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这些人要是回去之后更能宣传琉球的强大和繁华,所以赦免了也不怕他们跑了。
这些士兵只需要学会琉球的各项政策,还有参观一遍琉球的移民安置情况就能获得自由,当然张三是不发放回家路费的,想要回去的得自己挣钱购买船票。
而不想回去的,政府立刻分给土地和口粮,并且免费帮他寄信回乡邀请家人免费乘船前来,挣一张船票需要一到两个月,张三也是希望通过这一两个月让这些人更加深入的了解琉球,说不定就不愿意走了呢。
晚上张三在王宫接见元祐党人,今年四月左右,刚刚在东京没有过多久舒服日子的苏轼又悲剧了,赵佶和蔡京童贯等人下令禁止元祐学术。
下令将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马渭等元祐党人的文集、著作、诗集等的印板全部焚毁,禁止流传,还有各地活字印刷书馆不得印刷此类文集,抓住就关停。
赵佶又下令说元祐学说为邪说诐行、非议先圣之书,对叙述元祐学术政事的书籍一律不能用来教授学生,违反者驱逐出学校。
之后蔡京等人又觉得不过瘾,怂恿赵佶又下诏禁止宣传元祐时曾任馆职的程颐的学术思想,对其著作令本路监司认真清查。各地要认真检查举报以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决不宽赦。程颐不得已迁居龙门,停止授徒讲学。
对于这些反对改革的党派张三也是不怎么感冒的,但是这些人名气大啊,张三现在又没有著名文人投靠,只能采用这种千斤买马古的策略了。
这批人里面张三最重视的是苏轼和程颐,一个是著名大诗人,他的诗的传唱度太广了,在大宋可谓是妇孺皆知,还有一个就是程颐了,这家伙号称是理学大家,教了很多徒弟。
把他们请来张三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咱这全都是新的,你反对改革,也反对不到我头上,因为我又不给你官做,这些人张三打算让他们在大学里一人开一门课,这样也祸害不了多少人。
淡水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藏书种类最多的图书馆,仅仅又此一项,张三就有信心留住这些人,何况也只有琉球允许他们传播自己的学术。
………………………………
发错了不要看
一面对这样的情况,张三只好采用一种笨办法,那就是把两边参合到一起,让他们再也分不出彼此那么就不会再出现被区别对待的事情了。
正好这次扬州战役表现好的将领需要升迁,干脆一并解决了,于是张三开始从琉球岛开始每个部队抽调三分之一然后填充进去三分之一的义务兵,然后把抽调出来的三分之一混编在填充三分之一的义务兵组成新的团。
这样每个小队都添上一到两个新兵,这样大家就没有办法区分了吧,因为怕引起不稳定,所以先从琉球开始分批整编,计划用半年左右完成所有部队的编组,这样一来陆军就扩充成了三十个团十五万人。
除了军改之外,张三还要给各级军官上课,讲如何打新型战争,还有后勤管理技巧,先进的作战理念等等,还有就是健全四总部。
张三虽然模仿了四总部,但是张三毕竟没有在里面干过,不过是结合各个和自己的理解拼凑出来的,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运行,尤其是战争的考验之后,张三也渐渐的摸到了一些门道。
其中参谋部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增加绘图人员的数量,参谋很多时候都需要图上作业纸上谈兵,所以有一张清楚的地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是地图不够清晰,那么就可能导致部队走错路,错过交战时机,甚至输掉战争。
张三看过很多历史,很多书上介绍过绘图,但是真的面对战争的时候,张三才发现,原来绘图是如此的重要,以前张三会在商队中安排绘图人员,特别是威远镖局里的镖师都在绘制自己走过的路的地图。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地图是远远不够的,张三想起以前在哪篇文章上说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前,已经掌握了精细的中国地图,不仅知道每一条路,甚至是每一个村庄每一口井的位置都知道。
张三现在才觉得,原来这个真的不只是说说,这段时间不要说陆上地图,就是海图都没有一份像样的,张三的战舰就有一艘在福州外海搁浅了,要不是同行的船只帮忙拖走,那条船就成了首个被宋军俘虏的船只了。
所以参谋部地图部门要重点加强,现阶段海军主要负责绘制自己防区内的海图,陆军则要派出绘图人员深入大宋腹地绘制地图,当然还有高丽和北越也要绘制。
更远期的目标是绘制东北女真活动地区、辽国、蒙古等地的地图,反正就是商人走到哪地图就画到哪,这样日积月累之下,参谋部在计算行军和出计策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而清晰的地图也是制作沙盘的关键,张三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在中军大帐里,对着沙盘指挥若定的场面,但是没有地图,没有等高线,没有比例尺,胡乱用泥巴捏一个沙盘那是一点屁用都没有。
还有就是后勤部门,战争的时候,船只使用非常混乱,张三一直待在扬州没有顾得上过问,大家采用的办法竟然是谁抢的归谁使用,结果后勤部运输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很多海军舰队竟然有大量的空闲船只。
好在解决即时没有造成大的事故,但是这也给张三提了个醒,那就是总后勤部要强化战时协调组织能力,所有缴获要统一交由后勤部门统一调配。
还有就是后勤的联动性,还有各部门的协调性,扬州城头大量消耗火油弹的时候,海鲨岛火油弹库存告急,而淡水城库房里的火油弹还躺在库房睡大觉,装备部还在加班加点的生产爆破弹!
总之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一点点的梳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毕竟都是新手,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所以张三也没有过多的苛责大家。
除了这些之外,张三还准备革新军官的教育方式,以前军官教育,一个是练体能,练队列,练纪律。一个是学兵法,纸上推演,地图推演。最后一招就是派到未清理干净的地区去实战等等。
但是这样的训练方法面对着同样有组织有纪律的宋军就显得不那么实用了,所以张三增加了兵棋推演法,就是按照不同的地形、士气、兵种、天气、后勤等等因素模拟对战。
现在也没有计算机,只能依靠人工计算,不过这个东西可以慢慢摸索,张三也不希望大家一次做的多好,只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锻炼大家的指挥能力。
除了兵棋推演之外,还增加了实兵对抗演练,相比于以前的连级规模的对抗,改版之后对抗的双方增加到营级,甚至是团级单位,地形也从单一的校场到几个山头或者是一座城池。
总之这样的更新是希望这些指挥官能更快的掌握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张三更希望他们能从这些对抗中领悟到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
大航海时代
………………………………
第五百零六章检阅海军和送行
第二天一早张三就骑马前往码头,坐船顺流而下到了海军码头,登上自己的新旗舰开始检阅海军舰队,这次接受检阅的除了各个舰队的旗舰之外,还有功勋舰艇。
里面有第一个在登州发射火油弹的,有在杭州湾海战中第一个击沉敌舰的,也有建康城下第一个突入宋军水寨的,还有对倭战役时的一些功勋舰艇。
此次检阅过后,海军也将进行一次调整,成立渤黄舰队主要活动区域为渤海和高丽西侧的黄海,主基地为庙岛群岛,这个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检测辽宋沿海。
然后倭国舰队改为北方舰队,以镇倭岛为主基地,活动区域向北扩展到库页岛地区,并在沿途修建兵站、码头、物资储备站。
向南成立舟山舰队活动区域从山东南部一直到舟山地区南的南薰岛,舟山为主基地,主要控制黄海、长江口、还有杭州湾等地。
之后就是琉球舰队,琉球舰队基地为淡水,负责南薰岛往南一直到东沙群岛的防务,同时琉球还会成立吕宋分舰队,负责吕宋的防务。
南海舰队主基地为西沙,同时设立香港岛北部湾岛和富贵岛三个分基地,控制珠江口、北越和南越地区。这里是下一阶段张三获得粮食的重要渠道所以需要单独成立舰队。
最后就是马六甲舰队了,驻地为婆罗洲,这个是用来争夺马六甲的,所以是重中之重,当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清缴婆罗洲上的土著还有国家。
之后就是另一个重要活动,为探索舰队送行,这支舰队是张三一直想派出的,但是一直也没有机会和迫切的需要,所以一拖再拖。
现在终于建成了两万石的海船,琉球的岛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这段时间的战争,张三也发现了粮食和后勤对战争的制曰。
现在还好,打仗还能抢到粮食,以后的战争恐怕打仗还要救济难民了,所以综合来说,张三觉得是时候去到美洲走一趟了,不说开发哪里,至少也要带回那些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玉米、土豆和番薯作为高产耐旱的优良植物,只要有了这三样,那么以后张三打到哪里,就能迅速的稳定民生,使得百信不仅有足够的粮食吃,还能供应军队所需。
橡胶树也是一种战略资源,现在琉球正在逐步走上机械化的道路,各种加工机械,水力机床正在朝着全面化复杂化推进,但是动力是也只有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几种。
现在大量的奴隶的使用还显示不出这种生产力的瓶颈,但是只要在这样高速发展个一二十年,那么新的动力一定有迫切的需求。
而一颗橡胶树从种下到能割胶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所以张三不可能等到这边需要用橡胶了那边再去美洲找橡胶树,所以这支探索舰队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探索船队有两万石商船两条,一万石东海级战船两条,一万石商船两条,这样六条船,携带海军陆战队一千人,水手一千五百人,还有船匠、木匠、铁匠、矿石专家、医生等等随船人员。
船只会从淡水港出发,到达镇倭岛,然后一路往北到达北海道岛做最后一次补给,沿着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到达美洲,到达美洲之后一队在采集到相应的物品之后立刻返航,另外一路向南一直探索到智利南部。
这次远航除了需要收集的植物之外,遇到金矿、银矿、铜矿也会标记下来为以后的开采做准备,并且遇到印第安人之后尽量保持友好,千万不能让他们看出来将来想抓他们当奴隶。
这次远航一个来回至少需要八个月,所以这样一支队伍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带领,本来闻焕章是很愿意去的,因为张三曾经跟他说过地球是圆的,他非常想亲自求证一下,不过他太忙了,没有时间。
最后选来选去,张三决定派霍廷恩带队前往,作为较早跟随张三的一批人,他老子又掌管着威远镖局,张三对他们一家还是比较信任的,但是他老子的底子太厚,张三也不敢让他在军队离发展太快。
于是这几年霍廷恩先是在义学教书,然后又调任到海军学校,陆军学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