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淮记事-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两次沉痛地打击,学生们紧急召开了非常任理事国会议,会议一致决定,一定要严肃处理秦老师代课敷衍了事之事,制止这种不良行为的再度发生。还学生们一个安静祥和的课堂氛围。
因此,在第三次秦小西问道学生们她上课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清风班的学生有口一致地说不知道。而明月班的学生们连忙点头说知道。
秦小西一听,乐了:“那知道的同学给不知道的同学说吧,你们交流,你们交流。”
说完秦小西讲义一收,屁癫屁癫地走出教室,心里想着:你们这群兔崽子想和我斗还嫩了点。而留在教室的学生们一付悔不当初的模样,又开始商量起下次战斗的事情。
【礼数篇】
空明是寒山寺的和尚,因此和尚才是他的主业,当老师不过是他的兼职。因此,每当寒山寺有什么活动,或者当和尚和当老师相冲突的时候,秦小西总会让他回寒山寺而自己帮他代课。所幸的是,这种情况虽然有却并不多。
但就是这并不多的情况却使秦小西为难非常。为什么呢?秦小西生在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小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熏陶,是一个爱国的好孩子。可是,总不能把这些搬到奉天朝给人家讲:你们是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是落伍的,是要被推翻的。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吧!
不过,秦小西毕竟是秦小西,左思右想,竟然也被她想出了办法。
“同学们好!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课是讲什么吗?”秦小西笑眯眯地问道。
底下的一群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耷拉着脑袋不愿说话,害怕又上当了。
秦小西见大家不说话,倒也不生气:“今天的课,我想出个题目考考大家。”
学生们一听有题目,顿时抬起头看着秦小西。只见秦小西眼睛弯得像月牙:“这个题目就是:一加一等于几?”
话音当落,学生们呆了,不是礼数课吗?怎么改上数学啦?不过想归想,大家却不敢表现出吃惊的模样,害怕秦小西一生气又跑了。
“先生,一加一等于二吧。”一群学生互相看了看,终于胡斐开口回答到。
“错。”秦小西笑着说,一点也没生气,反而隐隐有些高兴。
“啥?一加一不等于二?”“我没听说过一加一能等于其他的啊!”“莫非先生和我们开玩笑?”
学生们一听立刻讨论起来,安静的教室顿时炸开了花。秦小西看到大家闹成一锅粥,也不生气,而是看到大家讨论了许久,才清了清喉咙说道:“大家听我说!”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一片安静。秦小西满意的点点头:“礼是我们奉天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奉天各项制度的体现,是维护我们法制和伦理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但是了,如果一昧的拘于礼节,或者说死守礼节也是不好的。”
学生们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一时之间竟然听愣了去。
“正如同我问你们,一加一等于几?你们肯定会说等于二。但是通常情况并不代表绝对情况!比如说,我给梦云一个苹果,之后又给你一个苹果,那么你有几个苹果呢?”
“两个。”徐梦云回答道。
“没错,通常情况下是两个。但是如果你手里本来就有两个苹果,而此时我问的是你手里有几个苹果,并没有问你我给了你几个苹果。那么你回答两个就是错误的!”
“啊!对啊,这样说也有道理。”“恩,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呢?”“听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啊!”学生们一听,又讨论起来。
“同理而言。礼是我们所必须要遵守的。但并不是绝对。比如说李朝东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打了向以南一下,我觉得向以南就绝对有权利在确定自己没有过错的前提和李朝东理论wωw奇Qìsuu書còm网,而不是被打了左脸又把右脸送上去打。”
“可是先生没这么教过啊!”一个学员说道。
“先生没教过就不知道变通了吗?那先生不也没教过你们上课睡觉,不也有的学员上课睡觉吗?”秦小西话音刚落。教室里笑成一片。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一加一等于几?我说等于三,你们信吗?”
“……不太可能吧……”
“比如,张三的父亲遇到张三的母亲,是两个人吧,可是他们又生下了张三便是三个人了啊!”
“原来如此啊……”
“一加一也可以等于一。比如我有一堆苹果,梦云又给了我一堆苹果,合在一起,我就有了一大堆苹果!”
“是这么回事……”
秦小西看了看恍然大悟的学生:“因此啊,做人必须守礼,守礼知节方才能使他人服于自己。但做人也不可守死礼。需知人是活的,礼是死的。知道变通才可以随机应变成就事业。好了,本次课就到处为止,你们自习吧”
【书文篇】
空空老人是奉天朝的一位大家。而自古以来大文化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有怪癖。我们的空空老人当然也不可豁免。你若要闻空空老人的怪癖是什么?说来也有些不方便。不过既然四下无人,也可以告知于你。空空老人常常会梦游!
其实梦游也没什么。这世界上梦游的人千千万万也不差空空老人这一个。只要没有梦到提把菜刀看西瓜,咱也可以接受。可是,空空老人常常梦游到不知去向就给小西带了一些麻烦。有的时候,一夜过去,空空老人的床上没了人影,过了一天才看到他灰头土脸的跑回来说,一觉醒来竟然被人搬到了某某家的猪圈或者某某家的鱼塘旁边,等等等等。
随着日子慢慢过去,秦小西等人对空空老人的凭空消失,也从惊讶着急到了不痛不痒。每次空空老人一失踪,秦小西就拿上了讲义,自觉到教室里上课。说到此,再透露一个秘密,小西老师的讲义其实永远都是空白的。
话说这天,空空老人又不翼而飞,估计又是梦游到追猪或者骑鹅去了。秦小西只得临危受命,走到教室代课。而学生们看见又小西出来,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今天,我给大家出个谜语,大家猜猜。”秦小西坐在椅子上说,“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九兔子说,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这是什么谜语啊?”有的学生问道。
“这是一桩密谋杀兔案件。”秦小西摆了摆手笑道。
“啊!”闻言,学生们下巴掉了一地。
秦小西见大家惊讶的样子,心情似乎很好:
“我也不考大家了。把这段话分析给大家听听:
首先,兔子也是有阶层的。大兔子显然是老大,老大病了就要不惜一切的去治,甚至牺牲一只兔子。
病的是大兔子,五兔子却在这个时候突然死了。很可能是被做了药引。
买药在有时候并不是真正地买药,而是一句黑话。因为有的时候,做药是需要药引的。所以这里的买药如果理解成杀掉做药引的兔子就比较好解释了,也就是三兔子其实是杀手。
大兔子看病显然是要有大夫去看的,在这个时候大夫的话很重要,大夫说要杀了某人做药引,大兔子一定照做。而二兔子就是这个大夫。五兔子就是药引。
由此看来,二兔子借刀杀五兔子的可能性最大。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呢?很可能是情杀,为了一只母兔子。那谁是母兔子呢?
想一下,女人好哭,所以痛哭的九兔子就是母兔。它显然知道了真相才才哭的,因为它喜欢的是五兔子。
‘六兔子’抬显然是病句,一只兔子怎么抬呢?它显然是被抬。因为它也死了。而抬它的一个挖坑,一个埋。没错,抬它来的就是七兔子和八兔子。
六兔子是被七兔子和八兔子杀的吗?不是它是被三兔子杀的。因为五兔子和六兔子师兄弟,斩草要除根。
分析到这里,一切仿佛水落石出。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十兔子。它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故事中?难道仅仅是为了引出九兔子的一句话吗?错了,这是一个有预谋的杀兔案。而且十兔子才是这个案件的主谋,其他兔子都是他全盘计划中的一个棋子,案发的过程大致如下:
十兔子喜欢心有所属的九兔子。
五兔子和九兔子是情人。
十兔子十分的嫉妒,想要得到九兔子。
十兔子是大兔子最信任的兔子。并且对大兔子周围这些兔子的关系了若指掌。
五兔子也是大兔子的爱将,十兔子没办法随意处置。
二兔子是十兔子的亲信。
十兔子让二兔子给大兔子下了慢性毒药,接下来的一切就发生了。”
“可是这个故事和我们的课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声音怯怯地响起。
“行文要有创新意识,要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对于前人的文字我们应该学习,但不能墨守陈规。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又离奇,但又有多少人由此推想过呢?”秦小西收拾好一片空白的讲义,“大家好好想想吧,先自习。”
说完秦小西如释重负般,迈着轻快的脚步转身走出教室门,以致于没有看见身后望北紧紧盯着她身影的眼和向以南若有所思的脸。
【武术篇】和【音律篇】
其实秦小西老师一直很想带武术课和音律课。可是由于赵大顺和花容害怕被赵大叔骂,被王婶儿剥夺吃饭的权利和被何伯赶出家门,因此他们两人从来不敢逃课。而小西就算心心念念却从来没有带过这两节课的经验。
为此小西曾对他们下过五次泻药,七次迷药,九次麻药。可这两人却生得怪异,无论小西怎么下药,却抱着死也要死在课堂上的意志,从不临阵脱逃。他们对于教育深深的热爱,感动得小西热泪盈眶,从此打消了代课的念头。而小西有所不知的是,站在教室里慷慨激昂的两人,心里想的却始终是王婶儿做的红烧鸡腿而已。
海棠烟雨
梅雨时节,雨水淅淅沥沥洒落人间,小溪旁的一排排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
苏轼曾言:“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而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皆是称赞海棠的美丽。
微风抚过,片片海棠花瓣伴着细雨散落溪水之中,顺着涓涓溪流而下。鱼儿们在其中悠然自得,时不时浮出水面打量着一叶水中横舟。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一阵清朗的歌声自随波逐流的溪涧小舟上传来,引得偶然划过天际的白鹭也不禁飞落下来仔细聆听。只见一根细绳将小舟的一头系在岸边的古树上,另一头覆有乌蓬,船桨被随意丢在篷内。一个身着青灰布衣的青年斜躺在船上,一顶草帽遮住脸庞。旁边一支鱼竿插在甲板上,也不知鱼饵早已被吃净多少。
“这是什么曲?”一个声音自自乌蓬内传出,音色清澈温和。
“这是《越人曲》。相传东方的某个国度有一个士族子弟鄂君子晰。一日,子晰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她的家乡话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后来有人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诗,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