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10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210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道:“一竹,你和娜扎都离远一点。哦,对了。你们两个去把整个部落的牛集合起来,我有用处。可汗妇人,您和我进王帐吧。”
  “好。可是,杨先生,您得过天花吗?”
  “没有。”
  美妇人退了一步,道:“那你……不怕被传染吗?”
  杨帆笑道:“我过来,自然是不怕的。”走到王帐之中,杨帆看到已经高烧昏迷的林丹汗,看到满身的丘疹,鸡皮疙瘩都起了一身,问道:“大概多少天了?”
  “从林丹汗出丘疹,已经五日了。”
  “五日啊,那还好,有的救。”杨帆小时候听老人家说过,天花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半个月左右,十个中有三个就会死。
  而林丹巴图尔这样的症状,明显是熬不下去的样子,都高烧昏迷了。
  “夫人您就留下来,别到处走了,免得天花传播开来。我出去帮你们找药引。”
  “可汗他……还有得救吗?”
  杨帆点点头,道:“理论上是有的救的。”杨帆走出王帐,后边的两个守卫紧随其后。所有的牛都被牧人赶到了一起。包括从内蒙引过来的牛,以及青海高原独有的牦牛。
  “牛都赶过来了,说吧,要怎么做。”
  杨帆道:“将母牛全部挑出来,公的不要。”
  “你,不早说!”女子咬牙切齿,狠狠地看着杨帆,“你到底要干什么,如果是来戏弄我的,就不要用能救我阿爸来当借口。”
  “没工夫和你解释。要快的话,都给我自己去找一找,找到那些奶上有水痘的母牛。记住了,一定是奶上有水痘的那种。”
  娜扎脸红红的,生气道:“你这个流氓!我要……”
  “快去找,别废话,耽误了你阿爸阿妈的病情,到时候别怪我无能为力。”
  几百个人,都开始穿梭在牛群中,找那种奶上有水痘的母牛。对于杨帆的要求,找的人都认为杨帆真是脑子有毛病,找这玩意儿能治病?这是怪了。(未完待续。。)


第376章 种痘

  一个牧民,牵着头母牛匆匆过来。这头生病的母牛,可是害惨了他家的老婆子,身上都长了一样的水痘,不过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听说能够帮上可汗的病,赶紧屁颠屁颠地奉上了母牛。
  杨帆下了马,朝那牛的奶上看了一眼,确实有水痘,应该是不会错的。和小时候长的水痘样子差不多。一边的那个人嘀嘀咕咕和娜扎说了很久。
  杨帆牵了牛,直接朝王帐走去。一边还在了解情况的娜扎一见杨帆牵着牛就走,吓得花容失色,生怕那头病牛上的疾病再传染给可汗了。
  “喂,你,站住!你要干什么?”娜扎骑马追了过来。杨帆不顾后边的娜扎如何喊,将牛牵入了王帐之中。后边的娜扎赶下下马追了过来,喊着:“你个流氓,要干什么?”
  流氓这个词,还是以为汉人教她的呢。一进王帐,就看到杨帆命人正在移动可汗的床榻,连忙道:“阿妈,这是一头病牛,会让可汗病得更重的。”
  美妇人对于杨帆的奇特治疗法,也是深感意外,便问道:“杨先生,你这是……真像娜扎说的那样吗?”
  “就是这样!”娜扎气呼呼地道,“他就是来捣乱的。”
  杨帆挪过烛台,将一柄小弯刀在火上烤着,转过头,道:“可汗夫人,您觉得我是像在和您开玩笑吗?”
  “娜扎,出去。”
  “阿妈……”
  “出去!”美妇人喝道。
  杨帆道:“待会请夫人吩咐这几个壮汉按住母牛。我会在可汗和妇人的臂膀上割一道小口子,然后回将那牛上的水痘痘液挤到你和可汗的伤口上。”
  “然后呢?”
  “然后……就没然后了。”
  “这样就可以治好天花了?”
  杨帆点了点头,道:“没错。不但能够治好,还能预防。不过夫人。我提前得告诉你,这样的法子。确实可以治天花,但是可能会引发同样的,和牛上一样的水痘。其实,这牛得了天花,就是和人得天花一样,这痘疹就是牛天花快好了,嫁接在人身上就可以预防天花的。”
  “那就劳烦杨先生了。”
  杨帆将林丹汗的手臂拿出来,“将林丹汗的衣服拉开。”他将火上的刀挪开,在林丹汗的臂膀上轻轻地割了一刀。将牛奶上的水痘挤破,抹在了他小小的伤口上。他用同样的方法,给苏泰夫人也接种了牛痘疫苗,道:“夫人,若是部落里再有这样的病,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但是,一旦出现痘疹,必须隔离,所以。最近半个月左右,您和可汗必须隔离。”
  “那就多谢杨先生了。请问还有什么别的嘱咐没有?”
  “林丹汗若是烧退了,估计就无碍了,要是烧不退。就要看造化了。至于夫人您,可能会出水痘,很痒的那种。千万别挖破了,到时候脸上都会是痘印。”
  “唔。一定记住。”
  杨帆点点头,道:“那就这样吧。接下去半个月。我还是会在昆仑山上,若是可汗痊愈了,想再找我谈一谈那个谋划,随时欢迎。”
  “好的,好的。”美妇人对这外边喊道:“娜扎,送杨先生回去,记得多带些羊肉、皮袄,还有做好的青稞饼,山上天气寒。杨先生,您的赏赐,妾身想了想,还是等可汗醒了,亲自赏赐你吧。”
  杨帆点点头,道:“那就告辞了。”
  “慢走。”
  处理外这天花的事情,杨帆也松了一口气。虽说这个林丹巴图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至少还有相互利用的余地,不然真的让这块肥肉落入皇太极手中,更是加快了大明灭亡的步伐。
  从蒙古王帐出来,杨帆和僧一竹骑马行在最前端,后边的娜扎极不情愿地运送着一大箱子的物资,跟在两人后边。
  僧一竹对于杨帆越来越感兴趣了,道:“没想到杨施主还精通医术,那雨天杀人的手法,连小僧都感到恐惧忌惮,到底是不同寻常之人。也难怪,师叔坐化前,会将舍利射入到您的体内。”
  “你不提还好,一提这个老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你这师叔,连死了都要阴老子一手,差点就搞得老子没了性命,真是太过分。”杨帆朝后边看了一眼,笑道:“快点跟上啊,磨蹭什么呢。”
  在后边的娜扎,手中的马鞭都快要拗断了,嘀咕道:“臭流氓。”
  “你这人啊,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不知道这舍利是有多么珍贵。当初那个黑袍,就是看中师叔的舍利,才会对你出手的。”
  “对了,这件事差点忘记问你了,那个黑袍到底是谁?”
  “传师。”
  “传师?”他脑海里似乎听到过这个名字。杨帆道:“他是什么人,为何会与万年寺合作伏击龙虎山的道人?”
  僧一竹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这事情或许只有师叔他清楚。至于那个传师,我只知道这一点,那就是这个人,与当初的义军起义有联系,似乎是起义军的军师。”
  “起义军的军师?”杨帆眉头一皱,这事情越来越复杂了。他问道:“那之前偷悬棺的事情,你不会告诉我,也是这计划中的一环吧?”
  “没错,悬棺一事,确实是师叔吩咐的。”僧一竹道,“当时,我以为师叔是为了救人。佛曰,救人一命……”
  “得得得了,别来虚的。偷人家东西还有理了。”杨帆口中呢喃着,“传师,到底是谁?他绝对不相信,这个黑袍人似乎救过他一次。”
  “对了,为什么杨施主这么大的本事,不再朝廷建功立业,偏偏要剑走偏锋呢?”僧一竹不相信,这察哈尔的可汗,还真的能够听信杨帆的话,和后金死磕。
  杨帆眉头一挑,笑道:“朝廷?人少畜生多,偏偏少的那些人中,还有一帮小人,小竹子你说说,这样的仗还打得赢吗?”
  僧一竹道:“就这么肯定?”
  “屁股已经可以决定脑袋,别说打建奴了,打打那些泥腿子,估计够呛。”
  “那为何杨施主你说,还在湖广搞了一条防线,还将预言后金要东突朝鲜?”
  杨帆勒马看川,长笑道:“那是让那最大的脑袋和最大的屁股都睁亮眼看清楚了,我杨帆,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
  “不过这赌注是不是有些大了?”
  杨帆笑道:“大么?我不觉得。一座江山罢了。”(未完待续。。)


第377章 向死而生的药方

  杨帆这口气,说得好像江山就是他的一样。
  他看着这高原雪域,那防线,不过是想少一些的老百姓受到战火的牵连。至于这察哈尔,利用的好,那就是一柄锋刃,狠狠地扎进后金胸腔的利刃。
  ……
  ……
  纳赤台的山,刀劈斧凿一般,是有棱有角的。小镇的建筑,也和京师大相径庭。木制的小屋错落有致,隐隐约约,藏在不易透风的山谷里,不似长安工工整整的砖墙房。这里的每一间,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不可复制的。木屋采用隔空层结构,主要是冬日的降雪,有时积雪多了,怕风雪倒灌进来。
  由于汉族人口的稀少,生活在高原的汉人很是团结,七八千人,在族长、里长带领下,安定地生活着。族长,便是纳赤台的神,纳赤台的土皇帝,一切事务都由族长来打理。大明的军队很少涉足高原上汉人的生活地盘。
  确实,这里根本不需要驻军。这里的人天生不愿意和外界打交道,几乎与世隔绝,自足安稳地生活着。高原人不愿下山,川人安于盆地,陕西人呢,如今正兵荒马乱的“闹革命”。历史上,除了很少数的情况下,高原,几乎都仿佛拥有一道隐形的屏障,朝廷也不关注这块粮少人稀的地方。即使它已经被列入大明的疆土之中。
  阳光照进木屋。杨帆从那不冻泉中打来的水,帮王絮儿调好药引,道:“絮儿。把桌上的药先喝了。”如今这样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十天。很安静,很遐逸。杨帆翻阅着那本古籍。
  咕嘟咕嘟。
  王絮儿仿佛已经习惯了苦涩的汤药。三两下就一饮而尽,拿帕巾擦了擦嘴,安静地在杨帆身边坐下来。阳光透过木窗打进来,没有封上。风还是像刀子一般冷,但是阳光暖暖的。杨帆眯缝着眼,看着书。王絮儿则在一旁托着脑袋,如今也并不怎么在意光秃秃的头,只是太冷,戴着那顶杨帆在京师给他做的圆顶帽。
  白云遮暖阳。屋子里也稍暗了下来。杨帆合上那本苏青留下来的书,道:“现在身体感觉如何了?”
  王絮儿笑了笑,道:“杨大哥放心啦。絮儿感觉好多了,这里的空气很庆幸,絮儿很喜欢这里。”
  “你喜欢就好。等病养好了,到哪里去都行。”杨帆摸了摸王絮儿头上的帽子,似乎回到了老铺街那种时光,每天,总能够看到那个调皮的身影。在你身边跑来跑去。如今,却更加的矜持一些,总喜欢安静的坐在一边,看那云卷云舒。杨帆看着书。王絮儿看着云,窗子外边的罗一飞看着王絮儿。
  高原上的云,很近。很净。
  ……
  ……
  杨帆已经好几天,都坐在屋子内。看那本苏青留下来的古籍了。麻衣苏青留下来的书,没道理没有玄机在其中的。既然絮儿的病。真如书上所说的,有好转的迹象,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