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第7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来李明执掌远东以后,民委会的几个常委,包括王和、郭松等人也会向他推荐自己的一系人马。他们用的顺手的人,当然也都是经过他们考察的人,起码必须具备机枪工作能力。
胡伟以后会和李明搭班子,他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因为胡伟的外号叫“工作狂”,所以公司也把胡伟一系,戏称为“狂派”。
鞑子女人正忙着呢,就看到宋涛等人抬着呼呼大睡的刘德贵出了包房。一般家的女人看到这一幕,即便不说什么,心里肯定也会不满。
可是生长在外东北大山里的鞑子女人却极为彪悍,看到自家的男人被人灌醉,非但不恼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
“宋首长,我们家老爷这是怎么了,这得喝多少啊?”
宋涛他们见到鞑子女人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们一个劲的解释。好在鞑子女人根本没当回事,男人吗,哪个不是酒缸里泡大的,不喝酒的还能叫爷们了。
而且自家的爷们是和各位首长一起喝醉的,那就更不叫事儿了。家里的两间铺子,之所以生意兴隆,还不是各位首长帮着撑起来的。
刘德贵虽然今天醉得不省人事,但是接下来的一个冬天,却在王小杰、刘悍东等人的帮助下进步极快。
有时候这帮家伙遇到不明白的,或是解释不清楚的,还把老刘领到其他人那里帮着解惑,甚至有几次还去了李明的家里,让刘德贵接受了李明的几次小灶。
有了大家的帮助,刘德贵的进步当然很快,而且他也是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有些时候别人只要一点拨,他就会触类旁通,直到最后真正的理解。
远东的基层管理力量非常雄厚,但是却有着无法回避的不足,那就是这些人的底子太差。他们的出身多数都是底层没有文化的农民,虽然经过远东公司十几年的培养,但绝大多数的能力至多执掌一村一镇。
目前远东最缺乏的就是基层的高级干部,像刘德贵这样的其实都算是矬子里拔大个了,因为人才实在太少,只能将就着用了。
好在远东公司的控制区,主要也都是以流民为主,而且远东公司各地都是以集中营式的军事化管理。基层的百姓都参加过远东系统的军训,具备基本的组织纪律性。
远东这十几年来,一直强力推行制度化建设,对各项规章制度抓得极严,只要违反必会严肃处理。如今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所有人已经习惯了远东公司的规矩,并且能严格的遵守。所以公司各地的基层干部管理起来,难度相对较小。
而且远东公司这十几年来,也一直特别重视基层干部的培养。为了培养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公司投入大量的资源。
即便最基层的中队干部,每年都要参加两次以上的学习班、培训班。大队以上的干部会参加两次以上的干修班,参与培训的老师甚至是董事局委员的各位常委和委员。
远东公司基层干部的每一次培训,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会免去职务,送入集训营地,重新回炉培训,三次考核不合格的基层管理干部面临的将是降职处理。
更让人欣慰的是,远东各级基层管理干部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绝大多数的基层干部都会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
他们不学真不行啊,压力确实太大了。
每次公司组织部门进行干部考察的时候,除了工作期间的情况以外,集训考核成绩也是主要的考察标准。
眼看着别人不断进步,而自己始终原地踏步,换成谁都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且远东基层管理干部的待遇,才是最让人眼红心热的。级别越高,福利待遇也就越高。
即便最基层中队干部,每月的工资和医疗等福利都非常令人羡慕。更为让人嫉妒的是,管理干部的家属也同样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而且也是随着级别的增长而增长。
远东公司工资福利待遇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最好的岗位不是公司机关,不是企业厂矿,也不是军委会,而是最基层的各级管理机构。
可以这么说,只要成为一名中队管理干部,家人孩子什么都不用干,也能过上比普通农户高得多的生活水平。而且再小的官,那也是官,权利的滋味绝对让人难以自拔。
所以基层管理干部在远东公司各地区,非常让人羡慕。
远东的基层管理干部虽然有着这样那样令人羡慕的工资福利待遇,但远东的基层管理干部可不是那么干的,不但非常辛苦,一年到头根本闲不下来,而且工作压力也非常大。
公司的干部考核监察机构,每年对干部的管理极为严格。对违法违纪的基层干部处理的力度极重,甚至有些违法的干部因为情节比较严重,触犯了公司的法律而锒铛入狱。
远东除了强大的干部监察机构,还有完善的信访举报制度,就算普通的农户也可以进行实名举报。
受理信访举报的单位,是直属于公司董事局委员的信访处。实名举报的材料,一旦查实,不但违法干部会得到惩处,就连各级的干部监察部门也要受到严肃处理。
即便如此,远东基层管理干部的依然是最炙热的岗位。选拔基层管理干部的主要途径主要来自冬训营地,以及各个中队的积极分子。远东公司选拔干部的标准看的不是能力,而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所以远东各级基层干部,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培养,自身能力和基层管理经验,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严重缺乏高级干部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个真不能急,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培养。
一旦远东公司入主中原,面对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势必会堆积如山,各级基层管理干部将接受极为严峻的考验。
反正公司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甚至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某个地区局势面临失控,十余万远东军官兵,以及十余万武装警察、民兵等准军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对这些地区实行严酷的军事管理。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物资准备(一)
远东公司进入中原,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军事手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稳定地方局势当然是主要的工作。
其实稳定地方局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历史上一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凭借远东强大的实力,只要给了天下士绅阶层出仕的机会,天下必能传檄文而定万里。
虽然这个办法最快捷,而且新朝初立至少也会繁荣百年。但是这样一来,无论再强大的王朝,也逃不过华夏历史上,王朝频繁更迭的怪圈。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刺刀,这几年远东军相继征服了日本、朝鲜、南洋、中南半岛、印度、波斯、中亚和俄国等地区,用的就是这个办法,虽然残暴凶狠,但是效果却非常有效。
可是中原毕竟不同,远东公司当然不能像满清入关那样,举起屠刀在在中原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所以远东进入中原以后,当务之急就是牢牢控制住基层。只有得到广大底层贫苦百姓的拥护,远东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如何才能得到中原的广大底层百姓支持,说白了还是那句话,那就是让他们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能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只有这样,百姓才能真心的拥护你,
想要在中原做好基层工作,大批有能力,而且还具有丰富基层管理经验的基层干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还需要大批粮食、布匹等物资的支持。
自从远东公司解决了粮食危机,公司仓储中心就开始大肆建设远东粮食战略储备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辽东沿海、吕宋、南洋、中南半岛、济州岛、台湾岛等地区,建立了大批的现代化的粮食储备仓库。
另外军委会后勤部,也单独建立了一个战备仓库系统,虽然都是以弹药装备和野战食品为主,但是粮食布匹也储存了不少。甚至就连条件艰苦的河套地区,沿着黄河两岸都建立了连绵不绝的战备粮食仓库。
随着近几年公司加大了对印度、中南半岛、南洋和吕宋等地区的移民力度,再加上辽东、外东北开发的大批土地,公司粮食产量已经足以满足公司的需求,而且每年还能拿出大批粮食进行存储。
面对大明长江以北广大地域的无数大明百姓,公司想要在中原站住脚,就必须让他们吃饱。所以近几年公司仓储中心和军委会后勤部,疯了似的储存粮食。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储备的粮食依然紧张。为了解决巨大的粮食缺口,公司也加大了在印度南洋等地区收粮强度。
与其是收粮,其实和抢差不多,如今印度各个土邦的印度老百姓被各个土邦首领剥削得极为凄惨,每年都要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无数人被饿死。
南洋各地的土王也同样如此,面对远东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度,他们只能将压力转嫁到治下的百姓身上,疯狂压榨着他们,南洋各岛的土著一直彷佛置身在水生火热之中。
另外,公司占领了印度和波斯地区以后,虽然远东海运能力强悍,但是因为缴获的粮食等物资实在太多,依然有大批的粮食储存在这些地区。每年无数风帆船往返于上述地区,船只把流民运过去,再装满粮食运回来。
公司入主中原以后,如果再进行大规模的冬训,明显已经不太现实。虽然耗费的粮食急剧减少,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中原北方的百姓饿死吧,所以远东公司的粮食需求依然严峻。
好在中原北方如今局势糜烂,各地蜂拥而起的流贼遍地,大批士绅地主的屯堡被攻破,家人也被杀得干干净净。
所以很多中原北方的耕地已经成为了无主之地,远东公司进入中原就可以迁徙流民和无地农民进行耕作。
可是光有土地还是不行,崇祯大旱虽然已经减弱了许多,但是近几年的气候依然比较恶劣,历史上直到1650年以后,天气才逐步转暖。
所以公司农林部这几年也一直在抓紧准备,各地的种子培育中心准备了大批抗旱抗寒的优良种子。公司南下中原以后,各地的基层农村就将使用远东的优良种子。
届时玉米、土豆和地瓜也将暂时成为中原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这个时代农业技术非常落后,农民起早贪黑的忙活一年,即便是赶上了风调雨顺的年景,每亩地的平均亩产也就三百多斤。
大明的人口那么多,可如此低的亩产,北方再遇到接连七年之久的崇祯大旱,明朝居然还没有被拖垮,真是一个奇迹了。
公司进入大明北方,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各地区的无主之地,没收大明各地的藩王、勋贵所的私田,以及官僚集团占据的大批官地。
还有就是在大明各地大肆处理一批平日里为祸乡里、欺男霸女的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所有土地和家产。
将这些土地规划好以后,然后再各地大肆收拢流民,以及各地的无地佃户。把他们安置在这些土地上,施行包产到户的政策。
据中原情报站的不完全统计,如此大明北方各地的无主耕地,已经接近了各省在册土地的三成。各地官府的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