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70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70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不知道,他无形之中给孙元化挖了一个大坑。现在的孙元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这些元素的表达式告诉他,等于将西方几百年,无数人摸索、试验之后的结果告诉了他。而且,他那张简陋的元素周期表,也只有几个常见的,那些复杂繁琐的也只能空着了。对于孙元化来说,这简直是一副残破的藏宝图,明明知道只要补全藏宝图,天大的宝藏就唾手可得,然而就是无法补全,也不补全。
  从地窖出来,杨帆感到自己深深地坑了孙元化一把,把自己这些模棱两可的东西都交给了老孙自己去研究。杨帆在地窖中,面对孙元化的一些反问,说的最多的就是“应该是吧,也许吧,你自己去想想啊……”
  最后实在受不了这个知识分子的问题,赶紧跑了出来。
  “杨大哥,你最近要遇上难事了。”王絮儿幽幽地站在门楣边,拿着本卦书道。
  “你个小神棍,看我怎么收拾你!”杨帆虎步扑了过去。王絮儿大喊一声,“杨大哥,我错了。啊!”她笑着躲到门框后边,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哈哈,小神棍,还乱不乱说了。”杨帆刮了一下王絮儿的鼻子,调戏道,“是不是苏先生不在……不在这里,你就充当小神棍了么?”
  “哎呀,是絮儿学艺不精,不过按卦象说,杨大哥最近有小人相缠,但卦象有说,雷天大壮,行于义,则成。也就是说,杨大哥只要光明磊落,就可以啦。”王絮儿默默鼻子,小声道,“好了,杨大哥,不和你贫嘴了。今天约好了蓉儿姐,要去看庙会。”
  “当心点。”杨帆看着蹦蹦跳跳的王絮儿,心头那丝担忧稍减,只要王絮儿快快乐乐地,他也就放心了。
  杨帆刚掀开帘子,便碰上怒气冲天的周延儒,下了轿子,便往利民当走来。眉头一挑,“这周马屁过来干什么?”周延儒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年轻时高中状元,仅仅三十六岁,便入阁拜了首辅,绝对是年轻有为。
  “周大学士,光临寒舍,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
  周延儒眼神不善,道:“爵爷有功夫和在下磨嘴皮子,不如想想明日拿什么来开棚施粥吧。现在满城的人都知道了,你和顾家的约定。”
  “约定?”杨帆才想起昨日顾之卿说的那话,“那周学士来利民当是来看在下笑话的?”
  “笑话?我看爵爷做的事,如此大善,不但不惜血本,还砸锅卖铁,真是令我这个做首辅的汗颜啊。”周延儒不动声色,带着点嘲讽的味道。
  “大学士客气了。”
  “谁敢跟爵爷您客气啊。本辅是奉圣上之命,辅佐爵爷您来处理难民安置的事了。”杨帆一惊,道:“在下没听错吧?难道朝廷就指望着在下来养活这几万难民?”他杨帆能养活五日六日的,可折腾不起养到明年夏收。
  “您也知道养不起啊,朝廷不是没看见,是装作没看见。您倒是好,大包大揽不说,还把实情捅到圣上那边,可不是要朝廷拉下脸来,不得不来应付这难民安置嘛。”周延儒年纪不大,说起话来也格外冲。
  “朝廷难道连拿出个几万两银子都困难?”
  周延儒坐在大堂内,怒道:“银子,银子能当饭吃啊!且不是这几年赤子连连,朝廷早就无力负担这些款项,就算是有,粮食呢?你以为陆家的米行真的是拥粮万石?撑死了两千石。你就等着那几万张嘴巴吃穷你这利民当吧。”
  “圣上还有什么话吗?”他感觉自己这一提醒,朱由检还真当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解决这几万张嘴巴了。开什么玩笑,他以为自己做个样子,开个头,朱由检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就可以马上接手这个烂摊子,没成想自己引火烧身不说,这报销估计也没处说去。
  “还有?没了!”周延儒的脸色就没好看过,“现在本辅就听爵爷您的吩咐了。”周延儒二郎腿一翘,喝了口茶,似乎没有要干活的意思。杨帆眉头一皱,道:“周学士能否陪在下进宫一趟。”
  周延儒眉头一挑,狐疑道:“好事坏事?”他现在巴不得杨帆直接扑到朱由检的脚边,跪下来喊这事办不了,那样子最好,自己也乐得清闲。在他看来,这养活几万张嘴巴,没个五万两银子是下不来的。国库本来就空虚,西北的暴乱、山东的叛乱,哪一样不要银子、粮饷,根本没工夫搭理这些难民。
  杨帆一顿,琢磨了下,应该算是好事吧,便点点头,“好事。”
  “真的?也罢,信你一次。”周延儒压根就没打算在这利民当呆多长时间,连轿子都还是停在门口。笑话,堂堂大明朝内阁首辅,竟然被派去处理这点小事,简直大材小用。他探出头道:“爵爷要不挤挤?”不过,那锐利的眼神丝毫没有要和杨帆同轿而坐的意思。
  “呵呵,不挤了,不挤了……”要是真“厚颜无耻”地钻进周延儒的轿子里,杨帆担心会不会被周延儒一脚踹出来。
  “那我们奉天门前见!”周延儒每一句话都是“浩然正气怒冲冠”,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好似杨帆欠他什么似的。


第125章 计将安出?

  杨帆和周延儒通报之后,便匆匆入宫面圣。
  乾清宫内,朱由检拿着奏折看着底下两个人,一个算是大明历史上年轻有为的首辅,一个算是大明历史上封爵最快的异姓爵爷了。
  “周学士、杨帆,汝等如此着急见朕,怎么到了殿前,反倒是不说话了?”朱由检笑道,“还是说有什么不好的消息要告诉朕?怕朕怪罪?”
  周延儒刮了一眼杨帆,道:“圣上,是凌河伯杨帆有事要禀告。”这就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周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杨同学有话要说,十分地招人恨。
  “哦?杨帆你有何要说的,难以启齿到要周学士来帮你说话?”朱由检将一本奏折放到桌上,然后靠在龙椅上,等着杨帆来回话。
  “圣上,这顺天府难民一事,圣上作何打算?”
  “怎么,既然你杨帆告知了朕,朕不是派周学士同你一道处理此事吗?”朱由检眉头一挑,“还是说周学士不配合,你到朕这里来告周学士的状来了?”
  杨帆瞥了一眼身后的周延儒,要他配合?就算他肯配合,自己要让他去和难民打交道,那不得被顺天府的士人给围殴死,“那倒没有,只是圣上,这难民着实有些多,如今粮食紧缺,恐怕等不到明年夏收,余粮就没了。”
  “周学士,赈灾的银两可否从国库调拨?”
  周延儒一礼,道:“回禀圣上,如今就算有银子,也难以买到粮食了。今年辽地征收,加上如今山东的叛乱,朝廷的粮饷已经吃紧,还有西北陕地要安抚,实在无暇顾及这几万难民了。”周延儒的话意思很明确,这几万张嘴巴,反正造反量他们也不敢,也没有什么工程要他们服役,那救活了有个屁用,就是浪费粮食,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
  “杨帆,你有何建议?”
  “圣上还记得在下提到的移民海外吗?在下翻阅过一些史料,大明年间也有不少这样的事情,与其让他们饿死在顺天府,让那些士子谩骂朝廷无道,还不如移民吕宋,也可以暂缓顺天府一带的压力。”杨帆建议道。
  “那周学士以为如何?”
  周延儒大喜,不动声色道:“此举甚好,然出海风险甚大,海路有难以捉摸,必要一个通晓海路之人才,可办成此事,臣闻凌河伯自幼与高人云游四海,想必是轻车熟路,圣上,不如……叫凌河伯来主持此事。”
  这周延儒看杨帆这个刺头哪哪儿都不顺眼,放到十三山怕占山为王,倒是后难以掌控,呆在京师吧,虽然没出什么大乱子,但把京城那些夫人小姐姨太太坑了个遍,说到底,还是坑的是这些人的俸禄和富商赚的钱。就是周延儒,自己那个夫人,平时勤俭持家的,也架不住那风衣的诱惑,花了不下三十两银子。
  “派凌河伯出使吕宋?”朱由检看向杨帆,“杨帆,你意下如何?”主意是杨帆自己出的,要不怎么说,不作就不会死,既然要做这个出头鸟,那就要有随时被这帮子朝臣坑的准备。杨帆思忖片刻,道:“能替圣上分忧,是在下的荣幸。”
  “好!”
  大明历来重陆战,轻水师,这郑和宝船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利器,最大号的郑和宝船,可以载千人。然而水师一直是不被重视的,即使是浙东沿海抗倭,也是在陆上作战的多。
  朱由检思忖片刻,道:“朕就派给你十五艘郑和宝船,三十艘大船,五百将士,出使吕宋。希望你那粮人归的谋划,可以给朕一个惊喜。”
  “遵旨!”
  杨帆与周延儒退出乾清宫,两人走在砖石路上。今日天色阴沉,杨帆走在周延儒右后边,对于这个古代高材生,杨帆并不讨厌。有人说他专权独断,也有人说他阳奉阴违,但历史,总是人写的,写谁忠奸,也只是一家之辞,杨帆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周学士这次总算是把在下逐出京师了。”杨帆有些嘲讽地说道。周延儒看了看刚才匆忙下轿,未抚平的一角,用手抻了抻,漫不经心道:“哪里哪里,爵爷是在说笑了。能者多劳,杨爵爷精通算学,有时间帮户部查查人口,算算账也是极好的。”
  “哦?周学士真是这么想的?”如今世道不太平,这户部乱得更是一团糟。以前盛世太平,这帮子人为了省事,特地搞出些路引。意思就是要出自己的这个村,就得那个介绍信,不然就种好田,交足租税,然后生老病死在自己这个村,别到处瞎晃悠。
  如今北有叛乱外敌、东有倭寇骚乱,这治理太平盛世的法子再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了,这帮子腐儒干脆撒手不管。你爱咋跑咋跑,你饿到要吃人也随意,反正乱子大了,朝廷就会派兵镇压。真正能干的没有几个,大势所趋罢了。
  “额,爵爷还是好好准备出使吕宋吧。这路漫漫其修远兮,多一分准备总归来得保险。”周延儒哂笑道。
  “周学士话中带着刺,在下可以认为还在为当初封爵一事耿耿于怀?”杨帆想过很多次,这终究是大明朝,不是大民国,终究是君臣父子,不是民主共和。杨帆自信没有这个本事,能够来倡导这个颠覆三观的思潮,他想要做的,就是能让大明的子民过得好一些,而不是富者拥田千顷,穷者无立锥之地。
  周延儒年轻时连中会元、状元,可谓是心高气傲,如今身为内阁首辅,自然不容许这种有违礼制的分封存在。“爵爷自己明白也好,本辅当初不建议爵爷封爵,也是礼制内的。”
  “那商税的改制呢?周学士又有何想法?”
  “国库空虚,自然能顺利改制最好了。”周延儒也想做一代名臣,然而这商税的改制阻力实在太大。太祖立下的商税“三十抽一”不说,这东林群臣的进谏劝阻也是难以推行的原因,如今杨帆竟然能够说动圣上,他自然也不反对。
  “在下有几条措施,若是周学士能够接纳,大明国库不说金山银山,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入不敷出。”
  “哦?计将安出?”
  “……”
  “……”
  两人闲谈良久,直至到了奉天门,才分道扬镳……


第126章 嗟食与尊严

  杨帆回到老铺街,便听到周围的一些商贾议论纷纷,“爵爷,听说顾家跟您打擂台,说是爵爷开棚施粥一天,他顾家也就开一天,是真是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