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79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179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罪过罪过。”
  杨帆白了一眼这个小和尚,你把人家打下河的,现在还假惺惺地在这里阿弥陀佛你个肺啊。小和尚假慈悲完了之后,立马转过身,问道:“小施主既然还没找到悬棺,不如小僧陪你一起找?”
  “不,不用了。在下不过来凑个热闹,找不着也没什么大问题。我们还是尽快离去,和道长汇合吧。”杨帆生怕那衣冠冢被小和尚发现,赶紧劝他直接离开。
  小和尚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杨帆,便道:“那随便小施主。”他抓起杨帆,直接朝下边坠去。
  “卧槽!”
  杨帆这小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他没想到僧一竹这么直接得跳了下去,半点准备都没有。当快坠到一般的时候,一竹才将脚在崖洞的台面上来降低下坠的速度。然后轻轻点在了崖台之上,两人在崖台上借着檐角的弧度滑落在竹排之上。
  杨帆刚刚站稳,想夸赞一下小和尚的轻功,直接又是被小和尚一篙子差点摔倒在竹排之上。心中暗道,和江湖人一起,站都站不安生。他们得赶快回去,免得卜老道在那里宰太多的人。
  杨帆倒是不担心卜老道死在山上。这若是龙虎山有千军万马,他倒是还担心一下,百来个道士如果卜老道还对付不了的话,干脆早点仙逝去算了。(未完待续。。)


第318章 落幕

  仪门前一片狼藉,张正阳身上的那件明黄色龙虎道袍东破一块西破一块的,都成了邋遢道士了。左右的下山虎和腾云龙变得皱巴巴的,和猫咪泥鳅似的。张正阳喘着粗气,手上的那把牙芴上金光散尽。枯手上青筋暴凸,颤抖着。
  空中提溜转的的天师令一收,卜老道不付吹灰之力,就死死地压制住了张正阳。没办法,这个世上,这座江湖,卜老道、夏末书已经是站在了巅峰。没有先天圆满出世,单挑根本就是找死。张正阳没输得很惨,主要还是卜老道留了后手,给张正阳一个脸面。不然以卜老道接近先天圆满的实力,借助请神,直接以雷霆手段便将张正阳打落在地。
  别忘了,卜老道的那枚天师令,当初也是经过天雷淬炼,威力更加巨大。卜天易双手负背,站在仪门之上,摇头叹道:“没想到正一道落寞至此。”
  张正阳胸口郁闷,不就是熬得久了一点。若不是上一代龙虎大真人三十年前仙逝,天师府没有一个先天上境的坐镇,岂能容卜老道如此叫嚣。他冷哼一声,这个时候说再多的狠话,都是无济于事了。他平静下来,不愧是老狐狸一只,“希望他日朝廷的铁蹄兵临全真龙门派之时,卜道长也可以像今日这样风光无限。”
  “呵呵,这个久不劳烦张大真人费心了,反正老夫也没什么道统传下,朝廷要去闹,就让王师弟头痛去吧。”卜老道无所谓地朝后边眺望了一眼。暗道这俩小子怎么还没上来。他和这张正阳还有几个红衣小后辈玩了也有半个多时辰了。
  再玩下去,那就不是真的打闹了。那些人一定会以为是在羞辱他们,那样子。真的要结下梁子了,所以卜老道直接以雷霆手段将张正阳击落在地。
  泸溪河边上,僧一竹扛起棺椁,撒丫子就跑。
  “喂,小竹子,上山的路在这边!”
  僧一竹头也不会地道:“小僧就不上去了,小施主咱们后会有期!”他能够把杨帆安全送回来,已经是很够意思了。这若是还要他扛着棺椁上山道别,那还是算了吧。他也不傻。若是扛着个棺椁上山,那就是真蠢了。
  这正一道的那帮道士,能让他明目张胆的下山,那这龙虎山也别干下去了,干脆统统削发去万年寺做和尚算了。就算退一万步说,这张正阳瞎了眼,当他是团空气,他也不相信卜老道是真的为自己,不惜和正一道作对。如果见杨帆空双手上去,不来夺他这口棺椁,都对不起他这忙活半天的功夫了。
  小和尚虽然没见过世面,但这点小算盘还是有的。万一卜老道反水。自己一个人对上两个实力雄厚的老道,估计有再大的底牌,都要折戟。
  所以一竹选择了跑路。而且是毫无顾虑地跑路。杨帆看着那个扛着棺椁撒开脚丫跑的僧一竹,喊道:“小竹子。你倒是飞啊。”他的话中带着点嘲弄的意思。有句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小和尚不知道,今日的鲁莽举动,已经给万年寺的出家人带来了无妄之灾了。
  小和尚转过来露出两排牙,“小僧跑回去就好,保留些内力,免得被他们准上的时候没有还手的余地。小施主,咱们后会有期了!”
  杨帆瞥了眼山上,感觉自己有必要上去一趟,不然少了口棺材,这正一道的牛鼻子赖在他身上就恶心了。
  然而当他气喘吁吁爬上山时,包括卜老道在内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
  “悬棺呢?”仪门上卜老道看着杨帆空双手便问道。
  杨帆双手一摊,呵呵一笑,道:“没找到。”
  仪门前的道士纷纷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卜老道眉头一挑,又问道那小和尚呢?
  “扛着悬棺跑了!”
  “什么?”
  “太猖狂了!”
  “我正一道和万年寺不死不休!”红衣观主今日算是颜面丢尽,只能抵剑怒吼道。
  天师府群情激奋,连卜老道都有些不爽的样子,阴着脸道:既然没拿你们悬棺,就不给钱了。就此告辞了!
  卜老道活脱脱一个逛了窑子,脱了裤子,上了马子,然后没硬起来,就提上裤子,然后说没日就不给钱了的无赖。然而,当老道从仪门下来,站在杨帆面前,准备下山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正一道的人敢上去阻止。包括张正阳在内的所有正一道道士,一个个眼睛似要泣出血来,狠戾地看着那个背影,偏偏看不惯老道有干不掉他,实在是恨得牙痒痒。卜老道摇头笑道:“今后,别叫龙虎山了,叫着有些名不副实。”
  “哼!”张正阳袖袍一甩,闭嘴不答。
  老道和杨帆、陈王廷匆匆下山。后山守墓的长老湿哒哒地敢过来。张正阳脸色难堪道:“符长老,少了哪一口棺墓?”
  “回禀大真人,是……是……龙虎叠棺。”
  “追!给我追!今日若不是这该死的卜算子阻碍,这小和尚定要将他交代在龙虎山上。往万年寺去追!一定要将悬棺追回来!”张正阳收了牙芴,稍稍咳了咳,今日一战,让他感觉到了和先天上境之间的差距,有了些感悟。“即日起,我要闭关三十日,门内事物有劳几位观主多多费心了。韩长老、符长老,麻烦两位去请天池师叔出关,请三位一定要将龙虎叠棺夺回来!”
  “大真人放心,老朽一定不负重任!”
  “大真人,那卜老道哪里呢?我们要不要去全真龙门派兴师问罪?”一边的观主问道。张正阳一听到卜老道脸色就立马阴下来,冷哼道:“问什么?你觉得那个王常月会理我们吗?赶紧修书去找骁王爷,让他来定夺!”
  “是!”
  ……
  于此同时,卜老道刚刚和杨帆下了山,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了。说是去追悬棺,巴蜀汇合,扔下话就走了。陈王廷有些纳闷地问道:“杨爷,不就是一口棺材嘛。有必要这么穷追不舍吗?”
  杨帆打开过悬棺,除了那十二旒冕冠、九龙帝袍和那两个字之外,那口破棺材没有什么特殊的,八成就是卖个噱头,保存一份神秘感罢了,便说道:“老道士怕死了没人收尸体,提前有个准备。他走他的,我们走我们的!”
  杨帆望了眼天,已经冷起来了。不知道絮儿,过得如何了……(未完待续。。)


第319章 我的眼线遍天下

  冬来得快,一夜寒气逼来,就叫人添衣哆嗦。
  马车停停走走,过了江西境内,便入了湖广。卜老道不知追那小和尚去了何处,杨帆也不关心,反正自己到时候入了巴蜀,自然会有人告诉他,王絮儿的去处。陈王廷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何以杨帆的本事,会让小和尚抢走那口连卜老道都如此看重的悬棺。
  马车缓缓驶入长沙府,陈王廷见长沙府不远了,有些疑惑地问道:“杨爷,这悬棺真的就这么神奇?”他回想起卜老道当时那紧张样子,就有些不可思议,从来没有看见过卜老道对于一样东西有这么在意。
  “哪有那么神奇。我就这么说吧,那玩意就是骗人的。”杨帆吃着豆糖,将手中的碎屑掸了掸,“我也是着了卜老道的鬼话了,还真的想去看看。人总是对于新鲜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没道理啊,这若真是如此,为何连卜道长都如此在意呢?”
  “他?”杨帆眉头一挑,道:“你就当他是个神经病好了。”他有时候看不懂卜老道在打什么主意,对于朝廷,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一点,在对朱启的态度上看得出来。对于江湖吧,似乎也是一副爱答不理,但又是看谁都不爽的样子。一副臭脾气,估计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给养出来的。
  杨帆是准备找王絮儿,也不是空穴来风。他一方面担心王絮儿过得不好,出什么事,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这样耗尽国力的农民起义做一个根本上的涤除。他已然明白,靠生性多疑的朱由检。以及争抢军功的剿匪大军,慢慢耗尽大明最后的国力。绝对是可怕的。
  杨帆知道,真正的历史上,直到崇祯十七年灭国的那一刻,朝廷的大军还是在两头作战,既要剿灭愈来愈强大的起义大军,还要防着建奴南下,怎么打得赢。
  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的杨帆,照理来讲。对于农民起义,应该予以支持,亦或是直接带领农民进行无产阶级大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无产阶级,最后达到**。然而,这个“美好”,只能想想,真要如此做。估计他杨帆还没等推翻封建王朝,先被手底下那帮人给砍了也说不定。
  草莽终究难成气候。儒家道统,历来讲究名正言顺。除非是实力悬殊巨大,亦或是经历长时间的分崩离析。例如五代十国,南北朝。元末,朱元璋之所以能够以草莽而称帝。多少还是有些民族情节在里边的,与陈友谅同为义军时。都是以驱除鞑靼为名,这便是师出有名。
  马车缓缓入了长沙府。杨帆让陈王廷找好客栈。安顿好一大箱银子这些家当,自己却站在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拿着一块石头,在墙上刻出一个符号,然后静静地等在那里。
  大约一炷香的工夫,一个藏青色夹袄书生左看右看地走过来,站在杨帆一边上,双手插着袖子,东张西望的。最后,似乎看到只有杨帆的一个人,始终站在那边,便碰了一下杨帆的胳膊,道:“喂,这是你画的?”
  “恩。”杨帆没想到,还真是这么灵。当初宋承苟那老江湖来信告诉他,如今这说书盟的眼线,已经遍及湖广、江浙、燕京、山东的时候,杨帆还不怎么信。宋承苟还告诉他,只要画个特的殊街头符号在街角的哪个地方,就自然会有人过来接应。
  杨帆是小看了银子的魅力。这年头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人力。一年别说五两银,就是三两银子,都会有人挤破头往里钻。杨帆见书生举止不俗,便问道:“你读过几年学?”
  那人也不傻,当初上头的人交代过,画这个符号的人,非富即贵,便长了个心眼,恭敬地回答道:“上过几年,年轻时候考中过童生,后来考了几次,没啥长进,就回来给人教教毛头,识一识字。”
  “你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