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岁月鞭心 >

第35部分

岁月鞭心-第35部分

小说: 岁月鞭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为此,村里人敲锣打鼓好是热闹。

但这些人物里面还是没有赵氏大房头的人。在学历学术方面真可胃门前冷落鞍马稀。更令赵强感同身受的事。他们班追求他的女孩子——李静,那时她的学习跟赵强比,真差一大截。但是赵强落榜了,而李静考上重点中砖,成为一名公务员。

他们失去联系好多年,后来有一次巧遇。就是赵强开服装加工店之后,自认为收入还不错。但是为了发展,赵强去信用社贷款。那天与李静邂逅。她正好去信用社存钱。

多年不见,李静一幅细皮赖肉,养尊处优的公务员形象。而赵强虽然收拾的干净利索,但一身羊皮味儿,还有没收拾干净追在衣服眼里的羊毛,不挣气地扎在衣服上。不知为啥,赵强见了李静,就觉得自己如一个讨饭吃的主儿。在精神上短人家几分。而赵强向信用社贷2万元的款,还给老同学信贷主任吃了回扣;李静存款10万元的款,信用社还给人家提高了利息。

那家信用社对待赵强就如打发讨饭的,对待李静就如见了上帝一样。这两个不同的画面赵强很受刺激。见此,赵强就想匆匆躲开李静,可是李静偏偏喊住了赵强。“老同学急着走干么?好象我们不认识似的?”

赵一丹架不住啊。便说他来这儿转转。“老同学现在干么呢?”李静上来一步问。“没干啥,就是瞎捣鼓个皮衣加工店。”“噢,成老板了,现在应该不错吧。那天去你那儿弄几个钱花花?”“客气了,那里话。刚够混口饭吃。不能合你相比。”

“哈哈,没啥。叫唤啥,我又不是真的借钱。”李静进一步激道。“呵呵呵。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你现在干啥?”赵一丹回道。

“没啥,就当个一般般干部。啥事都弄不成,一没权,二没钱。几年光景就存了十来万块钱,真是丢人啊。”李静不满地说。

赵强一听这话,真是无地自容,十几万块儿都算丢人,那他那么点小生意还算什么。全卖了还比不上李静存款的四分之一。人比人气死人。

“赵强别急着走,好多年不见,聊聊。”赵强只好挺了挺身子,站好姿势等李静。

李静开玩笑说:“我又不是老虎,见一面不容易,躲什么?自考上学后,一直没有你的音讯了,真不知你是死是活,着实让人挂念。现在还干的好吧!”“一般,一般,没啥出息。”赵强不好意思地说。

本来李静也是念着老同学的感情,又加之对赵强以前曾暗恋过,心里时而希望他能混的更好,时而又为赵强拒绝她的求爱,耿耿于怀,这女人恨上一个人,不会轻易会放弃的。

李静半开玩笑地说:“我知道你是老板啊!失敬,失敬。今天请妹子吃一顿走。”赵强有些无地自容。谈了没几句话,李静戳到他的痛处。这么一个老板老板的称号,他心里特别的别扭。但又不能发火,他全身就如抓不着的痒痒,真难受。

赵强是来贷款的,该送的钱都送过了,哪天身上确实没带多少钱。但是在老同学面前不能说这些话,怕不丢起这人,尤其是在曾经拒绝过追求他的女孩子面前。

“走,喜欢吃什么?我们选个好一点的地方走。”赵强打肿脸充胖子。李静说:“一般般,也没有一个特喜欢吃的,自己也经常吃大餐,什么胃口都没有。不如吃个便饭,要两个小菜就行了。”李静的这一顿便饭让赵强有些张口结舌。

赵强只好硬着头皮,去吃米饭炒菜。到了一家名字很响“大红楼”餐厅,两人选了个好位置坐下来,赵强点了两晕两素,要了两碗米饭。

赵强问李静还吃啥?实际上,赵强觉的已很丰盛了,两个人能吃四个菜都很不错了。那知李静要过菜谱,看了看,点了最贵的两个菜:“清真大虾、酸菜罗非鱼”。再来一瓶上等好酒。这两个菜都是海鲜,这在农村吃海鲜,那是吃钱。一般人是点不起这个菜的。

赵强暗暗地吃惊,自己口袋里的几百钱跟本不够。都有些脸红脖子粗的无地自容,但只能硬着头皮叫好,开吃。心想着到时拿什么给店老板赊账,还不能让李静看出来。

李静是有说有笑,可赵强实在笑不起来。面对初恋情人,赵强真不知说什么好。回想与李静的交往,赵强说不出的懊悔和无助。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好说某人会某某。

赵强拒绝李静之后,李静觉的无脸继续下去。托人转学到别的学校。后来李静痛定思痛,考上了重点中专。

李静毕业后,分到供电系统工作。那几年正赶上农电改造,电力系统的工资、补助连年的涨,一年收入五万多元,是一般公务员的两三倍,而她还是一般工作人员,如果是个小领导的话,那收入更高。后来,为了从政,才活动关系把他调到政府部门工作。

二十多年来,这顿饭是赵强最难忘的,并不是说多么的高级,而是一顿促使他思想观念转变的饭。自己首先要对得住自己,堂堂七尺汉儿,应该有主见,选择的路要坚定信心走下去。

注定今生当不了公务员,但是自己有权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拥有最基本的做人尊严。不管在生意上遇到多大困难,他都得为自己挣口气,把生意做大做强。赵强从此下定决心要把弟弟供成名牌大学生,再着弟弟的学习并不差。但是恋爱是学习的天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遍地开花。

要想让弟弟成为一名大学生,必需把他的心收到学习上来。任何天材不好好学习,那终归成不了天才的。所以,赵强看到弟弟与彩娥的暧昧关系时,心中生出一股无名的火。这种思想能上得了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也进不了。必需阻止他俩,必需快刀斩乱麻,结束这一场糊涂的爱。

第047章 秦腔趣谈

第047章秦腔趣谈

为了断了赵一丹与彩娥的孽情。赵强铁了心要管这事,也不怕兄弟反目。

赵强自认为:“彩娥这样的女人感情不专一,水性杨花。虽然曾经是他深爱的女人,但要与这样的女人相处,终不能同甘苦,会害了弟弟。除非赵一丹考上大学,才能养得起这样的女人。但是考上大学也得找一个双职工,像她这样一无技能,二无吃苦精神的女人,如果当花瓶一样养,赵一丹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为了让弟弟尽快解脱这段感情纠葛。为他前进路上铺好路,赵一丹下决心要与弟弟好好谈一次心。第二天,赵强喊弟弟一块儿去晨练。兄弟俩到了没人处,赵强一本正经地说:“弟弟,彩娥你不能找,她不适合你。你现在年龄小,有些事你不懂。你这样单纯终会在爱情上吃亏的。”

“我?没有啊!”赵一丹否认。但还是感到脸上发烧,怒火上窜。赵一丹是处男,最怕人提说这爱啊,恨啊的事,觉的赵强揭他的短。

“没有就好!我要的是你这一句话。”赵强接着说,“她不但比你大三岁,而且还是一个用情不专的女人。你现在上学将来考上大学了,好女人多的是,决不能在上学期间谈恋爱影响了学业。虽然一时的美好,但会给一生带来痛苦。

这话是良药苦口,赵一丹听着逆耳。赵强也因为是兄弟就单刀直入,反而给赵一丹面子上挂不住。火爆脾气的赵一丹顿时火冒三丈。竟大喊:“住口。不想听。我不想听。”

赵强吃闭后,转一种口气说:“求你了兄弟,你不听也得听。这是哥哥的命令,一家之长决定。哥现在吃苦受累不是为着供你上学嘛,不然哥受这苦干什么,你念不念书管我什么事。”

“不用你管,有爸呢?”赵一丹生气地说。“爸花的钱也是我的钱。”赵强解释说。“我不用你的钱。”赵一丹顶牛道。“啪,你强,我抽你。”赵一丹被赵强抽了一个耳光。

“是啊,我打不过你。我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赵一丹捂着脸哭道。赵强一听笑着说:“我的傻弟弟,我等着你来,只要你能听我话,你想咋报就咋报。”

但是赵一丹的那种认死理,不回头的个性,赵强还真有些怕。眼看自己的大棒加肉饼的教育失败后,不由地叹气。命该如此,看来祖坟里不会再冒青烟了。随他去罢,走一步看一步。支持他真是汪费心血……

兄弟翻眼后,赵强过了几天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弟弟必竟年齿小,怕在感情上想不通。还是得多留心,多帮助。

过年后,正月初三,村里唱戏。赵强知道,农村戏园子就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在这个节骨眼上,得观察观察赵一丹。看上次的失败教育有没有一点效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里人都喜欢唱戏,看戏。农村人自己组成的戏班子叫“戏”,把花钱请来专业剧团演唱的戏叫秦腔剧团,或秦腔。

话说,赵家川人喜欢看戏就像城里人爱蹦迪一样,他们对看戏和演戏的那种投入与专注精神足以让人心动。

赵家川人不但爱秦腔,还喜欢演秦腔。在那个年代,各乡各村都搭建了戏台。那时乡上和县城每年要举行一次大的比赛,评比优秀的演出队和优秀的演员,有的农民因此成为专业剧团的演员。

爱演戏的村民每天早起在河湾里练声,“哦……啊……”声满河湾飘荡。赵家川有位叫陈砖磨的老人,早年是旧政府兵,华夏国胜利之后就在赵家川落户生根了。老人特别迷戏,演戏也是出了名的。他最拿手的好戏是演《破宁国》中的徐彦章、《三对面》中的包文正。

80岁时躺在炕上病得很重,去家里看望他的亲戚知道他爱戏,见面就说他年轻时演戏有多么好、多么好。老人听乐了,从炕上跳下来就演将起来。一次,老人穿件背心、光着脚片子,在地上演了半天,上炕躺下再也没起来,一命归天了。

同村还有一个叫张嘉积的老汉,是方圆百里的“名旦”。他扮的“旦角”叫台下的女人眼红,把男人们也都迷住了。他77岁时还上台,只是耳朵不灵了,听不清乐器的调门,在回马门子上不小心摔了个跟头,从此才退出戏台。

平时村民也是一边耕地一边满山满洼地吼几嗓子秦腔。闲下来最爱看的是《杀庙》、《下河东》、《三娘教子》、《花子仁义》等戏,有时还为戏里啥人的啥唱法争个面红耳赤。

好年景,每年唱戏时,村民演员就主动组成班子上台表演。一般从正月初三一直唱到十五。戏开台前,先唱一段“神戏”,即给神唱戏,叫神仙也跟着农民乐一乐。然后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以祝愿来年的好年景。

农民常年辛辛苦苦把东山的日头背到西山,秋收一完,大冬天躺在那热烘烘的炕上,不吼几句“秦腔”心理怎么也感觉不踏实。好事的人就跑东家串西家招呼着大家组成社伙团唱戏。

在那个队(村)唱戏前,都提前安排好到谁家吃饭。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戏唱到快结束时就要举行大会餐,俗称“奠台”或“烧暖锅”。同城里人说的吃火锅很相似。

开始奠台,先在戏台中央摆几张桌子,把每家送来的暖锅子一溜摆开,然后在戏院子里找几位最年长者和管事的上台同演员一同吃锅子。吃锅子时放几串炮,有的地方还要给演员挂红,满戏院子腊肉飘香,诱得人口水都流下来了。

吃完锅子,接着演戏。戏后传出谁家的婆婆调教出的媳妇子做的“奠台”饭做的好,谁家的人品好,从中判断出那个村的人对戏演出的支持,那是一种荣耀。

赵一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那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