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5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返回平阴之前,赵风便得到消息,袁绍与曹操,已经分别抵达了偃师与大谷关。
如果从距离上来看,偃师离洛阳最近,所以袁绍原因率先撤离,何况袁绍之前就撤离了三十里。
大谷关离洛阳也不算远,毕竟是洛阳的门户大关。
赵风撤回的平阴,比另外两地,自然要稍微远一点。
当赵风回到中军大帐没有多久。
鲁肃便走进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天子遣使韩融,携诏书而来,已经入营了!”
上次韩融前来因为身份不明,只是自称天子派来的使者,所以需要通报一声。
这次守营士兵知道了其身份,加上又是携带诏书过来,自然就不需要通报,直接入营了。
鲁肃刚刚说完。
韩融便走进了中军大帐,对赵风笑道:“恭喜右将军,解了洛阳之危!”
“陛下派臣特意送来诏书一封。”
赵风立刻站起身来,看向熊大:“速去准备案己、香台!”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韩融笑道:“这些东西,军中怎么会有?”
“一切从简,右将军直接接诏吧。”
赵风点了点头:“也好!”
然后便准备带着鲁肃、熊大,一起跪拜接诏。
这里毕竟是河南尹,不是远离天子的边地。
改遵从的规矩,肯定还是要遵从的。
韩融看到赵风准备跪迎,立刻走上前,扶住赵风,笑道:“右将军,不必多礼。”
“这次陛下的封赏,就是让右将军,拥有见君不跪的特权!”
………………………………
第九百零三章 吕布上位
一赵风知道,刘协给自己这么一个封赏,也是通过综合考虑的。
毕竟自己是封诏令,解了洛阳的危机,功劳说大,那真的非常大。
但实际上,赵风又只是率兵来洛阳走了一趟,也没做出其他的举动。
所以说,这功劳说小,也很小。
这种不上不下的功劳,刘协也不好封赏。
毕竟要说升官吧,赵风本就是才当上右将军不久。
何况,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现在都有人了。
再说,以如今天子能力,也没权利动这些将军。
而见君不跪的特权,说大非常大,毕竟大到见皇帝都可以不跪!
怎么说也是特权,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但说小,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一是,皇权式微,没几个真把天子还当一回事。
二是,董卓、王允、李傕、郭汜等人,其实都有过类似的特权。
以赵风现在的权势,封个特权,不算什么。
三是,赵风是牧守一方的高级官员,平时也不会回京面见天子。
也就是说,这个特权,基本也用不上。
所以说,刘协其实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毕竟,现如今的刘协,除了一些名分、名义以外,也拿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赵风双手从韩融手中结果诏书,高呼一声:“多谢陛下厚恩!”
韩融点了点头,笑道:“趁着天色尚早,我还可以在天黑前,赶回去向陛下复命。”
“就不作停留了。”
然后对赵风行了一揖:“告辞!”
赵风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熊大:“替我送送韩太仆!”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走到韩融身边,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太仆请!”
韩融点了点头,便跟着熊大,一起退出了中军大帐。
等韩融走后。
赵风看向鲁肃:“子敬以为,现如今的天子,如何?”
鲁肃感叹道:“如果不是面临这种局势,以天子现在的手腕来看,以后确实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赵风点了点头,也觉得现实的刘协,要比自己映像当中的那个刘协,确实要有一些手腕。
并不如映像中的那么没用。
毕竟之前有些事,或许还可以说是刘协听从其他人的意见,做出的决定。
但如今,韩暹勾结袁绍,董承勾结曹操,刘协对赵风的这些举措,是不可能找他们去商量的。
那么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刘协自己拿的主意。
当然,也不排除暗中还有其他人的身影。
比如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只是这种可能,也不太大而已。
毕竟韩暹与董承,在这个时间点,是不会允许其他人,靠近刘协的。
当然,这也就是潜质而已。
毕竟生活在那种环境下,会先天造成刘协性格懦弱。
简单说,就是有想法,但没有魄力去施行。
不过,如今刘协也才十六岁,只要以后给予一定的环境,还是能改过来的。
可惜,没人会给他这种环境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短时间内,洛阳的局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子敬下去休息吧。”
鲁肃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中军大帐。
三天后。
鲁肃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田别驾送来文书一封。”
说完,便双手把文书呈上。
熊大从鲁肃手中接过文书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一遍,诧异道:“大半个月前,吕布勾结袁术进攻刘备。”
“如今吕布自领徐州牧!”
然后把大概的经过,说了一遍。
鲁肃沉吟了一下:“主公的星象占卜之术,真是神鬼莫测!”
“让吕布去兖州西南方向立足,如今吕布果然在徐州立足了!”
“以刘备如今的情况来看,只怕这一战过后,会有覆灭之危。”
“不过,早前听田别驾说起过,主公对刘备可是赞誉有加。”
“不知主公认为,刘备能否度过这一劫?”
赵风笑道:“刘备何许人也?”
“钻营之辈!”
“当初就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以刘备能屈能伸的能耐,这次断然不会覆灭。”
鲁肃笑道:“何以见得?”
赵风也跟着笑道:“当然是局势使然!”
“子敬就不必考校我了。”
“相比子敬比我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鲁肃点了点头:“刘备想要化解被覆灭的危机,有两个选择。”
“一是,向吕布服软。”
“正如主公所言,以刘备能屈能伸的能耐,向吕布服软,这点确实不难。”
“单凭这一点,刘备就能人所不能,确实是非常人也!”
“二是,引兵向西,投靠天子。”
“刘备自诩汉室宗亲,如今天子又是用人之际。”
“天子只要承认刘备乃是汉室宗亲,保命不难!”
刘备的情况,与刘虞有些区别。
刘虞当初是被公孙瓒拿住了,所以只能任人摆布。
刘备现在虽然战败,但还没被人拿住,就还可以利用汉室宗亲的身份,去与吕布、袁术周旋。
毕竟打着汉室宗亲的名义,还是很容易得到心中向汉的世家、豪强的支持。
当然,这个必须要刘协承认,否则单凭刘备自诩,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毕竟抛开真假不说,凡是姓刘的,都能跟汉高祖扯上一些关系。
要知道,如今的刘姓,乃是天下第一大姓!
简单说,就是姓刘的太多了。
只有天子承认的,才是汉室宗亲,天子不承认的,你就算真的是汉室宗亲,那别人也不会承认。
赵风点了点头:“依我看,以刘备的行事作风,这次肯定是向吕布服软,来避免被覆灭的危机。”
“因为,天子这边的局势,还不够明朗。”
“刘备不会自己往火坑里跳的!”
鲁肃沉吟了一下:“主公分析的对。”
“如今天子被三方角逐,以刘备那点兵力,盲目的跳进来,确实不太明智。”
这是。
一哨骑急匆匆的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洛阳急报!”
“董承发动兵变,击败韩暹,携天子出了洛阳城!”
Ps:因为旁边某个小区起火,烧断了光钎,所以没有网络。
我这是码好了两章,一起用手机发布的。
两章连发!
………………………………
第九百零四章 天子被劫
一接着,哨骑把打探到的消息,详细的叙说了一遍。
大意就是,因为有了赵风的介入。
洛阳这次事情,天子对于董承和韩暹,都没有进行处罚,一切照旧。
事情明面上已经完美解决,韩暹自然也就放松了警惕。
然后董承便乘机对韩暹发起了进攻。
韩暹因为准备不足,吃了大亏,一路退回自己大军的驻地,准备与董承血拼一场。
结果当韩暹带领大军杀回来时,董承已经带着天子,与一干亲眷,从洛阳南门撤出了洛阳。
赵风听完后,看向鲁肃:“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沉吟了一下:“董承携天子从洛阳南城门离开。”
“那么自然会携天子,前去与曹操大军汇合。”
“估计曹操与董承,应该一早就商量好了这事。”
“只要董承携天子抵达大谷关,曹操便可以率领大军,即刻退回颍川郡。”
“届时,曹操只需在大谷关留守部分大军,就能阻拦袁绍大军很长一段时间了。”
“有这些争取到的时间,曹操早就从颍川郡,返回兖州了。”
“到了那时,不管是谁,再想把天子救回来,只怕就要与曹操全面开战了。”
“全面开战,可不是那么容易下决定的!”
赵风沉吟了一下:“依我看,应该是还发生了一些,我们不清楚的事。”
“不然董承与曹操,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敢贸然这么去做。”
“否则,正如韩暹之前邀请袁绍入京勤王一样。”
“到时候韩暹也可以邀请天下各路诸侯,共同勤王了。”
“那时,只怕会有很多诸侯会响应的!”
鲁肃笑了笑:“自然是发生了某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事。”
“只不过,韩暹邀请天下诸侯去勤王,只怕也不会有太多诸侯响应。”
“另外,天子在曹操与董承的手中,曹操与董承,想要天子发出什么昭告,就能发出什么昭告。”
“天子敢不从吗?”
赵风点了点头:“子敬说的对。”
“不管发生了什么,如今天子在曹操与董承的手中,那他们就掌控了主动权。”
“我们如今该如何做?”
“总不可能坐视不理吧!”
鲁肃沉吟良久:“依肃来看,就算不坐视不理,主公也无法把天子抢回来了。”
“因为主公即便现在,就率领大军出发。”
“当主公率兵赶到洛阳时,董承已经携带天子,进入了大谷关,与曹操汇合了。”
“等主公率兵赶到大谷关时,曹操已经留守士兵驻守大谷关,然后自己率领大军撤回颍川郡。”
“大谷关作为京畿门户,又岂是那么容易能拿下的?”
“最后主公即便拿下了大谷关,曹操也已经率兵返回了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