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338部分

太平血-第338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信、呐喊求援者,就地处斩,决不姑息。”“遵令。”

韦昌辉跟着又道:“天王府安全劳烦国宗洪仁达镇守,我们的人,左臂缠白中为记,以防误会。本王亲率北府参护一千人和燕王兵马直入东王府杀贼!”韦昌辉杀贼二字阴测测的一出口,众人顿时感觉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寒气。

石达开忍不住看着洪秀全道:“王兄,此次谋逆之事罪责只在杨秀清一人,切不可滥杀无辜。”

洪秀全嘴唇微颤似乎想说什么又忍住,韦昌辉见状插口道:“达胞糊涂,须知天京防军七、八万兵马具是东殿兵马,我等只有迅速诛除东殿首恶,摧其首脑,断其羽翼,方能解除天京困厄。若是一时妇人之仁,便不说杨辅清还有大军在外,便是天京防军做起乱来,我等都招架不住。”

石达开不以为然的说道:“天京防军虽是东殿兵马,但大多都是心向天王和天国的,杨秀清一除,天王再发明旨昭告杨秀清之罪状,余人必不敢造次。天国好不容易有了此时的兴旺,切不可杀戮过甚而自毁城墙啊。”

洪秀全还是没有开口,韦昌辉摆摆手道:“达胞啊,正所谓人心隔肚皮,你怎么知道他人是忠是奸?况且那些人跟随杨秀清多年,为东贼张目之辈,杀之何妨?”

此刻洪秀全终于开口道:“达胞啊,如今事急矣,一切听从北王吩咐便可。”石达开轻叹一声,也不再说话了,眼下要紧的是先除掉杨秀清,余下的事后面再说好了,但石达开打定主意,控制大局之后,一定会尽量减少杀戮。

跟着韦昌辉看了一眼御书房里的大座钟,说道:“现在刚交定更,大家马上回去准备,单等四更,我们一齐动手。”众人领令,辞别天王,分头准备去了。韦昌辉也拜别天王,带着秦日纲,洋洋得意地离开了天王府。

与此同时,远在苏州的西王府也是灯火通明,西殿一干重臣大将也在焦急的等待着天京方面的消息。当殿上的大座钟指向十二点的时候,连续的钟鸣声颤悠悠的响了起来,只见情报司一名官吏快步走入大殿,大声说道:“镇江的飞鸽传书到了,今日天王宣布禅位东王!”

钱江马上接过信函匆匆一看便交给左宗棠,左宗棠看了之后交给西王,跟着大声笑着说道:“事情定矣,看来不出明日,天王必定联合诸王对东王动手了!”

萧云贵站起身接过信函看了一眼,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大手也忍不住开始发颤,跟着长出了一口气道:“总算来了,左相,接着我们该如何?”

左宗棠捻着胡须道:“按照先前的策略,第一军将福建防务交给当地的乡兵和陈开的义军,第一军准备入江西,监视杨辅清部。第二军最近接连出队作战,已经将僧格林沁部逼退百余里,如今可以暂时收兵,第二军第一师留守之外,其余兵马准备进入安徽,监视北王部兵马。第三军移师广德,准备北上天京。第四军向镇江开进,准备随时和水师一起西进天京!”最后左宗棠站在西王身边看着西殿一众将官朗声道:“诸公!从龙之役在此一举,西殿能否入主天京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便看此役,诸公当戮力向前,一切以西殿为重!以西王为重!以天国为重!”

一众西殿诸将官都是大声领命,齐齐转身各自办差忙碌去了,整个西殿各部开始像一部运转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没有人闲着。

洪韵儿一直坐在一旁,此时她看到萧云贵的背影,发觉那宽大的背影隐隐有些发颤,当下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大手,低声说道:“我们辛苦等了那么久,这一刻总算要来临了,不管结果如何,我和你都在一起。”

听完洪韵儿的话后,萧云贵总算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和不安,重重的点点头道:“对,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一起,还有我们的孩子。”跟着他轻叹一声道:“也不知道天京那边此时此刻怎么样了,或许在我们说话的时候,杀戮就已经开始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北王谋事

韦昌辉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天王府,不时回头看看面色凝重的石达开,忍不住心中讥笑,乱世之中如何能像石达开这般妇人之仁?这石达开什么都好,就是心肠软,被仁义二字给拖累了。不过这样也好,他始终不是自己的对手,只要除掉杨秀清之后,自己必定可以稳压他一筹。

各人离开东王府后,便各自去调集军队去了,相约按计划行事。

韦昌辉回府后,立即把东殿左二监军刘长喜找来,刘长喜与北王有旧,也算是北殿在东殿的耳目。刘长喜来到之后,韦昌辉当即对他说道:“长喜啊,有份天大的功劳本王想让你也沾沾光。”

刘长喜叩头喜道:“六千岁只管吩咐。”刘长喜虽然是东殿部将,但一直被东殿其他将官压制,也不能出头,此刻听闻韦昌辉能有任用,立刻精神起来。

韦昌辉低声说道:“本王让许宗扬带了三千精兵从庐州到了江心洲,本王今夜就要把兵马调进城来,你带着守城的卫队放他们进来如何?”

“这个吗……”刘长喜心头一惊,北王深夜调兵进京是想做什么?三千北府精兵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江心洲,也不知北王是如何办到的,当下急得直搓双手,没敢答复。

韦昌辉冷哼一声,把眼一瞪,阴测测的说道:“你敢违本王令吗?”

“不,吓死小人也不敢。不过,那么多兵马,恐怕不太容易……”

“混帐!要容易还用你干什么?”

“是!小人怕的是没有把握。一旦把事情弄糟,岂不误了六千岁的大事?”

“那你说怎么办好?”

“我看……先把守关的军帅说服住,事情就好办了。”

“嗯!”韦昌辉听着有理。便和刘长喜带着百余名北殿参护赶奔仪凤门。

韦昌辉先躲到仪凤门一处门洞里,他的爱将刘大鹏,跟着刘长喜来到值日官休息室。今晚当值的是东府的军帅于子厚,与刘长喜比较熟悉。

刘长喜把他叫到室外,说道:“六千岁派人找你,有急事商议。”于子厚忙问道:“来人在何处?”“就在那边。”于子厚感到有点蹊跷,但又没敢多问。在刘长喜和刘大鹏的“陪同”下,来到门洞。

于子厚一看:门洞里有数十人,一个个手握利剑,眼露凶光。如临大敌。为首的那人,正是北王韦昌辉。刹那问,于子厚被惊呆了。

刘大鹏踢了他一脚,低声喝道:“跪下!”于子厚急忙跪倒,往上叩头:“卑职参见六千岁。”韦昌辉问:“你叫什么名字?”“小人叫于子厚。”“嗯!子厚。本王奉九千岁谙谕,要往城中调动军队。不准盘问。不准走漏消息。听见没有?”“这个……不过……”

刘大鹏低声喝斥道:“什么这个那个的!你对六千岁的话还敢怀疑吗?”“不敢,不敢。不过,九千岁有话,没有他的亲笔诰谕,军队是不准进城的。既然六千岁说了,那就请把九千岁的诰谕拿出来。让我看看。要不……”

刘大鹏没容他说完,“啪!”就赏了他一个嘴巴,接着拽出利剑,在他面前一晃。咬着牙说:“我看你是活腻味了。”

刘长喜急忙拦住说:“等一等!”又对于子厚说:“兄弟,东王的浩谕我都看过了,赶快照办吧。”于子厚一看眼前的形势,就知道不妙。可是想跑又跑不了,不听又不行,干脆心一横,暗想叫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于是,于子厚忙说道:“卑职冒犯了六千岁,死罪,死罪。既然九千岁有诰谕,小人遵命就是。”韦昌辉冷笑道:“这就对了。等事情办完,我保你官升丞相。”说罢,让于子厚把刘大鹏送出仪凤门,又让于子厚在门洞里等着。

天过三更,许宗扬率领北府三千精兵,开进仪凤门,韦昌辉看着这支精兵,心头暗自得意,石达开本意是用天京各王府兵力集中扑杀东王,但韦昌辉却有更长远的打算。假如东殿得意忘形之下,集中天京各王府兵马加上有天王的诏书,的确可以杀了东王,但杀了东王之后呢?韦昌辉的野心让他决定多调兵马回京,他便让许宗扬调集三千精兵扮作运粮的民夫暗藏回到天京附近,在江心洲候命。只要三千兵马开进天京,杀了东王之后,就以他北王的兵马最多了。

韦昌辉一声令下,把仪凤门的东府卫队缴了械,都换成自己的人。这件事干得干净利落,神不知鬼不晓,就把仪凤门控制了。接着,韦昌辉留下五百兵马守住仪凤门,自己带着许宗扬和两千五百精兵,直扑东王府。

在路上,他传下命令,让军兵把事先准备好的白中缠到左臂上。又命令军兵,把东府的人一律杀绝。不准逃脱一个,也不准有一个带活气的。谁要抗令不遵,就扒谁的皮。

这几天,天京的气温忒高,晴空万里,连点儿风丝儿都没有。入夜后,也不见凉爽,闷得叫人难受。今晚,虽然快四更了,暑气依然存在。韦昌辉和许宗扬,押着刘长喜、于子厚,跑在队伍的最前面。眨眼之间,就来到了东王府。按着计划,他们把府第围严,过了片刻只见各王派人来联络,天京东王府附近街道都已经守住,天京防军大营通道也被控制,没人可以出入调兵了。

见大势已成,北殿要解决的只是东王府的几千参护了,韦昌辉不再迟疑,号令一出,各军当即上前将东王府外的卫队缴了械。东府卫队见刘长喜带着人来,也不知道发生何事,稀里糊涂的便被执下,北殿兵马便在东王府外准备突入。

许宗扬用剑一指,示意刘长喜叫门。刘长喜不敢怠慢,硬着头皮走上台阶,“啪啪啪”叩打角门。工夫不大。门里有人问:“谁呀?”刘长喜说:“左二监军刘长喜。”

“什么事啊?”“军中有了变化,必须马上向九千岁启奏。”“等一等!”门里的人取出钥匙,“稀里哗啦”把角门开放。还没等他看清是怎么回事,许宗扬的利剑已刺进他的胸膛。韦昌辉喝喊道:“快!冲进去!”

先进来的人,从地上拣起钥匙,把大门打开,“哗”的一声,北王的军队拥进东府。与此同时,韦昌辉向许宗扬和刘大鹏一递眼色,两柄利剑刺进刘长喜和于子厚的心窝。这两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终于没能保住狗命。黑压压的军队,一下子变成数股,扑向所有的房间。逢人便杀,见人便斩,刹那间惨叫声、惊呼声此起彼伏。血腥味弥漫起来。韦昌辉带着许宗扬和一部分军队,直奔内苑。

这几天。杨秀清的心情特别舒畅。每天都做着登基的美梦。洪秀全答应他八月十七举行禅位大典,他也同意了,可是后来,又感到不妥。怎么?他担心夜长梦多啊!为此,又催促洪秀全提前禅位。洪秀全无法,把日子改为八月初七。杨秀清还嫌太慢。又把日子定到八月初一。按这个计划,再等三天就升座九龙口了。

杨秀清高兴得简直不能入睡,又暗自合计,目前天京内外的军兵。都是他的直属部队,约有四万之众。带兵的将领,又都是他的心腹。对于这一点,他比较放心。但他却漏了安排手下人如何应对天王忽然的发难,而且将令均出自东王府,要是东王府被围,却是连调动兵马的将令都送不出去的。

从最近的形势来看,天京秩序井然,各衙门相安无事,都在积极准备禅位大典。对这方面,他也很满意。从天王府送来的情报获悉,洪秀全对禅位一事毫无反感,也不见有什么异常行动。看来,洪秀全已被自己征服了。想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