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74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174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再一次朝那木板望去。字还是那个字,只不过这一次再也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感觉。即使他再怎么注视,都无法看出有什么异动。他不敢再看,生怕自己眼中的那所谓的瞳焰暴露出来。
  “对不起,实在没有办法了。”
  舒正浩道:“无字造化。各安天命。师叔,醒醒吧。”
  麻衣老者的身体僵硬了。一下瘫坐在地上。眉头绞在一起,胸口还是有些起伏。无法很快平静下来。“造化……造化……为什么。正浩,带着这位小友回去吧。刚刚是我失态了。不管这位小友是否得到无字经,都是造化,抢不来,也抢不到。是我执着了。咳咳。”枯手上多了一摊暗红色的血液,老者不经意地将其化去。
  “师叔……”
  “回去吧,没事。师叔这一身的伤你还不知道?死不了。”老者用左手拍了拍舒正浩的肩,示意他离去。
  “唉,这次是我考虑不周。”舒正浩歉意道。
  “正浩。不必自责,还有这位小友,今天我很欣慰,是这几十年没有过的兴奋,我看到了,至少我看到了。”
  “杨院长,我们出去说话吧。”
  杨帆一礼,今日不管是他自己机缘,还是舒正浩有意相助。他都得感谢这位老者,道:“前辈保重。”
  麻衣老者点点头,挥了挥手,然后转过身去。不再理会靠近门的两人。
  舒正浩站了起来,和杨帆退出半间楼。
  “很抱歉,我无法做到。那前辈说的很对。那经文是残缺的,所以推演不出来。”杨帆说的都是实话。只不过他没有把自己看到的那八个字说出来。本来就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厚德载物。这不过这无字长生则是有些夸张了。
  “我不是说了吗?无字造化。各安天命。这本身就是无字经的总纲,谁也改不了。”舒正浩摇头道,“若是长生通天大道,人人皆得之,岂不是有违生死轮回?”舒正浩停住脚步。“希望今天的事杨院长切记不要传出去,不管是否……切记切记。”
  “明白。”无论是巧合还是有意,若是让人得之有可以参悟无字经的木牌,必定惹来杀身之祸,难说什么掀起江湖的腥风血雨也说不定。看来能够传承近千年的书院,它的底蕴也是在的,怪不得那句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个老者,必定是个江湖中人吧。
  “舒大家,请问什么是无字经?”
  “无字经,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先天孕育出来的逆天法则,由于传说中无字经根本无字,故名无字经。相传内分长生、万法两篇。至于万法,也只是一些偏门杂书上有所提到,而长生,确实真正被人传承过。据我了解,上古先秦便有。至于师叔房内的那块木牌,是从哪里来,我只知道,一直是我们白鹿洞书院传承下来的东西,即使是根基毁于战火,这木牌都被保留了下来,一直秘而不宣之物。”
  “长生不死,谈何容易。就算你能长生,百年之后,物是人非,那种寂寞如雪,相比也是痛苦的。”
  “呵呵,杨院长倒是想得开。长生不死,谁不想?当年的秦始皇、后来的汉武帝,哪一个不想。不过没有一个如愿的,反而那些超脱生死的达者,能够得以飞升证道。”
  杨帆锐利的双眼看了一眼天际,一道闪电划过,一声冬雷,在断巷上空回荡开来。冬日打擂,罕见,却不是没有。
  紧接着,是一场荡气回肠的落雨。
  滴答,滴答。
  “唔,下雨了。”
  “嗯,下雨了。”安子木回头看向半间楼,有些怅然。半间听雨,不知今夜达者是否能入眠。当然,若是能安然睡下,也就无碍了。
  远处人影幢幢,飞奔而来。舒正浩从一旁的书斋内借来了一把油纸伞,撑在杨帆的一边上,等待着那些人来。
  “如果我告诉你,小憩斋内的书作都是后辈仿的,你怎么看?”舒正浩笑得更加诡异了。他写的字,从来不是给人看的,所以民间流传的舒大家真迹,没有一张是真的。
  杨帆看着愈来愈近的人影,一个个以袖遮头,微笑道:“不懂啊。张三写的也好,李四写的也罢,只要入得小憩斋,那便是舒大家写的。”
  “哈哈,好一个不懂。”舒正浩喃语道,“其他的我不管,但对于我的作品,向来是个小气的人。所以,每作一幅,就毁一幅,那些所谓个舒正浩真迹根本不存在。”
  “哦?那真是有趣了。”
  “喏,荣德堂的小后生代的笔,索然有些形似,但终究不得神意笔法。”他将纸伞一转,看到自己的那些学生跑过来,并没有什么举动,只是静静地看着。
  小憩斋,杨帆终于明白了,原来舒正浩是个“小气”之人……(未完待续。。)


第309章 后天境?

  雨潇潇,密密地斜织着,夹杂着众人的恭维声。在此时,杨帆听起来就格外的刺耳,不过他还是如同舒正浩那样,笑着看这群学生在一旁叽叽喳喳,恭维着。
  “今日一见山长的佳作,真是精神为之一振啊。”一位学生目色激动地说着,连自己都还淋雨。
  “果然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真是笔走龙蛇,落笔惊风雨!”
  只有这雨,轻抚在青色瓦砖上,顺着檐角,落下。滴答,滴答。不会溢美之词,不会说谎。
  这群学生,看见站在油纸伞下的两人,还是有些吃惊。舒正浩撑着油纸伞,站在杨帆左后侧。在他们看来,论资排辈,杨帆都应该替舒正浩撑伞才是,这么能让舒大家为他撑伞呢?实在有些过分了。
  有心人看无心之举,自然处处不顺。舒正浩道:“雨有些大了,汝等快些回去吧。”舒正浩依旧为杨帆撑着伞,伞有些小,能容下的也就他和杨帆两人。换句话说,这几个学生,想替舒正浩撑伞拍马屁也是没有位置了。
  一个学生拱手,平时在书院,都很少见到舒正浩。这次见到了,又是个这么好的时机,便道:“山长,学生练字多年,都不得要义,不知能否不吝笔墨……”
  “福德说的是啊,若是山长能……”
  “福德、文华,雨大了。”舒正浩的笑容淡了,有些不快。几个学生听出了舒正浩话中的意思,看似不经意的拍了拍被雨水打湿的衣肩,恭敬一礼道:“山长。学生回去了。”
  舒正浩看着一群学生衣袖遮着头,如落汤鸡一般快速离开断巷。对杨帆笑道:“让杨院长见笑了。我的这些学生,平日个个假面示人。今日一看,更加市侩,真是让杨院长见笑了。”
  “舒大家不必如此,世风如此,若是白鹿洞每个学生都是清高自好,那才不正常呢。”杨帆呵笑一声,转身拱手道:“时辰也不早了,那在下就告辞了。”
  舒正浩递过伞,道:“在下在此还有些事。就不送杨院长了。不知杨院长明日什么行程,若是无事,我等明日再聚如何?”
  “君子之交淡如水,今日已经和舒大家相谈甚欢了。而且在下也有要事要办,就不再叨扰舒大家了。你我就此告别,他日有缘之时,再来一聚,如何?”
  “也好。既然杨院长如此说了,那就预祝杨院长一帆风顺了。”
  杨帆点点头。接过纸伞,步入雨中。屋檐下的舒正浩静静地看着那背影,呢喃道:“难得,难得。”
  ……
  ……
  客栈里头。一盏烛灯微亮。陈王廷和卜老道回来后,又小酌一番,等着杨帆回来。看到油纸伞往旁边一靠。陈王廷站起来,道:“杨爷。回来了啊。”
  “恩。”杨帆看了一眼卜老道,发现他也盯着自己。心里便有一种毛毛的感觉,道:“有事?”
  老道酒杯一顿,虚眯着眼,道:“这话该是我问你才对,有事?”
  陈王廷一看,这俩师徒又杠上了,赶紧道:“既然杨爷都回来了,我就上去睡觉了,您俩好好聊。”他赶紧麻溜地上楼,不再理会这师徒两人如何掐架。
  “去哪里了?”
  “书巷。突然打雷下雨了,就回来了。”
  老道眉头一挑,道:“你知道你已经进入后天境了吗?”当看到杨帆走进来第一眼,他心里就暗自吃惊了一番。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一个从来就没有修炼过的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后天境,速度是如此之快。
  做什么事往往都是入门难,尤其修行这一行,老道当初乐观估计,杨帆就算每天不吃不喝连十段锦,也要两年的功夫才能摸到门槛。所以卜老道也不太管杨帆,因为就这么套十段锦,摸不到门永远都是这副样子,完全是靠天分和领悟。
  “后天境?我自己怎么没感觉呢?”杨帆说话之后,才想起之前在半间楼中的那奇特感觉,确实,好像那股力量缓缓在他的全身流转了一圈,很舒服的感觉。
  卜老道眉头一皱,抓着杨帆的肩,然后放下,道:“确实已经后天境了,奇怪,今晚你就在书巷?难道书巷里边……”
  杨帆想起舒正浩的话,然后赶紧道:“哦,我想起什么来了。”
  “什么?”
  “刚才你听到外边的雷声没有?”
  卜老道思索起来,似乎好像那么有点印象,在下雨前的那声闷雷,便点点头。杨帆双手一拍,顺着胡诌道:“就是那道雷,我当时在书巷,那道雷忽然窜过来。我感觉像是被触动什么一样,丹田一热,然后四肢百骸涌入一股热流,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一样。”
  “恩,那是洗髓。”卜老道其实并不在意后边的话,只是将思维集中那那声闷雷上,“难道是引雷诀?”
  杨帆知道卜老道已经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那道闷雷和引雷诀上了,暗自松了一口气,知道言多必失,赶紧往楼上走去。等到了房内,刚刚摸了摸脖子,就感觉手上黏糊糊的,一看,竟然是黑乎乎的,类似地沟油的黏液,赶紧喊道:“门房,打桶热水来。这鬼天气,真是霉透了。”
  “好嘞,客官您稍等。马上送到您房里。”
  等热水打上来,杨帆脱了衣服,往温热的木桶内一钻,一块块轮廓分明的腱子肉,倒映在热气腾腾地木桶内。若是仔细看,身上还附着着一层黑乎乎的东西,杨帆洗了好久才洗掉,又用香皂搓了一遍,才将那股难闻的味道去掉。刚刚来断巷,估计是淋了雨,衣服有些潮,覆盖住了那身上的味道,所以才没察觉出来。
  他双手放在木桶边沿上,闭了眼,享受着热流沁入肌肤的那股升腾感。杨帆擦干身子,舒舒服服地钻入被子中,睡了几日以来最安稳、甜美的一觉。屋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直到天明才停。
  只有一边屋内的卜老道,想了一夜,缓缓抬起眼皮,呢喃道:“难道引雷诀的法门修炼,就是用雷劈吗?”若是杨帆知道了卜老道的想法,会不会后悔到从床上跳起来……(未完待续。。)


第310章 小僧来借棺

  雨过天晴,农闲时节,上龙虎山朝拜的香客不少,其中最亮眼的,就是那个光头和尚了。虽说儒释道三教合一,已经时过几百年,但和尚、道士,基本不相往来。从没听说过哪一间道观某位真人仙逝,有和尚去给人家超度的。
  少年僧一身天青色的僧袍,显得有些古怪。其实这僧袍本来是蓝色的,时间久了,褪色了。他双手始终合十,缓缓朝山顶的天师府走去。龙虎山道观仅存十余间,一般朝拜之人,都会去真人殿、上清宫。最上边的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现在应该叫做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