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进害羞的摸摸头,他虽然刚来但是年少风流,父亲又是小地主,跟武松这种穷人家的孩子不同,练武之与吃喝玩乐样样都想尝试。所以听张三问你有点害羞的点头:“满意,谢谢三哥挂念。”
接着张三听霍老爷子介绍威远镖局的情况,又经过半年的发展,威远镖局总算把全国的主要镖路都打通了一遍,江湖上有名有号的山寨也都去拜了山,立了规矩。
只是威远的生意只能到长江而止,长江以南地区多山地,而且汉人不多,所以生意也不多,特别是那些少数民族的村寨很多都要抢掠过往商人的习惯。
那么问题就来了,挨个村寨去拜访显然是不可能的,不去的话就要派出强大的护镖队伍,这显然是不划算的,而且货物被抢之后很多问题和普通山贼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那些人都是比较团结的,张三要是捣毁了一个山寨,那么可能就要面临周围几个甚至是几十个村寨的敌视,所以霍老爷子这次想问一问江南地区的镖路怎么走。
张三仔细的想了想,决定还是沿着官道走一下,主要的道路和城市还是要打通的,至于更细化的道路就分给当地的地头蛇经营,猫有猫路狗有狗路,对于张三来说无解的问题可能对于人家就不是问题了。
还有就是一些不方便走陆路运输的东西完全可以走海路,现在杭州镖局的镖路已经扩展到了琼州,这些沿海省份的经营比起内陆的更加精细。
霍老爷子这次来也问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镖局经营成本的问题,他虽然不管帐,但是并不代表他不看账本,一直以来,张三的高手都在威远镖局挂职,但是很多人确很少在镖局露面。
这一笔支出走镖局的帐一年三四十万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还有就是镖局现在的镖师已经足够镖局运营使用还略有富余,所以霍老爷子请示是不是停止镖师的招募。
张三一直也没有注意这个事情,但是也能理解霍老爷子的意思,霍老爷子除了基本工钱之外他还要拿分成的,所以他当然是希望越省钱越好。
张三想了想现在镖路都打通了,镖局里确实不用有这么多高手坐镇,像一般的护镖任务派一个银牌镖师带队就足够了,贵重的货物直接用一个或者几个金牌镖师护送也就够了。
超一流高手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是每一个山头上都有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防山贼把这些高手留在镖局,所以张三决定年后成立一个功劳计算中心。
然后对功劳进行计算,负责发放各种奖励,而这些超一流高手的工钱,则是在那里就由那里的计算中心计算,毕竟琉球岛的事情还是不适合拿到京城算的。
至于镖局的特别行动队,平时则由一名超一流高手带领训练,真的遇到突发情况再由张三抽调其他高手一起行动,反正张三在京城一直会至少留守两名超一流高手。
还有就是新人的招募也不用停止,张三答应会从镖局里抽调人手安排的其他岗位上,让镖局一直保持足够正常运转的人手,这样霍老爷子就不用担心人多用不完了。
霍老爷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有卸磨杀驴的意思,张三对此到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大头的钱都是张三挣的,没有必要为了这点钱弄得手下不快。
武松和史进都在一边听着,当他们第一次知道,一个超一流高手每年能领到工钱超过一万贯之后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一万贯是什么概念?
晁盖、公孙胜、刘唐、吴用、阮氏三雄、白胜八个人去抢十万贯生辰纲,一人不过能分到一万多贯,为了这一万多贯钱八个人抢劫生辰纲。认为搞了这一笔钱就能一辈子不愁吃喝了。
所以这个价钱张三足以笼络住着些高手为自己办事了,张三也不觉得不划算,这些钱花的值,张三现在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没有这些高手的帮衬是不可能的。
不只是超一流高手的工钱很高,一流高手只要肯努力一年也有至少三千贯的收入,而武松和史进现在都已经达到了一流的水平,但是两个人现在每个月只能领到基本的二百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功劳,所以各种补贴就没有了。
现在他们猛然反应过来,一个月两百贯一年就是两千四百贯了,在东京也够买一个两间房的小院了,何况张三还给他们一人分了一个院子,虽然是在东京城外,但是也是值几百贯。
………………………………
第四百二十一章情报中心扩张
送三人下去休息,接下来回来的就是猴子了,猴子之所以比霍老爷子慢一点,主要是在整理最近的情报,自从上次在张三面前一问三不知之后,猴子就勤奋了很多。
这次过来带来了厚厚的一本资料,张三无语的翻看了一下,说道:“这个猴子啊,这种东西一定要妥善保存,要是丢了那就是大事,你明白么?”
猴子不好意思的点点头,这里面虽然只是京城里一些重要消息的简报,但是要是流落出去,那很多私密的东西被曝光一定会引起京城震动。
张三通过报纸已经大概的了解了东京的形式,至于其他人的隐私张三也没有心情窥视,这些消息,张三最在意的还是张三那个顶头上司王黼对报纸的态度。
好在有一个好消息,这些贪官和参政知事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入股’控制了几家报纸,这样一来,他们对于张三报纸的依赖就降低了,自然张三的报纸的地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张三虽然控制着大宋日报,但是大宋日报明显是一份官方报纸,人家只替皇上说话,拍官家的马屁,他们就算插手也不敢乱来,这大宋日报可是陛下每日必看的。
这个也是张三的优势,人家只能写一份奏章还不一定能让皇帝看到,张三可是能写无数的‘奏章’皇上肯定能看到,这就让那些家伙不敢轻易的动这一份报纸。
至于另一个大宋新闻报,虽然是仅次于大宋日报的销量第二,但是随着其他报纸的争相模仿现在优势也不是那么明显了,那些人只是想有自己的舆论渠道又没有想控制舆论。
王黼现在也只是刚刚抱住大腿开始发迹,离以后的六贼高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况且他也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干不久就会继续升职,所以他对于具体的事情不怎么关心。
通过他身边人的态度来看,他也无意于得罪张三这个皇帝身边的红人,六贼之中现在混得最好的还不如高俅,现在童贯还正西北做监军,蔡京刚刚通过关系接近皇帝,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朱缅更是刚刚得了修建神霄宫收集奇石的差事。
总之他们现在还没有权倾朝野,现在正在发迹的道路上,还不敢对张三有什么想法,这让张三放心了不少,不过张三也安心不了多久,不出两年这些人就会统统的上位,所以张三决定加紧转移财产。
这次猴子过来张三打算把情报中心分成三块,第一个就是京城的情报中心,负责大宋京城以及长江以北的消息收集。第二个就是杭州的情报中心负责沿海地区和长江以南的情报工作。
除了这两个中心之外,张三还想成立一个琉球情报中心,这个情报中心除了负责琉球本岛的情报之外,还要负责所有战略敌人的情报收集。
例如南越国、泰国、吕宋、辽、金、高丽、倭国这些近期和远期的敌人的情报收集,其实张三还想成立一个军事情报处,用于收集各种军事相关的情报,可惜人才有限,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猴子作为东京情报中心的总负责人,周封则负责江南的情报工作。至于琉球情报中心,张三并不打算用猴子手里的人,而是用孤儿之中新发现的一个情报人才。
这个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但是确有非常优秀的分析判断能力,往往在一些普通的消息之中能推测出事情的大概脉络,有一种惊人的直觉。
张三打算把他带在身边细心培养,等自己回琉球的时候在安排他做事,毕竟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冒然让他到琉球岛负责情报恐怕有人不服不配合。
张三把自己的想法跟猴子说了之后,猴子当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有点奇怪,原本他以为张三会用时迁呢,他知道时迁最近有很多大功劳,按理讲也该升迁了。
接着张三开始真正的成立战略情报处了,抽调最优秀的情报人才,找最优秀的最有天分的孩子,成立战略情报处,负责收集张三指定的情报,或者有重要价值的情报。
这个机构的负责人就是时迁了,相比于以前时迁带领的情报小队,这一次张三把时迁的工作更加明确化,和其他三个情报机构不同,他们负责的是全面的情报,就算有所侧重也只是能外围探查。
而时迁的战略情报处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负责张三指定的情报还有就是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凭借时迁还有他的徒弟们高超的轻功,还有优秀的化妆技术和武功等等,深入敌人内部,探听重要情报。
这也是张三这次把时迁带回东京的原因,毕竟只是做那些偷盗钱财的事情显然浪费了时迁的才华,张三把自己的想法和时迁还有猴子说了之后,两个人都很高兴。
猴子手里没有什么高手,一些情报想要收集很困难,特别是一些深宅大院,即使安排了卧底家丁,往往这些人很难混到庄园内部探听到有用的消息。
而放贷设局敲诈等手段又不能常用,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万一真碰到一个二愣子就坏事了,所以猴子的情报工作进展缓慢。
张三也知道,这种常规的情报获取方式需要时间的经营,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猴子安排的人扎根到这些人的宅院中有了一定的地位那么猴子的情报机构得到的情报未必比战略情报处差,但是现阶段张三想要获得这样的情报还是需要时迁的功夫。
时迁高兴是因为终于有了一份真正的工作,前一段时间总是在打探人家的藏宝,那个活真的让时迁有一种回到从前的感觉,这和他在大名府那边干的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有了这个活计总算是能够发挥他的才华,所以很高兴。
接着张三询问梁山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这个事情是由猴子秘密负责的,此事也是由猴子负责单线联系,见张三问起,猴子看了看一边的时迁,时迁也是一愣看了看张三,是不是需要自己回避?
………………………………
第四百二十二章梁山计划
张三摆摆手说道:“时兄弟是自己人,而且梁山计划的下一步我打算由时迁兄弟负责,这个事情很重要,将被划定为战略情报。”
猴子听张三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再隐瞒说道:“目前梁山上已经先后安排了十个人上山,整个梁山目前有三个头领,喽啰有二百二十八人,寨主王伦头领杜迁宋万两人,王伦会一点剑法,不知道实力如何。杜迁宋万两人实力只有三流水准。”
张三点点头,现在的梁山实在是没有什么看头,恐怕比起对梁山的了解张三比起猴子了解的都多,现在张三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排卧底梁山的将领。梁山现在出色的水军将领几乎被张三扫荡一空,所以张三打算在梁山安排卧底的人选就必须有水军将领。
还有就是要有一个智囊型的人物,但是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