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82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282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启沉默了。杨帆只知触了朱启的霉头,便喊了声倒茶的下人,重新沏好了茶,娓娓而谈,“只不过最后,大黄袍没穿上,气运不够,还落下了病根子,最后疾病而终了,没错吧?”
  朱启点了点头,道:“卜算子就是卜算子,算计人的功夫举世无双。除掉了李长生,除掉了京师的大量皇城高手,为的就是承接气运。”
  “他想做皇帝?”
  朱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的心思,我猜不透。自从那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卜算子销声匿迹,然而江湖上,当初牺牲于那场爆炸的门徒、亲友,开始与朝廷敌对。为了不使社稷动乱,我们几个老人便四处奔走,南派由龙虎山牵头,北派由全真教执牛耳,暗地里整合,清扫出那些反对朝廷的宗门,最后,本来南北合流。江湖一统之后,便可着力对付西北战乱了。他又出现了。”
  “阻止撩拨了南北合流,而且还助长西北起义军。以致如今洛阳沦陷?”
  “没错。他的实力以及登峰造极,世间少有敌手。夏末书、李长生,一个个有威胁的,不管是亲友还是对手,都被他除个干净了。而你,和李长生长得太像,太像了。”
  杨帆沉默片刻,问道:“有多像?”他想起那夜的秦婉初,看来并不是婉初姑娘眼太瞎。看错了。
  “除了实力不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了刻出来的。你出现在京师的第一时间,宗人府就已经调查你了,包括你的身世、来历。”
  “结果呢?”杨帆不知道,竟然有人从一开始就在调查自己,难怪朱由检第一时间就会让自己随军而行,还免了自己的大罪。
  “没有源头,没有气运,没有家世。”朱启盯着杨帆的眼睛。道:“一个三无人士。虽然家世、源头没有的人很多,但是大明宗人府要真正查一个人,没有理由查不到,然而你。查到最后,仅仅是在一座陕西的荒山。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身份、家世宗人府都帮你安排了。最后通过某些渠道,商枯长知道了你的存在。一个没有气运的人,若是承运。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没有人知道。”
  杨帆静默了片刻,道:“明白了。”他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说道:“只是那件黄袍既然在龙虎山,为何不去取来?”
  “取不到,但凡沾染一丝,气运不够,就同天启皇帝一样的结局,所以这么多年来,连卜老道自己都不敢去沾染,龙虎山的天师府也清楚对于大黄袍谁都觊觎,便世代守护着。既然你和李长生如此相似,我想就在因果之中,卜算子亲手种的因,就该他自尝苦果。”
  朱启站起来,双手耷拉着,第一次弯腰下来,低声下气道:“拜托了。”
  杨帆并没站起来,只是淡淡道:“管家,送客。”
  在庭院扫雪的管家笤帚一靠,走进厅堂来。
  朱启再次一鞠躬,道:“那就拜托了。”这或许是这个老人,生平第一次如此谦卑的弯下腰。
  朱启走了良久,徐蓉才过来,问道:“如何了?宗令大人答应了没有?”她也明白,如今这个朝堂,朱启的话,就是圣上的话。杨帆回过神,道:“答应了。今年咱们就会金陵过年,这几日你带着冬儿回徐府看看爹娘。”
  “恩。后边水烧好了,相公你快去洗洗吧,不然水凉了。”
  杨帆振作了些许精神,只说了一个好字,便进去了。徐蓉感觉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却说不上来,只是看了一眼庭院的雪景。
  ……
  ……
  北国的雪,在奉天以北,更为冷冽。查干湖迎来了入冬以后第一次冬捕。湖上的几个老头,带着兽皮帽,将六匹高头大马拴在一个磨盘周围,拿马鞭赶着。湖面已经结了两尺厚的冰,马鞭一扬,六匹马不停地打着转儿。
  老人擦掉胡子上的雪屑,道:“差不多了,应该打通了。”
  吁!
  六马停下,中间的打桩机被拔了出来,一个大窟窿出现在了湖面之上。几个老头子放好了网,准备着第一网。几人趁着网刚刚下好,围在一起抽着旱烟。
  晴日当空,老头带劲地啪嗒啪嗒嘬了两口,眯缝着眼,道:“可汗被捉去了,大清亡了。多尔衮还在蒙古,代善退守抚顺,这苦寒之地,终究逃不出去啊。”
  “瞧你说的。战怎么打,打赢也好,打输也罢,惨的都是老百姓,还打个锤子?皇太极野心大,死了也好,留下来是个祸害。”
  戴着虎皮尖帽的老头磕了磕烟锅子,笑道:“大势已去,抚顺、鹦鹉两个关口也难守,就看他杨一枪什么时候动手了。”
  住木屋的那个老爷直起身来,哼哼道:“叫你们几个过来搭把手,哪里来那么多废话,赶紧的,收网了!”
  “哈哈,大哥瞧你这话说的,弟兄几个一年不见了,自然要好好聊一聊了。怎么样,来嘬两口?”
  “去去去!”老头喝了口参茶,道:“这短命玩意儿早就不抽了。”
  “得得得,您老哥要长命百岁,咱弟兄几个就算了,来来来,起网咯!”
  老爷望了望西边,喃喃道:“头鱼拿冰给我冻着,我留着有用。”
  “得嘞。”
  头鱼象征着一年的气运,也只是讨个彩头而已,几个人都是年轻时候的兄弟,自然不会争着要条头鱼。查干湖的湖面上,大网被马拉人提地拖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512章 帝师

  雪停了一日,又开始落下来。
  杨帆入朝辞官一事,在大殿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都请杨柱国莫要急流勇退,请新皇收回成命。辽东大战,功赏皆封,孙传庭的地位,一下子提升到了肱骨大臣的地位,授光禄大夫。一干辽东将军,也升官进爵。
  唯独,就是杨帆,除了留下上柱国的虚衔,护国公、光禄大夫都削去了。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不升反降,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然而不知为何,尘埃落定之后,满朝的文臣武将心里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畅感。
  杨帆登上高台,一边的新皇朱慈焕站在旁边,问道:“先生为何要离去?”两人走在雪中,咯吱咯吱响。照理说路上本应有侍卫,这条路上却空无一人。曹化淳更在后边,杨帆举着伞,两大先天境当保镖,自然没有什么危险。
  雪落在伞面上,沙沙声音,如同指甲挂在青石板之上。杨帆的气息长舒,“这江山是圣上你的,臣不过就是替您打理,就如同这雪,扫干净了,那还要笤帚有何用?臣只有这点谋虑,已经智尽才疏,既然如此,在这个位子上尸位素餐,不如趁早离去的好。”
  小皇帝眼眸子明亮得很,道:“先生若是没谋虑了,那这满朝的人,估计得集体回家了。”他咯咯地笑了两声,小脚踏在雪中,软乎乎的。曹化淳远远地走在后边,眼睛呆滞地望着前方两人走过的路。
  他并不是真呆,这样显得谦恭。低调而已。
  “圣上有什么想说的,若是今日不说。恐怕以后就没什么机会见面了,臣……草民也要回金陵去了。”
  小皇帝沉默了片刻。抬头问道:“先生不必如此,大明江山因为你,才……”
  “不!”杨帆第一次打断了小皇帝的话,道:“请允许我因为圣上的这声先生而打断您的话。”
  小皇帝笑了笑,道:“先生率直,但说无妨。今日先生说什么,慈焕都会铭记在心。”
  杨帆望了望影壁前的鼓楼,道:“圣上,我们登上鼓楼可好?”
  “自然。”
  “那么微臣斗胆。让您每日辰时和戊时都登一次鼓楼,可否坚持?”杨帆收了伞,跨入了回廊。小皇帝面露难色,看了看这十米多高的鼓楼,问道:“先生,有什么讲究吗?”
  “登上去再说如何?”
  “可以。”小皇帝点了点头,与杨帆两人一圈一圈地兜上了鼓楼。杨帆边登边说道:“古语有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记得当初不少朝中大臣,走过场一般去民间访问疾苦,这才几个月。都一个个有重回原位,这样做,不妥当。”
  “那先生认为该当如何?自古。难道不都是这样吗?”
  “你想要当明主,就不能效仿旧朝旧制。科举选拔不假。但能否胜任又是另一说。故明主之吏,先从州部巡抚等筛选入京。这才是王道。至于好坏,得由一方百姓说了算。”
  “百姓说了算?”小皇帝才登了没多高,便有些气喘吁吁了。
  杨帆点了点头,道:“这民啊,就像载舟的水,大明朝廷就像河流之上的大舟,而圣上您就是船头的掌舵人,每个州部的巡抚就是舵手,有些人可以跟着圣上您的指示,朝您说指的方向用力地划,而有些人呢,心术不正,总喜欢偷懒,甚至划反水,贪官污吏便是此类人,然而您是掌舵的人,总不能往舱底下跑,对吧?”
  两人登上了鼓楼,小皇帝喘着气,托着膝盖,点头道:“先生说得对。”他作为皇帝,可能一辈子就呆在皇宫之中了,自然不可能到处跑。
  “但是有两类人,可以让圣上您知道,哪一个桨手好,哪一个桨手是个草包。臣也不给您卖关子,这两类人一是百姓,二是您的智囊团,也就是在京师的官员。但是,倘若这些在京城做官的,连什么是桨,怎么划水都不知道,还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给您瞎出主意,非但没能使大明这艘船顺利航行,还给身为掌舵手的您带来了干扰,这会是您想要看到的吗?”
  一个皇帝的成长,其一是他的父亲,其二便是他的老师。腐儒教出来的皇帝,自然思想也是迂腐的。
  小皇帝稍稍缓过来,直起腰,从窗口看去,能够望得见整个皇宫,再往远处眺望,这个京师的景色,都能看得见些许,然而雪模糊了视线。他侧过头,道:“先生的意思慈焕明白了。重用之人,须用实干,能够治理好一个州,才有能够治理一个国家的本事,至于治理的好坏,得由这个州的百姓说了算,是吗?”
  杨帆点点头,道:“没错。当初的民调员,也是这个用处。既然提到了,微臣就先说明白了。大商汇、民调员包括各个州的耳目,这一些监察以及财务机构,不能交由朝廷来管理。”
  “这是为何?”朱慈焕不解地问道。
  “**就是由于权力的集中才滋生的,这一点,希望圣上能明白。倘若一州的民调员都是由官员来控制,您想一想,他们还会说实话吗?他们采集到的信息,交到您的手上,还有多少真实的内容?所以商业与监察这两块必须独立,这也是臣卸任之后,唯一能替圣上您分忧的两处。”
  朱慈焕点了点头,道:“先生当初便教导过,民乃国之根基,这一点慈焕一定铭记在心,那对外的战事呢?这上面,先生可还有良策?”
  “割据。”
  “割据?”朱慈焕有些不解地问道,“怎么割据?”
  “如今国内天灾不断,委实不是用兵的绝佳时机。既然如此,那就离间。如今满蒙因此一战被打散,此为一割据,代善以及多尔衮为二割据,林丹巴图尔及蒙古诸部为三割据,我建议圣上可颁旨一道,封林丹巴图尔为蒙古王,封代善为满洲王,以起到反间之效,待时机成熟,再取而代之。当然这仅仅是臣个人意见。”
  小皇帝坐下来,揉了揉脚,问道:“对了,刚刚您说的登鼓楼,这是为何?”
  杨帆笑道:“自然是替您的身体着想,作为一个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