵们的眼前,清军已经撤过了八里桥。隔着这座精美的石桥,清帝国精锐之师,依旧士气高昂,要誓死保卫这座桥梁。

柯利诺率部从左侧,穿过掩映静雅墓地的树林,忽然枪声大作,一股清军伏兵向他们开火,联军损失了十几人,但很快他们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而清军似乎缺乏冲锋的勇气,这股清军步兵很快在联军的反击中溃散。

柯利诺将军马上指挥部下离开这片树林,他也怕再次遭到清军的袭击,很快他们就插到了运河岸边。到达运河岸边之后,柯利诺将军马上令炮兵们架好大炮,以对桥斜射,而本茨曼上校则领另一支炮兵对桥纵射,并要第12炮兵连队瞄准敌营设有大口径火炮的阵地。

万炮齐发,响声阵阵,把桥栏杆炸得横飞,对岸敌营和村庄内的火炮阵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清军炮兵战术落后,反应迟缓,在联军精锐炮兵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与无助,于是清军在火炮轰击之下被打得惨败,而清军炮兵的表现与大沽口的表现大相径庭。此战之后,从被俘清军将官口中得到了答案,清军训练有素的炮兵随着大沽口炮台的陷落而灰飞烟灭,后续替补上来的人手操练不足,因此清军火炮虽然也不少,但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斗还在继续着,柯利诺将军仍头戴那顶大草帽,带领一小队人马,朝八里桥勇猛冲上去,桥头被死伤的兵勇和翻倒的大炮堵住,他们的道路被堵住。

联军士兵们眼睁睁的看着柯利诺将军一个人策马扬鞭飞奔在前,部下无法紧随在后。当他单枪匹马,冲上拱桥高处时,其他士兵才与他会合。当年马拉科夫战役的英雄,今天第一个冒着枪林弹雨冲上桥头,并朝运河对岸挤满敌人的营地挺进,柯利诺将军的英勇鼓舞了在场的所有士兵,法国人上刺刀冲锋,如英国人所赞,“好一场白刃战”。

就这样,八里桥被联军攻占,但清军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在被轰击的营垒之中负隅顽抗。联军工兵在枪林弹雨中冒险清除桥面上的障碍,为后续部队开道,而柯利诺将军则受阻于河对岸的敌营,他们在过了桥之后设立了桥头堡,固守在那里,接应和掩护陆续过桥的联军各部人马。

蒙托邦将军之子夏尔上尉进到一个寺庙,准备安设临时指挥部,不料遭遇迎面射来的子弹,多亏被他的头儿乌斯曼和一排轻步兵营救,才奇迹般幸免于难。后来,第二团一战士讲了这个小故事:蒙托邦与冉曼旅刚过桥,得知儿子险遭不测,便指着其鼻子威胁道:“你要那样,不再带你来了!”儿子回答:“就这个呀,也许你还不如我呢!”

联军继续过河扩大其阵线,清军摇摇欲坠,战役的胜利对于联军来说似乎近在咫尺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清军营垒那边传来了震天的欢呼声,蒙托邦将军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无数的旗帜和人马出现在视野之内,那些大旗上的汉字他看不懂,杜潘上校看了之后说:“是清国京城的皇帝亲兵赶来了……”

第六百零七章运河对峙

血腥残酷的战斗没有停止,越靠近帝国古老的都城这种抵抗就越加激烈,八里桥战役中的清军从一开始就陷入一种疯狂的节奏中。在战役刚开始的时候,在这座汉白玉石桥上站着一个特别高大的鞑靼兵,大概是举着僧格林沁帅旗的旗手。他高擎那面写有黑字的杏黄大旗,不断向各个方向示意。显然这面僧格林沁将军的帅旗,所有的将官都无时不注视着,因为帅旗向全军传递着命令。

当大军已经在全面撤退,当战场上以及精锐之师把守的桥头横尸遍地,这个鞑靼兵依然屹立在那里,始终独自一人,还在传达着统帅的最后一道命令。任凭子弹在他身边嗖嗖穿过,炮弹在他四周隆隆轰鸣,他都岿然不动。他那股勇气,我们感到何其崇高。就连蒙托邦也禁不住赞道:“啊!多英雄的好汉!真希望不要打死他。为何这鬼家伙不与其他人一起撤走。快给我把他救下来!”几个士兵冲将上去,力图俘虏他。就在这时,一阵枪声突然响起,将他击中,将他打倒,将他消灭。而那面大旗飞走了,带着他那只紧握着旗杆还在抽动着的胳膊消失了。

帅旗倒下似乎对清军的士气打击无以伦比,八里桥也落入联军之手,原本剩下的事情就已经很简单了,但很快联军的将军们发现事情并没有朝着简单的方向发展。随着一面面的黄龙旗号出现在桥后面的清军营垒之中时,原本已经颓丧的清军彷如注入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一般。士气又陡然拔高,过了桥的柯利诺将军等人的桥头堡陡然间感到了异常大的压力。

清军的散兵游勇们被组织起来,清军的骑兵又开始在统一的旗号下作战。分散的游骑又开始冲击柯利诺将军的桥头阵线,这一次的冲击不同,清军骑兵分散开来,并没有集中在一起密集冲击。

他们如同蜜蜂一般蜂拥而来,但又各自保持着距离,密密麻麻的靠着人海的优势向这边冲击着,柯利诺将军大声嘶喊着命令士兵们还击。但总有几个漏网之鱼会冲进身前,之前联军士兵会很容易的用刺刀和枪械近距离干掉这些单兵,可这一次不同了。

跌落马下的尸体上缠着火药袋。上面燃着的火光预示着死亡的征兆,天啊,这些清军骑兵竟然在自己身上缠上了炸药!

几声巨响伴着爆炸的火光和气浪四散开来,冲近联军阵线的清军骑兵给联军造成了损失。随着爆炸带来的混乱。更多的清军骑兵仍旧悍不畏死的发起着自杀式的冲锋,这次他们的冲锋很有成效!

柯利诺将军不得不下令退过八里桥布阵,他可不想被一群疯子给炸死,蒙托邦将军理解这种撤退行为,退过桥后,清军骑兵将无法展开松散队形冲击,联军士兵的枪械和炮弹更容易击中目标。

于是八里桥仅仅属于联军不到一个小时就再次变成了清军的,联军后撤了大概七、八百米才建立了稳定的射击线。于是汉白玉石桥上石屑纷飞,清军骑兵也无法通过狭窄的桥面继续追击。在桥面上损失了数十名骑兵之后,清军骑兵后撤了。

后撤的途中不时有人坠马,不时有身上的火药袋被联军炮弹引爆,总之场面如同下着血雨,混乱不堪而又惨不忍睹。

打退联军之后,清军阵营那边爆发了巨大的欢呼声,他们的确值得欢呼,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正面野战交锋之中堂堂正正的击退联军。蒙托邦将军并不气馁,他命令炮兵和步兵继续稳步上压,在岸边隔着运河与桥建立阵线,工兵准备着架设浮桥的工具和材料,他们要在战火中架桥渡河。

时值中午,战斗从早晨七点开始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双方稳定在运河两岸,清军将联军赶回运河对岸后,开始巩固他们的河岸营盘,虽然遭受着不断的联军炮火袭击,但清军还是冒着炮火在进行着土工作业。

他们像地鼠一样在地上挖掘着战壕,那些所谓的清帝国皇家卫队们毫无骑士锋范,他们只会躲在后面挖掘壕沟、修筑营垒,吴士礼抱怨清军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上来打一战,而荣禄却自言自语的说道:“这是他们和太平军作战的经验,前队抵抗,后队筑垒,看来彭玉麟已经醒了,而且不知道指挥火器营增援僧格林沁的人是谁。”

因为炮弹运输的关系,蒙托邦和格兰特不得不下令减少炮火的密度,至少等后方的炮弹运到前线之前,他们必须让炮兵备下基本几个基数的炮弹,以防万一,他们可不想在清军忽然发疯冲击运河对岸的时候,炮兵没有了炮弹。

联军炮火稀松之后,清军更加欢快的组织他们的防御体系,平原上没有险要,他们只得增加堑壕来形成防御阵地。而联军也需要工兵多架设几座浮桥来增加投送兵力的速度,这样他们在有可能在过了运河之后在对岸站住脚跟,然后形成完整的阻击阵线。

就这样,双方都在进行工兵作业,其余士兵则在休息,两个小时之后,联军开始准备渡河,法军工兵的效率很高,他们在运河上搭建了五座浮桥,对岸的清军游骑几次想上来破坏,却被对岸联军的射手给击退了。联军依靠精准的膛线枪控制了五百米的范围,进入这一区域的清军会受到联军射手们的射击,岸边有足够的射手从容打击对岸试图冲击的敌人,保障了工兵作业。

当柯利诺将军组织起士兵的时候,几声尖利的炮弹呼啸声从他们头上飞过,准确的落在后面,几发炮弹在冉曼将军的炮兵小队当中爆炸了。

三门阿姆斯特朗大炮被炸毁,年轻的炮兵上尉布拉巴宗和十几名炮兵、苦力当场阵亡。英军大惊失色,法军目瞪口呆,长久以来清军炮兵拙劣的表现让联军开始遗忘了清军也有炮兵这么一个事实,似乎从大沽口沦陷之后联军就不再将清军炮兵当做一个威胁来看待,现在他们吃到了苦头,因为对岸赶来的援军是清国皇帝的卫队,他们也有炮兵和大炮,而且还是之前从列强那里高价采购的火炮,而且他们的炮手操作娴熟,也懂得如何打中目标!

炮兵上尉布拉巴宗的阵亡让蒙托邦将军遗憾不已,他还记得这个年轻人在威海卫操演炮兵时候的英姿,真是可惜了。蒙托邦将军第一次感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