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掌珠-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兄。。。。。。”这话白皓远也是不敢保证的。他可以保证自己不贪恋皇位,只是将来的子孙如何却不是他能保证的。
“我倒情愿聿儿安安稳稳过一个闲散王爷。”白皓博早就想清楚了,还是不想唯一的儿子跟他一样。少年皇帝的路并不好走,也远不如外人以为的那样光鲜。当初若是有的选择,他是不想做这个皇帝的。
“父皇父皇!”
这边兄弟俩说着话,小皇子白疏聿乐呵呵地跑进来。薛皇后亲自拎着一只食盒走在他后边,不时提醒一句小心。
“聿儿给王叔请安!”见白皓远在,小皇子极有礼貌的上前行礼。小小年纪,一板一眼的样子极为逗趣可爱。
白皓远给薛皇后见礼后把小皇子抱到怀里,对这个乖巧可爱的小侄子他是十分喜欢的。
见薛皇后和小皇子回来,兄弟两个便不好再继续之前的话题。其实,这件事他们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商量,只是每一次都没有结果。
又说了一会儿话,白皓远便告辞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有时间紫舞想算一算,目前为止写死了几个人了,别人的都是死在阴谋诡计里的,想想好像我的都不是啊。最近在构思新文,想写一个零伤亡的故事出来,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储君之位
就在这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大乾已经接连有两位皇帝仙去。就说当今的圣上正值壮年,最该是励精图治的时候,却同样因为身体不好,而不得不早早就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
有些人还记得当年先帝和今上父子就被传说是短命的,只是,此时看人家瑞王爷是身体倍儿棒,但关于当今皇上的却是说对了。不说旁的,以皇上如今的身体情况,就是再拖怕也不过是几年时间。
皇帝属意由瑞王白皓远继承皇位早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因为皇上已经有了一位嫡出的皇子,便有些人想着存在变数,一直持着观望的态度。虽然白皓远早就已经开始了监国理政,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对于一些有心人来说,一位年幼的皇子上位更符合他们的期望,也更好掌控。这些人里就包括皇后的母族薛家,因此尤其是最近一年来秦国公薛铤耳边的各种声音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只是薛铤一直未有表示罢了。
国公夫人那日自宫中回到府里已经是傍晚,当夜秦国公留宿在国公夫人房里。国公夫人摒退下人后,便与薛铤说了入宫后与薛皇后见面的详细情形,更是细说了薛皇后对待此事的态度。秦国公这晚上整夜未眠。
在这样紧要的关头,不知道有多少人暗地里留意着秦国公府的动向,国公夫人入宫这样的大事自然是惹起了好些人的注意,其中尤有薛家人为最。
自第二日起,接连好几天都有薛家人寻了各种由头到国公府里来打探消息。自然,他们是不敢去惹杀神一般的秦国公薛铤的,于是便都是些后宅的女眷以花样百出的借口来见国公夫人。外面的人不得其门而入,也有些拐弯抹角找到薛家人打听的。只是,这些人都被国公夫人巧妙地挡了回去,有些不好不见的,被问起时也都是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如此这般的过了几日,国公夫人实在是不胜其烦,索性便称病闭门谢客了。那些人折腾了好几天,却什么确切的消息都没有得到,却也无可奈何。
又过了几日,忽有一日传出消息说,薛家的掌门人秦国公薛铤在自己府中宴请瑞王白皓远,席间两人有说有笑,并且交谈甚欢。这消息最初是从秦国公身边的人口中传出来的,很快就便有人从其他地方得到了消息,证实乃是确有其事。
不少人私底下议论着,难不成这是薛家支持瑞王爷上位?虽然瑞王白皓远也是薛太后所生的,是薛铤的亲外甥,但此时已经成年,无论怎么想也没有弃外孙而就外甥的道理。想不通啊,实在是想不通。于是,在一部分人渐渐倒向瑞王的时候,少数人还是想继续观望一阵子。毕竟,小心使得万年船。
后来发生的事印证了多数人之前的猜测,接下来薛铤几次在朝会上旗帜鲜明的支持瑞王爷的决议。之前每当白皓远与大臣们意见相左时,薛铤或是为了避嫌多数时候是保持缄默的。薛铤的态度如此明显,薛家一脉的人自然是跟着纷纷表明态度。一时间,薛家人都倒向了瑞王。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原本抱着观望态度的人却是后悔不迭,因为形势此时已经明朗,瑞王上位已经是没有悬念的事,此时再向瑞王投诚表忠心显然不太可能得到重用了。从来都是雪中送炭强过锦上添花的。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标志着建兴九年结束了。
新年这段时间,白皓博照旧例放了百官的年假,宣布年假到正月十五结束。当然,若是这段时间有事召见,那就另当别论了,好在这些官员新年时候大多是留在京中过年。即便是有返乡省亲的人,也多会赶在初七之前回来。至于有特殊情况的官员,腊月时便向上官提前报备过,统一作出安排。
所以说,大乾在这方面的规定是很有人情味的。
————————————————分隔线——————————————————
如今,朝中最大的一件事也算是大局已定了。众人心里想着,若是不出什么意外,过年之后皇上怕是要宣布出来了。
白敏卉自进了腊月就少入宫去了,毕竟马上就要过年,府里要安排的事也不少,作为当家主母,很多事都需要她来做决定。这几年她渐渐的淡出朝廷,到了今年就是最后留在手中的暗卫也交出去了。朝中的事又有白皓远在,她便把全部的心思都移到了家里来。
如今大乾并没有战事,这几年就是边关也很是平静,想来是前些年对诸国的威慑还在,并没有邻国敢妄动,就是前几年一直蠢蠢欲动的曲国也老实了不少,年年纳贡称臣。
叶鸿飞如今在兵部挂职,倒没有什么具体负责的事务,平日里清闲,眼看快过年更是没什么事了,索性进了腊月就隔上三两天才去一趟。
过了腊月二十,府里该置办的过年的东西就都准备好了,就是给有来往的各家的年礼也在前几天都送了出去,这几日就是忙着收别家送来的礼品。说起来,跟长公主来往密切的也就是那么几家子,送的东西也就没那么多的讲究,倒不是一车车的送,而是精挑细选了几样。与其送些有的没的,还不如送几件合人心意的才好。
离着过年还有好几天,书院也已经放假,叶文睿在府里待了两天便憋闷得不行,缠着叶鸿飞要出去。叶鸿飞想着他最近都在书院上学,也确实是很久没出去了,就答应带他到京郊的一处山上去打猎。说是打猎,这个时候怕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也就是想着带他散散心罢了。
叶婉欣自然是不会去的,就留在府里。她最近对刺绣很有兴趣,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针法。因为她也是自小在林家就跟着绣娘学过的,一般大家小姐怕多不如她的手艺好。
白敏卉是不觉着自己的女儿学这些有什么不好,左右也不是要以此为生,不过是兴趣罢了,便让环佩在京中寻了个有名气的绣娘到府里教婉欣。因马上就是新年,那绣娘几天前也告假回家去了。
婉欣自初秋起就开始绣一幅百寿图,如今已经快要收尾了。三月初就是太皇太后的寿辰,她是想着送做寿礼的。
白敏卉歪在榻上看着 一本游记,叶婉欣则是坐在榻的另一边绣着百寿图。母女两个最近经常这般,虽然不怎么说话,倒也是温馨。
如今白敏卉只要在府里,又没有什么事,婉欣几乎都待在她旁边。或许是之前失去的时间太多,就是这样相处,她也觉着很好。婉欣想来也是知道母亲的心思,在一起时就时不时跟白敏卉搭上几句话。
白敏卉间或抬头看看女儿,觉着这样的时光最好不过。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都是在单位进得去后台,下班回去码完字更新时就千难万难了,这是逼着我存稿的节奏啊。但是,裸更很久的人表示亚历山大啊!
''
☆、左丞致仕
作者有话要说: 看了 加缪小姐 的留言,紫舞也想着拾掇出一段时间给皇帝,于是。。。。。。之前想好的情节又一次歪了,感觉越走越远啊,拉都拉不回来。虽然最近数据很惨淡,但是还是得坚持,话说大概是紫舞这个故事没啥宫斗戏码,所以不吸引人吧。但是真的不想写那些,所以正构思的下一个故事就远离宫廷吧 ╮(╯▽╰)╭
差不多到了申时的时候,叶鸿飞、叶文睿和随行的几个侍卫就回到了长公主府。
今日猎到了四只野鸡、两只野兔,意外之喜的是要回来的时候还猎到了一只鹿。这时候正是一年里最冷的几天,这些可说是不少了。虽然是想去散心,但能猎到猎物自然是更好,叶文睿显然很是高兴。进了屋子就兴冲冲跟白敏卉说要把鹿送进宫里给皇帝表哥。
“你那皇帝表哥要是等着你猎来的鹿,怕是一年也就得每日吃素了。”白敏卉听了取笑儿子道。
“母亲真是的,哪有这么说自己儿子的。”叶文睿自然是不服气。“这只鹿可是我亲手射的,都没用父亲帮我。哼,母亲自从有了姐姐,越发不待见我了。”
一旁始终笑眯眯听着的叶婉欣见弟弟将话扯到了自己身上,一脸的好笑。“我可是什么话也没说,怎么好端端的说到我这里来了?”
“好了好了,等明天一早我就让人给你皇帝表哥送进宫里去,一定叮嘱他们告诉皇上,这是他表弟亲手猎到的鹿,巴巴的赶着给他送过去。瞧瞧你这一头的汗,这么冷的天也不怕着凉。”白敏卉笑着拉过儿子,拿起帕子给他擦额头的汗。
“一点儿都不冷。”叶文睿乐呵呵地仰着小脑袋让母亲擦着汗。
虽然叶文睿和叶婉欣是双生子,但叶婉欣因小时候的环境不同,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成熟许多,而叶文睿则是因为众人有意无意中将对婉欣的关爱移到了他身上,和婉欣相比心智上倒像是小了好几岁的样子。
叶文睿的那句“母亲自从有了姐姐,越发不待见我了”根本就是随口说的,说者无心听者留意,却是给白敏卉提了醒,这段时间里或多或少是有些忽略文睿了。
到了第二天白敏卉果然派人将那只鹿送到宫里去了,回来时倒是带回了不少皇上的赏赐,让叶文睿乐呵得不行,悄悄跟姐姐说自己是占了大便宜了。自然,这话也就是私下跟婉欣咬咬耳朵,要是被父亲母亲听见了,少不了又要罚他抄书的。
大乾民间有习俗说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和初一,这习俗是早年间传下来的,至于什么原因也没人说得清楚。
因为除夕之夜守岁,一家子都睡得很晚,尤其是叶文睿带着身边伺候的小厮前后院不知道发了多少鞭炮。
白敏卉起来时已经过了巳时,听珍珠几个说叶鸿飞早就起了,带着之前准备好的礼品去叶远鹏府里拜年去了。此时,叶婉欣和叶文睿还都在睡着,白敏卉便吩咐不必叫醒他们。简单用了饭,白敏卉便开始准备初二入宫的事宜。
初二白敏卉和叶鸿飞带着一双女儿到宫中给太皇太后和薛太后请安,并向皇上和薛皇后拜年。自然,赏赐是少不了的,等傍晚一家人回府时已经由早晨的一辆马车变成了三辆,有整整两大车是宫中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