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283部分

唐朝败家子-第283部分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一切,都随着黑暗而隐没在外。
  昏暗之中,谢逸走到了水潭边,瞧着渐渐远去的李安宁,心中越发歉然。也许小郡主离去之时也依依不舍,甚至是一步三回头,也不知下次相见会是什么时候。
  唉!
  长此以往,确实不是办法,不为别的,就为了李安宁,眼前的局面也必须得早些有个了结。
  这储君之位就不能长久空悬,更不能让某些人有可趁之机,万一李二陛下一时糊涂,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决断,自己可就要悔恨千古了。(未完待续。)


第四〇七章 魏王府的臭气将

  自打李承乾离开长安,标志着大唐了储君之位彻底空悬,自然也就有人行动起来。
  魏王李泰最近入宫的频率明显比较高,理由是一子亡,一子流,父皇最近难免伤心,身为人子自当多进宫探望陪伴,尽孝道。
  据宫里传出来的消息,魏王殿下似乎也很合皇帝陛下的心思,父子间相处十分融洽。随着魏王入宫的次数增多,李二陛下阴沉的脸上也终于开始有了笑意。
  这便是一个明显的讯号,这个时候某个皇子格外得宠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朝野之间很多人都在想,看样子魏王殿下入主东宫了,这倒也不奇怪,魏王乃是文德长孙皇后嫡出二子。
  按照继承制度,嫡长子李承乾出事之后,皇位由嫡二子继位很合乎情理。更何况魏王殿下本身文才璀璨,在朝野的威望甚高。
  至于先前流传说废太子李承乾指控他谋储之事,如今也随着李泰为李承乾求情而烟消云散。
  如今皇帝陛下对魏王如此宠爱,似乎足以说明问题,储君之位似乎就是李泰的囊中之物。
  时间略微久一点,李泰本人也有了这种错觉,为此他特意寻了个机会,扑在父皇怀中请立为太子。
  很难想象一个二十多岁的胖子扑在自己父亲怀中撒娇,求取东西的场景,反正李泰确实这么干了,史书上也记载的十分明确,言之凿凿。
  当此之时,李二陛下险些直接答应,最终却没有明确表态。
  这种态度一下子让李泰有些慌乱,有些不安,父皇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明明对自己这般宠爱,委以重任。信任有加。
  在所有人眼里,这就是储君该有的待遇,可为什么到最后在关键问题上却不点头,就是不给自己这个名分?
  难不成父皇都是装的?可是相处日久,李泰很确定父皇眼中的慈父情怀不是装出来的。看自己和看晋阳公主李明达完全是同一个眼神,这就是父亲对儿女的疼爱。
  可是为什么?
  父皇是不打算将皇位传给自己?还是不打算现在立储,或者将要在考察自己一段时间?
  摸不着父皇的心思,李泰一时间就像是丈二的和尚,心中越发忐忑不安。
  “父皇此举究竟是为什么呢?”魏王府里,李泰轻声询问。
  刘轩也有些许不解。当李承乾被废之后,皇帝的一系列表现让他以为储君之位非李泰莫属了。
  但是这个小小的变故却一下子让他们都有些许紧张和忐忑,刘轩沉吟道:“莫非是陛下听到了什么风声?”
  究竟是什么风声他们自己心里有数,李泰现实略微紧张,随后摇头道:“不会的,要是父皇察觉到什么,恐怕就不会是如今这个态度了。本王倒是觉得,父皇也许在顾虑什么,可是顾虑什么呢?”
  刘轩也不禁开始暗自揣度。却始终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沉吟许久之后说道:“属下说不上来,这种事最好是咨询一下杜长史。”
  “是,杜长史见多识广。肯定能够把握到父皇的心意,但他如今不在长安,所以此事……”李泰无奈地摇摇头,甚为遗憾。
  杜楚客是工部尚书。前段时间黄河发了大水,洛阳以东的运河因而毁坏,影响了漕船通行。长安人口众多。粮食全部依赖从江南而来的漕运,要是出了问题,长安军民就要饿肚子了。
  所以尽快修复运河是天大的事情,他这个工部尚书不得不急匆匆地前去,主持维修大事。以至于不在长安,顾不上魏王府的大小事宜,让李泰问计无门。
  一个重要的智囊很要紧,尤其是一个见多识广,能够在纷繁的水雾里看透真相的智囊就更少了。
  朝堂上这样的人倒是不少,但都是位列宰辅,三公九卿,断然不会轻易掺和到皇子之中,更不会轻易在立储的事情上轻举妄动。
  运气好了是从龙之功,运气不好了会是什么下场?侯君集的前车之鉴犹在,时时警醒。
  对于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而言,将来无论是哪个皇子登基,都少不得依赖重用他们,何必为了更进一步而冒险呢?
  当然了,其中也不乏有些许特殊之人,出于某些特殊原因会对储君之位有想法,但也都十分谨慎。
  李泰也是无奈,身边可用的也唯有杜楚客这么一个人,偏生如今还不在长安,归期不知。他也曾想过求助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谁知道求助无门啦!
  自打李承乾出事之后,长孙无忌便以养病为由直接躲到了南山别院里,据说现如今还在参禅悟道,如今还升炉炼丹。
  堂堂国舅,当朝司空,竟然搞起了这些事情,长孙无忌是真的醉心黄老之学?李泰倒觉得长孙无忌是想避开一些人,其中就包括自己。
  老奸巨猾!
  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很危险的讯号,让李泰很是不安,所以他只得召集起一部分水平有限的智囊。
  魏王府里从来不缺人才,前几年编撰《括地志》,王府里设有文学馆,聚集了不少人才。以往因为太子在位,作为亲王的李泰只敢公开编书,搞些文坛盛事,却不敢明目张胆地搞神马阴谋诡计。
  现在东宫空悬,便少了很多顾忌,李泰便从中挑选了一些人,在刘轩的带领下成为自己的智囊团。虽然都比不上杜楚客,但有道是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好歹也能有些效用。
  智囊团首先得一个任务便是揣度皇帝陛下的心思,为什么皇帝陛下没有立即应允魏王殿下的请立太子的请求?并且提出了应对之策。
  还别说,臭皮匠们认分析了许久,还真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认为是李承乾和李佑的两场谋反刺激到了皇帝陛下,让他对手足相残之事甚为介意。当然了,这也可能与皇帝陛下担心玄武门之变的悲剧重演有关系。
  这番结论一下子点醒了李泰,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父皇是有顾虑,顾虑自己将来不能够善待兄弟!(未完待续。)


第四〇八章 杀子求储

  症结找到了,给出合适的对策又成为新的难题。
  李二陛下顾虑的是皇子们兄弟失和,上演手足相残的悲剧,这完全不是杞人忧天。
  自古以来,因为皇位上演的手足相残,甚至父子相杀的例子实在太多。何况本朝李二陛下也开了个坏头,玄武门之变已经是个典范。
  就像李承乾说的,是父皇你在玄武门上弄出了什么以幼代长,武力血腥夺位的先例,儿臣效仿何错之有?
  这话说的也没错,李承乾可以以此为先例,其他皇子也完全能以此为借口。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重演,玄武门之变登基之后,李世民便立即以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就是为了防止纷乱出现。
  可是这并未完全阻止皇子有二心,李泰、李恪、李佑等人都有相似的行为。更何况如今嫡长子被废,东宫大位空悬,皇子争斗就越发明显。
  兄弟之间已经有了嫌隙,这将来……
  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哪一个都舍不得,万一将来手足相残……这是任何一个父亲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毫无疑问,这个新的太子人选除了能力本事之外,必须得仁厚,保证兄弟之间手足和睦。
  在这一点上,李泰虽然没有什么重大劣迹,却也没什么优势。相比之下,倒是晋王李治素来仁厚,与诸皇子公主相处甚好,乃是有目共睹的。
  更为要紧的是,前些日子废太子李承乾被流放黔地之前,李治还曾前去相送。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避嫌,但是他没有,如今想来完全是手足相亲的典范之举。
  那日在朝堂上为废太子求情。也是晋王抢先一步的,如此情势下,晋王的仁厚之名已经深入人心。
  想到这里,李泰心里不免就有些惊慌着急。
  一直以来,他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忽略了立太子除了是国事。同样也是天子家事。二天子除了考虑国家安危,江山传承之外,子女的安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在过去,李泰恰恰没有花时间好好去经营,以至于现在有些尴尬。如今匆忙之间,想要弥补已经来不及,该当如何是好呢?
  如果因为这个因素在太子之位的竞争中落败,那可就真的有些不划算了,必须得尽快想个办法才是。
  如何是好呢?
  魏王府的诸多臭皮匠们又开始脑洞大开。分析揣度皇帝陛下的心思和当前局势。
  “殿下日常该与其他皇子多亲近些……”
  “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时间来难以奏效,而且会显得十分功利。”
  “要不殿下向陛下保证,会善待兄弟,手足相亲相爱。”
  “倒是可以,但陛下会相信吗?即便是现在魏王殿下可以对兄弟亲厚,那将来呢?”
  “什么将来?”
  “江山总要有传承,若魏王殿下承继皇位。百年之后肯定要考虑储位人选。将来世子继位,却有一帮王叔环伺。殿下能放心吗?”
  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仔细一想似乎确实如此。哪怕李泰在位时一直信守承诺,但到了最后为儿子考虑前程的时候会怎样呢?
  老皇帝去世的时候,大都会给儿子铺路的,留下一个威望实力都足够的皇叔绝对是祸害。君不见汉景帝为了太子刘彻,对梁王刘武动了杀心?好在刘武早早死了。否则还不知道会是神马结果。
  历朝历代之所以甚少有叔叔篡侄子的皇位,大概就与此有关吧,大唐也有相应的提防,李世民自然也有所关注。
  李渊年长的儿子大都已经不在,唯一岁月大些。有点能耐威望的便是汉王李元昌。至于其他小皇子大都是李渊当了太上皇以后生的,年纪与李世民的皇子差不多多少,倒是不是担心。
  而李元昌却参与到了李承乾的谋反之中,这等若是给李世民敲了个警钟。虽然自己的兄弟已经无能为力在干涉到儿子,但将来孙子登基的时候,其他的儿子……
  李泰和魏王府的臭皮匠们正是按照这个逻辑揣度了李世民的心思,认为这就是李泰求立太子无果的原因。
  万一将来李泰为了儿子李欣或者李徽安稳继位,对一帮兄弟下狠手,该当如何是好?窦太后当初都知道护着梁王刘武,李世民自然也要为儿子考虑了。
  这事该当如何是好呢?
  这可不是嘴上说几句肯定会兄友弟恭,肯定能和睦相处就能了事的,如果没有电实质性的行为,光是几句并不怎么值钱的承诺肯定根本无法交差。
  该当如何是好呢?许久的争论之后,一个臭皮匠颤巍巍地给出了一个建议:“殿下,其实有个办法或许能让陛下放心!”
  “什么办法?快说!”李泰眉梢一喜,相当好奇的。
  “殿下可以向陛下承诺,杀掉世子……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兄弟,甚至可以让陛下提前指定一位兄弟,这样的话……”
  “大胆,你竟然向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