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修不愿意听了,回敬道:“韩相公,王大人说你浅薄,又没有说陛下!再说了,御前会议,坐而论道,王大人当然有发言的权力,凭什么不能指责你?”
韩琦冷笑了一声,“好啊,那老夫倒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来!”
王宁安也没有和韩琦废话,而是冲着赵祯道:“陛下,我朝冗兵之弊,经年累月,非一日之寒。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便在荒年,征召青壮从军,一来防止民变,二来给百姓一条生路,此法之妙,堪称历代仅有,也正因为如此,我大宋立国百年,鲜有动乱,皆是太祖英明所至。”
王宁安先给赵大送了顶高帽子,然后话锋一转,“近几十年来,厢军数量屡屡增加,占用朝廷开支,渐渐成为弊端,臣以为造成如此原因,皆是没有真正领悟太祖的真意。”
提到了祖制,韩琦忍不住怒道:“王大人,你还妄图推翻祖制不成?你也太狂妄了!”
“韩相公稍安勿躁,如果不仔细研究,那才是不顾祖制的真意!”王宁安朗声道:“太祖当年大肆征召厢军,首先是为了救灾,防止民变,而非增强军力,真正打仗的还是禁军。如果以厢军糜烂不能打仗,就质疑我大宋所有将士,显然非常不公平!厢军本来就不是打仗用的。”
“那是干什么的?”韩琦大声叱问。
“修河工,修城池,巡逻道路,海堰河塘……说句不客气的话,厢军就是我大宋的役丁民夫。”
王宁安道:“贸然裁军,军费是省下来了,可是河工怎么办,城墙谁去修,粮食谁来运输……所以臣严重质疑,韩相公所谓能为朝廷省钱700万贯,根本是欺人之谈!我要请教韩相公,你们精算过没有,裁军之后,会增加多少河工,多征调多少民夫,老百姓为此要付出多少代价,裁掉的士兵,又会增加多少地方的不稳定……如果韩相公没能算清楚这些,怎么能轻易裁军?万一这些的花费超过700万贯,裁军不但没带来收益,还增加了负担,这是韩相公想要的结果吗?”
王宁安生活的时代,是讲究系统化思维,讲究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问题,相比起来,古人更喜欢线性思维,把很多事情都单一化,在施政的时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论是庆历新政,还是后来的拗相公变法,从他们的措施里面,都能看到碎片化思维的痕迹。而且,也正是因为思维的缺陷,造成了变法失败……
王宁安站在无数先贤的肩膀上,怼韩相公,实在是有点以大欺小,没错,他比韩相公要老了一千年!!!
“启奏陛下,太祖的真意就是给百姓找活路,找生计。现在厢军过多,朝廷负担不起,要裁军,就要首先想好怎么安顿军卒,如果一裁了之,弃之不理,势必会动摇人心士气,有伤陛下仁慈,而且朝廷极有可能损人不利己,臣恳请陛下圣裁!”
王宁安说完,韩琦怒目而视,就要发言驳斥,可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更好的理由。这时候赵祯突然说话了。
“韩相公勇气可嘉,王卿思虑周全,朕给你们各自三天时间,拿出一套裁军方略,朕等着。”说完,赵祯起身离开,而大殿之上,韩琦脸色涨得紫红,他酝酿许久的一击,想要赢得一个开门红,竟然让王宁安给搅黄了!他的愤怒可想而知,简直要把王宁安给生吞了!
第311章 大裁军
从皇宫出来,狄青觉得很挫败,明明他都是枢密使,又有圣眷加身,面对着韩琦,就是挺不起腰。
要不是王宁安够硬气,把韩琦顶了回去,今天朝议,裁军大权就落在了韩琦手里。
真是为了大宋朝,他也就认了,可摆明了韩琦借机报复,想要把刚刚聚在一起的将门势力彻底打垮,老家伙居心叵测,他却束手无策。
“二郎,我是不是太没用了?”
王宁安拉了拉椅子,坐到了狄青的对面,笑道:“狄帅,贵府上肯定有丫鬟吧,她们擅长女红刺绣,绣出来的鸳鸯跟活的似的,可咱们呢,连针都穿不上,是不是该惭愧一下?”
狄青一瞪眼睛,“惭愧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学小女儿的那套东西干什么?”
“哈哈哈,狄帅说的是,堂堂男子汉,学那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徒之徒干什么?”
你狄青是好汉子,是大宋的偶像!
你该决胜负于疆场,谈笑之间,杀敌无数,跃马疆场,威震天下!
朝堂的争斗,本就不是你擅长的东西。
更何况把那一套都学会了,你就不是狄青了!
狄大帅很开心,他捻着胡须,哈哈大笑,只是欢笑中,还有些愧疚,“二郎,我看得出来,你也不愿意和他们斗,只是没有办法,不得不为。”
王宁安一扭头,发狂道:“哪有,我现在是斗志昂扬,人生几十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是其乐无穷!”
王宁安放声大笑,从枢密使值房出来,给狄青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
接下来的几天,王宁安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宋的军制,尤其是厢军这一块,的确不得不改,每年几千万贯的财赋都浪费在这些废物身上,他们的存在严重拖累了战斗力,还影响了军队形象,已经成了一颗毒瘤,必须要切除。
但是如果把手术刀交给了韩琦这帮人,不但不能解决毒瘤,还会把好的部分一起切掉,所以王宁安必须拿出一套完美的方略,把裁军大权抢到手里。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王宁安不觉得自己能胜过修炼几十年的韩相公,所以他把苏大、苏二、吕惠卿、章敦等人都找了过来。
三天时间,转瞬而逝,韩琦拿着他的方略,找到了赵祯。
韩相公也没有想到,他不过是要压制武人而已,结果弄得假戏真做,必须要裁军了。好在韩琦心中韬略过人,很快就想出了办法。
站在赵祯面前,韩琦大声说道:“陛下,臣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贸然裁军,的确多有不妥之处,臣顾忌这20万人当中,有10万空饷,剩下的10万人分成三部分,3万人开荒屯田,2万人安排到邻近的衙门,充当差役,再有5万人,臣提议送到岭南开荒屯田。”
韩琦感叹道:“侬智高叛乱,岭南损失惨重,正需要人手,王宁安之前不也是把陈州的百姓送到交趾去了,裁下来的人马送到岭南,也是物尽其用。为了显示陛下仁慈,三司这边可以拨付三个月的粮饷,交给遣散士兵,让他们不至于无依无靠。”
韩琦笑呵呵说着,他的这套办法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只是这里面的歪心眼也不少。比如把人弄到岭南屯田,看似用的是王宁安的办法。
但是韩琦却没有提供足够的保障,也没有事先安排好土地。光靠三个月军饷,路上就花没了,还想去岭南开荒,做梦去吧!
韩琦明显有意为之,他正好借机,把将门的爪牙羽翼都给赶到岭南,让他们自生自灭才好。
这位韩相公处心积虑,他并不担忧赵祯会拒绝。他根本不信,王宁安还能拿出更好的办法!
韩琦注意到,赵祯看着他的奏表,嘴角含笑,似乎很满意,可又有些异样,几年时间,这位皇帝陛下显然比以往深沉多了,弄得韩琦有些摸不着头脑。
赵祯的确在笑,但却不是给韩琦的,而是给王宁安的。
在两个时辰之前,王宁安将裁军的办法送给了赵祯,都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相对比,立刻差距就出来了。
王宁安分析赵大设立厢军的初衷,一点也没错,厢军不是打仗用的,最多只能算是辅兵。无非是给破产无业的百姓找一条生路,免得造反。
从这个思路出发,只要能找到更好的活路,裁军就变得顺理成章,一点难度也没有。
近几十年来,官员压榨盘剥,厢军已经彻底沦为了半奴隶。
他们不但要修城池,河工,道路,还要给权贵干活儿,收割粮食,运送货物……就这么说吧,厢军除了不能打仗,什么都干!
既然如此,那何不就把厢军变成做活的人!
王宁安提出了厢军裁撤的两个方向,其一就是营建,变成专业的建筑工人,修房屋、道路、桥梁等等,其二就是从事物流,包括长途贩运,还包括城内的配送,嗯,就是大宋版的快递小哥。
这两个行业技术门槛不高,需要的劳动力又多,只要肯吃辛苦,能拿到不错的收入,而且最关键是摆脱了厢军的身份,不用受到军规制约,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过上殷实生活,总而言之,好处多多。
王宁安还建议,暂时不要把粮饷都停了,而是把这笔钱拿出来,成立皇家运输公司,和皇家营建总公司。
体贴的王宁安,还把订单给提前附上了,他不是要改造樊楼的那一片吗!
正好就让营建公司来干,做成之后,樊楼周围就会成为大宋新的商业中心,每天大宗商品交易,贩售四方,运输公司的活儿就来了。
王宁安在后面,附了详细的计算,包括商业中心的规模,需要的建筑工人,以后能带来多少物流,又能消化多少物流劳动力。
根据总体预估,京城的建筑和物流需要劳动力15万,三年之后,两家公司纳税超过百万,带动的其他行业,数之不尽。
从原本每年消耗700万国帑,到给朝廷带来百万岁入,最关键是,组建公司之后,效率大大提高,以后有什么大工,可以直接承包给他们,虽然会多付出一些钱款,但是免去了扰民之苦,还能又快又好,保质保量把工程做下来。
王宁安不是空口说白话,这套东西他在平县已经试验过了,完全行得通。专业的建筑队至少能提升五倍效率,而随着经济发展,专门的物流业也十分必要。
不说别的吧,京城的餐馆酒楼已经有了外卖业务,很多小学徒提着食盒,到处送菜,厢军凭什么不能学学他们,也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
赵祯把王宁安的方案给了韩琦看了看,韩相公的智商是不用怀疑的,他只是想不到而已,穿沪指被捅破了,韩琦大惊失色,心里头嘭嘭敲鼓!
脑中闪过六个字:既生瑜,何生亮!
没错,他以才智自诩,生平能放到眼睛里的人没几个,目空一切,目无余子,说的就是韩琦!
当然人家也要本钱,自从入仕以来,过关斩将,曾经靠着一己之力,扳倒两位宰相,参与庆历新政,力战李元昊……出将入相,如果没有王宁安掺和,人家韩相公就是大宋的传奇。
还是那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样的两份方案,摆在那里,就算韩琦脸皮厚,他也不敢说自己的好,一张老脸微微发红。
赵祯倒是没太注意韩琦的神色,他还沉浸在王宁安的奇思妙想之中。
“王卿这个办法很好,非常好!假如能在京城实验成功,就可以推广开,其他的路府州军,都可以效仿,如此一来,我大宋的百万厢军不但不是朝廷的负担,还能替朝廷创造税收,充实国库,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啊!”
赵祯笑呵呵道:“韩相公,你意下如何?”
韩琦更加无地自容,换成十年前,以他的暴脾气,干脆直接辞官了,只是这些年过去,韩琦也把厚黑神功修炼到了第九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