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在三国杀怪升级当战神 >

第361部分

在三国杀怪升级当战神-第361部分

小说: 在三国杀怪升级当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浪没下手?”李明饶有兴致的看向张默。

    “是的,她之后找了郝浪……”张默笑道,郝浪那个性格,自然是却之不恭。

    “让郝浪通过控制卑弥呼,来控制邪马台的宗教,我只允许邪马台出现道教,其他所有宗教,哪怕是所谓的祖先信仰都不允许,就算有祖先信仰,也得是华夏的祖先!”李明看向郭嘉,“你针对倭国的建议,我同意。附加一句,迁徙五成的邪马台人到华夏定居,重点的那些在这几个月怀孕的孕妇!”

    “属下明白!”郭嘉点头领命。


………………………………

第70章 公元199年

    从198年初夏到199年初,大半年过去,华夏这片天地暂时又恢复了宁静。因为战争损失大量士卒的三方势力,都退了回去舔舐伤口,等待下一场战争的时机。

    “袁绍和刘廷绝对是疯了!”李明看着手中的一份情报,直接将其摔到地面上。从情报上可以看出,袁绍和刘廷居然在战争结束后,再次征召了十万大军进行训练。

    “河北人口已经越来越少,居然还如此耗费民力!关中人口也不多,怕大多都是巴蜀的百姓……只是巴蜀能有多少壮丁,十万怕能让巴蜀脱一层皮!”李明来回踱步。

    “他们会这样也不奇怪……”郭嘉缓缓说道,“我方在去年的战役之中,阵亡将近七万大军,不过同时也俘虏了两万大军,吸收了其中的一万大军。同时占据荆襄和整个徐州和豫州,人口暴涨四成以上,需要完全可以再招募十数万大军。

    与此同时,张郃将军已经前去镇守襄阳,庞德将军镇守南阳;吕布将军和关羽将军坐镇颍川和陈郡,黄忠将军坐镇任城,而太史慈将军坐镇泰山郡;甘宁将军已经在琅邪县登陆并设置据点,周泰将军则虎踞东莱郡黄县。再加上济州岛和夷州岛,甚至倭岛进行补给,怕袁绍也担心,我们会把兖州和青州给打回去。”

    顺带一提的是王御,于年前任命为征北大将军,组建征北军团,同时关羽、黄忠和太史慈三支部队被调入其麾下,目标不言而喻,全力对付袁绍,在军事上给予足够的自由。

    徐晃于一个月前,被任命为镇北将军。真正打下幽州四郡,才知道坐镇北方的不容易。每年天气稍微不好,胡人就会南下,谁坐镇边疆谁就负责镇守。以前是公孙瓒,早些时候袁绍也派人镇守,如今换成李明自然也要负责这一块。

    好在徐晃、赵云和公孙瓒三人都很给力,又招揽如田畴、鲜于辅、田豫和阎柔等人才。

    田畴饱读书卷,治政能力强,对乌桓甚为了解,去岁入秋乌桓入侵,公孙瓒北上讨伐,田畴为向导,攻其不备,以少胜多,三千骑兵奇袭三万乌桓大军,赵云枪杀首领丘力居,其子蹋顿率军撤退。

    田豫为人低调,不过武艺却非常出色,与赵云大战一百回合之后才落败。刚入军中就被任命为副将,也没有任何士卒不服气。

    阎柔年幼时曾经被乌桓、鲜卑俘虏,千辛万苦回到汉地,最早受鲜于辅的引荐投靠刘虞,刘虞死后联系鲜卑与公孙瓒对抗,可以说两人也算死敌关系。不过如今和公孙瓒都在李明麾下,虽然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不过至少还能以军务为重。其人允文允武,被任命为乌桓校尉,负责抵御乌桓入侵,去岁讨伐乌桓,他就在军中,也出了不少的力。

    说起田豫和阎柔,自然也要提到鲜于辅。阎柔就是他推荐给刘虞的,而在刘虞败亡后,他打算为刘虞报仇,田豫劝住了他。两人被招募之后,鲜于辅自然也被推荐过来。此人允文允武,完全可以坐镇一方,对后勤管理也很精通,作为戏志才的副手,负责全军后勤。

    彭虎为镇南将军,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整个交州和南中地区都由他镇守;他本身是彭越的宗帅,所以地方蛮人都不排斥他。同时他又是深度妹控,只要有彭蝶在则万事无忧。

    吕布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让他讨伐关中,但不是主要负责人。

    讨伐刘廷,李明要亲自担任军团长,甚至南阳的庞德和荆州的张郃都在军团之中。顺带一提的是,在南阳的庞德,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地位还在吕布之上。李明尚未北上之前,如果遇到敌军来袭,则以他为主负责抵御朝廷大军的入侵。

    士卒的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化,关键是需要防御的地方变少了许多,于是在前线的主力部队就增加了。秋季的时候李明也补充了三万大军到前线,这是在第三道防线那边抽调过去的,毕竟如今第三道防线,也已经是大后方了。

    如今整个江东,已经找不到纯粹的土著级别的越人部落,也找不到任何大妖……白皇除外。最强的大概也就是妖兽级别,有威胁的也被李明和张默过去斩杀,剩下的都是很安分呆在山里的存在。

    去年下半年,三十多艘船从倭国返回,带过去的粮食换回了十万人口,李明这才知道,如今整个九州岛上的倭人,只有不到二十万人,女性又占据了65%的比例。不得不说,张默之前去倭岛,到底杀了多少男人?

    带过去的粮食,卑弥呼很满意,尤其还有各种烹饪方法。直接就对郝浪说:“以后我们就不种了,就吃大汉那边运过来的粮食!”

    “什么大汉倭岛的,都是华夏人,别搞错了!”当时郝浪如此反驳了回去。卑弥呼能上位当然也不傻,闻言姿态放得很低,连忙称是。其实之前她那么说,未必没有讨好之意。

    华夏倭族,这便是倭岛子民的正式称呼,汉化工作后续进行,卑弥呼也有了一个汉姓,她原本是徐福后裔,于是姓徐,徐弥呼便是她的新名字。其他倭人也大多以徐、九、岛和秦为姓。从这里不难看出,李明是多么的不严肃。

    就如同张默所言,倭国甚至没有形成国家,只是复数部落组成的群体。他们说的还是先秦的官话,习俗方面还有很强烈的秦人风格。他们没有文字,没有属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也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对于这样的存在,汉化还是很有前途的。

    “我知道的意思……”回想去年到今年的种种,李明看向郭嘉,“只是双方都如此不惜民力,终究不是我华夏之福。”

    “话虽如此,若被主公趁机席卷而去,最终成为阶下囚了,那么这华夏如何,与他们又有何干?说到底,身居高位者,胆子就越小罢了。”郭嘉缓缓说道。

    顿了顿,笑吟吟的继续说道:“再说,他们这样不是更好吗?如此双方的战争潜力就越低,后勤补给就变得更加艰难。朝廷还好,至少有西域为他补充钱财。只是这粮食的生产可就危险了。河北就更惨,以后税收越来越少,粮食和财政都要陷入危机,最终前线的士卒都吃不饱肚子,属下以为,最多三年,河北必乱。袁绍不想这样,唯有全面对我们发动进攻,属下只是担心他们会把朝廷也拉下水。”

    “你的意思是,他们会和朝廷联盟?”李明靠在椅子上,“这本来就在预料之中,只是三年的时间,我们这边也不轻松啊……”

    地盘越大烂摊子也就越大,整治起来越麻烦,改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

第71章 羽绒与棉花

    公元199年,新一批的童生和秀才考试通过,同时被告知8月将有一场恩科。所谓恩科便是国家有大事发生,所以临时增加一次科举。换言之,本来明年的科考,提前到今年。

    本来已经做好再等一年的秀才们,顿时兴奋得嗷嗷大叫,然后开始为秋季的恩科做准备。朝廷和袁绍那边也是稍后才收到消息,只是当时已经6月上下,想有什么动作都都难。

    年纪太大的担任学官,新的地盘也会陆续建设书院,自然也需要几个学官前去管理。书院的职位秀才就能担任,而且以后还有可能更进一步,是以不少秀才都去书院任教。在他们头上的,则是年纪略大的举人作为书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扣除南中因为进行半自治模式,并未派遣县令和郡守以外,其他各地的官员都经过考核,能者上,无能者下的概念。连续三年绩效考核为差评的,直接贬职,之后还是连续三年绩效考核为差评的,则被开除官职。

    有地方督邮和暗卫双重的调查,地方官吏想要贪污渎职是很困难的。会稽书院和寿春书院有专门的防腐蚀教育,不过并非每个书院都有。李明也不过是希望大浪淘沙,把真正的人才给留下来,把那些思想龌龊的家伙淘汰出去。

    从197年科考到现在,有些人已经连续两年差评,另外还有一批当年就被革职查办的。对于后面那批人,本着从严从重的态度,贪墨超过100枚银币的,秋后问斩。以下的,处3到10年不等的牢狱。对于3年绩效优异,同时廉洁自律的,给予养廉福利。

    本来按照李明和顾言、荀表和张昭的商量结果,给出的薪俸应该是完全参考地方物价情况发放的,不管如何肯定能让官员温饱,至少餐餐有肉,同时至少还有30%左右的结余。

    如果这样还不满足,那还不如去经商,当官为的是权力,想赚钱的出门左转不送。想升迁靠真本事,打算走歪门邪道送礼和被送礼的都要被处置。

    不过真正有本事的人,李明也要善待,于是就有了养廉福利的概念。第一次发放是按照俸禄的20%来计算,可以累积5次,最终按照工资100%的比例发放,换言之就相当于一个月得到了2月的俸禄。

    只是真要得到这个待遇,得至少连续5次合计15年绩效为优。是以真正能得到100%养廉福利的,估计到底只能算是极少数人。

    世家们也是被李明搞得没有脾气,老地盘的世家已经认命,尤其会稽书院、寿春书院、豫。章书院和临湘书院都有在照顾世家子弟;同时正在修建的襄阳书院、平舆书院、广陵书院、下邳书院、谯县书院和番禺书院,以及扩建的颍川书院,都会有这类安排。

    这些书院的学生都有世家比例,同时完全是按照精英教育进行教导。毕业后大多都能成才,同时也是李明的中坚支持者。有他们打先锋,其他世家要么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要么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199年秋季,扣除会试和殿试以外,最让人关注的,还是一种名为羽绒服的服饰。

    “来来来,各位客官过来看看啦!会稽商会新出品的羽绒服,绝对保暖,绝对轻便!”商店的小厮不断的对外推销着羽绒服,这玩意的出现,或许将改变很多事情。

    在成衣出现以前,百姓大多都是自己织布,然后自己裁衣。有钱人没时间裁衣,于是就去买合适的布料回去,就算本人不会,也会有懂的婢女负责。

    说到底古代人很闲,她们有很多很多的时间,所以大多女红都不错,甚至在乞巧节(七夕节)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的女红比赛。

    成衣有更多娱乐节目,百姓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之前,其实没什么市场。李明一直没有搞出成衣商品和时装设计,很大程度是没有时间去搞,二则也是因为这个社会环境如此。

    “这是什么衣服?怎么一块一块的?”有好奇的客人上前询问,这些衣服用针线划分出一块一块的区域,给人的感觉怪模怪样的。

    “这位客官,这是刚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