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308部分

太平血-第308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说起六爷的事,皇上还是不乐意,只怕皇额娘的面上也不好看。”

咸丰听了杏贞的话语,眉头略略舒展开来,但还是忿忿的说道:“朕给了他机会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可每次朝会、御前奏对,他都是打哈哈,一口一个请皇上圣裁,也不给朕出出主意,是他先把自己晾起来了,怎么能怪朕呢?”

杏贞微微一笑说道:“我和皇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今儿和皇额娘说了,让她劝劝六爷,放下身段,绳子两头拧总是会断的。我想六爷是个明白人,皇额娘又说过他了,他必定会痛改前非的。”

咸丰沉吟了片刻,说道:“朕知道老六的手段,如果他能真心帮朕,朕自然是不会亏待的,也罢过些日子看看情形再说吧。”

杏贞知道不可再劝,当下笑道:“一切皇上心中有数,奴才只是随口一说。”

咸丰抱着杏贞的娇躯,只觉得小腹间越来越热,低声在杏贞耳边呢喃道:“兰儿,好不容易等你出了月子,今日就侍寝吧。”杏贞心中一惊,低声道:“皇上,奴才这才出的月子,只怕……”才说到这里,她的红唇已经被咸丰给封住,随后便身不由己的上了绣床,跟着便是漩旎无边的春色荡漾起来。

第三百八十九章要塞陷落

乙卯年,1855年5月下旬,英法远东联军和太平天国雇佣兵团攻陷俄国远东最重要的军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消息在一个半月后才传回英国,包令爵士同时带回太平天国西王开出的条件,帮助太平军训练海军人员,同时将远东舰队三艘主力战列舰转让给太平天国,并且在英国朴茨茅斯的造船厂订购五艘风帆和蒸汽动力混合的巡洋舰。

英国首相巴麦尊对于如何处置这一事件犹豫不决,他是1855年初接任英国首相的,太平天国这个问题是他的前任爱德华。斯坦利留给他的。虽然巴麦尊是一个不喜欢激进分子的辉格党人,但他却是一个很乐意为英国攫取最大利益的人,在他看来他的前任,英国保守党领袖、第十四代德比伯爵爱德华。斯坦利在对待太平天国的立场上还是过去谦让了。虽然对华贸易比重中,太平天国所占据的两个通商口岸占有了60%以上的份额,但巴麦尊相信通过外交和威压手段,绝对可以使太平天国这个不比清朝开明多少的地方叛乱政权屈服。

虽然太平天国的军力在远东占有绝对优势,从情报分析上来看,太平天国会在五到十年之内彻底完成全国的统一,但巴麦尊信奉的外交辞令是,先打他一顿,然后再解释一切。当年他担任外交大臣的时候就是这样解决第一次鸦片战争冲突的。

不过巴麦尊的外交大臣约翰。拉塞尔,也善意的指出,相较于花费巨大代价去和正在风头上的太平天国对抗,反倒不如必须以某种方式使中国人对辱英表示后悔,比如派一支海军威逼北京的满清政府,逼迫腐朽的满清政府签订新的条约。这样在日后太平天国推翻满清政府,作为继承政府,太平天国必须正视满清和英国签订的条约,英国在法理上会占有很大的主动权。

至于帮助太平天国训练海军,用海军大臣的话来说,等到太平天国的黄皮猴子们学会如何驾驶英国战舰的时候,大英帝国海军已经把铁甲蒸汽战舰开到上海去了。

经过几次会议的商讨,巴麦尊也同意了外交大臣约翰。拉塞尔的对华政策,那就是联合太平天国对满清政府施加压力,事情能不采取战争手段而得以解决是最好的。

虽然英过内阁希望和平并避免新的征战。但他们并不知道,腐朽的满清也不会轻易屈服,他们将被迫以武力方式打开通往北京之路。

与英国人的态度不同,法国官方的决定性更为坚决,却他们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坚定的支持太平天国。用这个皇帝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比在东方看到一个新兴天主教国家建立而更加有趣的事情了。这可以说是海峡群岛、拉芒什海峡两岸思维方式差异意味深长的写照!英国人重物质利益。只想讲金钱、生意、出口和移居香港等等;法国人和拿破仑三世作为理想主义者。却在回答什么是“十字军东征”。

作为天主教政体,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确想安抚天主教保守派,因为后者对意大利政治局面重组中保留给罗马教廷的命运甚为担忧。拿破仑三世不会忘记教皇对“12月2日政变”给予的“完全认同”。凭借军事行动帮助传教士在中国传布《圣经》,可以被看作极好的对内政策。皇帝本人对教务虽漠不关心,但希望天主教教士推动人们投他的票,何况欧仁妮皇后正热忱地支持着宗教利益。太平天国假如真的能在远东建国。对法兰西的传教和对罗马教廷都将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至少在和太平军接触过的传教士们都说,在太平军治下是一片传教乐土。法国皇帝的乐观是出于对天京那位拜上帝教教主和他教义的无知,但不可否认。西殿却让在苏褔省活动的传教士看到了太平军好的一面。

法国陆军大臣朗东元帅把各方面的动机作了精辟的概括:“在孟加拉英商眼里,《南京条约》成了他们继续以麻醉品毒害中国人而获取千百万银两的手段。法国则要求加入与这些地区的诚信通商。法国对华贸易额可惜不大,但在中国有更高的利益,即派去传教士;他们尽管冒着各种危险,经受各式各样的困苦,终于在天朝各省甚至最偏远的地区建立起许多天主教区。这实属基督教文明事业,我们予以支持甚感光荣。”

因此,法国对于太平天国提出的同样是训练海军和舰只交换、购舰、造舰计划予以了充分的支持,同样的,法国也提出在苏杭宁波等太平天国占领区兴建天主教堂的要求。于是西王也就同意法国人出钱将治下的礼拜堂升级为教堂,虽然西王一直在实行政教分离,但需要正视的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在苏褔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国人本来就没有坚定的信仰,他们更加相信的是老天,不管佛教还是道教还是别的教派,中国人觉得只要能够达成愿望,他们不介意拜的是那一尊菩萨。所以,在苏褔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被看成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就像后世新文化运动初期,信仰什么主义是件时尚的事一样。

西殿虽然实行政教分离,但军民之内还是有庞大的信仰人群,每到一处,西殿都会修建简单的礼拜堂供军民礼拜。不过因为政策的转变,西王在这些礼拜堂上没有投入过一分钱,礼拜堂的修建完全都是信徒们自发的捐助,西王的钱多数都拿去新建学校和军队去了。既然法国人热情的想要修建更多的教堂,西殿是不会阻拦的,至少法国人修建的那些漂亮教堂比苏褔省军民信仰教徒们修建的那些简陋礼拜堂更加好,不是吗?

不过英法对于俄国的政策还是一致的,在得知俄国远东最大军港陷落之后,英法两国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在两国国内都发出同样的声音,既然俄国人打不过黄皮猴子,那我们是不是连猴子都不如呢?

克里米亚战争打得很艰苦。俄国人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自开战以来从未被完全包围过,从北方和东方俄军可以自由进出。联军还是计划用大规模炮击来削弱要塞防御体系。到了1855年2月,大批法国援军到达战场,法军增加到90000人。而英军只有11000情况良好的军人,另外23000人不是有伤就是生病。土耳其军队则有20000人和30门大炮。法军是攻击主力。此外还有一些雇佣军,9000德意志军团、3000瑞士军团和1500波兰军团,这些都是英国花钱雇来的部队。

到了3月,撒丁15000人到了战场。尽管联军兵力很可观,但攻击仍然很艰难,俄军的防御体系很完备。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石墙并不连续。马拉科夫要塞是唯一的石构堡垒。俄军的办法是用削尖的树枝做成栅栏,然后是深沟,再后面是由树枝和泥土构成的步枪发射阵地。阵地后面是又一层树干构成的障碍,地上还有陷阱,里面是削尖的树枝。此外还有大量地雷。俄军经常在夜里派出袭击队。杀死联军战壕里毫无戒备的士兵。

深深被疾病和糟糕后勤影响的联军士兵现在还要多承受一种折磨,那就是来自远东同行的压力。传闻远东一名不到十八岁的太平军年青将领只会两千多人的雇佣兵团就攻陷了有将近一万名俄国人驻守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要塞。而且传闻他们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虽然这一切都是传闻。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要塞的陷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联军的士兵们虽然很好奇太平军是怎么做到的,但军人的荣誉感让他们无暇多想,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座他们已经围困近一年多的要塞。

其实联军士兵们并不知道,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要塞是俄国人主动放弃的,当谭绍光部占领军港东面的火山山脊之时。整个要塞甚至是出入的通道都在谭绍光炮火的控制之下。穆拉维约夫这只老狐狸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军港陷落是迟早的事,俄国在远东投入的兵力和物资都不算充裕,他不希望这些宝贵的人员和物资浪费在这种消耗之中,所以他选择了撤退。他也知道联军要维系对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的占领就必须投入海上运输力量。这种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穆拉维约夫算计着等到联军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主动放弃,甚至在秋季严寒到来之前,他们就会提前撤走,没有人乐意在远东苦寒之地守一个冬天,更何况到时候海面会出现封冻,联军的船队补给是迟早会出问题的。时间和严寒会让俄国人兵不血刃的收复失地,至少穆拉维约夫是这样打算的。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前线的联军士兵们在六月初开始了大规模的强攻行动。1855年6月17日,联军发动了第4次大规模炮击,英军计划攻占凸角堡而法军的目标是马拉科夫要塞。俄军事先知道了这次进攻,甚至知道贝利西埃和博斯奎特之间的争吵以及贝利西埃将进攻提前到凌晨3点的详细计划。法军在进攻开始后伤亡惨重,早晨8点30分贝利西埃下令撤退。英军同样糟糕,部队在穿越1/4英里长的开阔地时,被葡萄单和滑膛枪子弹严重杀伤。英军伤亡1500人,法军阵亡1500人、负伤1600人。

这次行动失败对英军总指挥官拉格伦勋爵精神上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已经感到筋疲力尽。霍乱再次光临军营,1855年6月14日,埃斯考特将军宣布拉格伦勋爵患上了严重的痢疾。1855年6月28日,拉格伦勋爵在睡梦中平静的去世。至此,开战时英法两军最高指挥官先后因病去世,联军军营震动很大。7月1日,辛普森爵士继任英军总司令,但他显然经验不足,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土耳其在高加索战场吃紧,奥马尔帕夏的土耳其军准备撤离克里米亚去解救高加索重镇卡尔斯。拿破仑三世对此十分不满但围攻只能继续。8月16日,哥尔查科夫集中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渡过彻那亚河向联军发动进攻,英军只有一部分骑兵和炮兵参战,但俄军伤亡了8000人,最后一次解围行动失败。英军指挥官辛普森对战局感到悲观,这使他受到来自伦敦的责备,以及拿他和远东太平军那年青指挥官的对比,伦敦已经在讨论他的继任人选。

辛普森别无选择,他只有在伦敦撤换自己命令到来前取得进展,否则他的荣誉将丢到大西洋里去。1855年7月8日11点30分,联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