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败家子-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沉声道:“只能退一步,东阳并非皇后嫡出,倒也无妨。皇室勋贵联姻频繁,如果非要细细纠察辈分,只怕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
“这倒也是,高履行与东阳公主年纪倒是相当,将来肯定琴瑟和谐。”皇室联姻,恩出于上,都有其意义,何况驸马出在自己娘舅家,长孙无忌自然不能反对。
只是这往后,长孙家和高家的辈分称呼,将会变得很混乱。自己倒还好,儿子长孙冲就为难了,见了高履行到底是该叫表叔,还是该称妹夫呢?
诚如李世民所言,果然是比糊涂账。
“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妥,舅父晚些时候会来谢恩的。”
“嗯!”李世民点头道:“等最近风波平息,赐婚诏书就会下达。”
长孙无忌问道:“对了,陛下,那件事怎么办?火候差不多了吧?”
李世民沉吟片刻,悠悠道:“差不多了,不过还欠一点,还缺个台阶。”
“那……”长孙无忌稍微迟疑,一时没有合适的主意。
“去问谢逸。”李世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说道:“算是考核吧,看他是否有能耐胜任晋王府长史之职!”
……(未完待续。。)
ps: 高履行:高士廉长子,东阳公主驸马。
第一一七章 天上掉馅饼(求订阅)
长孙无忌回府后,才知道高士廉登门等候已久,不禁会心一笑,来得正好,省得自己还得走一趟申国公府。
甥舅见面,长孙无忌将愁眉苦脸的娘舅拉入书房,密谈细聊。
半个时辰后,高士廉告辞离去,愁眉舒展,面带微笑,老怀大慰的脸上还带着几分得意。
陪同送客的长孙冲瞪大了眼睛,诧然道:“父亲,舅公这是……”
长孙无忌笑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嘛!”
“喜事?舅公今日在朝堂上不是被陛下……”长孙冲深知今日朝堂情形,很是不解。
“陛下吐口,将东阳公主许配给高履行。”
“哦,啊?”长孙冲张大了嘴巴,心里奔过了一群草泥马……
长孙无忌皱眉道:“皇族勋贵联姻多,辈分本就是比糊涂账,又不是直系至亲,有什么打紧的?陛下都不在意,你惊讶什么?”
“呃,是是!”
“要想不吃亏,往后见高履行时尽量带着长乐公主,辈分自当先以皇家论。”
长孙冲苦笑点头道:“也是,尴尬的是高履行,儿子我不吃亏。”
“冲儿,你去办件事。”
“请父亲吩咐。”
长孙无忌轻声道:“明日你带上长乐,去一趟永兴坊,看看那座殿中省正在打扫布置的王府,然后去拜访一下谢逸。”
“永兴坊的王府?拜访谢逸?”长孙冲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长孙冲悠悠道:“陛下要为晋王开府,长乐作为长姐,自当关心,至于谢逸,他会是晋王府长史。”
“啊?”长孙冲满脸惊讶,这件事太过突然,信息量似乎很大。一时还不容易领会。
“去便是了,回头慢慢想,到时候你再问问谢逸……”长孙无忌低声叮嘱两句。
长孙冲闻言,摸着脑袋轻轻点头。
“父亲,这么说的话,这谢逸……”长孙冲轻叹道:“儿子上次准备的王献之真迹……”
长孙无忌目光平和,轻声道:“为父都知道,无妨,以后无须多费心,有现在的交情就可以了。过深过浅反而不好。”
“是,儿子省得。”
……
圣旨送达,谢逸也有些吃惊,旋即则是惊喜。
“弘文馆学士谢逸为晋王府长史!”
四六骈文的敕书上,这句话才是重中之重,从此之后谢逸便是晋王李治府上的长史。
长史一职古来有之,隋唐时长史一职更是普遍,亲王府、都督府、三公、甚至刺史府、折冲府都设有长史。
相当于是个主官的幕僚或佐官,比如刺史府长史亦称别驾。都督府的长史权力则更大,比如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便统率数万兵马。
亲王府的长史比较特殊,其职责大概是管理王府事务,辅佐照顾亲王。并兼有一定的教育劝谏职责。
吴王李恪行猎时纵马踩踏农田,李世民首先怪罪的便是王府长史权万纪,认为他没有教导辅佐好李恪,有失职之嫌。
总而言之。长史等若是王爷的亲信,最亲近,最信任的臣属。如果这位亲王将来有大发展。长史的前程可想而知。
现在自己是晋王府长史,将来晋王李治会怎样?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将来……
哈哈!
惊喜啊,实在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开始就想要抓住李治这大树,将来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自己刻意去做,恐怕比较难。
但天意使然,先是李治病重,自己去给他治病,并在洛阳宫接触很长一段时间,彼此打下良好的关系基础。
如今李世民一纸诏书,让自己成为晋王府长史,那从此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站在李治身旁,将其这棵现在的小树苗,将来的参天大树握在手中。
天意如此,李二真是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给自己送上了一份大礼。
谢逸甚至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自己的运气几时变得这么好?
有李治在手,将来的前程和权势能差吗?
现在的实力是很难撼动李孝恭,但有了李治这张王牌在手,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后其他的什么职位完全不重要,只要当好这个王府长史即可,纵然现在给个宰相都不换。
只需要等着李治成为太子,等着开李世民的追悼会即可,某种程度上和后世明朝的那些翰林学士的发展轨迹相似。
第一时间,谢逸大概是这么想的,但世事难料,能不能按照他的设想发展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和意义,谢逸有些后知后觉。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还是后世那种思维模式,对大唐的体制还不是那么熟悉,认知程度和敏感度还不够……
……
不等谢逸多想,不等他入宫谢恩,见见李治,长孙冲和长乐公主便登门了。
他们来做什么?谢逸不禁有些狐疑。
不过公主和驸马登门,自然不敢怠慢,还得有蓬荜生辉的意识和荣幸。
厅堂之上,见礼之后,长乐公主悠悠道:“谢学士……哦不,谢长史,今日造访便是因为尊驾的新身份。
父皇下旨,让九弟开府,你为晋王府长史……母后不在了,丽质身为长姐,自当多关心幼弟。故而来拜访一下谢长史,请务必照顾好九弟。”
完全是一种大姐为小弟的学习到学校拜访,请托老师的即视感,只是皇家有必要这么客气吗?
谢逸赶忙道:“公主殿下客气了,既身为长史,照顾辅佐晋王殿下便是分内职责,臣自然会尽心周到。”
长乐公主笑道:“这倒是,雉奴对谢长史极为崇敬喜爱,昨晚得知此事后,高兴的睡不着觉呢!”
谢逸淡淡笑道:“承蒙晋王殿下高看,臣不胜荣幸。”
“谢长史才思敏捷,定能将晋王照顾好的,丽质你就放心吧!”长孙冲轻声附和,好似在安慰长乐公主,又好似是夸赞谢逸。
谢逸只得谦虚道:“驸马谬赞了。”
“哪里,谢长史才思敏捷,谋略不俗,世所共知,并非在下信口雌黄。”长孙冲当即哈哈一笑。
呃……怎么扯到谋略二字,这是什么情况?
不等谢逸多想,长孙冲便凑上前低声道:“谢长史,在下最近还真遇到一件麻烦事,能否帮在下想个主意?”
……(未完待续。。)
第一一八章 甜枣与台阶
长孙冲来向自己问计?
谢逸不禁狐疑,明显不正常啊!
长孙无忌的儿子,遗传加上教育、历练,多年下来,定然心思缜密,智谋不俗。
且纵然有什么难题,也该回去问他老爹啊?何故来问自己呢?
莫不是犯了什么事情,不能让长孙无忌知晓?还是与晋王府有关?
“不知驸马有何难处?谢逸才疏学浅,未必能帮得上忙。”
“逍遥莫要谦虚。”长孙冲不给他推辞的机会,沉声道:“世袭刺史一事逍遥肯定知道,不知你怎么看?”
呃……
谢逸有些不明白,长孙冲为何突然问起此事?所以谨慎道:“陛下虽是一片好心,但诚如令尊所言,对国,于后世子孙不利。”
“对啊,家父和朝中大臣多有劝谏,可是陛下那边……”
长孙冲欲言又止,迟疑道:“不知逍遥可有什么办法?家父昨日从承庆殿回来后考校我,一时有没个主意,今日登门,正好求教逍遥兄。”
谢逸略微迟疑,脑中飞快地过了一遍最近的事情,再瞧瞧长孙冲的神情,不由豁然开朗。
李世民不是个糊涂皇帝,刺史世袭一事上怎么可能犯糊涂?
现在回想起来,谢逸脑中蹦出一个词语——欲擒故纵。
也许从一开始,李世民就没打算如此,奈何朝中有这么一种呼吁或诉求,为了安抚世家和功臣,特意下一纸诏书。然后找一群大臣来反对,自己故作刚愎坚持,最后再找机会废除之。
只要拿捏得当,把戏演好,便不是朝令夕改,也不是他李世民出尔反尔。是大臣们反对的太厉害。作为一个善于纳谏的君王,不得不听啊!
看看,多完美的方案,用一个空欢喜的许诺,让世家勋贵们望梅而不止渴,还让人没话说。
毕竟按照群臣谏言,这也是为了勋贵家的后代子孙好。至于亏欠,不只是亏待了世家勋贵,皇族的二十一位亲王也取消了这项特权,大家一视同仁。能说皇帝厚此薄彼吗?
再者,大概也与《氏族志》有关吧!
先用一枚看得见,吃不着的甜枣吊着胃口。世家勋贵们为了这项可能到手的实权、实利,在皇帝对《氏族志》不满,龙颜大怒之事便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吃个哑巴亏。
而今重新编撰《氏族志》已经板上钉钉,那么世袭刺史这颗诱人的甜枣也就没有价值了,不能再继续挂着,是时候得收回。
但前面固执的太过分。现在需要一个台阶,需要一个完美的台阶!
长孙无忌去承庆殿,大概就是商讨此事,他已经不好再出面。然后询问长孙冲,或者让长孙冲来问自己……
难道长孙无忌是想让自己出面,来为李世民支这个台阶?
不至于吧?谢逸觉得自己想多了,但长孙冲既然问了。不回答也不合适,只是该怎么办呢?
谢逸眼珠转个不停,目光不由落到长乐公主身上。灵机一动道:“驸马,你或令尊可能不方便出面,那么……不若让公主殿下入宫去劝劝陛下。”
“长乐?”
“是啊,朝臣劝谏过于刚硬,陛下难免会有情绪。但公主殿下兰心蕙质,温言劝解,效果自然不同。”
谢逸悠悠道:“听闻以往文德皇后常有劝谏,陛下多采纳,可惜皇后娘娘仙逝……长乐公主殿下作为嫡长女出面劝解,颇有先皇后之德容遗风,陛下念及文德皇后,定然听从。”
“妙啊!”长孙冲一声赞叹,旋即又担忧道:“只是此举,会不会有干政之嫌?”
“怎么会,谗言惑主那是干政,善言谏君怎能算干政?文德皇后昔日之举,臣民多有称赞,并无微词?公主殿下效仿母后之贤,说不定又是一段佳话。”
谢逸偷换个概念,微笑道:“如果非要论个明白,也不打紧,而今是陛下和令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