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31部分

汉明大黄袍-第131部分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问一遍,有没有看到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孩,十五岁的样子。个子不高,很瘦弱的一个。穿着青底带紫边的长裙。”
  小吏吼道:“都给我说话,有没有看到这样的一个女子!”他扯着嗓门闭着眼喊道。由于嗓门拉得长。到最后一个音吊得太高,不住地咳嗽起来。
  停歇了片刻,后边弱弱地传来一个声音。
  “小的,见……见过。”
  听到这个声音,城门小吏送了一口气,喊道:“快上前来!”
  一个小个子窜上来,是个守城小兵。官吏见小兵扭扭捏捏地动作慢吞吞的,便一把提溜过来,道:“给爵爷说!在哪里看到的。什么时候看到的!”
  “半……半个时辰前。小姑娘穿得挺亮眼的,所以多看了几眼。”
  “后来呢?”杨帆问道。
  小兵有些胆怯地回答道:“后来……跟着他的那个男子走开了,她……她一个人出了城。”杨帆听了之后,反问道:“男子?你看清楚是长什么样的一个男子吗?”
  小兵不敢看杨帆的眼睛,他哪里看过那男子了。自己就光顾着看那个漂亮脸蛋了,便摇了摇头。杨帆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丢给小兵,道:“帮我把这马车弄回老铺街,顺便告诉利民当的福伯。让他通知锦衣卫派人到城北郊外来找人!”
  杨帆解下马蹶子,骑上马,立刻飞奔出城,心里默念道。半个时辰,应该走不远,应该走不远。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为什么她身边还有一个男子,这是他之前没有收到的信息。他很可能是个路人甲,但也有可能是盯上了王絮儿。那才是他担心的。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那是对于许多人许多事而言的,对于个人而言,即使一万个人里边,只有一个坏人,那么只要遇到,也许就是厄运了。
  小兵被杨帆突如其来的银子掷昏了头脑,刚摸着那银子美滋滋地想着要怎么花,一下就被旁边的小吏夺走了,道:“想什么呢!还不快牵匹马来,将马车给爵爷送回去。”
  小兵撇了撇嘴,转过身去。小吏急忙喊道:“别忘了把刚刚爵爷的话捎过去。”
  ……
  ……
  杨帆的马,在京师的郭郊驰骋着,每遇到一个人,都要问一遍。出了城之后,他更像是一个疯子一般,骑着马到处寻找着王絮儿的踪迹。他像极了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在郊外喊着王絮儿的名字。半个时辰,凭王絮儿的速度,怎么也出不了十里亭,但杨帆兜了很大的一圈子,依旧没有发现王絮儿的踪迹。他开始有些着急了。错误的方向,没有银钱盘缠,又不认识路,这样一个小姑娘,她还能够走多远,会不会被歹人撸去了。他的马,已经累得打鼾。已经追到十五里外了,杨帆圈子兜了不小,问了很多人,都没有见到王絮儿的身影。
  他有些气馁了,连嗓子都快哑了。
  “你到底在哪里啊!”
  “你个傻丫头,你出来啊。”
  “你个傻瓜,连方向都找不到,还要回家,你能走到哪里去啊!”
  杨帆疯狂地嘶吼,在郊外,从来没有这么崩溃过的他,即使在洒满热血的战场上,他都没有这样崩溃过。他的心很累,像是一个孩子失去了他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他的眼泪流干了,嗓子嘶哑了。然后天暗了下来。驮着疲惫的身子,杨帆往城里回去。现在的寻找,已经毫无任何意义了,也许回去,那个小屁孩,已经回到了老铺街,坐在那院子中,像往常一样,捧着老苏留下的那本书,指着杨帆的眉,眼还有颧骨,一边又一边地胡乱说着。
  有时候说今日不宜出门,那就是想让杨帆陪着她呆在家,有时候说今日要吃桂花糕,然后杨帆准会抽空将五香斋最好的桂花糕买来,然后悄悄地放在石板上,忽然喊一声,这是哪个馋猫要吃的桂花糕啊。那只“小馋猫”就会匆匆跑出来,拿过桂花糕,做个鬼脸就跑。
  万家灯火,杨帆入了城。还有一个时辰,便要宵禁了。城门已经早早关了。杨帆留下话,若是有些傻姑娘要进城,赶紧放她进来,告诉她再不回来,就吃不上晚饭了。
  守城小兵透着烛光,看到杨帆略微有些肿的眼眶,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姑娘,能够令堂堂凌河伯这么在意,在意到为她而泣,在意到为她奔波数个时辰。
  在哪里,到底在哪里啊。
  杨帆现在只想知道,王絮儿是不是无恙。然而,就在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老铺街的时候,一封信,让他愤怒了!(未完待续。。)


第231章 清客

  ps:  三痴大叔病危时,便知道有这么一天,但真的来临时,还是不免心头一颤,有些伤感。看过雅骚,看过清客,如此娟秀的文笔,如今已是不多见。时隔几日,才发此章。虽未见过三痴本人,但是在看书时,总会想到这么一个场景,于是便写了出来,仅以此章寄托哀思。写的是我心中的那个三痴,如同清客封面上那个人物一般,清风望月。
  深夜,杨帆再次骑上了那匹当初自己在黑市捞来的小黑。几月不见,这匹当初的小马驹已经成了一匹宝马,跑起来风驰电掣。杨帆背着木匣子,腰间挎着一柄刀。不是绣春,而是一柄很普通的柴刀。
  对于杨帆这样一个不怎么会使刀的人来说,柴刀在某些方面的用处,比绣春刀更大。他的马已经出了京师二十里。至深夜,荒郊空无一人,只有那匹马,还在往远处奔去。明十二陵就在天寿山麓,杨帆不清楚,为何那人会把地点选在了蟒山之上。
  明十三陵三面环山,如今思宗健在,自然不可能有十三陵之说。中间是一个小盆地,中央大道自南向北,分别是石牌坊、大宫门、钟楼、神道以及龙凤门,再穿过一条小河,从东往西,便是十二座帝王冢。
  杨帆没有从中央大道进去,蟒山在大道的西侧,相去甚远。从山涧穿过,连绵的蟒山再黑夜之中显得更加的幽邃。约定的卯时一刻,杨帆估摸了一下。应该还有两三个时辰,他还有足够的时间谋划。
  腰间的那柄大柴刀被取了下来。这里没有陵墓,自然没有守墓人。杨帆的柴刀沿途往山上砍去。
  “小黑。别闹!”
  杨帆感觉身后忽然有什么东西在顶它屁股,回头一看,本来放在稍远处的小黑正拿头顶着杨帆的屁股,似乎感觉杨帆爬上去有些吃力,所以想帮他一把。杨帆那刀面轻轻地撇开小黑的头,道:“快回去。”
  有些任性的小黑就是不肯,一直用头拱着杨帆。无奈的杨帆顾不得那么多。他必须得赶在卯时之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柴刀簌簌地往上砍着。半个时辰之后,杨帆已经爬到了几百米的高度。他估摸着差不多了。便横向开辟出一条小道,防止自己在移动的过程中滑倒。
  小黑在山地上的动作明显受阻。马匹本来就不善于爬坡,等杨帆往横向开辟出足够自己一个人能够走动的小道。当准备好这一切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微红。在有半个时辰。就要到卯时了。小黑一只站在山上不愿下去。杨帆拿它也没办法,只得选一处稍平坦的地方,将它摁下去,叮嘱它安分地呆着。然后拿起一捆麻,用砍下的树枝藤蔓织成了一件披风,他静静地趴在一处裸石上,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一切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夜幕和黎明交替之中。变得低沉。杨帆取下背后的那只匣子,那柄狙击枪被再次动用。五十发子弹。他只动用过几发。战争,不可能因为他这一杆枪而有多大改变,但是它的威力,是不容否定的。
  今夜的天气很好,无风,无雾。在山里这是难得的天气,埋伏在山间的杨帆,现在要做的,便是静静地等待,等待敌人的到来。
  ……
  ……
  稍远处的明陵长道上,一位中年男子如往常一样,拿着扫帚,从石牌坊扫起,一直扫到龙凤门。他是被派来守皇陵的官员。一般来说,一个官员,如果被派遣过来守陵墓,那么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而他,已经在此守墓二十五年了。
  从万历三十四年,登科及第,仕途一帆风顺。名儒雅士皆赞他文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而他喜作文,却从来不留下稿子,作完便烧掉。唯一留下的,他自认最写得最烂的文章,便是让当年座师拍案称好的及第八股文了。他神情冷峻,扫得一丝不苟。秋日落叶多到扫不完,他总是清晨天未亮扫一遍,日落前扫一遍。
  穿过鼓楼,男子那瘦削的身子望着神道两边的翁仲,叹了一口气。如果他想,天启年也好,崇祯年也好,都可以出仕。那个倔强,如同他的自号一般,三痴。一生痴迷三事,读书、作文、围棋。他更像是一位清客,而不是什么臣子。二十五年,足以抚平一个人的棱角。
  扫地这种事,本来不是他应该做的事。即使是被贬过来的守墓人,那也是个官职,好歹是个官,干下人的活,确实有些不合适。不过他权当锻炼身体了。神道上的神龟、翁仲、龙像,狰狞兀立,庄严肃穆。
  扫到龙凤门前时,天已经微量。卯时将至,中年男子俯身,蹲在小河边,掬起一抔水,洗了洗微热的脸,用袖子擦干了脸。跨过小河,他看见老人已经煮好了粥,正坐在一边的棋盘边上等他落子。
  中年男子缓缓坐下,舀了一碗小米粥,边喝边看老人这一次在哪里落子。他盯着棋盘看了很久,抬头望着那张苍松树皮一般的脸,问道:“还是原来的地方?”
  守墓老人点点头。这局棋,下了二十五年,由开始的杀气腾腾,到如今锋芒内敛,更像是修身养性之举。
  中年男子嘀咕道:“我就不信了,这次,我们赌十天的扫神道,外加五本经书的抄写。”老人点了点头,道:“没问题。只要你高兴就好。”老人世世代代守护皇陵,传至他这一代,已经没有什么后代可以接班了。朝廷的官员,被派到这里来的,都认为是个苦差。只有这个中年男子,十分享受这样清闲的生活。
  粥喝完了,男子从怀中拿出一本抄写好的书,看起来。若是其他人,在下棋的时候,还要三心二意地干别的事情,对手准会愤然斥责。这明显是对对手的一种蔑视。然而守墓老人却不在意。他也有自己的活要干,拿着一块已经很光滑的石头,用一柄精美的刻刀细细雕琢起来。
  男子看书,时而嘴中作文几句,时而小声诵读,很是痴迷。终于,看看了眼远山,拿起一子,落在棋盘上。守墓老人也不急着对子,而是将那线条的最后一笔,给刻画完毕,小心翼翼地用嘴吹去石屑,放入怀里,才来看中年男子落子在何处。
  “唔,有长进。”
  男子不屑道:“那用你说?”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男子那挑眉扬嘴角的动嘴,还是遮掩不住他内心的喜悦。这是老头第一次夸赞他。(未完待续。。)


第232章 三枪拍案

  卯时一刻,天才稍稍有些亮色。看到的人都是模糊的,那是一种暗蓝之色。杨帆闭目养神了半个时辰后,用镜筒再次扫描了一眼。有经验的狙击手,有时候会埋伏一整天,为的就是找到最好的射击时间、射击角度,力求一枪命中目标。他们随身会带有一些巧克力、牛肉干,用来补充能量。
  没有任何的粮食、水,杨帆就这么静静地等着。终于,蟒山之下似乎有了些许的动静。杨帆瞳孔一缩,从那镜筒之中看去。山脚下几个身影出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