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淘宝大唐 >

第172部分

淘宝大唐-第172部分

小说: 淘宝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建立后,高句丽同时和扶余、新罗开战,担心受到唐朝的攻击,于是对唐朝上表称臣,年年向大唐进贡。

  639年,高句丽取得了对扶余和新罗的胜利,自觉羽翼丰满,于是停止向大唐进贡,并且在与大唐的边境线上修筑长城。高句丽军时常袭扰河北道军民。

  李世民早就想对高句丽用兵了,不过这几年要解决吐蕃和吐谷浑的问题,加上刚刚结束的征讨林邑国的战争,他只好暂时忍耐。

  扶余是大唐的臣属国,历来和大唐友好,年年派人到长安朝见李世民,并进贡大批鹿茸、山参等物品。高句丽对扶余的进犯,就是对大唐天威的蔑视。

  李愔带头请求领兵出战。李靖等将领也纷纷请战。李世民这次是真的火了,决定御驾亲征高句丽。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海外情报局长孛贴汇报了高句丽的相关情况。

  李世民说道:“当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虽然失败了,可是,他的战略意图是对的。高句丽人野心极大,我们不能够坐视他们吞并了扶余、新罗和百济。”

  李靖说道:“皇上说得对。高句丽原本局限于辽东一隅,从一个只有8万人口的小国,逐渐吞并了汉四郡,攻占了扶余、新罗和百济的部分领土,竟然发展成了450万人的强大帝国。

  假以时日,他们吞并了扶余、新罗和百济,实力就接近了大唐的水平,那将是大唐的灾难,因此,必须立刻出兵,灭掉高句丽。”

  魏征有些担忧地说道:“高句丽是个大国,隋炀帝出动百万大军,仍然没有击败他们。大唐出兵征讨高句丽,一定要慎重啊。”

  李愔说道:“魏大人不必担心,此一时彼一时。隋炀帝虽然出兵百万,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百姓,我大唐目前的兵力虽少,却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儿臣建议,对高句丽的战争准备,从现在就开始做起,调动飞虎军、洛阳军区和辽西军区的8个师的部队,再征召河东、河南、河北道的,十个师的预备役部队,再调集部分武警部队负责后勤保障,总共30万大军,即刻开往辽西进行整训。

  进攻发起时间,最好在11月中旬,河水结冰以后。

  与此同时,由外交部派出使者前往扶余、新罗和百济,让他们同时出兵,可以答应他们,攻下高句丽以后,四家按照出兵多少,功劳大小,瓜分了高句丽。”

  房玄龄说道:“太子殿下的意见很好,扶余、新罗和百济能够同时出兵,高句丽必然四面受敌,阵脚大乱,臣赞成。”

  李世民接受了太子的建议,责成他留守长安监国。

  随即,大唐的战争机器开动了起来。

  东宫。

  杜荷和尉迟宝琪求见太子李愔。


第三百零二章 先声夺人

  杜荷和尉迟宝琪接受了李愔的指示,带领飞虎军先行出发了。

  攻打高句丽,李愔并不担心唐军的战力。李世民随行出征的李靖、尉迟恭、牛进达、张世贵,加上先期到达的薛仁贵,都是大唐最顶尖的将领之一。

  李世民本身也是大唐顶级的军事将领,作战经验丰富。唐军的组织形式、装备和训练,都不是高句丽人可以抗衡的。

  他唯一担心的是李世民好大喜功。

  李愔之所以抢先提出要出兵30万人,是因为历史上,李世民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仅仅出动了10万唐军,结果遭到了失败,他本人也曾经被围困在沈州城里,险遭不测。

  李愔原本希望李世民至少要调动50万人以上参战。不过,李愔不能再劝谏了,李世民可是要面子的人。

  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征了。

  李愔总是不放心,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在他们走后的第三天,李愔召集房玄龄、魏征和侯君集,把自己的担心和想法告诉了他们。

  魏征有点疑问,房玄龄和侯君集也有点不以为然。经过了李愔耐心的说服,最后他们同意了李愔的意见。随后,就以侯君集为首负责落实。

  辽河东岸的高句丽人,发现唐军正在对面扎木排,认为人们即将渡河发动进攻了。高句丽军守将急忙调集人马,做好应付唐军进攻的准备。

  10月23日上午10点,天气阴沉,大约1500名唐军乘坐着木筏,朝着河对岸划来。此处的河面宽约700米,唐军一点点地靠江对岸。

  高句丽人在河边严阵以待,等唐军接近岸边的时候,弓弩一齐发射,一时间箭似飞蝗。

  唐军的每个木排上,前端都竖着高大的木盾牌,高句丽军的弓箭对唐军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就在木排距离岸边不到100米的时候,高句丽人的抛石机开始发射了。30斤重的石弹飞向唐军的木排,落入河水中,溅起巨大的水花。

  木排在河水中行驶,行动缓慢,在石弹的打击下,完全听天由命,不少木排被石弹击中,士兵们纷纷落水。幸亏他们的腰上系着绳子,才没有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救回了木排上。

  眼看着就要到岸边了,河岸上涌出了大批的高句丽人,足足有近万的人马。

  唐军指挥官一看,自己这么点人,过去就是送死。于是他下令调转方向,退回了河对岸。

  接下来几天,唐军在对岸建造更多的木排,看来是要一次性运过来更多的唐军。

  高句丽将领,判断唐军要在此处大举渡河,于是抽调周围的高句丽军队,使得河对岸的高句丽人达到了3万多人,准备在此处歼灭渡河的唐军。

  10月25日夜,河面上大雾弥漫。

  尉迟宝琪带着5000名飞虎军上了木排,杜荷在河边为他们送行。

  杜荷说道:“宝琪,小心点,如果遇到高句丽人,不要恋战,迅速退回对岸。”

  尉迟宝琪说道:“放心吧,司令,保证完成任务。”

  飞虎军出发了,他们并没有划向对岸,而是顺流而下,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6个小时后,尉迟宝琪看到前面的河岸上,有一艘大船的影子,他提起马灯摇晃了起来。很快,他就看到大船上也晃起了灯光。

  不久,船头上出现了薛仁贵的身影,他说道:“尉迟司令,我在前面带路,你们跟在后面。”

  大船驶向了对岸,大军的木排在后面跟随着。

  这里的河面足足有1300米宽,飞虎军的木排布满了河面,一点点地驶向了对岸。

  快到岸边了,大船无法继续向前。薛仁贵就下了大船,来到了尉迟宝琪的木排上。他简单地向尉迟宝琪介绍了对岸的情况后,就和尉迟宝琪一起登上了河对岸。

  就在唐军登上河岸的时候,高句丽人的哨兵已经发现唐军的行动,他们一边呼喊报警,一边逃走。

  河对岸是一片山地,这里的地形不适合大军行动,因此这一带的高句丽守军只有几个哨所,全部兵力不足百人。看到如此多的唐军上岸,他们不敢与唐军作战,四散逃走了。

  唐军也不追赶,他们的目标是这里的京观。

  原来,在辽河中游的一切行动,就是为了掩护这个抢夺京观的行动。而这个计划,是太子李愔在长安时,就交代给杜荷等人的。

  尉迟宝琪和薛仁贵来到京观前面,单膝跪地,说道:“先辈们,我们来接你们回家了。”

  在数千名唐军的努力下,10万京观全部被搬上了木排,装上了大船。

  这时,天光大亮,担任警戒的飞虎军哨兵发现一队高句丽军,朝着这里开来。

  满腔悲愤的唐军官兵都要求打一仗,出口恶气。尉迟宝琪和薛仁贵交流了几句,决定伏击高句丽人。

  高句丽军大约1000人左右,除了几名军官有马,其余的都是步兵。他们看到唐军已经上了木排,正在退走,于是赶往河边,准备用弓弩追击唐军。

  当他们赶到河边的时候,尉迟宝琪和薛仁贵各带着1000名飞虎军掩杀了过来。

  高句丽军都是些当地的地方军,面对着强悍的飞虎军,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屠杀殆尽。

  就在尉迟宝琪下令撤退的时候,一名飞虎军士兵说道:“尉迟司令,咱们也给高句丽人弄一个京观,给先烈们报仇。”

  尉迟宝琪和薛仁贵都同意这个意见,于是,除了为了了解高句丽军的情况,留下了两名军官以外,其余的高句丽人全部被砍下了头颅,在高句丽军来的方向的一个路口上,也全部摆成了京观。

  10月27日,李世民亲自主持了祭祀活动,祭奠了前朝为国征战的先烈。

  成功夺回先辈的尸骸,是一件大事。

  30年前,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死伤百万人,涉及的家庭也接近百万,他们的亲友和子女的人数何止数百万人啊。

  唐军夺回了部分死难将士的遗骸,李世民亲自祭奠了他们的亡灵,此举,极大地树立了大唐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振奋了大唐参战军民的精神,并且对周边国家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这天,新罗国王接见了大唐外交部的使臣王玄策。

  王玄策是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牛人之一。


第三百零三章 烈火焚城

  

  最近身体一直不好,更新和质量都不正常,很抱歉。

  王玄策曾经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战绩”。

  贞观二十一年,时任右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朝有友好关系的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

  王玄策好不容易来到印度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尔裘那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还受到阿尔裘那派兵袭击,身陷牢狱之中。幸好后来王玄策安然脱困,逃离玛卡达。

  王玄策没有就这样逃回大唐,而是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尼泊尔王国。

  在此他与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唐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朝具有友好关系的吐蕃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兵。借用七千尼泊尔骑兵,再度带兵回到玛卡达国向篡夺者阿尔裘那挑战。

  在激战之后,王玄策终于获得胜利。于甘地斯河畔的决战中,包含象部队在内的阿尔裘那军战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毙的则有一万之数,被俘虏者至少一万一千人,大大地惨败。据推断,其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属不易。

  王玄策在俘虏阿尔裘那、恢复玛卡达国的和平之后,就率领尼泊尔军回到其母国。当然,这时也救出其他留在牢狱中的部下,在俘虏提拉布阵提王阿尔裘那后,于648年将之献予唐太宗,回到大唐。

  李世民因为王玄策的功绩,给他连升两级,提拔为朝散大夫。

  今年年初,29岁的王玄策正在融州黄水县担任县令,接到了太子李愔的旨意,前往征讨林邑国的远征军司令部,觐见了太子殿下。

  王玄策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会注意到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莫名其妙地就来到了外交部报到。这次,他被派往新罗和百济。

  新罗和百济常年受到高句丽的威胁,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