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王朝-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捕ǎ鹚邓土厝绽锵虐响枋侄魏堇钡耐踉剑砩弦仓辛肆郊眈乙膊焕猓谌似此劳晃В芩闵背隽酥匚В肟苡螅嗟纳肀咧皇O铝饲儆嗳耍土嘧约阂膊恍抑辛艘患
战争,永远都这么残酷,虽然王越杀了乐进,许褚也伤了夏侯惇,可董羿这边,精英护卫也死了将近三百人,王越的得意门徒史阿也年纪轻轻的壮烈阵亡。
脱离险境之后,许褚捶胸顿足,懊悔不迭,不顾兵卒们的拦阻,一把拽出身上插着的羽箭,噗噗噗…吓人的一幕出现了,许褚竟然在自己身上连插十几下,可把董羿给吓坏了,忙扑向许褚将他给死死抱住。
“混账,蠢货,你这是干嘛?想死吗?”望着顷刻之间许褚全身鲜血淋漓的箭伤,董羿心中甚是心疼,这样的一员虎将,竟做出如此鲁莽冲动的事情,脑筋真是轴的可以。
许褚两眼含泪,羞愧难当,为了报仇,主公不惜领兵冒险,可结果呢,仇也没报成,反而白白搭上了这么多将士们的性命。(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七章,形势不妙
“我终于知道你是谁了,董羿,你竟然敢领兵来劫营,哼,离开并州,身边只剩区区百余人,你究竟意欲何为呢?”
别人依旧沉浸在莫大的震惊和伤痛之中,毕竟乐进将军死了,曹营中的兵卒也死伤了近两千人,就连大将夏侯惇也受了重伤,唯独郝昭却将目光第一时间留意起布满浓烈血腥的战场上,从董羿等人留下的痕迹以及回想着刚刚惨烈的厮杀,郝昭很快的猜到了董羿的身上。
“马上将这边的军情告知主公,顺便知会一声驻守在宛城的孙策和纪灵,就说董羿来了。”吩咐完之后,郝昭当即点齐五千精兵沿路追了上去。
并不是执意针对董羿,一方面,董羿跟袁术和曹操都有莫大的仇怨,两家的满门都死在董羿的手中,第二吗?董羿很可能前往荆州,离开了并州大本营,正是劫杀他的最佳良机,无论如何,绝不能让董羿再安全返回到并州。
郝昭的心里,也隐隐有一种莫名的惧怕,董羿无缘无故绝对不会冒然离开并州,此行怕是不仅仅是来偷袭营寨那么简单,很有可能又在酝酿什么阴谋。
荆州这滩浑水,董羿一旦搅进来,可就不妙了。
眼下荆州刘表新丧,新主刘琮尚幼,荆襄九郡正是动荡不平的时候,正是一鼓作气进兵之时,绝不能让董羿搀和进来分一杯羹。
郝昭考虑事情非常周到,眼光素来看的深远。
而董羿这边,许褚倔驴一般。竟然钻了牛角尖。董羿无奈。只好劝道“仲康,此行可不仅仅是为了替你报仇,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很快,你就会明白真相,走吧,去荆州。”
众人连夜行军,一路急行。直奔襄阳而去,而郝昭孙策纪灵等人随后也全都出兵追了上来,虽然孙尚香没有告诉孙策孙坚的具体死因,可袁术对董羿也是恨的咬牙切齿,得知董羿离开并州来到荆州,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报仇的机会,而得知乐进阵亡的消息,曹操也是怒发冲冠,当即命李典领兵两万前往荆州支援。
………………
襄阳城!
“姐,大事不好了。蒯越领兵回来了。”蔡瑁疾步匆匆的冲进蔡夫人的闺阁,一脸着急的说道。
“怎么回事?蒯越可曾将兵马带进城中?这个蒯越。胆子真是可以,谁让他撤兵了,居然没有接到命令,就敢私自撤兵,真是岂有此理。”
蔡夫人气的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蔡夫人的心底却隐隐有一丝担忧。
“谁说不是呢,蒯越私自领兵回城,回来也就罢了,可他却将兵马屯扎在了城外,而且隐隐成包围之势企图以兵戈威慑襄阳城,这蒯越,还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难道他想…”
说到这里,蔡瑁吓的惊的额头上都冒出了冷汗,连他自己都被这个念头给吓住了,凭蒯越的才能以及在军中的威望,一旦领兵造反,蔡瑁兄妹还真不好应对。
“不要担心,量他也没这个胆量,这样,你马上传令火速调江夏黄祖来此,另外,让张允给我看住蒯家的人,他要真敢乱来,哼,可就别怪我们蔡家无情寡义了。”关键时刻,蔡夫人可不仅仅只是个花瓶摆设,论心计,论手段,论胆量,虽是女儿身,却也并不输男儿。
对刘表的暴毙,蒯越心中狐疑,对刘琮的上位,蒯越更加心中不满,归根到底,蒯越并不想让荆襄九郡把持在蔡家手中,一句话,还是家族的利益远远高于一切,蒯越希望借此机会,蒯家能够真正的强势崛起。
蔡夫人安顿好一切,梳洗一番,在蔡瑁等人的簇拥下径直登上了城楼,城外旌旗蔽日,盔甲明亮,刀枪耀眼,蒯越除了带出了从前线撤回来的数千精兵,更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手中的虎符征调了附近几个郡城的守卫,人马已经不下三万,虽然不想发动兵变,可蒯越依然想讨个说法。
见蔡夫人登上城楼,蒯越催马持剑来到城下,冲城楼上微微一躬身,“恭喜夫人,贺喜夫人,这襄阳城,如今已经变了天,不知道这襄阳之主,如今是少主呢?还是夫人呢?”
“蒯越,你好大的胆子,敢如此顶撞我姐,难道你不清楚吗?如今我姐夫已经归天,死前立下遗嘱,上面白纸黑字写的明白,新主乃是刘琮,他才是荆襄未来真正的主人,不许你如此无理。”
蔡瑁猛的拽出腰间的长剑,横眉怒目,剑指城下的蒯越高声质问道。
蔡夫人却轻轻摆了摆手,屏退了蔡瑁,笑吟吟的望着蒯越,轻声问道“蒯越,直说吧,你想怎样?”
“古往今来,长幼有序,刘琦才是主公的大公子,他才是未来荆襄九郡主人的最合适人选,遗诏在哪?上面写了什么?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实情,想必夫人心里最清楚。”
这一次,蒯越声音很低很轻,似乎并不想让太多人听到,可听在蔡夫人的耳边,却是娇躯狂震,心里暗吃了一惊,好一个蒯越,竟然这都能猜到。
蒯越想立刘琦,也并非本意,其实立谁对他都无所谓,关键是拥戴刘琦能让蒯越得到更大的器重,蔡家独霸荆襄的局面,长久以来,蒯越很是芥蒂。
双方剑拔弩张,指望和谈根本没可能,蒯越的用意蔡夫人明白,蔡夫人的心机蒯越也知根知底,当黄祖领兵赶来之后,火药味的气氛更加浓烈起来,处处充满着令人不安的肃杀之气。
可是因为董羿的赶来,焦点瞬间全都聚焦在董羿的身上,因为董羿的身后,足足领来了数万追兵,蒯越本想继续震慑蔡夫人希望蔡夫人能低头服软,可孙策郝昭等人的追兵已经进入了荆州地界,竟然跟在董羿的屁股后面撵了上来,无论蒯越也好,黄祖也罢,只得将矛头暂时对外,毕竟守备荆襄才是最紧要的头等大事。
“你…”蒯越恨不得马上杀了董羿,真是该死,真是添乱,偏偏董羿在这个时候赶来,根据之前的约定,荆州早已私下跟董羿达成同盟,自然是蔡夫人的意愿,蒯越还真不敢当着董羿的面跟蔡夫人翻脸,何况眼下也没有了机会,因为他不得不抵挡孙策等人。
“二公子,呵呵,我想现在根本不是你我谈心的时候,这城外的追兵,一路下来,可追的我甚苦啊,还得麻烦二公子领兵替我抵挡一阵。”说完,董羿打马扬鞭,径直策马冲进了襄阳城。(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曹吕和亲
“怎么样?程昱可肯归降于我吕布?”见陈宫从地牢中走出,吕布忙上前几步着急的问道。
陈宫无奈的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仲德虽是文弱书生,却也生了一副铮铮刻骨,威逼利诱对他来说,根本不能动其心志,昔日没有出仕之前,兖州刺史刘岱甚是仰慕程昱的才学,只可惜,刘岱使尽了浑身解数,仍然不能让程昱出山辅佐,主公,看来,想让程昱归附,无疑是黄粱一梦啊。”
“哼,战败被擒,还如此冥顽不灵,留之何用,来啊,将程昱匹夫给我推出去砍了。”
吕布素来没有什么耐心,当即就怒了,直接下令砍下程昱的首级,一旁的高顺无奈的叹了口气,哎,陈宫连日来用尽了手段,说尽了好话,可程昱依旧不肯归顺吕布,高顺何尝不想吕布身边能够得到更多豪杰贤士的追随,那样来说,吕布的霸业便指日可待了。
可惜事与愿违,砍了就砍了吧,高顺也没有出言阻止,毕竟程昱继续留着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且慢。”
出人意料,陈宫伸手拦住了吕布,吕布眉头微皱,略显不悦,“公台,你这是何意?难道还要继续留下他吗?我可没有多余的粮食浪费在这种人的身上。”
“主公,杀了太过可惜,留下来或许还有大用。”
吕布刚想问明缘由,忽然一个报信的兵卒急匆匆的跑了过来,来到近前,单腿点地。高声禀报道“启禀主公。城外曹操的信使荀彧求见。”
“不见。不见,给我轰走。”
对曹操吕布可没有什么好感,当即不耐烦的摆手吩咐,陈宫却笑了,“主公,这程昱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的用处,可是对曹操。那可就不一样了。”
“怎么?你要将程昱送还给曹操,公台,你疯了不成,我们刚刚夺下东郡,一战杀了两万多曹兵,怎么可能再把程昱送还给曹操?”
“呵呵…”陈宫神秘一笑,径直转身迈步去了城外。
对于荀彧,陈宫之前多有不满,毕竟自己寒心离开曹操,荀彧叔侄却上赶着不远千里跑去辅佐曹操。可是这么久以来,通过观察了解。对曹操帐下的谋士,陈宫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荀彧叔侄的确有过人之处,尤其这荀彧,才能更是不在自己之下。
孤身一人就敢来东郡当信使,单凭魄力和胆量,荀彧就非同一般,而且,必然是有备而来。
荀彧身形儒雅,面容俊朗,虽远路风尘而来,依旧笑如春风,洒然自若,那双古今不波的眼睛,即便是陈宫仔细打量,依旧猜不透荀彧心中的打算,笑着将荀彧迎进城中,吕布心胸狭窄,懒得接见荀彧,陈宫苦笑之声,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只好跟高顺一起接待荀彧。
“公台,你我都是聪明人,彧此行所为何事,想必你也清楚,夺取东郡,是公台智高一筹,我们甘拜下风,但是,你我双方,些许误会不值一提,双方没必要非得刀兵相见,打个你死我活,此行,我是来和解的,公台,你意下如何?要战,还是要和?”
“战又如何?和又怎讲?”
陈宫笑呵呵的瞅着荀彧,心中暗自钦佩,对东郡城,对程昱,荀彧只字都没有提及,此人果然不一般,格局高人一等啊。
“战,我十万曹兵自当舍命相配,你们身边只有区区两万兵将,公台,不是我小看你等,就算再加上渤海袁绍,我兖州兵也没有丝毫惧意。和吗?只要条件适当,我家主公自然不会吝啬,你我接壤毗邻,唇亡齿寒,曹公深明大义,愿意与温侯结成同盟,而且,若是两家和睦,我家主公还想跟温侯更进一步…”见陈宫听的两亮透亮,微微颔首点头,荀彧心中了然,故意语气一顿,陈宫忍不住问道,“不知文若此话何意?”
“两家结亲。”
“哦?是谁与谁的婚事?”
“曹彰和吕绮玲。”
“呵呵,曹公真是好气度,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