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13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213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以区分内外宫室。外宫后门前建有一丈余高,三丈余宽照壁墙,朝南二龙戏珠,面北上书“皇恩浩荡”。
  内宫筑大门三间、外设一对石狮,门前一座大照壁墙,朝北上书皇帝万寿。朝南是二龙戏珠。内宫里、左右私宅、中间有客堂、书房、后筑文昌楼,东为练武场、土地庙。西为花园。园内筑人工湖,引莲花寺泉水入湖。湖岸筑亭台楼榭,假山奇石。
  杨帆站在仪门外,瞬间感觉自己手上的那小匣子有些“寒碜”了,调头回了客栈,将小匣子留给了自己,将没有玉玺的那一大箱子捣鼓了半天,检查了一番里边是否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宝物,又将自己喜欢的挑了几间出来,后雇了一辆马车。运着这一大箱金银珠宝再次登门。
  杨帆这叫一个苦笑,自己这命啊,就是留不住钱,要破财免灾,刚到手的这些个金银珠宝,不说其他的吧,少说也得有二十万两之巨,结果,一箱。要为了遮蔽住那玉玺,一股脑儿的要送给朱由检,这样玉玺藏在当中,不管朱由检信不信。反正杨帆打死也不会说,自己知道里边有玉玺。
  这剩下的一箱,还得送给这个皇帝的大皇叔。福王。骁王是个特殊的存在,这福王就更加的特殊了。如果不是万历年间那群大臣。后边做皇帝的,估摸着就是这福王了。更加没有后来的朱由校、朱由检了。福王这辈子,估摸着是回不了京城了。杨帆此番过来,自然不是更福王来插科打诨,溜须拍马来的,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荥阳大会。这是起义军反扑的一个转折点,既然杨帆决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势必要打压下这起义军,才能抽调出天雄军以及洪承畴,赴辽合击野猪皮。自己如今身份不显,朱由检那边的意思也不明。人微言轻,只能找一找这与起义有着切身利益的福王,来活动活动。
  杨帆将一大箱宝物交由仪门外的管事,又递上自己的拜帖,当中夹着的一锭银子顺理成章地滑入到管事的衣袖之中。
  管事眯着眼,笑着感受着袖子中的分量,“这位公子,这箱礼物和拜帖,小的一定给您传到,至于福王见不见您,可就不一定了。”
  “这个自然。”
  “那公子稍等。”
  天气尚好,外宫宫殿中并无福王之影。也不能怪他,这福王府虽是按照皇宫来建的,但是福王本身没什么权利,换句话说,出了这偌大的福王府,也得守着大明律法。自然这洛阳的事物,也和福王不搭边,根本就没有什么批奏折一说。
  怡花园的一处楼榭中,一座小山,此时正趴在水榭的栏杆上,手里的那碗米饭,是今晨儿刚刚煮好的上好贡米,那大腹便便的蟒袍男子,正往湖中撒米饭。湖中万鱼嬉戏,争相强食那丢过来的,连人都吃不到的好米。
  “王爷,宫外有人求见。”
  “哦?莫不是萧子成那个老混蛋,又来借钱来了?”明黄彩漆的瓷碗,被朱常洵递给一边的下人。他转过身,接过拜帖,扫了几眼。
  “哼,杨帆呐。这家伙怎么跑到本王府上来了。唉?”他转头看向一边的白衣老头,“前些日子,不是听说这人死了吗?咋还又出现了。听闻京里的那位,差点将皇宫掀了。”
  “王爷您有所不知。当初大凌河……”
  “去你娘的,凌河伯嘛,何人不知他杨帆当初一战封伯的丰功伟业。但本王还不战封王呢。”脸上的肥肉挤得那双眼睛都眯缝成了一条线。那座小山又坐回到椅子上。一般的抱倚,都不能给福王来坐。“福气”太重,承受不住。每次出行,都是銮驾伺候,格外的厚实宽敞。
  这雕有四爪龙的銮驾,据说是一段千年古木掏出来的,没有任何的榫卯拼接。
  白衣老书生汗颜,这能一样嘛,您是龙子龙孙,又是先帝爱子,自然好的都给您了,人家一介平民,能够一战封伯,那得多大的功绩才能够。或许,有人,也不是有人,又有多少能人将相,能够封到伯爵这个位置的。
  “王爷,还有这一箱东西,是他送来的见面礼。”
  “打开来。”他那肥鸡爪子似的手,接过茶,悠悠地喝起来。
  箱子打开,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珠光宝气。福王眯缝着眼,嘴角抹过一丝笑意,呢喃道:“这一大箱子,少说也值个十五万两银子,啧啧,这见面礼够大的啊。看来这杨帆在南京的生意做得确实够大。”
  白衣老书生眉头一挑,抿了抿嘴。
  过了半响,朱常洵放下茶盏,道:“那就见见吧。至少看在这箱宝贝的面子上。”(未完待续。。)


第382章 浮夸

  “说说吧,来找本王什么事。”小山一般的福王往主位上一坐,就将目光透过那细细的眼缝投射到了杨帆身上。中正殿内极尽奢华,杨帆入过皇宫,也不过如此了。斗彩官窑、青花大盘,珍品奇宝,都放在了一起,琳琅满目。
  相比之下,杨帆送的那些东西,也没有多少可能登堂了。
  “在下初到宝地,特地来拜访福王,也无其他意思。”
  白衣老书生坐在杨帆的对坐,捋须笑道:“杨院长可是让圣上好找。只怕如今,相信朝廷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您的下路吧。这么贸贸然就来王府拜见王爷,想必不仅仅是问候之意吧。何况如此大礼,一定有事相求吧?”
  杨帆看了眼这个老书生,应该就是福王身边的谋士,便道:“王爷可知道,如今陕地民变四起?王爷这王府,汇聚的福气倒是足啊。”
  “哼哼。怎么?杨帆你也不穷啊。莫非拿出了这一箱珠宝,是替萧子成来要钱的?大不了,本王就将那箱玩意儿丢给萧子成,如何?”
  杨帆摇了摇头,道:“在下是替福王您的安危担心呐。你看看这起义军猖獗如厮,福王您身居洛阳,一旦短兵相接,您的安危可是刻不容缓呐。”
  “呵呵。”福王手上的扳指打在了几案上,道:“这些事情,就不劳烦杨帆你替本王操心了。应该是那些督军、总兵的事情。”
  杨帆的手搭在椅子上,笑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不过福王您的福气太多。如今不仅是洛阳城,就是整个陕西。都流传您比圣上还富。啧啧,我这么一看。光这中正殿内的玩意儿,就够多的,您就不怕贼惦记吗?”
  “怕,当然怕。不过本王更怕被京师里的某些人惦记着。唉,杨帆。刚刚在后边的花园,赵先生说你几年前一战封伯,何人可匹。本王告诉他,当年本王十五岁封王洛阳,不战而封王。不过梅先生似乎不服气,你说说,你与本王相较,谁比较有能耐?”福王一个手势,一边负责端茶递水的丫鬟拿着茶壶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却被山一样的福王一把搂入怀中。
  梅先生笑容一僵,不由皱了皱眉。
  杨帆却满不在意地回答道:“自然是福王您能耐大了。先帝蒙恩不说,能够历四帝而不衰,汇聚如此多的福气。自然是您比较厉害。在下哪有您的本事,可不,刚到手的爵位,才几年。又给削去了。”
  福王瞥了眼杨帆,满不在意地用手摸着怀中女子的下巴,道:“这个本事。谁都学得会,却很少有人能够甘心这么做。”
  “装傻?”
  “呵呵。”福王没有说什么。吃完豆腐之后。便将那个颤巍巍的丫鬟放开,有些随意地捏了一下那裹得紧紧的丰臀。
  “有些人装傻。傻得连看的人都知道是装出来的。”福王的两只手搭在那宽腹上,“看在那箱珠宝的面子上,本王就勉为其难地劝你一句,收手,闷声发大财,比那些说脱了嘴皮子,却半分银子都捞不着的忠臣良将要好得多。你被赶出了京师,难道现在还要再削尖了脑袋再钻进去吗?”
  杨帆看着这个被冠以“沉迷酒色”的福王,道:“看来王爷也是辛苦,既不能让圣上惦记着您,又不可以让圣上忘了您,佩服佩服。”
  “哈哈。既然如此,你还要找我帮忙吗?”
  “自然是要的。”
  “给本王一个理由。”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洛阳,要□□。”最后两个字,杨帆的口势,令福王眯缝的眼稍稍睁大了一丝。
  “什么意思?”
  “福王若是还想这么舒服的过日子,最好能有所助力,不然,等到江山不再是日月清明的时候,您这王爷,恐怕也就到头了。”
  福王那肥大的身体,终于是站了起来,挪动到杨帆的身边,凑近了轻声笑道:“那我也告诉你,本王帮了你,不等日月夕落,就到头了。哈哈哈哈。”福王大摇大摆地走出中正殿。王府中的不少人,都看见,那一手酒壶,一手美人儿的朱常洵,说着如此绕床之语,如何讨好美人儿。
  梅先生站起来,将杨帆送到宫门外,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告辞。”
  白衣书生吩咐马车过来,与杨帆擦肩离去,留下一句话,“福王的意思,已经在马车上了。”
  “叨扰了。”杨帆明白了些什么,福王不动,是最安全的。要想让这老狐狸动一动,确实是有些异想天开了。他不必林丹巴图尔,有些走投无路的意思。
  杨帆坐入马车,看了眼后边的那个大箱子,除此之外,还叠了一下小匣子,笑了笑,呢喃自嘲道:“送了这么多次礼,今日头一遭是赚钱了的。”
  王府后宫之中,白衣书生匆匆赶回来,看见还在喂鱼的朱常洵,过去一礼,道:“他走了。”
  “没说什么吗?”
  “没说。不过给了在下一件东西。”
  朱常洵拿过那包在油纸里,挂了糖霜的柿饼,边嚼边说:“荥阳。”
  白衣书生将一张纸递给了朱常洵,道:“他说若是王爷猜对了,就像这封书信交给您。”老书生黑白参杂的山羊须被福王揪了揪。
  “什么时候,你也跟本王打哑谜了。”他将吃了一半的柿饼扔入湖中,拿起纸仔细地看着。
  “需要做什么吗?”白衣书生揉了揉有些发痛的下巴问道。
  “他活着,应该让某些人知道。”朱常洵将纸交给白衣老书生,“你懂的。”
  朱常洵是沉溺酒色,是跋扈,在洛阳城,别说洛阳城,就连京城的人,都知道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而福王不知体恤民情,荒淫无度。他不得不这么做,有些人,巴不得他死,而他偏偏活得比他长,他死了,朱常洵还没死,他儿子死了,朱常洵还是没有死。有些人夸张跋扈,纯属装十三,而有些人,纨绔夸张,是因为要活着……(未完待续。。)


第383章 惊变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乃是东出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渠道。杨帆决定要回京师,僧一竹送至洛阳,原先还担心杨帆有什么危险,如今似乎一路平安,便决定折回万年寺。
  杨帆生着火,罗一飞将从城里带出来的烧鸡重新加热着,虽然他不怎么吃肉,始终保持着吃素的习惯,但是杨帆要吃,他就得烤。王絮儿呆在洛阳比较的安全。
  “我说小竹子,真不和我去京师看看?那里的寺庙可比万年寺漂亮多了。哦,对了,斋菜也好吃不少。”
  一竹从包袱中拿出一块饼干,躲在暗地里趁两人不注意,塞在了嘴里,道:“不去不去了。从昆仑下山本就该回去了,耽误太久,师父也会着急。”
  杨帆点点头,道:“那也好。”他之所以要提出送一竹一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