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153部分

唐朝败家子-第153部分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各样的猜测不胫而走,立即让很多人内心澎拜,很不安分。
  魏王李泰作为亲历者,感受尤为明显。
  想起父皇对太子李承乾那不满,甚至有些厌恶的神情,李泰就忍不住的得意。无他,因为父皇对自己称赞有佳,关怀备至。
  如果是往日,李泰还担心过于招摇,被太子所忌讳。但这一回,他完全不介意,纵然那位太子大哥瞪红了眼,又能如何?
  只要父皇不喜欢,东宫谁居还不一定呢?何必低声下气呢?
  长幼有序,尊重兄长是一回事,但君臣之别才是关键,一旦发现有机会取而代之,李泰那还管那么多。
  此时心中只想着,如何继续放大父皇对太子的不满,早日彻底将太子从东宫赶走。
  “殿下,恕属下冒昧,不可得意忘形啊,陛下只是微微对太子不满,废黜二字尚且甚远。”
  魏王府中,刘轩沉声道:“若陛下无废立之意,或者暂时尚无此意,殿下的一举一动就应当格外小心才是,切勿不可因小失大,被人抓住把柄。”
  李泰闻听此言,微微错愕,旋即点头道:“你所言不错,确实是这个道理。”
  刘轩道: “太子虽然表现不佳,略有不肖,但尚未到失德的地步,现在说废立当真言之过早。不过陛下既然已经流露出这层意思,如果太子殿下继续不肖。那结果可就不好说了。”
  “当下这个处境,确实有些为难啊!”李泰忍不住轻声感叹,悠悠道:“这种情势下,本王该当如何,不动不对,动亦不对。”
  “确实。太子背后还有一批支持者,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东宫倒台的,所以必然会竭力保全太子。除了让太子表现优良,挽回“”圣心,让太子有功绩外,便是除去威胁者。”
  刘轩道:“殿下您是诸皇子中最聪慧,最得陛下宠爱者,东宫必将殿下视为最大威胁,将魏王府视为眼中钉。所以殿下纵然什么都不做。东宫也不会安心的。”
  “是这个道理,既如此,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做点什么,把太子从东宫掀下去,唯有如此,方式自保之策。”李泰素来自视甚高,对九五之位一直有想法。只恨比李承乾晚生。
  如今李承乾表现不佳,大有自掘坟墓之意。看到希望和机会,李泰自然少不得蠢蠢欲动。毕竟自己在诸皇子中最有才华,且是最得宠爱的嫡次子,如果储位有变,自己无意识最佳候补的皇子,这种事情自然就要用点心思了。
  “太子是陛下所立。若太子并非不肖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陛下不会轻易废黜的,推翻自己的圣旨有损君王威严,而且有玄武门之变在前,在嫡庶长幼方面陛下会格外重视。”刘轩道:“所以任何外在的经营都毫无意义。唯一能动摇东宫的办法便是让太子越发不肖,让陛下和天下人看到太子的不堪,到时候纵然陛下顾虑,也不得不忍痛决断。”
  “说的没错,这样的话,就等若是要利用太子的缺点……可惜我们在东宫没有人,否则……”
  刘轩摇头道:“殿下莫急,不必在东宫安插人,那样若被发觉,反而会留下把柄。至于太子的缺点……属下已经想到一个办法。”
  “快快,说来听听。”李泰听闻,顿时相当迫切。
  刘轩道:“殿下可还记得那些传言?”
  “什么传言?”
  “太子殿下成婚很早,文德皇后在时曾往东宫安排了不少美姬,可是直到今年,太子妃才有身孕生出一子,而其他姬妾从未喜讯。”
  刘轩笑道:“据宫中消息,太子殿下甚少宠幸姬妾,有人揣测是太子妃善妒,或太子有意让太子妃早生嫡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据闻太子妃并不甚受宠爱……太子殿下年方二十出头,正是阳刚火旺之年,却如此这般清心寡欲,不合常理啊!”
  “是呢!”李泰有此嗜好,故而心下清楚,只是魏王府得幸的姬妾不少,但有孕者却寥寥无几,以至于至今膝下唯有李欣一子。御医说是因为自己过于体胖的缘故,但被李泰嗤之以鼻,体胖就生不出孩子?这不胡扯嘛!除了床第间会气喘的些,快些之外,撒种子还不是照旧。
  虽说子嗣不多,但自己至少欲念,床第之事正常,但东宫太子这般表现明显有些不合常理,是以李泰想起了先前的传言。
  刘轩低声道:“恕臣冒昧,先前曾有秘闻称太子殿下喜好与俊美小内侍厮混……”
  宫闱秘闻瞒得住外人,但瞒不住皇室成员,李泰仍旧记得,那是好几年前,确实有过这样的传闻,结果那几个多嘴的内侍宫女全部被处死。
  处死的命令则是由素来温婉贤德的长孙皇后下达,李泰仍旧记得那几日母后脸上冷冷的神情。
  现在想来,母后愤怒只是因为内侍宫女多嘴污蔑太子?以雷霆手段处置,更像是杀人灭口,永远掩饰太子殿下的不良癖好。
  然而这种癖好岂是说改就能改的?东宫多年子嗣不多,便是最好的明证。
  其实龙阳断袖之好本来没什么,魏晋之时在士大夫间甚至是美谈,但到底有违人伦,更不能见诸于世。
  尤其是皇子,一旦被曝光出来,那可就是失德之举,所以对于李泰而言,这是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机会。
  刘轩笑道:“殿下,关于此事,属下早有准备。”
  “哦,对!”李泰猛然想起,去年在洛阳宫时,刘轩曾和他提及此事,只是一直不曾放在心上。
  但刘轩却一直记在心上,到如今已经有所进展。
  “进展如何?”
  刘轩笑道:“属下在民间寻得一名伶人,明明是个男儿,却生的花容月貌,我见犹怜。和那些粗陋的内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太子殿下见到岂能不一见倾心?”
  “是吗?”李泰闻言亦开怀大笑,好似早就忘记了要算计的人是自己的亲哥哥。
  刘轩压低了声音道:“是的,此伶人名叫称心,如今已经送入太常寺,只待找个机会送入东宫,太子殿下自会如意。”(未完待续。)
  ps:  近期工作忙,更新不稳定,见谅。待忙过这几天恢复正常。


第二三五章 东宫策

  长安城里突然热闹起来了,不单单是因为临近年终岁尾,更因为朝堂上的风向。
  借着送年礼,年终相聚共饮的机会,很多官员,世家,不知确切身份的人来往密切。
  原因正是东宫突然的有松动的迹象,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派系,几乎每个官员都在走动,为了抓住机会,为了给自己,给家族谋个好前程。
  东宫的气氛有些沉重,自打那日被皇帝陛下训斥,并宣扬满长安时,东宫就变得有些阴冷。
  内侍宫娥都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惹怒了太子殿下,成为出气筒。
  毕竟太子殿下的脸色比任何时候都阴沉,即便是太子妃抱着皇孙李象前来,亦没见到太子露出笑容,完全一反常态。
  好几天都是如此,直到某一日,城阳公主驸马杜荷带着几个人来到东宫劝解,李承乾的情绪才有所好转。
  “殿下莫急,情况没那么糟糕。”杜荷沉声劝解,有城阳公主这桩婚事为基础,舅婿俩关系颇为亲密。因为杜如晦去世比较早,杜家的处境算不上格外好,李承乾没少照应,尤其是杜荷这个次子。
  为此杜荷少不得感恩戴德,毕竟太子是嫡长子,是大唐未来的主人,和太子搞好关系,将来对杜家,对自己都是大有好处的。杜荷隐约还有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将来也能成为长孙无忌那样权倾朝野的国舅,和李承乾相得益彰,名垂青史。
  想法是好的,但实现则遥遥无期,尤其是当前情形下,李承乾突然遭遇波折,是谁也不曾料到的。
  不过杜荷并不惊慌,也没有多余的选择。这些年他与李承乾走的太近,乃众所周知之事,在东宫的投资也不少,已经没机会另择他人了。
  再者,毕竟只是小事,皇帝又没说要废太子,眼下很多人都显得过于激动,危言耸听了。
  李承乾摇头道:“可旁人不这样想啊,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现在长安城里有不少人都蠢蠢欲动。好似认定了孤这东宫会倒似的。”
  “殿下言重了,陛下只是对殿下严厉了些罢了!”杜荷道;“殿下是太子,也是嫡长子,陛下寄予厚望,难免要求严苛一些,也是可以的理解的。
  就好比我家,当初父亲对我多有宠溺,但对大哥就相对严厉,想来是同样的道理。不管怎么说。殿下是嫡长子,为储君多年,并无过错,没什么大事。
  况且殿下已有嫡子。江山传承,后继有人的,陛下疼爱皇孙,岂能弃殿下于不顾?”
  “但愿如此!”李承乾轻轻点头。但心情还是略微有些沉重。
  “殿下宽心!”同行而来的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轻声劝慰。
  “嗯!”李承乾道:“当此之时,孤这东宫虽然没有墙倒众人推,却也是门可罗雀。你们能来也算是殊为难得。
  你们的好,孤会记在心上的,来日若孤能顺利承袭大宝,必不会亏待你们。”
  “殿下是储君,江山承袭乃是天定,必然。”几人顿时有些激动,某种程度上这算是李承乾的一种许诺。只要他们想办法将李承乾推上去,不,主要储君之位安然无恙,将来得到的回报绝对不会少,乃是当之无愧的从龙之功。
  堪比当日的秦王府十八学士,玄武门九将一样,如果一切按照预想发展,来日的地位与今日的房玄龄、长孙无忌无甚差别。
  这样的许诺,这样的愿景着实诱人,岂能不为太子拼死效命?
  “陛下此举,想必只是警示磨砺太子殿下,但有人小心却懂自以为良机,蠢蠢欲动,经不住就会有些什么不利于东宫的举措,需要防范啊!”
  与杜荷一起来的勋贵子弟赵节小声提醒,一句话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说到了众人心坎里想说却不大好说的话。
  不过这种话一旦说开了,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李安俨道:“如今长安城中风声鹤唳,有人蠢蠢欲动,自然也就图谋不轨,恐怕有人要对东宫不利,不得不防。”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人暗害,不择手段,轻易防备不住,与其被迫防守,还不如主动出击,清扫威胁。”显而易见,赵节是属于激进派的人物,想法和做法都比较主动激烈。
  “话虽如此,但是太子殿下本是储君,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轻易出手反而给人落下口实,于名望不利。”
  李安俨反对道:“所以当此之时,静观其变,按兵不动才是关键。东宫谨慎,太子殿下无过,旁人也就挑不出错,纵心怀不轨,亦无计可施。
  太子殿下乃是陛下嫡长子,国之储君,顺应天命,谁若动妄念,那就是逆天而行,我总觉得,当此之时,谁要是不安分,谁就会倒霉,反而得不偿失。”
  “有道理。”杜荷轻声道:“殿下这些日子修身养性为宜,莫要着急,默默观察便是。其实此番之事并不见得完全是坏事,也好趁机看看我大唐有多少魑魅魍魉,殿下心中也好有数,将来都是有用得着。”
  “是这个道理!”李安俨和赵节立即附和。
  李承乾亦低声道:“说不错,孤倒是有看看,到底有哪些人对孤不满,生恨意,有哪些人对孤忠心耿耿,心生维护。孤原本不想分彼此的,但现在却不得不论亲疏,世事弄人,无可奈何啊!”
  “殿下放心,我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