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11部分

大宋将门-第711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怪。

  但问题是文彦博催得紧,而那些从江南来的大户人家是商人,也没有解释的义务,而且这些田原本是孔家的,他们现在是主人,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佃户不愿意干就滚蛋,反正不缺干活的人!

  为了尽快改种棉花,这些商人,还和当地的官吏联手,他们把曾经依附孔家的打手,恶棍,地痞,流氓,无赖,混混……全都集中起来。

  利用这些人,去逼着百姓改种棉花,谁不答应,动辄打骂,还有更严重的,直接烧了房子,把人赶跑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赵曙气得小脸都扭曲了,好你个文彦博,居然为了推行改种棉花,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顽固百姓死活,你,你老东西该死!

  王旁还不停止,他继续讲下去……改种的时候,闹了一场乱子,等到百万亩棉花种下去,乱子也没有停止。

  因为棉田需要灌溉,用水比麦子高粱要多,当地又发生了争抢水源的问题,传统农户和种棉农户,种棉农户之间斗得不亦乐乎。

  大户商人豢养着打手无赖,他们也参与其中,王旁告诉赵曙和王宁安,根据他所知,至少因为争水,死的人就有100多个,受伤更不知凡几。

  好不容易等到了棉花采收,因为要在几天之内,趁着晴天,把棉桃摘下来,早了晚了都不成。

  这几天很辛苦,但是工钱也不少。

  很多老百姓都希望能多干点活儿,赚些钱,今年的粮食必须从外面购买,不多挣钱,就只有饿肚子。

  可结果呢?

  他们却发现,真正收棉花的时候,那些大户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许多奴隶……这些奴隶个子很矮,又长了一副罗圈腿,但是却很勤劳。

  只要给点饭吃,就能从白天干到晚上,甚至夜里借着月光,也能赶工。

  奴隶的出现,又断了老百姓的一条财路,富余的劳动力怨声载道,只能拥到城里,抢夺有限的机会,把城市弄得乌七八糟。

  如果说这些乱子还能承受,但是在收购棉花的时候,却是一场浩劫。

  大户们依旧指着地痞无赖收购。

  试想,这帮人能不趁机占便宜吗?

  朝廷收田赋,大斗进小斗出,地痞们更是推陈出新。

  他们故意不告诉收购的地点,老百姓只能提前到县城等着,很多人一等就是两三天,也没有住的地方,也没吃没喝……熬得他们精疲力尽,这时候才来收购,价钱压到了极限,老百姓只能含着泪出售。

  还有一些人故意找茬,把棉花的等级压低,甚至干脆不要。

  好多老百姓忙活了一年,血本无归。

  “够了!”

  赵曙真是听不下去了,他把牙齿咬得咯咯响!

  “师父,这个文彦博简直草菅人命!去把他叫来,朕要问话!”

  王宁安很平静,他仔细听着王旁的介绍,这些乱象,他一点都不意外……别说是大宋朝,哪怕放到了后世,没有仔细准备好,就急功近利,强行改变,不出乱子才怪呢!

  此刻的文彦博全然没了昨天的趾高气扬,他急得来回乱转,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其实有些状况他是听说的,但是总没有当回事,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可事到如今,文彦博也不敢马虎,他把各种卷宗找出来,又询问了地方的情况,他的头立刻就大了!

  “你们是想要我的老命啊!”

  老文猛地举起巴掌,狠狠甩了儿子文及甫一个嘴巴!

  “逆子啊,你爹的一世英名要毁了!”

  文及甫被打得满眼冒金星,也满心委屈,“爹,都是那些刁民不配合,儿子也没有法子,还有那些江南来的棉商大户,他们个个腰缠万贯,肥的流油,结果还什么都斤斤计较。采收棉花,就给当地的百姓如何?让他们赚一点口粮钱,也不至于闹成这样子!”

  “哼,你说这些有什么用?王宁安他会放过你爹吗?”文彦博眼珠子都红了。

  “爹,不管怎么说,我们增加了200多万贯的税收,功劳摆在那里,这点区区小事,陛下也不会穷追不舍的!”

  文彦博迟愣一下,摇了摇头。

  “我告诉你,朝廷的事情,可大可小,全看上面怎么看。这一次二王肯定要借机掀起波澜,不砍几个脑袋,是过不了关的。”

  文彦博沉吟道:“无论如何,你先找出几个人来,等陛下问我,拿他们顶罪。”

  文及甫傻眼了,“爹,这个不好吧……人家可是冲着你老的名头来的,如果把人杀了,就再也没人给咱们办事了!”

  “呸!还想什么呢!要是这一关过不去,你爹都没了!”

  文及甫被喷了一脸吐沫星子,没法子,他慌里慌张,拟出了一个名单,其中包括两个棉商大户,还有几个经手的吏员,以及地方上的流氓地痞。

  等刚把名单拟好,外面传旨的就来了。

  文彦博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行宫。

  “老臣拜见陛下,老臣特来请罪!”

  足足过了好一会儿,赵曙的声音才幽幽传来。

  “文相公,免礼吧!”

  等文彦博站直身体,赵曙又问道:“文相公,你有什么看法?”

  “启奏陛下,种种乱象,老臣的确有罪……罪在监督不严,管理不善……老臣认为地方官吏枉顾民生,应该重罚,至于商户,一心逐利,贪得无厌,半点不想着朝廷,更应该严惩不贷,老臣已经调查清楚了,这是几个行径恶劣的官吏,还有几个黑心的商人,老臣恳请立刻处斩,以安民心!”

  说完,文彦博将名单拱手奉上。

  不得不说,文彦博的效率还挺高,看到这里,赵曙的怒气也消了一些。

  “贪官墨吏,黑心商人,都要惩治,只是朕还有些疑惑,文相公,你看这些事情,都是因为棉纺工厂引起,该如何取舍?”

  这话问的,文彦博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陛下,老臣以为棉纺工厂还是好的,毕竟增加了那么多岁入,朝廷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建万世不拔的基业,都离不开钱……说到底,还是地方官吏和商人无良,辜负了圣恩,残杀百姓,罪不容诛。老臣身为宰执,过去疏于监督,也是太过相信下面人的操守德行……老臣愿意一同领罪。”

  文彦博这个老货,惯会避重就轻,推诿卸责,一番话听起来颇有些道理,但实则全是推脱之词,不断给自己开脱辩解,把罪名全都推给了下面,他只是失察,只是糊涂……可事情能这么简单吗?

  “师父,你的意思呢?”

  赵曙问到了王宁安。

  “陛下,臣以为文相公也不用急着请罪,这一次的事情原定是做个比较,济州的情况我们看到了……成果是有的,但是问题也不少。臣以为,不如再去兖州看看,两相对比,权衡利弊,才能得出公平的判断。文相公,不妨一起去兖州吧!”

第864章 试点很成功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王宁安当初安排这个对比,就是想拿出实际的东西……毕竟庙堂之上高谈阔论,可以说的天花乱坠,讲得吐沫横飞。

  但是靠着辩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何况王宁安最多知道一个大概的脉络,而且还是历代学者梳理的,那玩意最多只能当成参考,如果真的当成金科玉律往下推,保证会出事的。

  而且别忘了,以王宁安现在的地位,随便推一项法令,没准就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受难,搞不好是要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的,他必须慎之又慎。

  从赵曙继位,也有一年多了,王宁安除了弄出了蒸汽机之外,就没有多少动作……有些时候,他甚至在怀念,有赵大叔在的时候,至少有个人给他擦屁股,你说牵制也好,保护也好,至少能遮风挡雨,化解副作用。

  现在干什么,最后都要自己承担。

  这就好比从经理变成了董事长,难度不是一个等级的!

  但是自从踏入兖州境内,王宁安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能够很明显感觉到,兖州境内的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两边的田地也十分整齐,而且每走一段距离,就能发现引水灌溉的沟渠,而且还有很多人在忙活着。

  把家里的粪土挑到地里,利用深秋这段时间,整地堆肥,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看不到一个闲人,这就是给王宁安的第一个感觉。

  跟着他们一起来的文彦博老脸很长,跟驴差不多了。

  他本以为把棉纺工厂办起来,税收增加,一俊遮百丑,什么毛病都没了,可是皇帝不是那么好糊弄。

  而且看样子兖州弄得的确比他要好,文彦博感觉自己精明了一辈子,从来都是算计无双,那么多人倒台了,唯独他能屹立不摇,这就是本事!

  只是这一次他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或许自己就不该跳下来,做多多错啊……只盼着兖州的问题更多,到时候王宁安不但没法发难,还要自打嘴巴。

  漫天的神佛啊,一定保佑弟子啊!

  好嘛!

  文相公都求神拜佛了。

  可显然佛爷都不愿意管他的事情……兖州方方面面,都远比济州好太多,能很清楚感觉到百姓的满足,他们脸上都带着希望,在田里干活,不时有人用粗犷的嗓子,大唱山野曲调,别有一番味道。

  “看着是不错,师父,把几位土地神请来吧!”

  赵曙就在临时的行宫,召见了几个负责兖州事务的年轻官吏。

  苏辙、章衡、章惇、吕岩,外加上王旁,还有几个税官书吏,全数到场。很明显看得出来,章惇和吕岩都晒得黝黑,两个人应该是没少在乡间跑,只有苏辙几个也瘦了一圈,但是从脸上都看得出来,几个人自信十足。

  “按照你们的呈报,一共织出了20万匹棉布,可远远比不上济州的54万匹啊!有什么可说的?”王宁安发问。

  “当然!”

  章惇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睥睨地看了一眼文彦博,而后轻笑道:“回王爷的话,我们实际上是织出了37万匹棉布,仅仅比济州少了17万匹而已!我们都认为,济州虽然比我们多,但是他们的作法是竭泽而渔,得不偿失!”

  文彦博黑着脸道:“你们说话要讲究凭据,织的少就是少,不要狡辩!”

  “非也!”

  章惇晃着头道:“王爷,可否容我们把详细的情况如实上奏?”

  “说吧,不过要注意你们的言辞,不要牵扯别人!”王宁安假意训斥了两句,就让他们讲讲,是怎么干的……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吕岩是计划分成三年,然后才把田亩分给佃农。

  他们和百姓沟通之后,百姓欣然答应。

  大家都会算账,以往他们要交田租,要交赋税,基本上一半多的产出都要交上去……按照吕岩的设计,给他们留一半的田种粮食,剩下一半,改种棉花……实际上,他们的口粮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要多花费一点功夫,去种植棉花。

  如果真的能成功,三年之后,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百姓是非常乐意的。

  农民最不值钱的就是力气,越用越有,没什么可怕的!

  在分田的刺激之下,兖州的百姓终于动了起来。

  他们全力改种棉花,而且棉花的长势喜人,吕岩,章惇,还有不少吏员,天天往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