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69部分

帝国的朝阳-第69部分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也是志在揽权,而非变法。

不过现在唐浩然却送了一个高帽子给那些大臣,那些大臣们即便是再保守,也知道了洋人的坚船利炮,若是他们当真保守,又岂会对《泰西策》赞誉有加,毕竟,现在并不是1870或者1880,即便是再不愿睁眼看世界者,也被人家打的睁开了眼睛了,这会唐浩然的“择一地试行”,倒是让大臣们看到了机会,这如何变、怎么变,有一个地方先试试,总好过闭上眼睛不闻不问的好,若是有了什么乱子,不过就是孤悬一省而已。

“皇上破格提用小臣,小臣虽心愿为国家做事,可说到底这经验还是少了点,到时候,有大臣们在一旁帮衬着指点着,小臣试行这变法维新的时候,这掣肘之力,或许还是有些,可说到底,大家都是给皇上办差,为的是这大清国,帮忙的总还是多些。”

这次召见,时间很长,大概光绪也知道这种召见的情况也很难得、也不宜多,所以一谈就谈了两小时。

就光绪听唐浩然讲解着有关新政的事宜时,却听有太监通传。

“太后有旨,请同文馆教习唐浩然觐见!”

一个简单的旨意,不单把唐浩然打了个措手不及,就连同光绪的脸色亦是急变,甚至流露出恐惧之意,虽是跪在地上,可唐浩然还是用余光注意到光绪脸上的恐惧之色,顿时便明白史书上记载的光绪胆小,见太后如老鼠见猫一般,果然诚不欺我啊。

太后,那老娘们为何要见自己?

随着光绪的銮驾在后面拖着有些麻木的双腿,唐浩然的脑海中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这老娘们这时候见自己,该不会是要打自己几个杀威棒吧?

作为“帝党”的新宠,在光绪召见自己时,这老娘们又横插一杠子,怕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召见吧,是杀威棒还是?

第一次,唐浩然终于体会到了为何在历史上,无论是李鸿章也好,亦或是张之洞也罢,以至袁世凯,对慈禧都是一副又敬又惧的样子,那老娘们行事太出乎所料了。

尽管在史书上,后人对那老娘们没有一个说好的,可在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那老娘们,没准满清提前几十年便亡了,论其政治手段,这晚清前后几代皇上,可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的。

“那人是怎么答的?”

在德和园正看着戏的慈禧太后,一边赏着戏,一边问道身边的李莲英。

“那唐浩然回答道依小臣看来,变法维新,真正的问题是大臣太守旧。他们为什么守旧?倒不是说大臣们不知要变,而正是因为大臣们心怀大清江山,心知要变,所以才会如此……”

垂首恭立在太后身边的李莲英一一将光绪召见唐浩然时,两人对话一一道出,若是光绪在这,指不定会吓的五魂不在,其实这倒也不怪,早在慈安太后还活着的时候,慈禧便慢慢的掌握了后宫,这后宫内诸人的一言一行,只要她愿意,自然没人能落得过她的法眼。

“小臣虽心愿为国家做事,可说到底这经验还是少了点,到时候,有大臣们在一旁帮衬着指点着,小臣试行这变法维新的时候,这掣肘之力,或许还是有些,可说到底,大家都是给皇上办差,为的是这大清国,帮忙的总还是多些。”

李莲英这样回答,语气平静,是那种据实而陈的神态,不过说到最后,他却是还忍不住嘀咕道。

“太后,你瞧这唐浩然得瑟的,还真道这差事非得他办不可似的!”

“难得他有这份心思!”

慈禧反倒是出言夸了一句来,别的不说,单就是那句到“经验还是少了点”,就说到了她的心坎里,这撤了帘子后,之所以还会插手国家大事,不就是不能由着小皇帝在那边由着性子胡来嘛,虽说皇上不是亲生的,可也是看着长大的,皇上是什么脾性,自然瞒不过她。

最近这些日子,什么新政、变法的,她都是看在眼里,甚至还让人读了读唐浩然的《盛世危言》,虽不见得完全赞同,可主持了这么多年朝事,自然也知道大清国的底细,这大清国确实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可如何变,怎么变,她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不这么多年,也不会由着老六、李鸿章他们办洋务,且不说怎么变,这买船造炮的总没错吧。这当真要变的话,可真怕变出什么乱子,到最后,讨论来讨论去,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不变,唐浩然到是说到大家伙的心里了。

所以,她才会由着皇上的性子来,在这事一开始并没有插话,甚至还默许了此事,可是思前想后的,她却总也是放不下心来,毕竟,那翁同和安的是什么心思,她是再清楚不过了,不过就是想趁着办新政的功夫,广结党羽罢了。

这事可不能由着他,可若是不由着他,岂不就是回了皇上?这不就让外人看笑话了吗?倒是李鸿章前日出的那个主意出的好,正好了,趁着今个的功夫,把这事都一并了了吧。

“若是皇上也能有这番心思,知道这国事非小事,处处向人请教着点,哀家岂不知道在园子里享享清福。”

李莲英听着太后那似感似叹的话语,立即明白太后赏识那个人的原因了,连忙说道。

“太后,这大清国还是得您给掌着舵不是!有太后在一旁瞧着,皇上才不知匆忙误了国事。”

“这唐浩然虽说没中过进士,这么看倒也是有才学的人。”

或许是因为唐浩然的那番话说到了慈禧的心里,也可能是因为唐浩然的于一地试行新政的建议,确实有几分可为的地方,又看了一会戏,慈禧却突然问道。

“小李子,你说这皇上想变法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虽说知道这大清国要变,可慈禧却也明白,若是真个变了法,以那些人的心思,没准就把自己这个太后给踢到一边去了。思来想去,这疆臣里头,也就是李鸿章明白自己的心思,知道为自己解忧。

“老佛爷,这国家大事,那是奴才能插得上嘴的,奴才只知道,这国事还是离不开老佛爷您,这么多年,若不是老佛爷您在一旁指点着,这国朝不定乱成什么样子!”

李莲英的马屁,并没有让慈禧太后露出笑来,她知道李莲英话里的意思,意思再简单不过,这国家大事,她这个当大后的还不是不能放手,便是皇上要行新政也不能放手,若是放了手,那不就像唐浩然说的那样嘛,皇上终归还是年青,经验还是少了点。

可若是不准皇上办新政,传到外面,不定会给传成什么样子,说皇帝刚刚亲政,母子便失了和,自己面子上又有什么光彩!

“好吧!”

慈禧太后自语似地说,

“先且由着他,倒要看看他能把这新政办成什么样子。”

李莲英听出话风,太后这是同意皇上办新政了,就在这会又听着太后问道。

“皇上这会儿干什么那?”

“还在同那唐大人聊着那。”

思索片刻,慈禧朝着戏台子看了一眼,然后终于开口了。

“咱们也瞧瞧这个让皇上赏识的唐大人吧!差人去传旨,就说哀家想见见这个唐浩然,听他说说这个新政!”

第42章老娘们(上)求推荐

再来颐和园,风景与多年前,唐浩然往颐和园游玩时,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三海之前,垂柳依依,烟波致爽,只不过与后世不同的是这三海还没建完,而在园内随处可见穿棱不息的太监宫女。

不过此时,唐浩然却没有赏景的兴致,他只是随着光绪的銮驾往德和园走着,那德和园便是那老娘们专门修来看戏的地方,号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戏园子,慈禧爱看戏按后世的说法是受咸丰的影响,当年咸丰逃难到热河时还随身带着戏班子。慈禧后来以太后身份掌权后,对看戏听曲更是入迷,比当年的咸丰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对听戏很舍得投资,重修颐和园后,她便在园里新建了德和园戏楼。“德和”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平气和,从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慈禧大约也是取这个意思。

可这老娘们啥时候心平气和过?

心里这么寻思着,人却已经来了德和园,在德和园外,着着几位太监,原本坐在銮驾上,看似“九五至尊”光绪却下来了,直接跪了下去,瞧着皇上都跪了下去,唐浩然岂有不跪之礼,连忙也跟着跪了下去。

“儿臣求见太后!”

哟!

皇上当到这份上,可真够憋屈的,别说是光绪了,就连同唐浩然都同情起他了,这历朝历代有这样的嘛,要跪,那也是见了面才跪,意思一下便得了,那有在园子外便跪下求见的。

不过,也没让光绪等久,不一会,便有一位太监过来通传道。

“太后请万岁爷进去,唐大人先候着!”

就这般跪在德和园外,不知等了多长时间,初时唐浩然在等候慈禧接见的时候,他还有些紧张,可慢慢他半分紧张的心思都没有,无论是后世的小说也好,史书也罢,对慈禧等人早已分析的入木三分,既然了解他们,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怕他们的?

这会,那老娘们让自己在这候着,说白了还不是想抖什么皇家威风,对旁人来说,或许是威风,可对自己,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或许下次再来京城,就轮到……

思索的功夫,只听德和园内的传来了传唤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

“传同文馆头等教习、加布政使衔唐浩然觐见!”

这官位还是张之洞帮唐浩然的谋的,准确的来说是有衔无位,换句话来说,他和这大清国数万补官一样,依然还是一个补官,不过比他们强点的是,至少他还能在同文馆有差事,月月领着奉禄。

站起身借着整衣襟的档口,唐浩然活动了一下双腿,跪了这么长时间,双腿确实麻了,迈步走进了德和园,在小太监的引领下上了观台。夏日的阳光洒在观台上,三海吹来的凉风徐徐,这观台上倒也不热,上了观台,唐浩然便看到戏台中央,一群太监宫女簇拥着的宝座上面,端坐着一个脸上搽着厚厚宫粉的老太太,坐在那里。

除了慈禧那老娘们,还能是谁?

在她的下首旁边,坐着的是先他进来的光绪,在阳光下更能看出他那白净的面上,更是苍白而无一丝血色,身材瘦弱得似乎一阵风都能刮倒,这便是那个光绪皇帝,这会他那里还有一丝皇上的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只是垂首坐在一旁,甚至说连忙看着高高在上的慈禧时,那眼光都有些闪烁,这那里是老鼠见到猫,分明就是奴才见着主子啊。

唐浩然心里暗自嘀咕着,单就是瞧着皇帝的这副神态,他都不知道如康有为等人,是怎么想起来把宝押到光绪的身上,这样的人,能成得了事吗?幸好,自己压根就没想过靠他!这种人靠不得!

这时慈禧的目光投了过来,和唐浩然的目光微微一碰。唐浩然连忙垂下首,完全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同一天,自己被这对母子一同召见,这面子可不小啊!若是传出去,自己这名声不定又给扬成什么样。

念头不过是稍闪而过,唐浩然立即按着先前已经学过礼节,呼拜道。

“臣唐浩然,叩见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皇上万福金安!”一咬牙,唐浩然心里便是涌起股狠劲来,硬是把自己脑袋碰的掷地有声儿的!砰砰砰的三跪九叩。

老子还是在拜死人!

等将来再还……和死人记较个什么啊!

不用说,唐浩然都知道,自己的脑袋肯定嗑青了。拜完之后,他趴在地上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