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庶心-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拆桥了!
“娘娘,您别太伤身了,小心隔墙有耳啊。”宫女没有太多劝慰的话。此刻,怕整个坤怡宫都在皇上的掌控之内了。所以,少言才是最明智之举。
“行了,不用多说了,命人将饭菜给本宫端上来,本宫饿了。”
宫女大喜,虽然见皇后的神色没什么恢复,但肯进食,那就是好事儿。连忙退下去,命人将饭菜又都换了一拨。
当五皇子利落的迈入勤政殿时,皇上正坐在棋盘的旁边,握着棋子看向他,“朕等了你许久,怎么才过来?快快,你已经好久没有陪着朕下棋了,先来几盘再说。”
“儿臣前几次的棋局都被父皇给破了,早已甘拜下风,父皇怎么还打算搓儿臣的锐气不成?”看出皇帝今天的心情非常不错,唐楚这样打趣道。
“快别说了,赶紧的,你前几次出的棋局实在是不错,父皇这么多年翻阅古籍,都没见过如此让人捉摸不透的棋局,实在妙哉,为此想过几天几夜呢,今日趁着天色好,找了你过来,定再为我出几道棋,否则,朕是不会让你回去了。”
父子俩说笑着,已经做到了棋盘的两侧,五皇子微笑着照例握住了白子,“说起来,儿臣的棋局说不上什么高手法,其实都是跟人学的。”
“哦?还承师了?是何人啊?”皇上眨巴着眼睛,十分感兴趣道。
“父皇定猜不到,是广暮。”
“哦?广暮竟还有次天分?从前怎么没听南昌侯提到过?”
“我也是偶然下棋才发现的,他平时闷声闷气的不怎么做声,那一天上午竟让儿臣连连挫败,后来儿臣细数了一次,竟败了二十五次之多,儿臣事后索性拜他为师了。”
“棋盘虽是小小方寸之地,但却能够看得出一个人的谋略与才智,广暮这孩子,朕以前就很看好他,沉稳持重,冷静睿智,以后做你的左膀右臂,朕很心安。”
幸而在场的只有父子两人,若还有第三人在场,更或许,被皇后娘娘或者太子听到,怕会被气吐血。他们母女俩一心以为一直距离那龙位宝座是最近的,其实,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太子与龙位之间的真实关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以后做你的左膀右臂”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许五皇子唐楚以将来九五之位了。若搁在旁人,听了这话,非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但五皇子却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显然经常听皇上如此说。
其实,五皇子唐楚在所有的皇子中,无论性情还是模样,都是最像皇上的,但这么多年,皇上无论是对静妃,还是对五皇子,都是一副全然不在乎的样子,所以说,五皇子和静妃几乎是被所有人踩着活到今天的。
但连皇后也不会料到,这些都是皇上特意安排的,如今眼看着吴家的运势一点点败落,近些天来,皇上对五皇子的爱护渐渐明晰了起来,连后宫去静妃娘娘宫里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这是不想再继续隐藏了。
五皇子泰然一笑,“多谢父皇,儿臣不敢,不过广暮其人,真是不可多得,这也许就是儿臣的幸运之所在,从小他跟我们多个兄弟一起长大,但唯独我俩很是投机,不管聊什么,意见都十分一致,因此,一直以来儿臣不便出面的事情,大多都是广暮在帮忙。包括这次吴家的事情,都是广暮在安排的。”
皇上点了点头,将黑子落下,“好,身边总要有几个这样的人才行。”
“这是儿臣从广暮那里新学来的棋局,父皇看一看,觉得如何?”
皇上瞄了一眼,随即眼前一亮,“这……”
“广暮给这棋局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儿臣以为父皇定非常喜欢。”
“哦?是什么名字?”
“厚积薄发……”五皇子嘴角微扬,渐渐吐出了这几个字。(未完待续)
☆、第二二七章 镇国之困
烈日一点点爬上正中央,勤政殿外头,盘龙形状的台阶上,已经炙热的让人站一会儿都觉得如火在烧。
太子一步一步走上来,看到康公公站在外头,便上前去道,“康公公,父皇是在休息吗?”
康公公一愣,似有些机会的瞟了勤政殿里头一眼,随即转过身来,“太子殿下,皇上正跟五殿下在里面下棋呢。”
太子面上拂过一瞬的不自然,但很快又恢复如常了,“哦?是吗?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啊,请康公公替我通传一声。”
康公公允诺,转身进了勤政殿,不多时就出来了,“太子殿下,皇上有请。”
当看到皇上跟五皇子两人正父慈子孝的笑呵呵下棋时,太子的心底闪过一抹酸涩,从小到大他都是被母后以严格要求培养着长大的,因此,遇到什么磕碰,根本不像其他皇兄弟似的能够得到母妃的怜爱,他得到的都是训斥和鞭策。
而在父皇这里,也不过如是,所以,这二十多年来,他从来对父皇都是畏惧的,不曾真正卸下防备,实际的当对方作自己的父亲。
如今,眼看着父皇对老五露出那样慈爱的笑容,太子的心如同被无数根针刺穿了。
“儿臣给父皇请安。”
“罢了,太子你过来,正好为朕和老五做评判。”
太子微笑着上前,瞅了眼棋局,故作神秘的坐在一旁观战。
“对了,你这个时候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过了好一阵,皇上似突然想起似的。提了这么一句。
太子道,“回父皇,也不是什么急事儿。”
“哦?这样吗?我倒是有一桩事情想听听太子的意见。”说着,皇上将棋子落下,“近来,南边又有乱民在滋事了,据官员上奏。一个村庄都被毁了。并且周边的形势还在扩大,太子以为该如何解决?”
“儿臣以为,边境无小事。不可忽略,所以此事要慎重处理。”
五皇子没有说话,心中却是一喜,太子啊太子。你果然跟我们料想的一样,就这样说吧。继续说下去,很快你就会为自己说过的话付出代价了。
“嗯,朕也觉得如是,那你觉得这样的乱子。该派何人去处理才好呢?”
太子一愣,立刻警觉,拱手跪下道。“儿臣不敢。”
“不用担心,朕只是问问你的见解。又不是真的让你来决定,说一说无妨。”
“儿臣,儿臣以为,乱民的事情实在不容小觑,所以还是该派有实力的武将过去,一来是平乱民,二来也可以稳一稳那里百姓们的心绪。所以,不能用过于年轻的,这样会让百姓们觉得,是在搪塞他们,根本不把他们的安危当回事儿。百姓们若是也开始抵触,那么再派人过去,就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皇上思索片刻,随即点头,十分赞许的道,“嗯,太子说的有道理,老五,你觉得呢?”
唐楚亦是点头,“儿臣在这体察民意这方面是最不擅长的,但太子所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你啊……”皇上哈哈一笑,随即道,“既然如此,那朕便接受太子的提议,派……镇国将军去处理这件事情!”
太子的心仿佛被一颗有力的手狠狠捏在掌心般,就差没霎时间碎掉了。他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父皇说派谁过去?外祖父?他老人家可是有多少年都没有出战过了,更别说是这样的小事儿。
自己刚刚给出那番说法,不过是想着父皇能够从朝中中年将领中,稍稍有战绩的人中选择一个,全然没料到,父皇会最终将棋子落在外祖父的头上,“父皇,镇国将军的确是这件事情的不二人选,可是他已年过七旬,老迈如暮鼓,怕担不得如此……”
“担得,他怎么担不得,镇国将军可是朝中最有资历的老将,按照太子适才的说法,处理民事必定十分妥当,更加能够达到震慑的作用。放眼咱们天乌国,任何一处提及镇国将军,乱民不都会闻风丧胆吗?所以,镇国将军是这事儿的最佳之选,嗯,还多亏了太子的提议,朕立刻就拟旨,既然太子在这儿,那这圣旨待会儿就由你来传好了。”
还没想好要怎样帮外祖父拒绝第一个,紧接着就有第二个砸下来。
这样突兀的,一个雷打下来不够,又打下一个雷,太子感觉整个耳朵都是嗡嗡作响,他简直不敢想象,待会儿自己带着圣旨到将军府宣读的时候,外祖父脸上会是何表情。
还有母后,这宫里的消息传得可是非常之快的,待会儿若母后听了这消息……
太子深深吸了口气,跪下接了旨意,抬头时候正迎上五皇子十分善意的笑容,这一瞬间,太子的心咯噔一下,他已经明白今儿是遭人算计了,皇上刚刚那出并非偶然,而是事先被老五给铺垫之后的结果,老五啊老五,你终究早我一步。
“对了,太子刚刚说有事儿来找朕,是什么事情啊?”皇上仿佛刚刚想起这事儿似的。
“儿臣的事情都是小事,就不劳烦父皇了,待事情有一些眉目,儿臣再跟父皇禀报。”
“如此,康公公,那圣旨过来,朕现在就拟旨,太子即可便过去镇国将军府通传。”
当太子端着完整被封好的圣旨走出勤政殿时,皇上和五皇子的棋盘终于有了定数。
唐楚看着败局已定,拱手一礼,“父皇,儿臣甘拜下风,这次的棋儿臣又输了。”
皇上却是自信一笑,“待你到了朕这个年纪,定会比朕做的更好……你猜,镇国将军,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接这道圣旨呢?”
“镇国将军的年纪,早就不适合出战了,此次又正逢吴家遭难,若让儿臣来猜,儿臣觉得他会接下这次的任务。”
皇上神秘一笑,却是摇头,“你啊,还是太年轻,你不了解吴昌盛那只老狐狸,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险棋的,这次的事情……你姑且看着吧,好戏还在后头。”(未完待续)
☆、第二二八章 不治之症
果然如皇上所料,吴昌盛这个老头儿在听到圣旨的第一瞬间就出招了。
圣旨传达的第三天,当吴家表面上已经从吴挺的死亡阴影中走出来,并且乐呵呵的接受所有人因为吴昌盛被派出职的恭贺时,吴昌盛却突然当众昏倒了。
还是在即将上早朝的路上,文武百官都朝着大殿中走,吴昌盛一个恍惚,整个人栽倒险些在石阶上。
还好,刚刚回来京都,正准备今日早朝时接受皇上的特封,正是入仕的姚家少爷姚一程在吴老头儿的身旁走过,眼疾手快的就将老头儿给扶住了,算是救了老头儿一名,否则在几十个石阶那样高的地方直接滚落下去,不死,也半残了。
好好的早朝就这样被吴家老头儿的晕倒给搅合了,转瞬之际,就变成了太医为吴家老头儿的会诊。
“吴将军如何了?”皇上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居高临下的问刚刚赶过来的太医院院判董大人。
董大人将手从吴昌盛的手腕处离开,随即皱眉对着皇上道,“回禀皇上,吴将军的脉息紊乱,怕并不是一种原因所致,现在,微臣还不敢做出直接的判断,还要慢慢琢磨才行。”
“你们其他的太医呢?都这样以为吗?”
开什么玩笑,院判老大都说了现在没法断定,手下的人谁敢这时候站出来,说出第二种声音?
其他太医全都安静的点头。
皇上很是担忧道,“嗯,吴将军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不知当下可否移动?若是不方便,便就近抬到朕的勤政殿去养着,待用了药,好一些再行移动。”
“回皇上,幸而吴将军年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