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331部分

太平血-第331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洛才发现自己的语病被麦华佗抓住了,脸上涨的通红,愤怒的说道:“领事先生,注意你的言辞。”

麦华佗狡黠的一笑说道:“我只是在提醒少将阁下,海军火炮的射程只有那么一点,它不可能覆盖整个华夏大陆。”

看到裴洛还要说话。包令挥挥手,示意两人停止争执,看着麦华佗问道:“我的领事,你确定不需要海军的大炮就能达到我们此行的目的了吗?”

麦华佗微微点点头说道:“这次谈判要求的迅速回复,是我在清国十多年所从未见过的。比起从前一件小事,都可以让你等个一个月、两个月来看,这次清国皇帝好像开窍了,对我们不再是避而不见,而是前所未有的大方,虽然他们还是拒绝我们到他们的首都谈判修约。但相信这次谈判清国人是有诚意的。我判断清国人忙于应对太平军的攻势,不会在现在和我们开战,所以他们会答应我们的要求。”

包令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让你担任我的副使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还想知道你向清国提出带兵进京做为使团护卫,纯粹是出于试探吗?”

麦华佗笑着说道:“中国人有句话说的很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探谈判对手的反应很重要,对我们下一步谈判部署有指导性意义。”他跟着看了裴洛一眼说道:“同时也是想给少将阁下的海军陆战队官兵们争取到这个神秘国家首都观光的机会。”

裴洛怒气未消。也听出了麦华佗揶揄的语气。气愤的说道:“我的海军陆战队更愿意踏着敌人的尸体进入他们的首都观光!”

包令皱眉说道:“够了少将,你这番话等到真正宣战之后再说好了,在清国人没有表现出动武的迹象之前,最好还是忍耐,巴麦尊首相和整个英国都还没有做好在远东发动战争的准备,我们需要时间消化克里米亚带给我们的伤痛。”

麦华佗指着大沽方向说道:“看来清国的回复来了。你们看。”包令和裴洛回头望去,只见一艘大沽水师的帆船缓缓使了过来,裴洛拉开千里镜看去,只见帆船之上只有数名身穿清廷官服的官员。船上只有赤着膀子的水手,也没有见到官兵或是大炮在船上,松了口气说道:“船上应该没有战斗人员,看来应该是过来交换文书的官员,不过小心起见,我还是命令手下士兵戒备好了。”

包令说道:“去吧少将,放下小艇接他们过来,我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回复我们的了,我的领事,劳烦你去迎接好了。”

麦华佗微微躬身说道:“乐意为您效劳。”说罢和裴洛一起去迎接清朝的官员去了。

过了一会儿,几个清朝官员上了英国舰队的旗舰泰利亚号,为首的一人却是身穿正一品文官服饰的肃顺,麦华佗久在中国,熟悉清廷官员的服饰,也有些惊讶这次前来回复文书的官员品级如此之高。来到包令面前,麦华佗互相介绍了之后,肃顺虽然还是板着脸,但没有像包令从前见过的一些清廷官员那样傲慢,也没有打躬抱拳等奇怪的礼数,而是伸出右手,示意要和包令握手,口中说道:“幸会啊,公使阁下。”

包令有些错愕,眼前的这位中国官员看起来三十多岁年纪,剑眉星目,器宇轩昂,态度雍容,颔下长须更让他看起来雍容谦和之中带着一丝桀骜之气。听了麦华佗的翻译,包令短暂的愣神之后,马上笑着和肃顺握了握手,说道:“很高兴见到部长阁下。”麦华佗翻译的时候,知道清朝户部尚书就是管钱的部门,所以直接翻译成了清国财政部长。

肃顺因为得了旨意要和英法两国使节打交道,不得以恶补了一些西洋礼节,加上杏贞的指点,知晓两国一些礼数,听完翻译后接着说道:“本官得了朝廷旨意,特意前来答复公使阁下提出要带兵马一同进京的请求,让各位在海上等了几天,还请谅解。”

包令听了翻译马上说道:“感谢部长阁下亲自来答复此事,我们感受到了贵国的诚意,不知贵国皇帝陛下如何答复此事?”

肃顺听完翻译,微微一笑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们拒绝这个要求,英法公使想要入京递交国书,在先前的江宁条约中没有约定,我们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下答应这种要求。”说话的时候,肃顺看了看四周的舰船,接着说道:“如果贵国和法国想用大炮打开通往京城的大门,我们必将誓死奋战到底!”

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助我也

当夜,大沽口外停泊着的英法舰队整齐的静候在那里,包令和麦华陀都失眠了。白天清廷的态度很是强硬,但强硬之余却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那位清国财政部长表示,恭亲王可以到大沽口和他们谈判,但绝对不允许他们进京,更不允许带兵进京!

清廷的态度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但他们不愿意放弃谈判,毕竟这次清国看起来是很有诚意和谈的,派出一位亲王来主持谈判,这在清国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包令和麦华陀商议了一夜还是没有得出一个好的结论,于是两人都失眠了。

千里之外的天京也入夜了,人们都酣睡了,谁也不知,在天王府的密室里,却正在商议秘事。只见洪仁发、洪仁达、秦日刚、胡以晃、陈承瑢和蒙得恩,都围坐在天王身边。面对东王咄咄逼人的态势,以及开始准备对付北王、翼王的架势,洪秀全等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胡以晃在回到天京后受封豫王,但他还是选择了站在天王那边,原因很简单,杨秀清剥夺了他的兵权。

大家合计多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便是阻止北王和翼王回京,一旦两王回京被东王制住,那便大势已去了,西王态度很不明确,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东王,所以天王的希望没有寄托在萧朝贵的身上。北王和翼王没有西王那种反抗东王将令的勇气,他们需要有天王的诏旨才能行事,所以必须有人给他们送去天王的诏旨,他们才能起兵勤王!

可是,派谁去呢?怎样混出天京呢?众人议论纷纷,没有主意。过了一会儿。洪仁发道:“既然派别人不可靠,就交给我吧!”

蒙得恩皱眉说道:“不行!杨贼狡猾得很,对你们一家人格外注意,你是混不出天京的。再说,国宗你性情粗鲁,又不会随机应变,非把事情弄砸不可。”

洪仁发气恼蒙得恩看不起自己,大怒道:“你别小看人,你怎么知道我不会随机应变?”

“好了,别吵了。”洪秀全阴沉着脸地说道:“大哥。你真行吗?”

洪仁发呵呵笑道:“这有什么难的!你把诏旨交给我,送出去不就完了?”

陈承瑢摸着下巴的胡须忽然说道:“国宗要想法办成此事,也不是没办法,只是必须受点罪。”

洪仁发看了看陈承瑢道:“受点罪怕什么?”

洪秀全也看着陈承瑢说道:“承瑢有什么办法快说。”当下陈承瑢低声将打算说了,众人听罢。先摇头,又点头。接着洪秀全把腰板一挺。说道:“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就办。”

众人听了,一致赞成,都对洪仁发说:“国宗大人,你要吃苦了。”洪仁发笑道:“这算什么,比悼脑袋强多了!”

当下洪秀全提笔在手,亲笔给北、翼二王各写了一道诏旨。用了印垄,交给洪仁发,西王暂时不能通知,他也怕西王趁乱进京。那样难保西王不会坐收渔翁之利,到那时洪秀全算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了。

洪秀全交了诏旨之后,并一再嘱托洪仁发道:“千万要保管好,放在最秘密的地方。须知,它关系着国家的成败和千万条人命啊!”“万岁放心吧。我人在诏旨在,决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众人又密议了一阵,才偷偷陆续散去。

俗话说隔墙有耳,洪秀全众人万没料到,这次的密议,竟被人发现了。原来,这个人就是杨秀清派到天王府的女逻察侯蕙芳。一年前,侯意芳作为东王的礼物,送给了洪秀全。此后,她逐渐受宠,经常出入天王寝室。

侯蕙芳一直按东王指示,严密监视天王的一切行动,并随时禀奏。侯蕙芳利用一切方便条件,监督着洪秀全。今晚,胡以晃一进天王府,就被她发现了。之后,她又发现了陈承瑢、秦日刚、洪仁发等人。

侯蕙芳猜测,肯定有事。她甩开别人,偷偷趴在窗子外头,窃听屋中的谈话。所以,才掌握了全部情况。侯蕙芳急忙回到她的寝室,把房门闩紧,给杨秀清写了一份迷信。

信上这样写的:昨晚,他(指洪秀全)在内书房与洪仁发,洪仁达、秦日刚、陈承瑢、胡以晃、蒙得恩等六人密议,已查明洪仁发即将出城调北、翼二王兵。他们丑时两刻会散。蕙字。

侯蕙芳把信写完,封好,揣到怀内。心里说:我得马上把信送去。明天中午——也许午后,天京将有一场大乱。

侯蕙芳把密信写好,快步来到天王府后门,来找她的同党杨四。杨四是天王府的侍卫,实际上也是杨秀清的“逻察”分子。她见后门紧闭,院里空无一人,才发现来得太早了,还不到四更时分。她在院里呆了一会儿,觉得不妥,转身就要走去。

就在这时,突然脑后一痛,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只见一个黑影从她身后走了出来,看着晕倒在地的侯惠芳低声自语道:“天王啊天王,你们做事太不小心了,这般轻易的便被人偷听了去,还是我们西殿帮帮你们吧。”

跟着那黑影蹲下身,从侯意芳身上的密信搜了出来,匆匆一看之后,皱起眉头心想:天王只调北翼二王兵马,看来还是防着咱们西殿一手的。最后那黑影起身,整了整衣冠,走到灯火下露出面容来,却是天王府侍卫总管陈同世。他将侯惠芳扛在肩头,往蒙得恩在天王府的书房而去。

当晚,天王府出了点动静,几名女官和几名侍卫消失了,但侯惠芳和杨四却活了下来,侯惠芳被逼投靠了天王,并写下密信给杨秀清,内容却和上一封不一样了。

这封信是这样写的:最近他(指洪秀全)没有其他变化。吃酒、听曲,一切如常,并告诉胡以晃等人,一切都听东王的安排行事。昨晚,洪仁发来过,要求给他几万银子,修建什么逍遥楼。他不给,口角多时,不欢而散。蕙字。

蒙得恩和陈同世做完这些事后,将侯惠芳软禁起来,毕竟还需要她写信麻痹杨秀清。同时,又抓紧时间,向天王做了禀奏。

洪秀全听罢,又惊又喜,额角上渗出冷汗。他让蒙得恩把原信保管好,留下杨秀清的罪证。不过,洪秀全并未因此感到轻松。相反,更感到事情的严重和紧迫。

天到五更,后门开放了,侯蕙芳找着侍卫杨四,把信交给了他。呆了一会儿,杨四借口有事,把信送走。侯蕙芳回来后,暂被软禁起来。杨四回来后,也被人监视了起来。

早饭后,洪仁发进宫,一见洪秀全就吵着要银子。洪秀全不给,洪仁发就大吵大叫,把后宫都惊动了。人们发现天王气得脸色铁青,暴跳如雷,指着洪仁发怒吼道:“别以为你是我哥哥,就敢任意胡行。哼,朕照样可以处治你!”

洪仁发大声怒道:“你敢!你忘恩负义,你忘了从小是我把你带大的!”“住口!放肆!”洪秀全忍无可忍,向外面喝喊:“来人!把他拉到天台,重打一百!”

洪仁发不服,吵得更凶了,更撒泼似的在地上打滚。马上就被陈同世带着侍卫押到天王府外的天台前,狠揍了一百脊杖。只打得鲜血迸流,皮开肉绽。

天王余怒未消,又传旨查封了洪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