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王小明也在今年准备要升高中,本来王小明想考中专,能到市里去读书,三年后就能毕业参加工作,到时自己就是海阔天空凭自己飞了。
可是王坤跟陈淑珍在这方面都很坚决,王小明必须要读大学,就算是考上了中专也不能去读,虽然王坤一向很愿意听王小明的意见,但是这次不管王小明再怎么用他的花言巧话,总之一句话,不行。
当然,王小明也可以偷偷的去上中专,但是如果他这样做,他早就可以休学,因为在他看来,文凭对自己其实是没有用的。只不过他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传统以及王家村的风俗,除非他能承受父母别被人非议,而这一点,王小明断然做不到。
所以他只能给自己选一家好一点的高中,在S县最好的高中当然是县一种,那是省重点中学,每年的升学率都高得惊人。可是自己
第一百七十六章 高中
今年对于王小明家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王大明将参加高考,而王小明王梅要参加中考,在农村,参加这样的考试是改变命运的一次绝佳机会。虽然现在王小明的经济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是家里如果能出几个“公家人”,那也是一件非常扬眉吐气的事。
本来如果王坤能同意王小明直接升中专,那他这个中专生肯定是当定了,但是王坤却不希望他上中专,因为他上大学是十拿九稳的,虽然上大学要迟四年,但是毕业之后却能以更快的速度追上来,最后超载。
所以王坤把今年的重点放在了王大明身上,但是王小明跟王梅也不能放松,王小明的任务最低是县一中,如果能上省城的一中就更好,至于王梅,她只要能考出理想成绩,王坤就算想办法也要把她送出去,如果能上中专就最好,否则也要读高中,高中毕业之后再回村里就业比初中生要有优势得多,只要她是货真价实的高中生就行。
“爸,你不能给大哥太大的压力,该玩的时候就玩,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另外妈你也不能天天给大哥补,这样反而会补出问题的。”王小明说道,现在爸妈每天都给大哥做好吃的,鸡、鸭、鱼、肉就不要说了,甲鱼、乌鸡、蜂王精,只要能找到的一切补品,每个星期二次,由爸爸负责送到他的学校,而今天又到了要早送的日子,王小明实在忍不住了,他觉得这样反而会让大哥消化不良,如果高考那几天拉肚子,那后悔也晚了。
“你哥现在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每天消耗脑子,怎么还能不吃好一些呢?”陈淑珍说道。
“妈,你想过没有,油腻的东西吃的太多会造成消化不良。如果因此而影响到大哥的高考,这才真的得不偿失。”王小明说道,他可是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新闻,什么叫过犹不及,这就是。
“是不是真的会这样?”被王小明这么一说,陈淑珍还真地不敢肯定了。他怕自己好心办错事,到头来帮了倒忙,那就真的会误了大事。
“大明的情况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小梅好像这几天肚子不舒服,我还到村上的赤脚医师那里拿了点药给她。”王坤也突然觉得这事好像还真的有点欠妥,如果因为这样而使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受到影响,那真地得不偿失。
“这样啊,那你今天还是别给大明送菜了,等他星期天回来再好好补补吧。”陈淑珍马上也改变了态度。如果因为爱他而让他得到伤害,那可不是自己的初衷。
“这还差不多,以后家里不要天天炖鸡炖鸭的。该怎么吃就怎么吃,另外爸、妈,你们不能给大哥太大的压力,好像他考不上大学就一切全完了,其实大哥的成绩不错,只要能发挥正常,考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他能超水平发挥,重点大学也有可能。”王小明说道。他是太知道现在的高三学生所要受的压力有多么的大,在学校地时候要受老师的压力,每天都被灌输考上大学的意义以及考不上大学地后果,而在家里,父母给的压力甚至比学校里的压力还要大,而这些压力在高考临近时会越来越大,有时会令人连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我怎么会给他压力,不就是关心他最近的摸底考试成绩么?”王坤说道。
“那还不是给他压力?”王小明说道。想当年自己考大学那阵。每次星期天回来最怕地就是老爸问自己摸底考试地时候。因为现在这些成绩几乎与高考时地成绩相差不远。是特别重要地参考成绩。
“那这个星期回来我们一句也不问行了吧?但是这样会不会让大明觉得我们不够关心他了?”陈淑珍说道。
“当然不会。你们只需要跟大哥说。不管有没有考上大学。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总之一句话。不要让他有太大地压力。”王小明说道。
“就你鬼名堂多。你不要说大明。你自己呢?有什么想法没有?”王坤说道C市一中。那里地教学质量很好。而且在省城可以多见识一下世面。”王小明说道。他在县城、L市、省城C市这三个城市之间犹豫不决了好久。最后才决定去省城。因为自己地产业也许要改型。在省城能方便自己。
“你要去省城?在县城不是好一些吗?起码一个星期还能回来一次。而到了省城。恐怕一个月也不能回来一次。”陈淑珍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她知道孩子们长大之后都会飞向自己地天空。但是如果能让他们在自己地身边多留一段时间。她是非常愿意地。
“对啊。你去了省城那家里地企业怎么办?你地大可公司呢?”王坤说道。
“公司还是按部就班,反正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就算我在家也只不过每个月负责看一下财务报表而已,以后让他们寄到省城来不就行了?而且在省城我还可以给二伯出出主意,最迟到是明年小小电器商行将会代理产品。”王小明说道,九十年代什么赚钱?也许现在的人都还不知道,可是王小明却知道一些,当有了大致的方向之后,要再执行可就容易得多了。
“你在省城会跟你二伯住在一起吗?”王坤说道。
“当然不会,二伯一家人都搬到了省城,我怎么好还跟他们住在一起?我会单独住或者叫大舅跟我住到一起也行。”王小明知道父母也许最不放心地就是自己的安全问题,平时住在学校也没什么,但是一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却成了问题,而且王小明既然单飞,他怎么可能住到学校呢?
“你跟你大舅住到一起我还放心些,对了,你们不是每天都有货车送菜到省城吗?那你星期六就可以坐蔬菜厂的车回来啊。”陈淑珍说道。
“妈,一个星期才一天时间,我不可能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八九个小时吧?坐这么长时间的车是会很辛苦的。”王小明马上道,如果让他每个星期回来,那星期天绝对不会是他的休息日,而会变成劳碌日。
“那好吧,一个月至少得回来一次,否则我就住到省城来照顾你的生活。”陈淑珍说道。
“还是免了吧,我一个月保证回来一趟。”王小明说道,让老妈去省城,那自己就什么事也不要干了。
此时地高考还是设在七月份地七八九号,而王小明他们的中考却在六月份地十八十九号。在十七号的时候,三塘镇所有初三的考生就全部到了县城,他们将在明天参加关乎自己前途和命运的中考。
此时的中考升学率极低,一所中学能考上中专的一般是个位数,而高中的会好一些,但是也不会超过三十名。三塘中学的考生如果没有达到中专录取分数线,那他们就还有两个机会,达到县一中的则去县城上高中,而如果只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的,则要去青甘镇的第八中学。
当然,也有成绩特别好,达到中专分数线而不想去读的,这样的学生一般会成为各所高中努力争取的对象,甚至还会引来市一中和省城一中的目光。
每年S县都会有一些人被省城一中录取,今年也不例外,而今年三塘镇就有两名学生被省城一中录取,要知道能考上省城的C市一中比考上中专还能说明问题。在S县教育局,考上C市一中跟考上中专一样都算是学校的成绩。
而今年三塘中学考取了C市一中的除了王小明之外还有王艳,她本来可能上师范中专,但是当她得知王小明竟然要去省城读一中时,她坚决要改变自己的志愿,因为现在她的目标是H省师范大学,从市师范中专毕业只能先教小学,要等机会才会调到中学,至于到高中任教那就基本不太可能。可是如果从省师范大学毕业,那就有机会去教高中,至少也会被分配到中学,虽然要迟四年,但是一出来的待遇就要比已经教了书的师范中专生要强。王进和李燕考虑到王艳的成绩,觉得三年之后她应该能考上省师范大学,所以明明已经拿到了市师范中专的录取通知书,但是王艳还是没有去读,直接去了省城一中。
王小明没有想到自己去的学校还会有王艳,但是不管怎么样,能多一个同伴总是件好事。再说,现在的王艳已经像出了穗的稻子,身材也长起来了,亭亭玉立,青春艳丽,就算跟她的关系不怎么样,但是至少看到她觉得养眼。
在暑假才刚刚开始的时候,王小明就先去了省城,现在去省城比原来还要方便,以前还要等早上的火车,但是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有蔬菜厂的大型货车送菜到省城,到那里时正好天亮,而坐火车到省城时则是下午了。
王小明此次去省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房子问题,现在自己要在这里住上三年,也许还会更久,他不得不好好策划一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贸易
七月的C市骄阳似火,在正午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在大街上行走的,除了哪棵树上有只蝉在“知了”“知了”的叫着之外,没有人愿意发出一丝声音,大家都怕惊动这酷热无比的老天,而只有到了傍晚时分,街上的行人才会多起来,而到了晚上,则到处灯火通明,好像现在才是这个城市刚刚苏醒时的样子。
但是在北湖市场王求的办公室里,王小明却没有觉得一丝热浪,因为这里装了空调,如果不是沙发上有个靠垫可以用来垫在肚子上,他甚至还会觉得冷得有点受不了。
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人来说,有信息、有眼光的人很容易就能赚到大钱,在很多国有企业还在每个月拿着几十、一百多元的工资时,他们每个月赚几万甚至几十万轻而易举。
而这段时间由于国家实行价格双轨道,这让有关系、有胆量的人也大发其财,一张钢材或是化肥的批条,不需要任何资金,只要一转手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纯利润。
王小明现在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有,他也不屑去赚这种钱,他掌握的信息非常多,而且眼光又准,再加上他现在手里的资金充足,想赚钱,门路有的是。比如像国库券,他就利益于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上海的杨百万早期的发迹事件,他现在正处在这个年代,当然也得顺手捞一笔,这样的钱不去赚,那实在有点对不起自己。
早在前年的时候,王小明就指示王求,去各地收购国库券。他的资金多,一出手就几十万上百万,虽然只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润,但是基数大,而且时间也短,一年时间下来赚的钱不比薯片厂少。
要知道。最早的国库券都是摊派的,老百姓拿在手里急于兑现,打八折80多元抛售给银行。而且越是穷的地方,老百姓卖的越多,价格也越便宜。而当时银行缺乏资金,见到H省地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