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

第172部分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72部分

小说: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张三听到了屋内太监的禀告声:“启禀官家,张易求见。”

    接着赵佶的声音传出:“张易?哦,张三郎,宣他进来。”

    不一会那太监出来,看到张易,躬身行礼道:“张公子,官家宣您觐见。”

    张三吸了一口气,往屋里走去,大宋不同于大清,既是臣子面见皇上也不用动不动下跪,所以张三进屋之后,只是双手并拢,下拜道:“草民张易,拜见陛下。”

    赵佶开心的说道:“免礼,张三郎,听说你去了杭州,怎样玩的可开心?来来,看看朕新写的字如何?”

    张三起身原本以为赵佶在辛苦的批阅奏章,没想到确是在练习书法,略过桌角和旁边椅子上堆积的奏章往赵佶的桌子上看去,只见赵佶桌子上正是一副刚完成的书法。

    张三拍马屁道:“陛下的瘦金体,自成一家,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

    宋徽宗听完眼睛一亮,这种后世对他书法的评价总结,自然让他点头认同,从张三嘴里说出来更是让他生出知己之感。

    宋徽宗笑着说道:“朕前次去召你问蹴鞠之事,言说去了杭州,不知何时能回,后皇妹静怡进宫向朕推荐,说起你在城外的义举庆余堂舍的好,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这种聚而教之思想甚妙。”

    张三低头拜道:“吾等临盛世,圣天子在朝,得以安享太平,有道是位卑不敢忘忧国,拿出些钱财为这些人寻个出路。”

    宋徽宗点头说道:“恩,很好,听闻你已经到了及冠之年,家中至亲皆无,朕欲赐你一字可否?”

    张三下拜道:“谢陛下厚爱。”

    宋徽宗转了几圈说道:“朕读易,每觉晦涩难懂,变化无穷,先生曾言‘易者,无极也’朕就赐你无极为字,你可喜欢?”

    张三下拜说道:“谢陛下,草民铭感五内。”张三心里嘀咕着,无极?易?那我是不是要改成练剑?将来在江湖上搏一个称号无极剑圣——易!

    宋徽宗转圈点头说道:“无极啊,你的才华朕是知道的,只是你非科举出身,贸然授予高位恐群臣不满,朕打算让你先做个中书舍人在慢慢提拔,你可愿意?”

    张三当然知道中书舍人明面上是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的官职,但是实际上宋徽宗的意思就是让张三随侍左右,这样的职位是别人求也求不来的,但是对于张三来说,确一点都不喜欢。

    当了天子近臣,自然有更多的面见天子的机会,只要多多表现,升迁之路一片坦途,这是别人求也求不来的,但是对于张三来说,这个官就意味着他每天都要到衙门报道随时奉召。

    那自己的生意怎么办?自己的造反计划怎么办?按照这个架势难道要从反宋变成扶宋?张三再次瞄了瞄一大堆奏章堆里那副字,这登基不到半年,放着大把奏章不批,去练书法,这样的皇帝根本就没得救!


………………………………

第三百零五章我发行我监督

    反正张三知道他是没那个本事去救,张三没有在朝堂周旋的本事,也自知干不过那些腹黑的大臣,也没有天子百分百的信任,所以就算张三全力辅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足百分之一。

    所以自认权术心眼都不是很强的张三还是决定按照他的既定计划来,张三下拜说道:“陛下,草民自从接到召命以来,一直在思考怎样报答陛下知遇之恩,这些天偶然听到一些议论才有点头绪。”

    张三见赵佶在听着就接着说道:“本朝改革,多有曲折,天子立志革除弊病,贤臣有意辅佐明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天子之仁心不为百姓所知,朝廷政令被百姓曲解。何也?”

    张三见赵佶认真的听就接着说道:“常言说天子出口成宪,言出法随,然圣天子治政,往往为愚夫子挟天下物议所阻,真小人用留言攻讦,天下百姓不知天子慈爱之心,何也?”

    张三接着说道:“常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往往朝廷政令到达地方善政往往被曲解成恶政,盛世被说成暴秦,天子仁德不能到达万民之口。何也?

    再者,常有奸臣蒙蔽圣听,馋臣粉饰太平,人君不知宫墙之外百姓疾苦,万民不得陈冤屈于圣人之前,何也?草民以为,此乃信息不畅所致也。”

    赵佶此时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听了张三的话,知道肯定还有下文,这些问题确实是历代皇帝都面临的问题,赵佶站起来转了两圈说道:“你接着说。”

    张三再次下拜说道:“草民有一策,扩大朝报,把朝廷的执政方针,天子为政思想,民间疾苦,政策法令,天子恩德,等等都统合到一起,发布天下。此策好处有三。

    第一就是天子仁德被百姓所知,天下黎民莫不心生敬仰,到时百姓自然能感受陛下慈爱之心,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政令所出必受万民拥戴。

    第二就是朝廷政令刊行天下,万民共知,地方官员无法曲解造谣,小吏更不能从中作梗,则朝廷政令通达,各项制度能迅速的传遍天下。

    第三就是百姓但有疾苦,刊之于报,使地方官员不敢贪污懈怠,如同陛下多了万万个监察御史纠察百官,陛下也能更加全面的了解百姓疾苦。如此所有臣均已写成策论现程于陛下过目。”

    说完张三从袖子里把奏章拿出来,呈递给赵佶,赵佶示意身边的宦官,宦官取来递给他,他立刻翻看去看,张三写的很详细,除了刚刚说的之外,还有报纸的内容,版面设计,监督制度等等。

    赵佶把奏章看了两遍,陷入思考,他并不是那种长在深宫,不懂天下事的皇帝,张三的奏章固然写的很好,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要一一处理。

    赵佶问道:“三郎此策固然很好,但是刻书所费颇大,一天一版怕难以承受,不如改为一月一版?”

    张三胸有成竹的说道:“启禀陛下,草民新发明了一种活字印刷术,就是把字像印章一样独立一个个的,然后要用时就并在一起印刷,目前已经即将完成,到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种活字用完可以拆卸重复使用,而且此法也可以用来翻印新书,我大宋以后印刷书籍的耗费将减少几十倍,我大宋文道昌盛指日可待也。”

    赵佶抚掌大笑道:“好,三郎功在社稷,有此妙法,印刷再无难事,此法已成一半,但是还有一事,报纸印刷数量巨大,所费纸张价值几何?”

    张三抱拳道:“陛下,草民考虑过这个问题,已经在黄河边买下一座纸坊,令工匠研究新的造纸之法,此法不仅提升了造纸的数量,更提高了造纸的质量。”

    赵佶站起说道:“好,很好,无极果然是大才,如此一来,此事成已,只是三郎所说的广告之法是为何物?为何要在报纸上为商人刊登广告?”

    张三听了叹气道:“陛下此乃不得已而为之也,臣初步计算,报纸发行,从造纸到印刷此需要物力人力,新闻收集需要每州每郡设立专门人员机构,此须人力耗费,所以一份报纸成本要三十到四十文不等,加上排版。校对、编稿等等。

    如此价格必然使得一部分想看报纸确手头不宽裕的人望而却步,和陛下消息通达万户的本心不符,所以臣想出广告之法,吴家书院需要德高望重的老师,何家需要账房先生,王家药铺有新药推出,李家酒楼新研制美酒。

    这些消息若想广而告之,这些人有心而无力,我们可以允许他们在报纸下方和夹缝里刊登消息,他们需要付出部分钱财如此即降低了报纸售价,又方便了百姓。

    草民算过一州之地,能卖出一万份报纸,所用成本需要六百贯,只要这些商家愿意在报纸上做广告,那么臣估计报纸价格最后能降低到十文钱以下。”

    赵佶想想问道:“国家大事让商人参与毕竟不好,不如朝廷拨下专用款项降低报纸售价如何?”

    张三抱拳低头嘴角微微一扯说道:“如此当然更好,臣算过,以报纸每日发行一百万份为算,日耗钱五万贯,一年不过需要一千八百万贯。”

    赵佶咳咳了两声说道:“广告之策确实可行,朕即可下召封你为进奏院院正,专门负责报纸事宜,你所说的监督事宜,也交给你成立专门机构审查,我会从御史台和内府调人充实其中。”

    张三在奏章中,列举了民间办报的注意事项,还有就是有人在报纸上恶意造谣,或者泄露国家机密,等等问题,这个也不是张三首先说出,欧阳询曾经上过类似的折子,所以赵佶只是看了一眼就理解了。

    当然赵佶也不傻,这样的舆论监督当然要用自己人,所以除了安插御史以外,赵佶还打算从内府调自己人充斥其中,这样一来大家一起监督才能保证安全。

    张三对此完全没有意见,对于控制大宋舆论张三完全没有兴趣,现在只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依靠着记者网络隐藏一张间谍网就行了,张三不认为自己起兵造反之后,大宋还会任由他控制舆论,所以注定要失去的东西,张三不会非要握在手里。


………………………………

第三百零六章回家

    这种六品七品的小官是不值得拿到大朝会上讨论的,赵佶拟了一道旨意下去,张三只需要等走完既定程序拿到任命就可以了,赵佶也没有留张三吃饭的意思,商量完事情,就让张三走了。

    张三走之前又跟赵佶要了一份手令,那就是报纸的发行和印刷,造纸都是出自他手,那么报纸的制作过程工本消耗都是由他承担,希望将来报纸盈利之后能归还这部分钱财。赵佶欣然应允。

    其实张三根本不算赵佶潜邸中的人物,之所以赵佶单独召见他第一是因为他有诗词之名,第二就是上次的万国蹴鞠大会的计策很和他的胃口。封个小官,收拢到朝廷,也算自己之人善用,免得被人说野有遗贤,仅此而已。

    张三也清楚自己的定位,张三其实也很怕,万一自己表现的太过出众,赵佶真的疯狂信任自己,给自己一个大官,到时不帮他干些事情还真的不好意思。

    所以张三需要的是一个官商背景,在朝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商业竞争的时候不至于被阿猫阿狗的人物都上门来欺负,这就够了。

    赵佶虽然有些脑子,但是最终还是把这件事看的太简单了,例如这报纸的发行印刷,除了派来监督人员之外,竟然没有下拨一文铜钱。这就有意思了。

    对于别人来说,没钱办不了事,但是对于张三来说,恰恰是一个自己随心所欲安插人手的机会,钱是自己出的,将来有谁要摘桃子,那么就会发现,到时他接手的进奏院除了监督体制外竟然没有一点办报纸的人员。

    赵佶的手令里写的清楚,报纸的制作过程都是由他承担,也就是报纸的制作过程都是他的,报纸是张三的,人也是张三的,那么进奏院只有监督职权。

    至于重新办一份报纸,那更是随意了,你要是有那本事就随意干,反正张三有完整的报纸制作销售渠道,被人摘桃之后,完全不影响张三的报纸发行。

    报纸的好处被人熟知之后,肯定有人跟风,也必然有人能干出水平,张三也没有想过一家独大,到时新的进奏院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