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电子掌控 >

第26部分

电子掌控-第26部分

小说: 电子掌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的老伴是个木匠,非常厉害的那种,解放后回到老家,娶了媳妇,也就是老太太,就安心在家待着。
    平时除了种地,就是帮助周围的乡亲父老做家具,因此他在四邻八乡也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大炼钢的时代开始了,成千上万群众不分行业,男女老幼一齐上前线,劳动力由7月底的几十万增至6000万。土高炉由3万座增至数百万座。
    土法炼钢,练出来的大多数是废钢,而且来源多为从各家各户搜集锅等铁器。
    老太太的老伴当然也是6000万劳动力中的一员,当时的炼钢可不是现在炼钢那种用煤炭,都是木炭,还是现从山上伐木烧的。
    她老伴就是一名烧炭工,他的本行是什么啊,木匠!看到上好的木头被烧成了碳,他心疼啊,可是没办法。
    还好和他一起烧炭的也是本乡人,都是很熟悉的,遇到特别好的木头,他就央求大伙儿给他留下,不烧成炭,说是自己家要盖房子。
    就这样,他收集了一堆上好的木料,后来就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把这些木材搬回家。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她家准备建造自己的新家。
    她老伴作为一个木工高手,可说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建新房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还亲自上阵,带着他的那些徒弟,jīng雕细琢,终于把房子建好了。
    她家人多,四个子女都是居住在一起,修房子的时候也都成家了,因此需要的房间很多,她老伴就把B市四合院的结构用在了自己的房子上。
    新房除了没有外院,几乎就是B市四合院的翻版,这房子可漂亮了。可以说是她老伴几十年木工生涯的jīng华。
    院子里的花园匠心独运,深得园林设计之奥妙。整个房子用料全是大炼钢时代偷偷积攒起来的好木料,隔墙全部采用石头砌成。
    在当时的来说,他家的房子在整个城市都可以说是最好的建筑。
    后来老伴去世,自己的子女们有钱了,都自己修了房子,老太太一个人守着几百平米的房子一个人过rì子。
    逢年过节家人才回到老房子团聚。
    后来城市规划了,他们这一带都要拆迁,儿女们的房子都拆了,这才一家人团聚到一起,而自己这个院子,因为别致,被一个开发商看中。
    买下了周围的土地,建成了小区,唯独留下这个院子,开发商想买下来自己用,她的子女们也一直帮着开发商劝说老太太把房子卖掉,开发商出的钱可比他们的房子拆迁费用高多了。
    老太太一直不同意,这是自己老伴的心血。后来,开发商和老太太的子女们签了协议,老太太去世之后,她的房子就卖给开发商。
    因为她的院子的原因,几个子女都是勾心斗角,老太太没有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在自己跟前谈论就不管了。
    说了这些,老太太感叹道,要是自己没有这个院子,这几个还不知道会不会搭理自己呢。
    对于老太太的家事李超也不便谈论,眼看就中午了,李超买来了食物,和老太太一起吃过午餐,下午,医生检查了老太太的身体后宣布,老太太可以出院了。
    老太太的家属联系不上,李超只好亲自送老太太回家。
    到了老太太所说的院子,还真是有点独特。
    青石墙面的小青瓦房围成一个院子,一进大门就看到一个小花园,花园中一条小道,两旁是榆叶梅、丁香,沿院墙边上有几棵杏树,正厅前面栽着几株垂丝海棠,草地上是一丛丛的牡丹和芍药,还有小型的假山、池塘。
    到了院子里,李超看到了老太太的几个子女,都坐在走廊上,不知道在商量着什么。
    老太太看到这几个人就气不打一处来,她讥讽道:“你们是不是商量着分房子了啊?”
    几个人这才看到老太太,都很吃惊,在他们看来,老太太应该还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等死呢。
    有个女的看样子应该是老太太的另一个女儿则是吓得战战兢兢,说道:“妈,你都死了还找我们干什么?又不是我们害的你,要找你也该找撞你的那个人啊”
    感情他以为是老太太的鬼魂回来了!老太太气得浑身发抖,他女儿继续说道:“你生前不愿意卖这个房子,现在你都去了,我们在商量把房子卖了,不然这房子也不好分。”
    老太太哈哈笑了一声,回头对李超说:“你看看,这就是我养大的孩子!”
    看到老太太回头说话,这些人才发现李超在老太太后面,这才反应过来,老太太不是鬼魂,是真人回来了。
    回过神来的几个人连忙跑过来扶着老太太到椅子上坐下,七嘴八舌地关心起老太太来。
    老太太就说话了:“你们连我的遗嘱都没有找到就开始想着分房子,你们还真是团结呢。”
    这时,他的小儿子沉不住气了:“妈,你的遗嘱在哪,我们几姊妹就我的条件最差了,你是不是把房子都给我了?”
    老太太冷笑了一声,说道:“是啊,你们条件都不好,老娘都要死在医院了,你们都没钱给老娘治病,是不是商量着卖了房子再给老娘治病啊。”
    看到自己的老娘说话语气不对,他小儿子忙说:“是啊,我们正商量着把房子卖了给您看病呢。”
    老太太翻着白眼,“我现在没事回来了,你们也甭cāo心了,都走吧,我看着烦。”
    他的小儿子不甘心,走到院门口又折回来问老太太,“妈,你的房子给了哪个?”
    老太太说,“你想知道吗?去公证处查吧。”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这个院子是我老伴的心血,我舍不得卖,等我死了以后我想把它捐了,做个敬老院什么的。像我这样的老人,悲哀啊,我还是好的,要是老了,子女在你这里没有实惠,不知道这些子女会不会上门来!”
    李超也觉得那几个人太不像话,觉得老太太做法很对。
    老太太又说了:“其实我还真没有立遗嘱,以前他们几个对我还不错,现在才知道都是为了这个院子,你能不能陪我去公证处立一个遗嘱。”
    李超也不推辞,陪着老人去了公证处,老人的遗嘱女人大致是,自己的儿女不孝,老人的遗产不给几个儿女,等老人去世以后,将自己的院子捐赠给当地zhèng fǔ做敬老院。
    李超觉得有些不妥,如果zhèng fǔ不能保证房子的用途是作为敬老院怎么办。
    老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到那个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最后还是李超建议,在遗嘱上加上一条,如果房子因客观原因不能作为敬老院,则委托律师把房产拍卖,所得资金用于敬老院的事业。
    老人的遗嘱立好了,也经过公证了,老人的房产问题就定下来了。
    老人的事情还没完,他要取钱还李超给垫付的医疗费,李超前后两次缴费加起来是两万,可是后来李超把她治只好了,后面交的都没用,也就退了回来。
    算起来老太太在医院只花了一万块钱,李超坚决不同意,老太太的子女是什么人李超都看出来了,要是老太太自己没钱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李超把老人送回家,自己也回去了。回家的路上李超和晓晨打电话,遵照晓晨的吩咐去了晓晨家。
    晓晨妈妈听李超说老太太的问题圆满解决以后终于放心了,听李超说老人的决定之后更是拍手称快。
    很快,吴妈(晓晨家的保姆)把晚饭做好了,那天晓晨强迫李超带回来的兔子豁然摆在了桌上,看晓晨吃得津津有味,李超不住地偷乐。
    吃过晚饭,陪着晓晨爸妈聊了一会,晓晨父母每天都要出去散步,和他们一起出来,李超就直接回家了。接下来重复昨天的故事——充电、训练。

第039章 诉讼
    李月所在的报社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告是老太太的几个子女。
    因为老太太的事情被李月曝光,导致他们几个的rì子特别难过,走在路上都会被人指指点点,工作也丢了,不甘心的兄妹四人把报社告到了法院。
    他们的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被告报社的批评文章基本内容严重失实,而且在文章中使用了侮辱xìng语言,大大降低了原告人的社会评价,损害了其人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其行为已经构成对兄妹四人名誉权的侵害,导致他们失去工作,而且rì严重影响了他们常生活,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报社承担停止侵害,登报赔礼道歉并赔偿jīng神损失费800万元。
    这一桩案件引起了轰动,究竟是报社的报道失实,还是这几个人诬告。
    庭审当rì,原告律师陈述:被告报社在11月4rì的报纸第二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诬陷好人导致老人病情恶化不孝子女丢下老人医院等死”的报道,报道中,明确写明了原告的姓名,称原告诬陷好人,导致老人突发脑溢血,医院催缴费用,原告因为逃费全部消失,在他们口中的冤大头缴费之后,医院却因为找不到家属签字,无法给病人手术,导致老人只能躺在医院等死。
    原告律师称,报道中称原告诬陷好人就是第一个不实之处,原告在送老人去医院的时候因为没有带钱,jǐng察让李超去缴费的时候才没有出声,她是打算回家拿钱还给李超的。
    第二个不实之处是,报道中说原告扔下老人在医院等死也是不对的,当时因为老人病情突然恶化,他们几个家属回家为老人治病凑钱去了,不是不回来,况且,原告第二天还是到了医院准备签字的。
    第三不实之处是,报道称老人在医院等死,而事实上老人第二天下午就自己回家了。而且,该报道一经刊登,就有无数网站转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如今,该片报道影响了原告四人的工作(都丢了工作),而且rì常生活也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原告的社会名誉收到了极大的损害。
    作为被告,报社收到法院的传票,当时就请了律师,律师找李月了解了具体情况,并把当rì老人被撞倒的目击证人,以及后来的旁观者都找来了解情况,还找到了当rì在场的110巡jǐng,确认李月的报道基本属实。
    在医院巡jǐng误认为李超是肇事者,让他去交费的时候,老太太的女儿没有向jǐng察说明情况,而是保持了沉默。李月的报道中说,当时的情况,作为知情者,还是当事人的女儿,她保持沉默就给巡jǐng的造成李超是肇事者的错觉。这个猜测,医生和110巡jǐng都可以作证。
    至于老人病情恶化,是因为她的几个子女的谈话,老人的儿子李超垫付了医药费,老人的儿子不仅不感激反而认为李超是冤大头。李月是根据医生的描述,没有添油加醋。
    老人经过抢救,病情稳定了,需要家属缴费的时候,这些家属们一个个都不见了,也是事实,至于他们说的回去凑钱,这是他们的说法。
    李月认为他们是故意逃费也有事实依据的,电话自然关机是偶然现象,这几个人的电话不可能同时没电关机,况且是关机一整天。
    老人的女儿第二天到医院要求签字售书的时候,也没有还钱的行为。因此李月认定他们是故意逃费,说他们把老人扔在医院等死也没错。
    医院的确是下了病危通知书的。在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情况下,作为家属,即使是回家凑钱,也应该留下人看护吧,而这些人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