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130部分

帝国的朝阳-第130部分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生产的公司实际上很少,绝大多数公司根本就没有发现过金矿,即使是真地发现了金矿的那些公司,绝大多数也因为产出率太低而没有开采价值。

而在众多公司中,却只有5家具有经济性,在这一消息传出后,当初投资金矿的投资人损失可就大了,特别是那些远在伦敦的投资人,几乎血本无归。1885年中,谁再说去南非这个地方投资金矿,可是要被笑话的。泡沫破碎后,整个南非只有布莱的示巴公司还在运作,1万3千吨石头最终出产了5万盎司黄金,每吨120克。

总是有人不死心的。不过这一次,地点不在德兰士瓦东部了,而是跑到了中南部。1886年,一个澳大利亚的冒险家哈里森,路过比勒陀利亚以南60公里的一个叫做郎拉赫特的农场。本来哈里森是要去巴伯顿试试自己的运气的,不过这里的寡妇农场主乌斯图岑让哈里森以及他一个叫沃克的英国煤矿矿工一起给她盖几间房子,所以两个人就在这里停留下来。无意间,两个人发现这个农场的石头有些奇怪,按照哈里森在澳大利亚淘金的经验,判定这里面有可能有金子。4月,两个人与乌斯图岑家族签了合同,允许他们来勘探金子。5月份,哈里森就宣布发现了金矿,匆匆跑到比勒陀利亚,见到了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按照德兰士瓦政府当时的政策,哈里森免费得到了一个地块可以进行开采,不过哈里森很快就用10英镑的代价把地块卖了。而发现这个金矿的哈里森并不知道,这底下,蕴藏着比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金子都多的黄金。

郎拉赫特农场处在德兰士瓦中南部的白水岭山脉。哈里森发现的含有金子的石头就是在白水岭发现的,一年后,白水岭一带就已经非常热闹了,每天都有来自南部非洲各个角落的淘金者到达,很多人从德兰士瓦东部来,带着自己的淘金工具。不过白水岭的金子和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白水岭的金子长在石头里面,而这个石头还非常坚硬。开采石头还不算难,但是要想把石头里面的金子弄出来,必须用蒸汽机来把石头粉碎,这可不是没什么资金的淘金者玩得起的。

虽说采金子的速度太慢,但是不能耽误买地。于是,各式各样的公司出现,开始四处收购地块。即使没有人知道什么地方真的会有金子,周边地区的地价也迅速上升。上市公司也迅速出现,开始吸引整个殖民地和海外的资金。不过当时人们虽然知道了向下挖可以挖到金子,但是究竟矿脉能有多深,无人知晓。

在1889年年中的黄金高潮里面,在白水岭一共有大大小小450家公司上市,总市值已经超过了1亿英镑。甚至可以说当时在约翰内斯堡居住的白人,如果不是几家公司的董事,都不好意思上街和别人打招呼。

不过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1889年3月,白水岭的金矿矿脉越来越坚硬。对矿石进行分析,原来好开采的相对松软的氧化物矿石已经完全成了坚硬的硫化物矿。这个变化将是灾难性的。

矿石更加坚硬,就意味着粉碎矿石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更强的机器,已经拥有有的设备就满足不了粉碎要求,需要重新更换设备。更重要的,提取黄金采用的汞齐法对于这样的矿几乎没有多少作用,提取效率大大降低,相当于把富矿变成了贫矿,而贫矿则将没有开采价值。这实际上就是在说已经被市场高估的所有黄金公司的股票,实际价值将更不值钱,按传统地质经验,开采金矿遇到了硫化矿,金矿将再也没有投资价值。

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这个消息仅在几个人口中流传,这几个人趁着黄金投资仍然在高点,立刻把金矿公司名下所有的金矿股份和地块全部出售,停止了自己在黄金方面的尝试,如最大的南非金矿公司彻底变成了钻石公司。

这种消息保密不了多久,没几天,消息就泄漏了,与此同时,其他金矿也纷纷开采到了坚硬的矿脉。消息传开后,约翰内斯堡所有金矿公司的股票下跌,约翰内斯堡的黄金泡沫,也破产了。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标志着南非淘金热的破产——一年前,白水领金矿公司总市值超过一亿英镑,而一年后的现在,市值早已跌至最低点!

而现在氰化法提金技术不过是刚刚发明,且尚不成熟,而一年后,随着氰化法的成熟,其被迅速引入南非从而拯救了南非的金矿业,从而让南非戴上“黄金国度”的王冠。

如果趁现在南非金矿业的大规模破产,趁机收购矿业公司,同时将氰化法引入到黄金生产中,那么……黄金!

在这个金本位的时代,唐浩然当然知道黄金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同样也明白,南非的黄金会给自己带来何等好处,亦深知未来世界对这种金属的渴求。

看着写于纸上的氰化纳,氰化钠对金、银的浸出速度大于氰化钾,且氰化钠货源广价格也便宜,故近代氰化法几乎无例外地都使用氰化钠。而早期欧美化学家进行的氰化法提金的研究,使用的却是氰化钾,而它主要源于电镀工业的实践。

想到白水岭贮藏着的十数万吨黄金,双眼放光的唐浩然又仰身靠着椅子,那唇角轻轻的一扬,那脸上一时间尽然布满了贪婪之色。

“我的天,那里是什么白水岭,分明就是一座值百亿的金山啊!”

(为了照顾小说情节发展,无语将氰化法的发明推迟了几年,并将引入南非的时间推迟一年,这是一个梗,希望大家能谅解……)

第66章布局(第二更,求月票!)

走进统监府时,感觉到周围投来的异样的眼神,伍宇明在长奈口气的同时,还是深吸了口气,以自己打气。他的长相在男人中算是漂亮,虽说略带些稚气,轮廓分明,一头卷曲的黑发,一双深陷的蓝眼睛,而这双眼睛却直接暴露了一切——他的模样不像是个中国人,反而更像个外国人,不过,他确实是中国人,只不过是拥有一部分西班牙血统——他的母亲是西班牙人。

别看他的外表像是外国人,但实际上,他骨子还是个中国,其实作为伍家的旁支,他出生在香港,早在十三岁时便前往英国留学,留学十二年后,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直到年初年前他才回到香港,而于英国留学期间,其也未曾放弃国学,一面与剑桥求学一面自学国学,甚至还曾拜驻英公使为师研习国学。

不过二十五岁的伍宇明可以说得上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虽说现在的当年名动欧美的怡和行伍家早已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之与美国、英国以及洋行中投资,使便伍家依然算是华人中的豪富之家,不过作为伍家的旁枝,他的爷爷在分家时,所分得的资产却极为有限,加之其又是妾生的原因,使得伍宇明于伍家的地位一般,不过却也于怡和洋行获得要职。

但怡和洋行并没有给实现抱负的机会,反观北洋公司却能提供给他实现抱负的机会。也正因如此,他才会离开香港怡和洋行,义无反顾的来到了仁川,而其一直奉命筹备着驻英国分公司,按照唐大人的要求,公司未来的采购事宜则由驻欧洲分公司负责,而公司委任他作为驻英分公司经理,是因其在英国长大,与英国有着广泛的关系网。

对于伍宇明而言,这正是他一展抱负的机会,毕竟未来的北洋贸易公司将直接取代洋行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现实,开始对欧洲客商的直接贸易,将国产土货直接销往欧洲,不再假手洋行,当然这只是远期的目标,而近期目标则是作为统监府以及公司的代表,于欧洲采购设备、聘请技术人员。

统监府与北洋公司,来到朝鲜已经一个月的伍宇明,好不容易才弄明白两者间的关系,统监府是公司最大的股东,至于第二大股东则是设于华扬号,不过这两者的主事者却都是唐大人,换句话来说,统监府也好,公司也罢,最终都要服从一个人。

当伍宇明走进大人的办公室时,唐浩然已经把有关氰化法的试验报告塞进一只抽屉里去了,在南别宫有一间化学试验室,那试验室里的试验器材竟然是美国学者多年前赠送予朝鲜国王的,多年来一直闲置于王宫中,直到现在才被唐浩然拿过来,用于进行各种化学试验。

面对刚进屋的伍宇明,唐浩然和蔼地微笑了一下。

“明轩,我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一下,最好你到伦敦后,就立即着手去办!”

唐浩然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能不急吗?现在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后,南非淘金热的泡沫已经彻底破灭了,曾经市值上亿英镑的公司,现在甚至只值几十万,正是自己进入南非金矿开采业的大好时机,到了明年,待到氰化法成熟,引入南非之后,恐怕自己连口汤都喝不到。

而眼前的伍宇明便是唐浩然打开南非金矿大门的人选,过去之所以选择其作为驻英分公司的经理,固然是因其接受英式教育,且于英国长大,于英国有广泛的关系网,但另一方面唐浩然从未说出另一个理由——他的模样更像外国人,更容易同外国人打交道。

而现在这张像西方人多过像中国人的脸庞,却是打开南非金矿最好的选择。要不然那群“种族主义者”在未来不定会给“金矿公司”带来多少麻烦。

大人的话让伍宇明立即明白了,事情来了,而且很着急。

“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那好,你瞧,我最近无意中注意到,从去年起,南非的金矿泡沫似乎破产了,而其原因非常简单,随着出产黄金的岩石越来越深入地下,岩石的处理越来越困难。地表的氧化物矿逐渐被地下的硫化物矿所替代,黄金的颗粒也越来越小,金矿也就没有了开采价值,其矿业公司大都已经破产,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可是我觉得那里似乎还有一些机会,现在我的想法是——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一机会,投资南非的金矿?”

“投资南非金矿?”

诧异的看着面前的大人,伍宇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可是亲自经历过两次泡沫破灭,且不说其它人,就是他自己,亦曾在去年泡沫破灭时损失惨重,这甚至是他回国的直接原因——5000英镑的财产悉数损失于泡沫破灭后的股票大跌中。

“对,我的想法是,现在南非金矿固然正陷入困顿之中,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开采的价值,比如说引进最优秀的地质专家,进行进一步的勘探?也许有可能发现新的矿脉,这是我想法,当然这可能是不必列入议事日程的,我的想法是,我们能不能趁此机会,于南非收购金矿,同时研究新的提取技术,没准,我们可以取得突破!”

对于大人的吩咐,伍宇明觉得很诧异,对于金矿的开采和黄金的提取他并不内行,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个外行,否则也不会损失数千英镑。

“但是,大人,这件事的风险会不会太大?”

伍宇明满心疑惑的看着面前的大人,虽说于泡沫破灭时投资,也许有获得丰厚回报的可能,但是在另一方面,却还有血本无归的风险,在历史上不知多少人因为类似的投机倒置其血本无归。

“不错,确实有这方面的风险,如果失败了,我们很有可能血本无归。不过我要你去办,就是让你去办的道理,我希望能够趁着这个机会,尽可能的收购金矿,最好能够掌握白水岭一带的大部分金矿,不过因为资金的关系,这件事需要谨慎进行,怎么样,有信心办好这件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