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147部分

唐朝败家子-第147部分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次却一反常态,没有任何纠结,爽快地出乎意料,甚至有些反常。
  难道突利失已经控制了薛延陀,控制了他老爹夷男?不应该啊,突利失那小兔崽子纵然机灵,背后有西突厥人撑腰,短期内也不可能将老爹夷男怎样。
  那么这事该怎么解释呢?难道牺牲大度设顶罪是薛延陀一开始就做好的安排?夷男还真是想得开,竟然甘愿放弃儿子的性命,真是……
  当然了,事后夷男应该不会承认这事自己的错过,他只会讲这桩罪过和仇恨算在大唐人身上,成为他日后进攻大唐时的借口。
  总而言之,这回是彻底把夷男、薛延陀给得罪了,这支草原部族终究不安生,他们迟早都要和大唐来一次决战。
  暂时并无战事,所以众人也就能安心离开灵州返回长安了。
  在离开灵州的前一天,江夏郡王李道宗突然来到驿馆,找到了谢逸。
  “逍遥啊,得麻烦你件事。”
  谢逸微微诧异,欠身道:“王爷尽管吩咐。”
  “是这样,年关将近,本王自然是回不了长安了,本来打算让一双儿女回去陪他们母亲的。不曾想景桓见灵州军务繁忙,要留下来帮本王,便只有安宁一人返回长安了。”
  李道宗道:“安宁一人上路,纵有侍卫跟随,本王也不太放心,所以打算让他和你们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未完待续。。)


第二二六章 嫁得长安如意郎

  又是一年新年将至,谢逸不禁感叹时间过的好快。
  刚刚到大唐时才是贞观十一年,转眼间马上就贞观十四年了。
  两年多一晃而过,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干过的事情不少,但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成就似乎也算不上。
  现在也顾不得太多,套用后世的说法,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离家已经数月,着实想念家中娇妻幼妹,是时候该回家了。
  江夏郡王李道宗要求他女儿金城郡主李安宁同行,对此谢逸当然不会反对。
  经历过草原上的凶险之后,谢逸很能理解李道宗的考虑,为人父母为孩子安全担心完全是情理之中。
  虽说李安宁有王府的侍从护卫随行,但有过上次对李家兄妹的行刺之后,李道宗似乎也
  不怎么放心,与使团大队而行更为妥当。尤其是见识过夜北等谢家护卫的实力之后,觉得分外安全。
  对于这个英姿飒爽的小郡主,谢逸倒也喜欢,有她一路同行倒也颇多乐趣。
  只是让一个女孩子与一群男人同行当真好吗?但既然江夏郡王本人都不在意,那别人自然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更何况本就光明磊落,何必庸人自扰?
  与此同时还有个好消息传来,那些假扮自己,引开追兵的属下平安回来了,他们逃过了薛延陀人的追捕。
  当真是意外之喜啊,尽管之前一直抱着希望,但心底里更多还是忐忑不安,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没想到,现实给了一个极好的惊喜。
  不过一个疑问也随之产生,据那些掩护的属下讲。当时他们本来已经被薛延陀人追上,身陷重围,却不想有人出面相助。
  有人相助自然是好,但相助之人是谁呢?
  路遇不平,侠客相助的说法只存在于演义之中,更何况并非中原市井。而是北国草原,出动的还是大队的骑士。
  这些人的出现很突然,身份也不得而知,但既然愿意相助,至少是善意的。或许是大唐的朋友,或者想成为大唐朋友的人,抑或是有求于大唐的人。
  人情这东西,既然欠下了就要认账。在任何方面,谢逸从来不是一个赖账的人。
  不管是什么人。既有恩于自己,那么将来肯定要寻个机会来报答的,还上这个人情。
  ……
  心中最后一个悬着的大石头落地了,谢逸再无担心。
  加上又是久别回家,自然归心似箭,一路上心情也是极好的。
  “谢学士,你似乎很开心?”路上金城郡主李安宁笑问道。
  谢逸笑道:“得悉挂念之人平安无事,加归家之情迫切。心情自然是不错的。”
  李安宁道:“认识你许久了,第一次见你神情如此轻松。”
  “是吗?”谢逸不免诧异。这种事他向来没有留意过。
  “对啊,头一回在灵州见到你,你貌似从容,但表情里却隐约有些凝重。”李安宁道:“前些日子你从草原回来,看似放松,但还是有些低沉。时常皱眉,直到今天,眉头才彻底舒展开来。”
  谢逸恍然,头一次到灵州时出使薛延陀之前,前路未可知。任务艰巨,自然比较凝重。前几日好不容易从薛延陀回来,虽说是劫后余生,但当时情形依旧险恶,薛延陀局势尚不明朗,一群忠诚的属下安危不知,确实悬心。
  或许真是愁眉不展,自己没有在意,但没有逃过李安宁细心的观察,尤其是前后反差甚大。
  “诚如郡主所言,难得如此轻快。”
  李安宁笑道:“是不是还有快要见到郑夫人的缘故?”
  谢逸没想到小郡主会这般打趣,笑道:“亦诚如郡主所言,离别日久,自然想念。”
  “看来果如传言,谢学士遇郑夫人赶紧甚笃啊!”李安宁一边说,一遍打趣。
  “嗯,没错,我们感情确实很好……”
  李安宁道:“我几年前有幸见过郑夫人,你们确实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让人羡慕的紧。”
  谢逸笑道:“郡主这是在为令兄惋惜?还是自己羡慕啊?”
  “家兄过去……现在已经放下了,还请谢学士莫要再介意。”李安宁道:“至于我……神仙眷侣,佳偶天成,谁不羡慕?”
  谢逸当即道:“郡主不必羡慕,等两年,王爷定会给郡主定一门好亲事,寻个好夫婿。”
  “父王当有此心,可惜他做不了主……”很意外,听到这个话题,小郡主竟然不是害羞,而是一种难掩的失望和担忧。
  “郡主这是……”谢逸难免有些不解。
  李安宁摇头叹道:“这辈子想要寻个好夫人恐怕是难了……”
  “此话怎讲?郡主姿容上佳,乃是王府千金,出身高贵,来日定能觅得良配。”
  听到谢逸的话,李安宁的表情更加低沉,轻轻摇头,沉吟道:“就是因为这个出身,貌似高贵,但实际上却……”
  见谢逸脸上又迷惘神色,李安宁轻声道:“安宁除了是郡主,还有一重身份,那便是宗女!”
  提到宗女两个字,谢逸心中默然一动,想到了两个字,难怪……
  李安宁续道:“古来和亲嫁公主,可有一个是帝祚皇女?没有,都是宗室之女。汉之解忧公主、前隋的义成公主,本朝的弘化公主皆是如此。
  皇帝哪里舍得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最终倒霉的只能是我们这些宗室之女,顶着公主的封号,远去他乡异国,孤苦一生。”
  谢逸心中一凛,这话说的倒是一点不错,从汉到唐,和亲周边不足的事情时常有,嫁出去的大都是宗室之女。
  李安宁似乎也有这般担心,担心成为和亲人选,事实上他们的婚事确实由不得自己,而是由皇帝亲自赐婚,作为政治筹码。
  谢逸劝道:“和亲终是少数,郡主未必会交此运,还是莫要担心。”
  “但愿吧!”李安宁悠悠道:“开国之初,宗室本就不多,宗女更少,但愿这两年朝廷不要有和亲,让我顺利出嫁。不说嫁得如意郎了,只要能嫁在中原,留在长安,安宁便千百个乐意了。”
  看到小郡主略微有些凄苦的神色,谢逸安慰道:“郡主放心好了,不会的,郡主绝对不会和亲,肯定能嫁得长安如意郎。”(未完待续。。)


第二二七章 谢郎归

  史书留笔的“和亲”盛事不少,往往被赋予很浓重的历史意义。
  从后世来看,或许如此吧!
  但当时的情景,恐怕不尽然,如果在军事和政治上能折服对方,何须用一个柔弱女子去笼络?
  历史上的宋朝虽然软弱,但一直引以为傲的便是从来不曾嫁公主和亲异邦。
  “和亲”之举,伤害的最大的便是公主本人。
  册封为公主,嫁过去便为王后,貌似尊贵,但其中凄苦只有公主们自己知道。
  毕竟是远嫁他乡,毕竟邦国地域不同,汉家璀璨文明教导出来的淑女未必能适应草原生活,生活往往不如意。
  “和亲”想要嫁得如意郎更是难上加难,往往对方的君王都已年老,老夫少妻本就委屈。待君王去世,按照草原风俗还得下嫁其继子,何其悲哉?
  总而言之,和亲的公主大都不如意,幸福者凤毛菱角,偶尔的一对也是小说演义与影视剧编造出来的。纯粹的政治婚姻,何来恩爱幸福之说?
  所以李安宁不愿意和亲也在情理之中,但她的宗女身份却很敏感,风险很大。尤其是婚事由不得自己,也由不得父母,更让她不安。
  谢逸自然少不得安慰,却也不全是安慰。
  如果没有记错,唐太宗世是有几次和亲,但弘化公主已经嫁去吐谷浑;眼下如此局势,薛延陀的求婚肯定是不了了之了。
  唯一一个便是西边的吐蕃了,文成公主进藏这回事太著名,谢逸自然不会忘记。
  文成公主也是宗室女是肯定的,但是哪家王府的宗女就不知道了,从封号来看和李安宁没什么关系。
  所以这和亲之事应该落不到她头上,所以信誓旦旦地笃定,李安宁肯定可以嫁得长安如意郎。
  但小郡主却没有这么乐观。只是淡淡道:“借谢学士吉言,但愿如此。对了,听说贵府商行有不少新奇物事,待回到长安,定要去采买一二给亲友为贺礼。”
  “郡主到访便是小店铺贵宾,定会好生接待。”谢逸道:“当然了,如果郡主不便出面,尽可以去找丽琬,店中生意都是丽琬在打理。”
  “真的吗?若能得见郑夫人风华,倒是安宁的荣幸。”言笑之间。李安宁很是开心。
  就这样,一路有说有笑,终于在寒冬腊月度过了渭水。
  归心似箭,策马狂奔,故而比预期早了两三日。
  傍晚,在长安城门关闭前的最后一刻钟,谢逸打马入城。狄知逊紧随其后,金城郡主李安宁则在侍卫的护送下返回江夏郡王府。
  从龙首原入城,穿街过巷。经朱雀大街终于回到安业坊的淮阳县伯府。门房瞧见一行快马在门口停下,以为是有客人到访,正要前去迎接,没想到为首的男子已经大踏步进门。
  谁这么没礼貌啊?门房刚要上前拦着。但看到那张微微陌生,却又格外熟悉的面庞时,顿时又惊又喜,险些叫出声来。
  阿郎回来了!
  门房激动无比。想要迅速将此事通报两位夫人,通报全府上下知晓。
  不想谢逸摆摆手,直接阻止了门房。径直进了内宅。门房当然理解,阿郎这是要给两位夫人一个惊喜。所以他很熟悉地避开,前去厨房传递个消息,阿郎回府,自然的准备些精致的吃食,最要紧是备好洗澡的热水。
  ……
  却说内宅之中,因为是冬天之故,热炕早已烧起,外面虽然严寒,内中却温暖如春。
  加之谢逸不在,两人各居一所孤单寂寞,所以郑丽琬也搬了过来,和杜惜君作伴。
  此时两人正坐炕上聊天,主题内容不过是猜测谢逸走到了何处,距离长安还有多远,几日之后便能到长安云云,两人还商量着到时候要去城外迎接谢逸。
  却不想正在说话时,房门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