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174部分

太平血-第174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小刀会起事案发,江源、江发兄弟在狱中被清军杀害,起义军活捉海澄县游击崇安,并将他绑在江源兄弟灵前祭吊。并学着太平军在海澄县给百姓放粮,一时间从者如雨。

六月初七日夜,起义军乘势进击,攻占石码,初十日攻占漳州城和长泰县,擒杀漳州镇守使曹三祝、汀漳龙道兼漳州知府文秀。十二日,黄威、黄德美获悉清厦门水师提督施得高出巡外海,城内兵力空虚,于是率领三四千人顺潮流而下,在厦门员当港登岸,城内小刀会会员打开城门接应,起义军迅速占领厦门城,擒杀游击郑振缨。同日占领同安、安溪,十三日占领漳浦、平和琯溪,十四日攻占铜山、云霄。

起义军声威大震,所到之处得到广大劳苦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漳州附近群众,闻风蜂起,一呼百应,小刀会占领石码、长泰以后,附近从者增至八千余人,百姓自愿捐献粮食,箪食壶浆迎接起义军,厦门大部分码头工人、船夫、警兵和百业百姓立刻响应,百姓大众都愿意追随小刀会,抗清到底。

占领厦门以后,黄威、黄德美等人正式宣告加入太平天国,以太平天国的名义发出布告,声讨清王朝的罪行:“父老苛清法久矣,贪官污吏,政皆流为虎之苛,竭髓竣脂”,号召人民群众拥护小刀会。起义军进入厦门以后,秋毫无犯,受到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起义军还发布告示,废除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

起义军占领厦门后的第二天,黄威、黄德美同何滨商议后,就派人送信给太平天国西王;讲明福建起事情况,希望西王速派兵马前来支持,并分遣数千人前赴泉州及台湾地方,预期在台湾登陆后,立即与台湾凤山县会党头目吴青建立联系,然后会同吴青策动林恭,又与台湾、嘉义两县会党互通信息。消息到了台湾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台湾小刀会起义就在凤山、台湾、嘉义三县迅速爆发。

与此同时,小刀会起义领袖黄威、黄德美等人还制定了直接进攻台湾的计划,曾与经常在台湾海峡活动的纪猫生相约,要他招集人马和船队,预定在七八月间发动对台湾的袭击。

此刻看来福建小刀会起事形势一片大好,但却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断了这燎原的烽火,给了清军喘息的时机。台风在福建登陆后,厦门暴雨连日,城内平地处水深丈余,给起义军沉重的打击。黄威、黄德美、何滨、刘丽川等人不得不暂缓攻势,集中力量和大自然抗争。

清福建当地官府为镇压这场突然爆发的小刀会起义,可谓是煞费苦心,闽浙总督王懿德亲自来到泉州坐镇指挥,调兵遣将,筹集粮饷。并奏请朝廷将富有海战经验的李廷钰调回福建作战。又请朝廷将在上海作战的广东水师调回福建应战,并调集广东潮勇到福建协助围剿厦门起义军。同时,王懿德还召集附近地主豪绅也组织义团武装,共同镇压小刀会起义。

李廷钰领兵刚到宁波,就收到福建小刀会起兵之事,王懿德的公文很快到来,他命李廷钰火速调头南下应援,杭州之围自有两江总督去操心。李廷钰乃是福建厦门人,老家便在厦门,听闻老家被叛贼占领,也顾不得和江忠源有约,马上提兵往回赶。

由于王懿德亲自指挥各路清军的反扑,加上一场台风让厦门起义军损失不少,起义军原定的攻势未能发起,导致起义军被迫困守在漳州、石码、海澄、漳浦、安溪、同安等地。清军反扑之后,起义军因物资匮乏,战略空间狭小,同时黄威、黄德美、何滨、刘丽川等人又缺乏统帅之才,屡战屡败,漳州、石码、海澄、漳浦、安溪、同安等地经过惨烈的厮杀后,均一一陷落,起义军渐渐只能困守厦门孤岛。

再加上小刀会内部人员构成复杂,同时派系林立,江氏兄弟的老部下听信清军挑唆,认为便是黄威、黄德美等人发动起事才害死了江氏兄弟,小刀会中各派系矛盾渐渐尖锐起来。

同时连吃败战的起义军士气低落起来,加上物资匮乏,各部纪律松散,破坏军纪、勒索、赌博、掠夺开始不断发生,厦门居民开始对起义军出现不满情绪。

随后厦门水师提督施得高提督清军水师将福建小刀会起义军水师围困在厦门,陆路清军也围住了路上通道,厦门成了一座孤城,消息断绝,此前派出的使者也在半路被清军看破截杀,是以苏州的萧云贵一直没有得到福建的消息。

同时起义领袖在重大问题上发生分歧,何滨、刘丽川等人坚持要突围北上,和西殿太平军会师,而黄威、黄德美却已经没有信心再战,加上附近的地主豪绅乘机联络黄德美,加以挑唆,瓦解义军。其时,台湾起义军亦受到清军的围剿而处于逆境,眼看一场起义便要像历史上那样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

第二天午间,就在西王府的拙政园内,萧云贵和洪韵儿宴请了雒魏林的医疗小队成员。两口子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要和莫佳娜。巴斯德、克利福德。罗斯柴尔德两人拉拉关系,因此安排了这场午宴。

席间有左宗棠、姚远等人作陪,众人赏景闲话,自得其乐。说起众人的辛劳来,萧云贵自然是大大的吹捧了一番,但太平军禁酒,席间无酒话也少了很多。

吃到一半之时,雒魏林忽然说道:“西王殿下,厦门的战事贵军似乎已经力有不逮,是否需要我们出面调停一二,或许靠着我们英国,贵军在厦门的勇士能够保全一些下来。”

第二百二十九章宁波海盗

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待霜亭上,西王夫妇在此处宴请雒魏林、克利福德和女扮男装的莫佳娜一行人,席间雒魏林忽然说起厦门战事,直言厦门起义军已经处于危险境地时,萧云贵才回过神来,暗骂自己愚蠢,厦门自己的人虽然通不了消息,但就不能通过洋人通消息了么?

其实雒魏林得到的消息和西王夫妇差不太多,往来厦门的列强商船只能在厦门外港停靠,清军水师严密封锁了海上通道,英法等国对城内的消息知道的甚少,而且还很滞后,因为一场台风登陆的缘故,很多船只都没有选择厦门避风。同时厦门在五个通商口岸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厦门爆发的战事对列强的影响稍小,所以列强们的关注度也不太够。

萧云贵没有表示什么,只是淡淡的问道:“神父您有什么建议么?”

雒魏林似乎很真诚的说道:“西王阁下,据我们所知,厦门的红巾太平军很多都是当地的会党组成,他们和广东的天地会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和太平天国不同,他们要恢复的是前面的明朝。”

萧云贵摸着下巴道:“那又怎么样?”

雒魏林缓缓说道:“他们暂时归附太平天国,日后难免会和贵军产生隔阂,况且现在战事不利,贵军主力远在苏杭,难以对厦门的起义军真正的提供军事帮助,他们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萧云贵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你直接说文翰勋爵有什么建议好了。”

雒魏林见西王看破自己身后代表着文翰勋爵,当下也不再绕弯,微微一笑说道:“文翰勋爵觉得可以由英法两国共同向清廷施压,让厦门通商口岸尽快恢复秩序,同时把厦门城内的起义人员运往南洋去,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躲过清军的屠刀了。而西王派到南边的重要人物,我们承诺可以帮助他们平安回到上海。”

萧云贵微微一愣,也不急着回答,向洪韵儿使了个眼色,夫妇俩一前一后找了个藉口离开。两人来到一处偏厅,萧云贵劈头就问道:“英国人打的是什么注意?他们为什么想要小刀会的人到南洋去?他们真是想帮助我们么?”

洪韵儿轻叹一声道:“没那么简单,我先和你说说厦门通商口岸的情况吧。”

当下洪韵儿缓缓说了起来,原来厦门自鸦片战争开埠以来,一直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它南有老牌的通商口岸广州。广州有完备的华洋商贸所必须的一切条件,是厦门无可比拟的。而它北面有新兴的通商口岸宁波、上海,这两处口岸位于内地运河网的笼罩之下,水路交通便利,附近物产丰富。也是厦门不能企及的。甚至临近的福州口岸也比它有优势,福州临近中国红茶最大的生产地武夷山。列强的商船喜欢在福州停靠交易红茶。厦门可悲的是自开埠以来一直。它是做为屈辱的贩卖华工口岸在运作着。

鸦片战争后,厦门开埠,列强开始公开在厦门诱骗掠运华工出国。道光二十三年,英法公司首批到厦门招雇838名农民到毛里求斯甘蔗园当契约工。道光二十五年六月,法船运送180名厦门华工到非洲波滂岛。据统计,道光二十五年至咸丰三年。由厦门出口的契约华工共18批12261人,其中多有同安人。列强勾结官府劣绅,故意挑起同安的乡村械斗,然后诱骗、掳掠战败方的村民出洋。甚至公开在海上掳掠渔民出卖。大批华工成为早期同安籍华侨的重要成份,到了后来厦门甚至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口贩卖中心。厦门的商贸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开始繁荣起来,但它长期以来做为第一大贩卖华工的港口,深深的烙上了历史的印记。

萧云贵听完之后一脸的愤怒:“英国人是想得到那些起义失败的人做为华工到南洋去做苦工么?”

洪韵儿点点头道:“很有可能,一旦我们答应了,洋人的商船可以帮助这些人离开,但是只要他们解除武装上了船,就和被贩卖的猪仔没有什么区别。茫茫大海上,还不是手持洋枪洋炮的洋人说了算?况且南洋山高水远,一旦他们去了南洋,我们鞭长莫及,根本就不可能顾及到他们到了南洋后做什么,列强们是不会做无偿的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先把他们骗上船,让后再拉到南洋当成华工贩卖掉。在南洋这些人无根无萍,为了生计只有卖掉自己,和洋人签订卖身契,日后就算我们知道了提出抗议,洋人也可以说是他们自愿签订卖身契约的。文翰这个算盘打得好,他一来算是买了个人情给我们,帮我们把那些人救出来,二来也尽快恢复了厦门口岸的秩序,三来又能从贩卖人口中赚一大笔。”

萧云贵一连串的国骂出口,脸色铁青起来,来回走了几步跟着站定身子大怒道:“不行,这些人不能受到这样的对待,我们不能受洋人的蛊惑和欺骗,做了洋人诱骗他们的帮凶!狗娘养的洋人,真当我们好蒙骗是么?马上派李秀成部往南攻打,去厦门解救他们!”

洪韵儿急忙说道:“你冷静点,厦门离此千余里路,沿途还有宁波、台州、温州、福州、泉州等重镇,急切之间如何能打过去?”

萧云贵颓然坐下,喃喃道:“那、那就组织船队走海路去……”说到这里他自己都没信心说下去,走海路且不说海上有清军的水师,就算没有清军水师,短时间内如何能组织起大型的海船船队南下呢?何况海上风涛浪急,不可预知的情况太多,一不小心闹个海难可不是闹着玩的。

“西王不必忧虑,走海路可行!”左宗棠的声音飘了进来,跟着一袭青衫也飘了进来,西王夫妇回头望去,只见左宗棠已经站在偏厅之上了。

萧云贵大喜过望,他知道左宗棠从不会说大话,当下站起身问道:“左先生有何良策?”

左宗棠摸着颌下胡须笑道:“厦门小刀会起事,我们该当应援,但我们远在苏杭,鞭长莫及,走陆路太远,但走海路还是可行的。我们已经攻下绍兴,西王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