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棚子里的人一看张三等人,知道牙人带了雇主过来,李四进去后,清了清嗓子,按照和张三商定好的价钱开始喊到:“我们京城义兴和记要招账房两个和私塾先生一个,给月钱五贯,要求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家中有妻儿老小的优先考虑,并给予老小安置。有的愿意的请到外边等候。”
听到这样的条件价格和干的活,屋子里符合条件的人出来了八个。
张三看没有人再出来,就点头说道:“好的各位请了,我这里有一张纸。”
说着张三从袖子里拿出刚刚在牙人哪里画的一张纸。
跟大家展示了一下说道:“纸上面有十个符号,现在这个代表一,这个代表二……这个代表零,这是加,这个为减。现在给各位半刻钟的时间记住这十二个符号,等会我会用这些符号来出题相加或相减,先答对的可以留下。”
………………………………
第六十八章 在下胡歌字彦斌!
这些人相互看看,摸不清张三这是搞什么,但是为了饭碗大家还是努力的记忆着。
其实张三就是准备用阿拉伯数字记账,给孩子们教教拼音,所以张三想选的老师最起码要接受新东西快。
半刻钟一到,张三收回纸张,开始拿着树枝开始在地上画了一个5+4问道:“这个等于多少。”
这些书生转到张三这边,看了看开始比对着思考着。
人群中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说道:“九。”
张三又问道:“能否写出。”
那青年上来,结果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的画出了9。
张三点点头说道:“好。请问高姓大名。”
那青年说道:“不敢,不敢,在下姓胡名歌,草字彦斌。”
张三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即叫胡歌,又叫胡彦斌的家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胡歌看着张三的表情不知道怎么听到自己的名字这么大反应。奇怪的问道:“怎么有问题么?”
张三反应过来说到:“没什么,那个胡歌,彦斌啊,你家还有什么人么?”
胡歌说道:“有家母胡李氏,小弟胡军八岁。”
张三只好心里吐槽,行,你牛!张三说道:“好,你先等候等下我们签订契约。”
接着张三又用这个方法招募了两个账房,一个叫李成,一个叫顾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这些城外的人市,一般都是外地的难民。而内城南城靠近国子监和太学那边才是读书人汇聚之所,很多读书准备参见科举的,都会到那边的牙行里谋职。
虽然那边也有贫寒困顿的,但是那边的学子大多都是高傲的。道理很简单,大宋考科举是有学历要求的。
先要秀才,举人最后才能来京城考试,所以南城大多都是举人。举人是什么?举人是老爷。
到时看到张三这座小庙,人家根本就不肯屈就。或者到时拿大,指责你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张口孔孟之道,闭口圣人之学。烦也烦死。
城外这些就不一样了,这些跟随难民来的,有本事的都去南城了,这边剩下的就是那些不行的了。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不都去南城,呵呵,人家举人老爷都一大把在找工作,你这破秀才,还有没有功名的谁稀罕啊。
当然城外倒不是只有这一个人市,但是张三用不了这么多人。还去其他地方干什么?
张三找来牙人,带着他们去签订契约,大概就是工期三年,张三按月支付不低于每月五贯的酬劳,双方不得反悔,否者十倍赔偿之类云云。
牙行出具保书,只是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官府中派来一个押司官,众人的契约保书都要拿给他验看,确认没有问题,他在上面签字盖上印鉴。
只是正奇怪着,牙人看张三不懂,就跟他说道:“大官人可能不知,开封府大老爷仁义,为了解决这些难民生计,特规定凡是来此雇工。凭契约和牙行保书,由这位大人签字,到时可折半减免税款。也就是您拿着这三个契约,每月都可以抵消七贯半的税款。”
张三听着明白过来,把契约放在身上,带着这三个人去接了他们的家人。一行十多人浩浩荡荡的奔着显宁寺而去。
为了教书方便,张三又租了一个小院,都安顿好之后,张三立刻让照看孩子的夫人把六岁以上的都交给胡歌带着先在那边的院子里识字。又安排一个带孩子的妇人帮着一起照看。
安排好这边之后,张三带着剩余两个账房去摊子那边,找到杨大嫂开始交接账务。
这样一直忙到晚上人少的时候,杨泰把二十个兄弟叫到一起,跟他们说了,今天的人员调动安排,大家对这些也不懂,也就没有意见。至于十六香的事,本来就是张三自己发明,张三自己做,他们也没有意见。
接着张三告诉大家自己请了一个先生教孩子们识字,如果谁家里有小孩愿意来学的,亦可以一并送来。
大家听了都很高兴,虽说这些闲汉大多数都没有成家,但是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孩子,再说现在有钱了,当然媳妇也就不远了。
昨晚分完钱后,就有两三家人张罗着要找人说媒呢。
张三这边安排好,那边难民们回去得知自己的孩子开始学习认字,都对张三感激不已,并不停的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
第二日,张三起了个早,起来时天刚刚亮,看见院子里空无一人,才想起,吴德才被自己安排去找房子了。杨泰夫妇被安排去教书。他们都早早的去忙了。
张三实在无聊,想回去睡又觉得睡不着了,都怪昨天睡得太早。以前张三也是个夜猫子,从来没有十二点之前睡过。
现在的张三天一黑只有躲在屋里,看着台灯发呆,吴德才和杨泰夫妇回来之后,张三不能因为自己睡不着就不让人家休息,只有吹灯睡觉,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没办法张三就洗漱一下,站着抖胳膊抖抖腿,开始打起太极拳来。
张三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觉得肚子饿了,张三才停下,看看天色,都快八九点了。
张三一转头看到门口一个人影,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张一菲提着食盒站在那里。
一菲看张三打完拳了就说道:“三哥,吃饭了。”
张三点点头,去拿一菲的食盒,放到屋里的桌子上,打开一看,是一盘蒸饺,一碗鸡蛋汤。
张三把它们难出来就开始吃了起来,张三吃着吃着有种回到未来的感觉,这蒸饺做的味道已经跟后世相差无几了。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的馅料没有后世的刺鼻的猪肉精味道。
张三看着一菲奇怪的问道:“你怎么没有去上课?”
一菲说道:“今天上午杨大嫂教女红,大嫂怕你起来没饭吃,就让我过来给你送饭。”
张三点点头说道:“恩,你回去告诉杨大嫂,以后不用给我送饭,我起来之后会去摊子那边自己吃饭的。你也要好好学习,要多认识字,还要学算术,将来好跟杨大嫂一样算账。”
一菲奇怪的问道:“是杨大嫂教我们算术么?”
张三点头说道:“是……,不是……。”
张三正想顺嘴说,但是昨天自己已经决定自己教了,就停下来说道:“恩,是我教。”
一菲闪着大眼睛问道:“您教?”
张三笑笑说道:“怎么?觉得三哥不会算术啊。”
………………………………
第六十九章 炎黄算术
一菲听到张三说由他自己教数学,很是惊讶,当张三问一菲是不是不相信,一菲立刻摇头,想想又不对,又开始连连点头。
张三想起自己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教自己一遍遍的念,一遍遍的写。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教这些孩子们。
张三看着摇头晃脑的小丫头说道:“好了,你先回去,一会三哥去摊子那边转一圈,就去给你们上算术课。”
一菲点头说道:“哦。”然后就出去了。
张三吃完饭把食盒拿着去了摊位这边,转了一圈,看看没什么事情,就叫上两个账房一起去上课了。
至于为什么要教账房,他们也需要学习新的数字。
张三来到之后,看到这边有三十多个男孩子在跟胡歌学识字。有二十多个女孩子在跟杨家大嫂学习刺绣。
张三过来也不知道是几点,就叫大家停下孩子们休息,把胡歌,杨泰杨大嫂叫过来说道:“以后这边要备上些香,以后每上四分之三炷香的课,就休息四分之一炷香,为一节课。
以后凡是在这边住的卯时起床,卯时二刻开始读书,早上晨读一炷半香时间,吃饭休息一炷香时间,上午上四节课,”下午未时五刻开始上课上三节课。
不住这边的孩子早上辰时五刻前必须到这边上课。下午未时五刻前到这上课。”
接着张三让他们三个一起制定一个上课的计划,今年要教会孩子什么,然后怎么教,每天教些什么。
还有就是既要教识字,又要教背书,要背前人的著名文章,还要给他们开设故事课,通过讲故事教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算学,音乐,还有锻炼身体。
张三看着他们一时有些接受不了这么多,就说道:“那现在先这样,晚上你们都到我那边,我们在仔细说说。”
看孩子们休息的差不多了,张三开始让大家集中到一个屋子里,点上香开始给大家上课。
张三想了想也不知道该怎么讲,还好见得老师也多了,听的课也多了。
张三开始说道:“首先大家要明白算术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数字的方法。那么算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习算术又有什么用呢?我来告诉你们,非常有用,往大了说,一国执宰,需要知道一年税入,需要算术,国家打仗想知道需要多少兵力,需要算术,一个地方官员想知道自己治下有多少田亩,需要算术,一个将军想知道自己的军队一月需要多少粮草需要算术。一个商人想卖东西需要算术,一个农民交农税,需要算术。所以算术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算术,不会算术的人就活不明白,永远是个糊涂蛋!”
张三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还有这些大人,都听的很明白,但是小孩子确不明白,但是也知道张三说的很重要。
张三接着说道:“我要交给大家的算术是我的老师根据古书记载已经失传的算法和西域天竺的算法结合的算术,我的老师将其命名为“炎黄算术”,既然是秘传,所以不得到我的允许,谁也不能传给其他人。”
大家一听这算术有如此来历,都开始仔细倾听。张三所说的炎黄算术,就是现代算术了,反正名字随便起,大家谁拳头大,谁说的算呗。
接着张三把0到9十个数字写到墙上,开始逐个教学。这事情说着简单,但是想要学会确不是一朝一夕的,还好胡歌接受的比较快,张三不可能每天泡在这边教书,所以这九个数字,张三打算让胡歌代替自己教。等都学会了,自己再来教其他的。
张三一边带着大家一边读一边讲解着数字的意思,写法还有几像什么。
直到时间到了,张三宣布下课,张三叫过胡歌安排他以后教这些还是学会读写这些数字,学好后自己再来教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