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

第163部分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第163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渠遗迹,至今仍存。“昊王渠”等的修筑,使首都兴庆府周围成为夏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元昊还在国家机构中设置“农田司”以管理农业。

    党项族历来以畜牧业为其经济基础,在元昊攻占了自古既有“畜牧甲天下”的河西走廊甘、凉地区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基础更为雄厚。著名的“党项马”及其他牲畜和畜产品是党项族与汉族地区进行贸易交换的主要商品。频繁的战争,大量消耗和损失牲畜,没有畜牧业的发展也难以维持。正因为畜牧业在党项族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李元昊十分重视,为了使本民族的传统经济继续得到发展,建国后设立了专官全国畜牧业的群牧司。

    民族

    李元昊对内实行团结叶蕃、蕃羌一体的民族政策,巩固并扩大统治基础。在党项政权的统治地区,居住着羌(党项)、汉、蕃(叶蕃)、回鹊、塔塔(蒙古)、契丹等多种民族,其中党项和叶蕃关系最为密切。“

    在统治的指导思想上,李元昊摒弃宋儒理学的“礼义”思想,采用适应党项社会现状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先秦法家的“法治”学说。

    外交

    辽宋政策

    元昊时期的对外政策,即不同于继迁时期的一贯联辽抗宋,又不同于得明时期的与宋、辽和平相处,而是根据实际利益,随机应变。抗衡宋、辽、视二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这是十分灵活的外交政策。元昊继位后,同辽联姻,受辽封号。一旦两国因党项叛附问题发生纠纷,并引起战争,元昊在给辽以重创之后又立即以胜求和,恢复两国友好。对待宋朝,结盟于辽,有恃无恐,悍然发动攻掠战争。

    当元昊看到辽以出卖夏国利益从中渔利,便立即决定同宋媾和,在一向坚持的名分问题上向宋做出了让步。这一步不仅使元昊摆脱了早想结束的由长期战争造成的困境,而且避免了辽为从宋得到经济实惠,有可能牺牲夏国,夏国将遭到两面受敌的危险;对宋妥协,两国议和,还可以从宋得到经济实惠,可谓一举三得。

    和战宋朝

    主词条: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

    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之战。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宝元三年,1040年)三月,元昊因称帝得不到承认而开始进攻宋朝。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

    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县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韩琦闻夏军来攻,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出夏军之后,伺机破敌。二月十四日,宋军阵未成列,即遭夏骑冲击。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夏军阵中忽树两丈余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死伤甚众,任福战死。夏军获胜后,闻宋环庆、秦凤路派兵来援,遂回师。

    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宋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谋臣张元向他献计。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估计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

    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捣关中的美梦就此破灭。

    宋军三战均大败,使宋朝上下为之惊恐,声言再战而实欲议和。西夏也因三战均系惨胜,所掠夺所获不抵战争中的消耗。又元昊连年征战,国库空空如也,宋夏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物价上涨,百姓十分困苦,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最后不得不与宋朝和议。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庆历四年,1044年),西夏与北宋与达成协议。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

    文化

    推崇旧俗,实行秃发元昊强制推行党项传统发式,禁用汉俗结发。

    制作和汉族有别的礼乐制度。

    创制本民族文字(西夏文)。

    设立蕃、汉二宇院,尊崇夏字。

    建立蕃学,培养党项统治人才。

    (本章完)


第227章

    李谅祚(1047年…1067年),即西夏毅宗,党项族。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生母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

    李谅祚生母没藏氏本重臣野利遇乞妻,野利遇乞被元昊赐死,没藏氏出家为尼,后元昊访野利氏遗口,迎没藏氏入宫与之私通,被野利后发现,令没藏氏到戒坛寺出家为尼,赐号没藏大师,元昊经常到寺中幽会。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二月六日,没藏氏在跟从李元昊打猎时生下李谅祚。

    养于其兄没藏讹庞家。元昊将国事委以没藏讹庞,自己与诸妃到贺兰山离宫享乐。

    没藏氏兄妹开始策划危害太子宁令哥,改立谅祚为太子的阴谋。其时因野利后失宠被废,太子宁令哥爱妻被夺,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正月,夏景宗李元昊为太子宁令哥刺伤身亡。

    没藏讹庞杀宁令哥,拥立出生仅十一个月的李谅祚,元昊临终时本有遗命立其从弟委哥宁令继承帝位。

    大臣诺移赏都等都主张遵从元昊遗命。没藏讹庞反对,他说:'委哥宁令非子,且无功,安得有国?

    '诺移赏都反问道:'国今无主,然则何所立?不然,尔欲之乎?尔能保守夏土,则亦众所愿也。

    '讹庞回答说:'予何敢哉!夏自祖考以来,父死子及,国人乃服。今没藏后有子,乃先王嫡嗣,立以为主,谁敢不服!

    '众大臣唯唯称是,遂奉谅祚为帝,尊没藏氏为宣穆惠文皇太后。李谅祚年幼,太后摄政。

    没藏讹庞以诺移赏都等三大将久掌兵权,令分掌国事,自任国相,总揽朝政。

    没藏讹庞因在没藏大族中为长,朝中贵为国相,权倾朝野,出入仪卫侔拟于王者。

    四月,宋朝方面派遣尚书刑部员外郎任颛出任册封使臣,供备库副使宋守约出任副使,册封李谅祚为夏国国主。

    讹庞以元昊遗物献给辽主。讹庞又令于次年改元称延嗣宁国元年。十二月,夏亦遣使到宋朝谢封册,并献马驼各50匹,宋朝设宴招待夏使臣并赐物。

    其时辽以南壁旧怨不肯对谅祚行封册,又借口夏所遣贺正使迟期,遂羁留夏使,欲集兵讨伐。

    没藏氏闻讯后,又遣使赴辽以观动静,使臣再次被扣留。延嗣宁国元年(1049年)七月,辽兴宗为雪兵败南壁之耻,乘夏新主谅祚初立,下诏亲征。

    夏军匆忙迎战,一路败退。到次年五月,辽军进至兴庆府周围,纵兵大掠。

    又攻破贺兰山西北之摊粮城,抢劫夏仓粮储积而去。辽夏第二次贺兰山之战,西夏大败,损失惨重,向辽称臣。

    十月至十二月,没藏氏又两次派遣使臣赴辽,为谅祚上表请和,并请求向辽称藩、称臣,辽兴宗都置之不答。

    辽兴宗却以谅祚幼弱,朝中强臣用事,为遏制夏,加

    强防卫,于边境布置重兵。这一举动对夏的威慑很大,不时遣使赴辽进呈表章、纳贡、献马驼。

    毅宗初立时,诺移赏都等三大将各拥强兵驻守在外,讹宠还有点顾忌。当三大将逐一凋丧,他更为所欲为。讹宠连年侵扰宋朝沿边堡砦,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河(今陕西境内窟野河)以西的肥沃耕地,令民种植,收入归己。宋方一再交涉,讹宠采取'迫之则格斗,缓之则就耕'的对策。没藏氏信奉佛教,建寺咏经,大办佛事。曾徵调数万军民修建承天寺,费时五载,耗资巨大。没藏太后在元昊死后,先与前夫野利遇乞的财务官李守贵私通,后与元昊的侍卫官宝保吃多已偷情。李守贵忿妒之下,密派蕃骑数十,在没藏太后与吃多已出猎贺兰山夜归途中,将两人击杀。

    福圣承道四年(1056年),李谅祚九岁,已渐通世事,常常跟随好佛的母后没藏氏到新建成的兴庆府西承天寺中礼佛听演佛经。没藏氏本淫逸无度,又好佚游玩乐,常令街市张灯结彩,众骑士侍卫夜出游乐。没藏氏在戒坛寺为尼时,先同先夫野利遇乞出纳官李守贵私通,后又与元昊的侍从宝保吃多已通奸,李守贵为此图谋杀死没藏氏与姘夫吃多已。这一年的十月间,没藏氏与她的侍从宝保吃多已又到贺兰山出猎,夜归途中,突然有蕃兵数十骑跃出,击杀没藏氏与其侍卫吃多已等。没藏讹庞侦知此事为没藏氏幸臣李守贵所为,他因侵占屈野河田事被负责巡视的李守贵据实禀报了没藏氏,被责令归还所侵之田而结冤仇。此时正好借机报仇。没藏讹庞遂下令族灭李守贵全家。

    福圣承道四年(1056年),没藏氏一死,没藏讹庞恐失去朝政大权,太后兄没藏讹庞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谅祚做皇后,把持政权。奲都三年(1059年),李谅祚开始参与国事,他眼见讹庞在朝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对其专权日益不满。讹庞借故诛杀了李谅祚的亲信六宅使高怀昌、毛惟正。毅宗深知这是杀给他看的,对讹宠专断朝政深怀不满,就对讹宠的政敌大将漫咩屈尊礼敬,结为心腹。李谅祚与讹庞儿媳梁氏私通,后来讹庞父子密谋欲杀李谅祚;梁氏告变,李谅祚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执杀讹庞及其家族,又杀妻没藏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

    奲都五年(1061年),李谅祚诛杀没藏讹庞,开始亲理国政。立梁氏为皇后,任用梁后弟梁乙埋为家相。开始实行亲宋的政策。同年五月,李谅祚终于解决了夏宋双方多年来存在的屈野河地界争端问题。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