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兵王-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云山这番话说出,乔佑华三人都眼前一亮,的确,这个办法还不错,乔佑华赞许的看了郑云山一眼,虽然郑云山比较年轻,战斗经验不如陈兵等人。
但脑子好使,又心地善良厚道,很大程度上,乔佑华选他当自己的警卫连连长,都是因为这个。
姜海东提出了一点质疑:“如果要这么干的话,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大规模前移很可能会惊动石门等地的日伪军,我们的部队要做好接应准备。
第二,这些前移后的村落会成为无人区,周围的田地却不能荒废,要不然我们压根无法养活这么多人,至少收种时都得有部队保护才行。”
乔佑华道:“这两个问题都好解决,迁移行动可以由近而远,逐次分批进行,等到鬼子和伪军反应过来,我们都迁移的差不多了,当然可以从飞云岭抽调三营部队过来协助以防万一。
粮食的收种问题更不是问题,一个字抢!抢收抢种,到时候军民合作,没什么不可能完成的,再说,最近的一次收获季节也得一个多月以后呢,到时候百姓们都安顿好了,招兵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鬼子如今兵力不足,哪里还敢抽调兵力来和我们抢收粮食?我们大可大摇大摆的把粮食抢收,然后播种种下,等到下次收获,那都是来年的事情了,到时候我们又发展壮大了。
自然也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乔佑华的这番话让他们三人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乔佑华占了起来道:“没什么问题就去执行吧,一营负责二道沟子方圆二十里内的村寨前移,二营负责马沟镇,都记住,由近而远,先动员那些距离鹿泉县城近的百姓前移进来。”
“迁移了也好啊,坚壁清野!日后鬼子再来进犯,我们也能甩开膀子和小鬼子们大战一场!”乔佑华顿了顿,又对郑云山道:“派人去飞云岭通知吴铭,抽调三营的两个连当做机动部队,协助迁移行动的进行。”
“是!”三人轰然挺身应道,旋即各自转身领命离去。
“哦,对了,云山等一下,再通讯兵催促下吴铭,尽快组织人手,把飞云岭到鹿泉县城的电话线架设起来!这对于我们物资调派,相互联络要方便的多。”乔佑华忽然叫住郑云山道。
第336章 :地主恶霸
迁移行动很快开始,最开始是按照乔佑华的吩咐,由远而近进行的,如郑云山所说的一样,在靠近鹿泉的一些村镇里,很多人都是从鹿泉县城搬出去的。
当初之所以搬走,是因为飞云岭大战正酣,鹿泉现在在龙牙特遣团与鬼子手中反复易手,为了躲避战火的殃及。
如今鹿泉的鬼子和伪军全部被消灭,龙牙特遣团在乔佑华的带领下,在城中所立下的誓言,他们也有所耳闻。
加上周围的二道沟子,马沟镇等外围地带都也被八路军收复占领,有了龙牙特遣团的保证,这些人自然愿意返回鹿泉县城。
其他村里的原住民们也不想留在城外,因为在这个战乱年代,有城墙,有驻军的地方,要远比他们的村落安全的多。
能入城生活,又有龙牙特遣团作为安全保障,并且承诺到了收获的季节时,会协助他们抢收抢种,保证一粒粮食都不会被鬼子和伪军抢走。
加上对这些八路军这些天的表现也有所见闻,的确和其他军阀或者日伪军不一样。
所以,一个个村落几乎都是整体搬迁,基本上能够达到乔佑华所说的坚壁清野的程度。
搬迁行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吴铭得令也将飞云岭的三营,第2,3两个主力步兵连派了过来,乔佑华手里加上警卫连有了相当于一个营的机动兵力使用。
孙大海,周大胜、赵友德三人各率一个排也奉命返回鹿泉这一代,协助刘建华的侦察连负责鹿泉以西至正定交界范围的迁移任务。
由于正定县城暂时没有鬼子和伪军驻守,几乎成了一个三不管的地带,所以在正定县城与鹿泉交界处,乃至正定县杨柳镇以东南大部分区域,都成了侦察连和孙大海他们活动的范围。
一个星期后,近距离内的搬迁行动基本上完成,以鹿泉为中心,东至马沟镇,被至二道沟子,西至正定县城的杨柳镇这么一大片狭长区域,约上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大大小小几十个村落,小镇,共计三万余人全都搬进了鹿泉县城。
由于马沟镇与二道沟子开外就是日战区了,所以,乔佑华听从刚从正定与平山交界返回的周大胜等人的建议。
暂时不动二道沟子和马沟镇龙牙特遣团势力范围之外的村落,转而悄悄经过正定杨柳镇进入正定与平山,灵寿二县的接壤地区动员百姓们搬迁。
理由很充分,第一正定县范围暂时没有日伪军,第二由于正定县城境内之前的战斗与日寇的疯狂扫荡,很多正定县城范围内的百姓都逃到了这二县范围之内,或者是接壤地带。
哪里人口甚至要比鹿泉这边还有稠密,兵员自然也就要多的多。
同意之后,乔佑华命令刘建华统率侦察连,周大胜,赵友德二人随同,前往正定,灵寿,平山县三地接壤区域动员当地百姓搬迁。
周大胜,赵友德,孙大海三人之前所统率的三个排,两个排各自归建一营和二营,只余下三营的一个排由孙大海继续统率,与警卫连和三营其他两个主力步兵连一道当做预备机动力量,以防万一。
…………
赵家堡是位于平山县以东,距离正定县边界约十里外的一处较大的村落,村里人大多姓赵,男女老少总计约有三百户,近一千五百多口人。
这样的人口,在远近十数里都是大村。
在周大胜和赵友德的带领下,刘建华的侦察连将此次动员的首个目标选在了赵家堡。
侦察连干的就是侦察兵的工作,比起其他部队,深入到日伪军的势力范围内搞动员行动,显然更占据优势。
这个一千多口人的大村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原因,并未形成集镇,也自然就没有日伪军驻扎。
由于之前周大胜带人路过时已经简单侦察了下这里的情况,所以这次刘建华,赵友德和周大胜他们三人直接带着部队便进了村。
起初部队刚到村口时,还有几个正打算出村下田劳作的百姓见到他们跨刀带枪的,还有些慌张,转身就想往村子里跑。
搞游击队出身的周大胜和赵友德连忙走上前大声喊道:“老乡,不好害怕,我们不是鬼子和伪军,我们是八路军,咱老百姓的队伍,打鬼子的队伍!”
听他这么一说,那几个百姓停下脚步回过头仔细看了看,果然都穿着灰蓝色的军装,虽然一个个也都长得人高马大的,但脸上却都洋溢着和气的笑容,没有一点鬼子兵的凶神恶煞。
也就放下心来,其中一个大胆的开口问道:“八路军?你们来俺们村干啥?”
“这个,能否带我们去找你们村长说去?”周大胜道。
那几个百姓想了想,摇头道:“要找村长还是你们自己去吧,俺们才不去。”
刘建华这时走上前来,好奇的问道:“老乡,为什么不能带我们去找村长啊?”
一个年级稍轻的汉子道:“村长就是俺们村最大的地主恶霸,谁敢去找他啊。”
刘建华三人一听恍然大悟,一个明显是那年轻汉子父亲的四旬老汉立即喝斥道:“臭小子,不要乱说话,不知道祸从口出啊!”
刘建华和周大胜二人对视一眼,耐心的安抚道:“几位老乡,你们不必过于紧张,我们八路军就是咱穷苦老百姓的队伍,你们有什么苦难都可以讲出来,如果所说的都是实话的话,我们一定会为你们出头的。”
几个百姓见刘建华一脸诚恳,不像是作假,身后又是上百名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八路军战士,料想他们也不会怕了那地主恶霸。
便将这个村的具体情况娓娓道来,原来赵家堡的村长是本村最大也是唯一的一个地主,村子周围上百倾可耕种的良田都是他们家的,据说祖上是个什么官,告老还乡后,这里就成了朝廷封赏给他们的地方了。
这一千多口人所耕种的土地都是租种的,纯属于佃户,被那为富不仁的地主恶霸欺压压榨,但在这乱世之中,却都敢怒不敢言,只得默默承受。
周大胜和赵友德都是穷苦出身,又搞过游击队,最见不得这种为富不仁的地主恶霸了,听完几个老乡叙说完那地主恶霸的种种恶行劣迹,顿时义愤填膺的道:“老乡们请放心,我们八路军一定会为你们除去这一恶霸,保证全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土地!人人平等!”
ps:昨天月票就两张,这几天更新之所以没能爆发,是因为三郎胃病有复发迹象,不能久坐(没得过胃病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多么难受),但是三郎还是努力保持了每天四更的更新量,只希望大家不要嫌少,等过几天稍稍好了些,三郎会继续努力爆发的!还请诸位多多投票支持鼓励下,谢谢大家。
第337章 :不能搬走
在几名百姓有些紧张又希冀的目光下,刘建华大手一挥,对身后的侦察连战士道:“二排,三排包围整个村子,封锁所有出入口,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村,一排跟我去抄了那恶霸地主的家!”
百余名侦察连战士轰然应道,迅速分出两个排开始迂回包围整个村落。
刘建华对那几个百姓道:“老乡们,走吧,给我们带个路,放心,这次这恶霸地主一定铲除他,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几个百姓见官兵们突然变得杀气腾腾,有些害怕,只得点了点头应了声,在前面带路。
上百名战士包围村落,几十人沿着村道朝村里最大的地主恶霸的宅院浩浩荡荡而来,途中惊动不少百姓。
在询问了领头的那几个百姓这是要干啥后,几个胆大的,受过地主恶霸欺凌的,纷纷义愤填膺的加入了进来,不但主动带路,还抄起了扁担等物,看样子是打算与八路军一起去惩罚那地主恶霸。
当刘建华他们一行人来到地主恶霸家宅院外时,发现红漆大门紧闭,显然里面的人已经得到了消息。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拎着扁担对刘建华道:“长官,这狗娘养的贼可恶,肯定是听到风声,把门关上了,平日里对我们剥削压榨,对日本人却百般奉承,要粮给粮要钱给钱。”
说着那汉子愤怒无比的走过去狠踹红漆大门,怒骂道:“赵东阳,你他娘的给老子滚出来,今天你们赵家的末日到了!”
刘建华见木门很结实,那汉子用力踹了几下也纹丝不动,当即拔出了配枪,打开保险,对着天空连开三枪,趴趴趴!
枪声把几名百姓都吓了一跳,那名踹门的百姓也有些胆怯。而红漆大门内地主赵东阳和他所养的些家丁走狗们更是吓得差点摔倒在地。
一个个宛如末日降临,惶恐不安。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刘建华如雷罚一般的声音:“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无路可逃,我们只打地主恶霸赵东阳,其他人主动投降一律免死!如若不然,我们的手榴弹连鬼子的碉堡炮楼都能炸开,这区区一道木门能挡得住我们吗?”
“开门投降着免死!”周大胜也赵友德也同时出口喝道。
几个打手心里嘀咕,虽说东家一直对咱不错,但是咱也犯不着为了他把命搭上啊,这次八路军来了,东家估摸着是在劫难逃了,对不住了。
几个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