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78部分

大宋将门-第478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王宁安不这么看,御史台本就是监督机构,如果能真正动起来,干点有用的事,至少比当马蜂窝要好。

  再有,审计司也不是万能的,多一个监督机构,就多一道保险。

  有人再想贪墨,就要瞒过御史台,要躲过审计司……毫无疑问,犯罪成本会大大增加。双方互相监督,显然要比一家独大好。

  仿佛为了凑趣,在这两位上书之后,三司使司马光也上书了。

  司马光谈的重点是理财,他也认为朝廷收钱能力很强,花钱却十分混乱,随意性太大……司马光建议,要引入银行的核算机制,严肃财政纪律,还要充实三司官吏,增强制定预算的能力。

  这三位虽然各有侧重,但却是珠联璧合,勾画出变法新政的格局……不得不说,天下人终于嗅到了一丝改变的味道,朝廷这一次是玩真的了!

  ……

  城外校场,士兵操练正忙。

  赵祯在前面走着,王宁安和狄青陪在左右,君臣迎着太阳,踏着杂草,谈了起来。

  “狄卿,王卿,我大宋立国根基薄弱,如今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相比变法,朕更看重开疆拓土,攘除四夷。”

  王宁安笑道:“陛下圣明,其实无所谓内忧外患,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对外打输了,外患变成内忧,打赢了,外患解了,内忧也就轻了。”

  赵祯呵呵一笑,“说得好啊!所以朕准备先除外患,变法让王安石他们做,开疆拓土,还离不开你们两位。”

  赵祯停下了脚步,负着手,等待两位心腹重臣的建议。

  狄青比起之前,略微有些显老,但是依旧风采过人,气度沉稳,绝对当得起一国枢密使的重任!

  “启奏圣人,近年裁撤河北禁军厢军,整饬西北各军,已经裁减30万人,节约近两千万贯粮饷,这笔钱足够训练五万精锐,之前庞相公已经招募了三万多人,臣接手之后,优中选优,又从各地招募健儿,目前已经凑足了五万人,日夜训练。为了和西夏青唐抗衡,这五万人必须配属足够的马匹,这个就要问王相公了。”

  王宁安一拍胸膛,笑道:“别的没有,经过这几年的繁育,马匹倒是不缺,如今河北和幽州等地的马场已经有0万匹马瓦里马,30万匹北地马,可以调拨给西北万匹,加上西北的战马和驮马,足够让每个士兵都有马骑。”

  按照狄青的规划,这五万人,真正的骑兵只有两万,其余三万是骑马步兵。

  这是狄青仔细研究的结果。

  因为有了墙式骑兵,汉家儿郎第一次不惧怕胡人的骑射。

  只要纪律严明,马好,盔甲好,武器好,就能打赢对手……大宋朝并不需要向汉唐那样,保持庞大的骑兵数量,维持兵力优势。

  相反,两万铁骑,足够对付十万训练不足的胡骑,至于三万骑马步兵,只是跟着追击,捡漏,打扫战场,负责后勤而已。

  “一定要尽快把人马训练好,必须两年之内,拿下青唐!然后挥师抄了西夏的后路!五年,五年之内,朕要灭了西夏!”

  赵祯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王宁安和狄青互相看了一眼,都感到了皇帝的雄心勃勃,难掩惊喜和兴奋,异口同声道:“臣遵旨!”

  从校场回来,赵祯心情很不错,京城的保守文官势力,几乎一扫而光,换上了新人新政,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刚坐到龙椅上面,苏桂就送来了礼部的一封奏疏。

  原来是汇报青唐的事情,在今年春天,一代枭雄唃厮啰病逝,他的三子董毡继承唃厮啰的位置,并且派遣使者到了大宋,希望大宋能按照惯例,册封董毡,并且回赐礼物,给予粮饷帮助,双方才能共同抗击西夏……

  赵祯看完,只哼了一声,“哪里是国书,简直是勒索信!休想让朕答应一分一毫!”


第590章 拜师

  随着王安石、司马光、张方平几位重臣赶回西京,大宋的宰执全数到位,今天的早朝,就是所有宰执一起亮相的时刻,除了朝堂议事之外,还要召见青唐使者,显得非常重要。

  难得的是一贯不修边幅的王安石居然破天荒梳洗打扮,洗去了一身尘垢,还换了崭新的朝服,头发胡子,整理得一丝不苟。

  说起来王安石长得还是很不错的,是个老帅哥,就是太过邋遢,才影响了颜值,今日焕然一新,真有神清气爽之感。

  “介甫兄,你来的够早的!”

  司马光主动问好,相比王安石的孤僻怪异,司马光十足的温润如玉,长得帅气,家室好,学问好,又立了不少功劳,朝中大臣都愿意和司马光结交,而光光又是长袖善舞,别管是在职中层,还是末品小吏,都谈得来。

  哪怕是王安石,两个人的交情也不错,互相十分欣赏。

  “介甫兄,青唐使者鬼章的国书你可看到了?”

  王安石点头,“狂妄大胆,不知死活!”

  司马光竖起大拇指,“评得好!以我之见,只怕是要对青唐下手了!”

  “早该如此,杀鸡骇猴,不能只杀内贼,外面的也不能放过!”王安石挑起眉头,杀气腾腾,“政事堂这边一定全力支持,就看你们三司能不能拿得出钱了?”

  司马光呵呵一笑,“这段时间,整顿财政,又砍了好些贪官,查抄家产,我给介甫兄交个底儿,能拿出这个数!”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头,代表000万贯!

  王安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了一个大拇指!

  官员们三三两两谈着,距离早朝越来越近,这时候三驾马车几乎不分前后赶来,第一驾马车,下来的是一个高大英伟的身影,正是太尉枢密使狄青!

  以往狄青是贼配军出身,脸上带着金印,在一群文官当中,鹤立鸡群,十分受排挤,几年枢密使当得格外憋屈。

  这一次却大不相同!

  老百姓全都知道了,当年风光无限的状元郎,成了大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已经被砍了脑袋!

  而当年的贼配军,出生入死,西北浴血,收复幽州,功劳泼天。

  谁是好男儿,一目了然!

  面对狄青,满朝文臣谁也不敢小觑,相反,还有很多人低下了头颅,羞惭不已。

  狄青倒是很和蔼,冲着每个人都报以微笑,而后站在了一旁。他下来好半天,后面的两驾马车却没有动静。

  又等了好一会儿,这才同时撩起车帘,从里面走下两个人。

  首相文彦博,财相王宁安!

  在一帮新进宰执面前,他们两个的确算是老资格,文彦博门生故吏一堆,几十年宦海沉浮,那就不用说了。

  王宁安呢,这些年也是风光无限,圣眷无双,加上他的徒弟司马光都当上了三司使,王宁安俨然朝廷新进巨擘,和文彦博是等量齐观的重臣。

  “宽夫兄!”

  “景平老弟!”

  两个人同时抱拳问候,许多人一愣神,这才知道,原来王宁安有了表字。

  古人都有名、字、号。

  名是父母给的,而字则是师长赐予,有了字,便不称呼名字,以示对父母的尊重,等年纪稍长,地位尊崇,就会自己取一个号,让门生弟子称呼方便,表示对师长的尊重。

  王宁安地位早就够了,也年过二十,应该有字了。

  只是他没有师父,也没人敢给他做师父,故此一直没有字。

  如今朝堂老臣几乎全数凋零,剩下一帮中生代,许多地位还不如王宁安,怎么表示亲切啊?能直呼其名,还是管他叫王二郎?

  显然都不合适。

  就在三天之前,王宁安去拜会了范仲淹。

  老范在韩琦被处死之后,又病了一场,老人家只剩下一把骨头。

  见到王宁安来拜访,范仲淹强撑着病体,拉着王宁安的手,讲起了当年的事情。他和韩琦都在夏竦手下为官,共同联手对付西夏。

  “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念着这首童谣,呵呵一笑,“二郎,你可知道这首童谣是怎么来的?”

  王宁安笑道:“我听说是当年范相公和韩琦在西北威震元昊,百姓叹服,故此流传极广,人人皆知!”

  “哈哈哈!”范仲淹自嘲一笑,“老夫无能,未胜一阵,未复寸土,如何当百姓如此盛赞,老夫曾想下令百姓,不许乱传,韩稚圭却告诉我,说民谣能安抚人心,禁止了,反而寒了百姓的心……老夫当时就知道,这首民谣是韩稚圭所做。”

  王宁安呵呵两声,“范相公,那时候你就看出了韩琦并非真正君子了吧?”

  “没错,此人的确才干无双,奈何私心太重,权力之念太深,以至于忘了本心。他落到身首异处的下场,是咎由自取。不过韩稚圭临死前的话,却并非虚言,西北惨败,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说,伤得太深了!陛下也是如此啊!”

  范仲淹的手不由得攥紧了。

  “李元昊是在我们手里打败大宋,自立一国,西北疆土沦丧,几千里土地,几百万生灵,悉数从大宋分离出去……这是在身上割肉,痛入骨髓啊!”

  范仲淹感叹道:“不收回西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不瞑目的!”

  上辈子王宁安对范仲淹的了解,仅限于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辈子相处近十年,老相公一身正气,为国为民,最难得,范仲淹表里如一,始终不变。

  他没有像韩琦和富弼,有过一丝半点的变化和动摇。

  假如范仲淹能学会低头,学会改变,或许他还可以东山再起……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老先生难能可贵。

  王宁安想到这里,撩起袍子,郑重跪在了地上。

  “范相公,当年您老就有意收下晚生,奈何晚生乖张轻佻,错失良机……如今晚生想拜在您老门下,还请范相公准许!”

  说着,王宁安伏身跪下。

  过了好一会儿,范仲淹捻着胡须,哈哈大笑,“二郎,你这是给老夫天大的面子!为人师表,老夫没有半点能教你的,怎么敢给你当老师!”

  “不!”王宁安坚定道:“先生人品,无可挑剔。晚生也要主持一场变法,古往今来,变法成功者,唯商君一人。然则商君难免作法自毙,下场凄凉。倘若晚生能侥幸成功,谋国谋身,不至人亡政息,身首异处……全靠先生的一篇文章,两句箴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念叨了两遍,突然笑道:“老夫虽然写了这两句,却没有真正做到,但愿二郎能替老夫完成心愿吧!”

  “罢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范仲淹的弟子,为师赐你景平二字,至大至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方能变法成功,中兴大宋!”

  ……

  任何官场的人物,都没有简单的。

  当大家得知王宁安正式拜师范仲淹之后,都心有戚戚。

  毫无疑问,老范如今依旧是士林领袖,当年的庆历旧臣,许多还要看着范仲淹的面子。

  王宁安搞垮了韩琦,直接砍了脑袋。

  实在是触怒了文官集团,得罪了许多旧臣,虽然他们明面上没法反对,也不敢反对,但是未必私下里不会添乱,不会出阴招害人。

  这时候拜师范仲淹,显然是向庆历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