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41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141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忽然看到桌上的那个木盒。这农书,是原迹。杨帆带回金陵的只是抄本。朱由检拿起那本书,忽然发现还有一个夹层在木盒之中。他掀开那层隔板。
  是一个锦囊。
  “还要朕体恤民生吗?杨帆,这一次你的判断失误了!”他的眼神冷凝,声音有些阴沉。(未完待续。。)


第249章 单篙过大江

  日迫黄昏,舟停泊岸边。聊城,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此地,也算是一座繁华之城。
  入城之时,灯火点点。风吹而过,几人走在街上,闻到一股桂香。幽幽入鼻,很令人陶醉。杨帆侧头望了眼,“桂香阁?有趣。”
  身后的朱启驻足望道:“有何有趣的?”他牵着小皇子站在后边。那小皇子扯了扯朱启的衣角,呢喃道:“皇爷爷,我饿了。”
  “亘儿,说了几遍了。叫我什么?”
  “亘儿忘了。”小皇子又将手指伸入到嘴中,一脸委屈的样子。
  朱启余光瞄了一眼,道:“亘儿,你若是还要将手放在嘴里的话,今夜的饭,也就不用吃了。”杨帆回过头,道:“您老跟小孩子计较什么?”朱启的样子,实在看不出已经老了,但是,他的年纪确实是应该老了。
  杨帆蹲下来,摸了摸小皇子的头,道:“叫亘儿是吧?”
  小皇子点点头,“先生好。”
  杨帆一愣,道:“谁叫你喊先生的?”他牵过亘儿的手。皇族子弟,似乎都有些娇气,急忙将手缩回去,躲在了朱启的身后边,不敢再出声。朱启脚步一挪,道:“走进去。真看不出这酒家有什么有趣的。”
  杨帆笑道:“只是好奇,叫桂香阁。不知道春夏冬如何经营,这才感到有趣罢了。”行之那书篓今日终于不在他背后了。看着招牌,眉头一皱,道:“桂香阁。名字倒是无妨,就是这招牌字迹却有些潦草。倒是像敷衍了事一般。你看看这个桂花的桂字,那一竖卧倒。笔势未收,似乎就是酒醉之人胡乱涂鸦一般。若是书写之人如此不负责,那这店主人也太不拿自己的店面当回事了吧。”
  “你们这些混子,吃饭就吃饭,盯着这破招牌还能够讨论这么就,真是够墨迹的。”几人转过头,惊奇地望着身后那人。
  “臭老道?”
  “卜算子?”
  “道长?”
  杨帆更是背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看到老道那充满杀意的眼神,道:“道长。你真是阴魂不散啊。”
  “哼哼,好说。老夫这一日,一篙子一篙子,竹排过大江,总算赶上来了。你小子够仗义啊!一早趁着老道登山访友,就这么偷偷溜出京师。真是不错!干得确实漂亮。”
  “喂,什么叫偷偷溜出京师。我是光明正大出的京师。”他惊讶到有些无语,一想到运河之上,老道那单篙过大江。就感到莫名的搞笑,恭维道:“前辈真是老当益壮,这单篙过大江,入猛龙过江。估计得把江上的那些年轻小伙吓坏了吧。”
  卜老道冷哼道:“少给老道打马虎眼。明日起,每天五遍十段锦,老夫亲自来监督。以前让一飞监督你。没少偷懒吧。我保证,这次绝对让你舒经爽骨。以前。你是大明朝爵爷,老道怕有力过猛。拗断了哪根骨头。现在你削爵了,哼哼。”
  他从朱启身边走过,被朱启侧身挡住了去路。
  老道捻须而笑,道:“怎么?骁王爷不许在下进去?”他眼神眯着,露出一丝精光,比起朱启要矮上半个头,但是在朱启的眼中,这个老道士,却是如同一座山,压在他心头,挪都挪不开。
  “哪里,哪里。道长里边请。”如果客气点,朱启叫一声前辈都是不为过。在这江湖上,能和卜算子同辈之人,恐怕也屈指可数了。那些人大抵都半死不活的,如同悬空寺的老和尚一般,避世不出,哪里像他这样,敢撑篙过大江的。
  几人缓缓入阁,原先那股幽香,在里边更为浓郁了一丝。杨帆侧头四望,看到有些梅瓶中插着些桂枝,黄色的花簇掩映在绿叶之下,难见踪迹。但有这暗香在,想来阁主人挑的桂枝,底下应该花团锦簇。
  阁内似乎没多少人,三三两两,大抵一些附庸风雅之辈,看着阁间雅致,才来此一座。角落一老叟执着二胡,咿咿呀呀地拉着。一旁的女子和着二胡声,唱着评戏。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几人坐在靠窗之处,正好离那老叟不远。
  杨帆几人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左等右等都没见小二上来。陈王廷须眉一甩,声如洪钟,一声小二,连后边那老叟,二胡弦音都颤了颤。
  这一吼,立马就引来了周围一群人鄙视的目光。坐得近的一个老书生冷哼道:“哪里来的野汉子。”
  “你!”陈王廷虎目一瞪,眼看就要动手。杨帆赶紧令他坐下,自己朝柜台走去。见杨帆走开了,朱启笑道:“道长这次南下,莫非是要与正阳真人坐而论道吗?”
  卜老道呵笑一声,道:“老张家是你什么人?为何每次和老道见面,都要腆着脸面,让老道和他老张家去巴结?”
  “不是巴结,是合流。”
  卜老道捻须喝道:“这比巴结更恶心!老道给你再说一次,全真派老道不敢妄语,但全真龙门派,无论如何都不会和他老张家合流。”
  朱启摇头含笑,不再多语。卜老道忽的看向朱启身边的小皇子,挑眉一怔,道:“福泽太薄,怎么?想去龙虎山给他承运吗?”他有些不客气地说道:“想都别想,劝你消了此等念头。龙虎山天师传承至今,千年底蕴,不是你朱启想要夺取就夺取得过来的。”
  “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
  桌板光光,最不高兴的莫过于小皇子了。小肚子饿得像在打鼓,后悔中午嫌饭菜难吃,没吃两口就跑开了。现在真的是饿到眼花了。
  评书声传入耳,两桌上的人,忽的一滞。怎么会?为什么这故事这么耳熟?还有这名字。这不是大凌河之战吗?几人竖耳侧听,那唱评的女子虽为一介女流,但嘴上跑马,将起这场大战来,更是讲述地惊心动魄,令人顿时觉得这位少年爵爷的高大上。
  讲完这段,接着就是出海远洋、斗杀山西晋商。一句句,全是赞美溢词。在场之人虽有听无听,但多少还是能够了解个大概,对以往道听途说而来的那个杨大魔头有了一定的改观。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便是杨帆自己的手笔,还以为是杨帆的名气这么大,都有人为他写评书了。(未完待续。。)


第250章 斩尽满园黄花(上)

  柜台一盏烛灯,蜡油滴了一桌子,杨帆朝柜台探头望去,看到柜台小二在里边酣睡,有些无语。
  “喂!”他敲了敲台面。
  埋头酣睡的小二终于动了动身子,不过还是起不来。杨帆真不知道这家店是怎么撑起来的。店里没个掌柜,连小二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是开店还是卖破烂啊。卖破烂的都还得吆喝两嗓子,感觉这里边,不管是店家还是客人,都有种古怪的感觉。
  “我要点菜!”杨帆回过神,再次敲了敲桌子。这回,小二终于抬起头来,眯缝着双眼,用手指了指后边的菜牌,又指了指一边的门,便又睡过去了。
  “呵,果然有趣。”杨帆笑了笑,对于小二这样的态度,有些无从下手。这生意做得,他摇摇头。不过回头看见小皇子那期盼的眼神,还是放弃了换一家的打算,眼睛扫过后边的菜牌。还好菜名看起来,没有那么不靠谱。除了桂花茶、桂花酿丸子以及还有几样甜点小吃之外,其余菜肴,都是正常小菜。
  他走回去,道:“王廷,和我进去一趟。”
  朱启眉头一皱,道:“怎么回事?为何还不上菜。”他感觉嗓子有些渴了,连茶都不上,这酒店服务真是差劲。不过他不可能像陈王廷那样拍桌怒喝。杨帆笑道:“不是进来前就说了吗。这是家有趣的店。走,王廷。跟我进去。”
  两人拐进一边的门中,一间不大的屋子中,只有一个厨娘。在那里颠勺。听到有人进来了,就道:“自己那碟子盛。店里人手不够。对不住两位了。菜价都不变,吃多吃少。你们自个儿盛便是。”
  杨帆一笑,这生意做得,跟吃自助餐似的。他点了几个菜,让陈王廷盛完端了出去。自己站在灶台边,问道:“有酒吗?”
  “自己酿的桂花酒,在那边。”
  “自己盛是吧。”
  厨娘一笑,道:“实在对不住啊。店里边的伙计,被我家官人骂走了,生意忙起来。就顾不到这么多了。”她走过来,将最后的一锅菜舀在木盆里,从一边拿起一个木勺杯,道:“客官稍等,酒马上便来。”她擦了擦汗,将围裙扯下。
  “为什么不再招点人呢?店里店外两个人,哪里忙得过来。”
  厨娘拿过一个黑釉敞口壶,从一边黑色的酒坛中舀出酒来,呢喃道:“招了有什么用呢。过不了三天。又要被官人骂走,还不如就这样呢。辛苦是辛苦点,至少听不到他的碎语。自个儿辛苦就辛苦点。外边那些客人啊,也都是几年的老客人了。也习惯了店里的规矩,吃什么都是自己随意来厨房拿。公子您刚到聊城吧。”
  杨帆点头一笑,道:“你家官人都骂伙计什么?为何赶了一拨又一拨?”厨娘摇头轻笑一声。“说不出怕公子您笑话,我家官人啊。呵呵。他呀,招来的伙计。要能够对得出他的诗句对联,有时候还要出几道算术。你说,这些伙计,能识几个字,算得清账就是招到个宝了,还要求能吟诗作对,这不是鸡笼里找凤凰,一手鸡毛嘛。”
  杨帆眼皮一跳,对于这位店主人更加好奇了。找个伙计,还要能吟诗作对不说,算术都要精通。人家都有这本事了,还来当你家伙计吗?活该一辈子找不到伙计。
  “客官,您的酒。”
  “哦。好。”杨帆接过酒,走出厨房,便看到那边两桌人,已经开动了。他将酒替卜老道和朱启斟上。然后和陈王廷、行之三人坐在一桌。卜老道端着酒杯转过头来,笑道:“可以啊,连评书都在吹拉弹唱你的事迹了。看来要不了多久,你被削爵的事情,某些人一定会被骂得狗血喷头,到时候昏庸无道,坑害贤良,啧啧。这招真是毒。”
  杨帆眉头一挑,故作惊讶道:“真是这样吗?”
  “不信自个儿听。”老道幸灾乐祸地努了努嘴。
  一侧桌上的两人,正在剥着花生米,唠着嗑。“听到这评书啊,在下就想起去年传遍大江南北的那首词。梁兄,你知道吗?”
  那人吐掉唇上粘着的花生衣,道:“你都说传遍大江南北了,梁某人如何会不知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话颂着,就让人热血澎湃,为之一振,果然是上过生死战场的铁血人物。”
  “也是,那些只会卖弄词骚的文人迁客,确实没有这一股豪气。”
  一边又有人插嘴道:“岂止是豪气,简直是霸气。一股谁可匹敌的霸气。这样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爵爷,能助我大明,也算是我等的福气啊。”
  “我猜这位爵爷啊,定是一位高人,年过天命,一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姿态,驰骋沙场,无人可以匹敌。”
  “去去去,,没见过世面,就被插嘴。你懂什么。人家杨爵爷,那是少年英豪。年纪不过而立之年,还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