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268部分

唐朝败家子-第268部分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了我,这样有用吗?”李佑微微惊讶。似乎没想到舅舅一番良苦用心竟然是为了自己。只是这样连带上东宫,把事情闹大真的有用吗?
  “有没有用,试试才知道。”阴弘智淡淡应了一句,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随后便不再言语。
  面对这个傻傻的外甥,他已经不再想要多说什么。这些话说给他愿意相信自然最好,要是不信……信不信由他吧,这已经不重要了。
  事情到了今时今日的地步,目的已经达到了,本来在齐州被抓的时候。他已经心如死灰,只等着身首异处了。没想到在途中竟然发生了意外,发生了转机,华阴的那场袭杀让他看到了希望。
  到底是谁动的手,他不关心,是不是东宫他也不知道,但他却认定了此事与东宫有关,因为这样做对他来说最有意义。
  他很清楚谋反之事把东宫太子牵连进来会有怎样的结果,反正已经这步田地,他已经没想再能活下去。如果临死之际再能倒打一耙,将太子拉下水,那也算是值得了。
  这些天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报仇,让李唐皇室陷入内乱,或者动摇他们的江山。在齐州搅起李佑谋反就是这个目的,只可惜被谢逸和李恪快速绞杀,功亏一篑。但在华阴他发现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如果把太子也陷入谋反的漩涡之中,那么说不定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华阴那场袭杀多半不是东宫的手笔,这一点阴弘智心中有数,多此一举为自己找麻烦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那些真正动手的人或许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吧,那么自己帮他们一把,相信有人会抓住机会的。
  临死之前这致命一击,如果能搅动天下风起云涌,能让李家父子相残,江山动摇,也算是报仇。只要能多给李世民一丁点麻烦,丝毫的不快,对他而言都心满意足,死后在底下对阴家的列祖列宗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从目前看来,效果是有的,但具体是怎样的情形却不知道。阴弘智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得到外面的消息,如果是自己期盼的那样的话,那么即便是立即去死也能瞑目了。可惜在这大理寺的牢笼之中,外界一切的消息都被阻断,他什么也不知道。
  透过天窗,微弱的星光透进来,阴弘智抬头望去,神思有些复杂……
  ……
  他不知道的是,哪里还有一道极为微弱的光芒在闪烁。不是来自于星光,而是来自于一个自己发光的物体……
  第二天的时候,那个神秘的东西便不见了踪影,并且被快马加鞭送到了淮阳郡公府,交到了谢逸手上。
  接触了这个物品的是谢家几个绝对亲信,他们知晓此物十分要紧,也觉得此物十分神奇,因为他们谁也不曾见过,更不知道有什么效用,包括夜北也是一头雾水。
  直到此物被送到了淮阳郡公府的书房之中,送到了谢逸的案头,一段李佑和阴弘智的对话从那小巧的物事中发出来的时候,夜北才像见鬼了一般,惊的瞪大了眼睛,合不拢嘴……(未完待续。)


第三九二章 矫诏救驾

  能留下声音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当年那个随同谢逸一起来到大唐的手机,连同那个太阳能电池板一直被完好保存着,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放置在牢狱的顶部,成功地录到了李佑和阴弘智的对话,里面一个很关键的信息,那就是他们对东宫的指控完全是凭空捏造的。
  李佑的话语完全是最好的验证,而阴弘智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之后显然还隐藏了什么,他没有打算告诉李佑,所以再等下去也不会说出来。
  这已经够了,这段录音送到承庆殿里,皇帝李世民肯定能听的明白,效果便达到了。
  谢逸觉得,此时此刻,自己可以入宫面圣了。
  只需要证明这一点就足够了,自己的差事便算完成了,至于算不算帮李承乾洗白,东宫事变会以怎样的情形收场,暂时顾不得那么多了。
  临走之时,夜北的嘴巴仍然大张着,盯着那个手机,吞吞吐吐道:“阿郎,此物……”
  “神物!”谢逸很装逼地回答了两个字。
  “哦!”夜北木讷地点点头,他相信谢逸的回答,自家阿郎向来厉害,有什么非常手段,神奇之物不足为奇。
  谢逸低声道:“此乃机密,你懂得!”
  “是,属下省得!”
  ……
  出了淮阳郡公府,谢逸先去了大理寺,和孙伏伽沟通此事,然后一起入宫见皇帝。毕竟此案时他们两人一起办的,某种程度上孙伏伽算是主审,自己不过是个协助的角色而已,不能越俎代庖。
  孙伏伽听过录音之后表示出相同的看法,但同样对于录音的方式感到惊愕不已。在这年代录音留声还是一种众人不能想象的方式,对此,对谢逸本人都表现出极大的惊愕和疑问。
  不过想起当年传言说谢逸是得到了太上道君李耳,李唐皇室的始祖前来辅佐,原本只当是虚无缥缈的传言。但现在孙伏伽有些相信了,即便是在大理寺多年。作为整个大唐最在意证据和实际的人,他还是开始相信了。
  那个能够让大唐无饿殍的土豆和玉米,那个能够修筑城墙的水泥,那些让薛延陀和吐蕃人胆寒的火药,以及眼前这个能够留下人声音的神物,这些都是原本从来不曾有过的东西,太过神奇,难不成真的是仙界而来?
  怀着满腹超乎寻常的惊愕,孙伏伽和谢逸一起进了皇宫。因为近来调查重大案件的缘故,他们二人进入太极宫是不需要同传的,可以直接进入,和三省的宰相们是一个待遇。
  可惜虽然能很便捷地入宫,却没见到李世民,来到承庆殿的时候偶皇帝李世民不在,反倒是晋阳公主李明达在这里。根据宦官们的说法,公主殿下在此间帮皇帝陛下整理案牍。
  李明达见到谢逸下意识很是兴奋。几乎是一蹦一跳跑过来,问道:“谢长史。你们来找父皇有事?”
  “是的,公主殿下,陛下呢?”谢逸轻轻一笑,微微施礼与李明达交谈起来。
  身后的孙伏伽见到此情此景,经不住有些羡慕,看看人家谢长史。果然和皇家关系亲密啊,不仅皇帝青睐、晋王殿下崇敬,就连公主殿下也待之客气啊!羡慕归羡慕,孙伏伽倒是没想别的,只以为是晋阳公主平时出入晋王府多一些。和谢逸颇为熟稔,并不疑有其他。
  李明达道:“父皇去东宫了!”
  “东宫?”孙伏伽只是微微惊讶,尚未有什么反应,但谢逸的脸色却陡然间阴沉下来,眼神里浮现出深深的忧虑。
  “谢长史,你怎么了?”晋阳公主李明达见状有些疑惑不解,连忙询问。
  “公主殿下,陛下是因为什么事去的东宫?”谢逸顾不得许多,连忙追问。
  李明达道:“哦,太子哥哥在东宫设祭,悼念魏征司空,邀请父皇前去,父皇便去了……”
  “是这样……”谢逸听闻之后,脸上的表情越发的低沉阴郁,忧虑之情也越发的凝重。
  一旁的孙伏伽见到之后,沉声道:“谢学士,发生何事?有什么不妥吗?”
  “东宫这个时候邀请陛下过去……”谢逸摇摇头,旋即又问李明达道:“陛下去的时候带人吗?”
  “带人?没有,只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
  “糟糕!”谢逸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思绪与担忧,其他人或许没什么感觉,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复杂。但是他却清楚地知道,历史上的李承乾曾经谋反……
  很遗憾,前世他没有详细研读过那段史料,不知道李承乾谋反的具体过程和手段。而今当历史轨迹出现细微的偏差之后,李承乾会不会谋反也未可知,如果他今天前来见到了李世民,或许这件事便不会再出现。
  可惜自己来晚了一步,李世民竟然被邀请去了东宫,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这个举动着实有些非同寻常,至少多了很多猜想。虽不敢断定今日李承乾一定要行谋逆之事,但可能性是有的,而且条件都已经具备。
  李世民现在轻率前往,要是不能活着走出东宫,那大唐的天就完全变了,变了……
  “陛下走多久了?”
  晋阳公主道:“小半个时辰吧,回去更衣,再去东宫,估摸着这会刚到。”
  “还好,还来得及。”谢逸松了口气,至少不至于出大乱子。
  “谢学士,你言下之意是……”孙伏伽虽然后知后觉,却也终于意识到什么,此刻完全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我也宁愿是自己想多了,可是如今这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玄武门旧事不可重演!”谢逸也顾不得许多,道出了几句听起来略微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语。
  晋阳公主李明达瞪着眼睛,听到玄武门那几个字的时候。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那怎么办?”孙伏伽算得上是事件亲历者,他清楚地谢逸并非危言耸听,可是按照自己的调查结果,东宫不应该是冤枉的吗?
  谢逸最初也有同样的疑问,但鉴于未卜先知的能耐,在这个问题上他没有过多的纠结。不见得真的李承乾参与了齐州谋反才会有今日的举动。这是一个长期问题积累发酵的结果。
  当东宫风雨飘摇,自己无法洗白的时候,为了自保,李承乾有孤注一掷的举动不足为奇。有时候哪怕他自己不敢,而聚集在身边,依附东宫的那些人恐怕也不会容许,不容有失,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的结果……
  李世民之所以轻率前往。忘记了当前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防备意识原因应该和先前的调查结果有关,李佑和阴弘智说辞不同,便已经证明华阴袭杀有问题,也间接证明东宫在某种程度上是清白的。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李世明才会产生错觉,以至于少了对儿子应该有得提防,甚至是心怀愧疚。对于东宫的邀请没有多想。
  加之李承乾很聪明地借用了祭奠魏征这个绝好的借口,李世民难免有些许疏忽不足为奇。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很凑巧,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一份紧急审问记录从大理寺送了过来,送到了孙伏伽手中。
  打开只是看了一眼,孙伏伽的脸色瞬间剧变,片刻之后颤声道:“谢长史。看来你猜对了!”
  谢逸接过文书,确认是纥干承基的审问记录,内容赫然写着纥干承基承认东宫以备谋反,甚至打算弑君弑父,甚至连参与的人选也交待出来。
  “怎么办?”这一遭。孙伏伽也有些慌了。
  晋阳公主也清晰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问道:“谢长史,父皇现在是不是很危险?”
  “别着急,没事的!”谢逸安慰一句晋阳公主,转身道:“孙兄,劳烦你去一趟政事堂,将此事告知三省的宰相,通知房相、岑侍郎、长孙司空……”
  虽然事情很仓促着急,但孙伏伽还是清晰察觉到谢逸强调了通知的顺序,房玄龄是仆射宰相,优先通知没错。但长孙无忌的身份明显比中书侍郎岑文本地位高,为什么要颠倒先后顺序呢?
  难道是以为长孙无忌是太子的舅舅之故?对了,岑文本还掌握着中书省诏命传达,这个智能在这个时候显得至关重要。谢长史果然不简单啊,年纪轻轻,在仓皇之中还能心细如发,想到这些至关紧要,足以影响大局的细节,着实不简单啊!
  “好的,我这就去,那你……”
  谢逸道:“我想办法去东宫救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