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世锦-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隐晦,根本就抓不住她的弱点,这让庄际好不气恼。
转眼过去几月,樊良瑾已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过了之前几日的消瘦期,樊良瑾正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正在发胖,不过胖的位置比较喜人,整个人养的比怀孕之前白了不少,肌肤如玉如雪,白里透红看上去时间健康。
车氏费了那么长时间的口舌,樊良瑾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车氏有点郁闷。
当她从丫鬟口中得知,樊良瑾很有可能早就看穿她的想法时,车氏的脸色难看至极,合着她之前那么长时间的努力在樊良瑾的眼中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笑话。
车氏恨恨的将手拍在桌上,这么长时间,她以为她把樊良瑾玩弄于鼓掌之中,实际上是樊良瑾根本就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她在她的眼中估计就是个笑话。
车氏越想越气,心头愤怒难以平复。
庄际难得和庄太傅坐在一起吃饭,本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原则,父子两人吃饭时都没有说话,等吃完饭,洗完手,擦过脸后。庄太傅才慢悠悠的开口说:“说吧,有什么事情找我。”
庄际不答反说:“难道我除了有事就不能来找你了?”
“你是我的儿子,你是什么性子我还能不清楚。自打你那个媳妇进门后你一回家就去看你媳妇,除非有事,不然你绝对不会丢下你媳妇一个人吃饭,跑过来找我。”
见状,庄际直言说:“既然你都看出来了,我就直说好了。”
庄际又在庄太傅这里将车氏平时对樊良瑾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庄太傅听庄际说完后顿了顿说:“你的意思是,车氏对樊氏不怀好意?”
庄际说:“我以为我说的很明白。”
庄太傅则说:“可惜你没有证据,没有证据就奈何不了车氏。车氏嫁进门来这么多年,做事一直规规矩矩从未出现过半分差错。”
庄际闻言,明白庄太傅是不想管这件事了。
庄太傅又说:“而且这是内宅妇人的事,你一个大男人管这么多做什么。樊氏若是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处理不了……”
庄际听着有点不高兴:“你明明知道车氏相对阿瑾不力……”
“庄家不需要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的儿媳妇。”庄太傅打断庄际的话,慢悠悠地说,“你可别忘了,车氏后面还有车家为她做后盾,车家现在虎视眈眈,一心想要占据第一书香世家的名头,我要是不明不白的处置了车氏,岂不是主动把把柄送到车家手中。”
“其实我也没想要你处置车氏,只是提前向你预备一下,若是车氏做出了什么事出来,那可千万不要怪我。”
庄太傅说:“说来说去,你最后就是就想说这句话罢了。也罢,我年纪大了,许多事情也不想去管,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你尽管去做吧。”
车氏气恼后不甘心就这样放过樊良瑾,她车氏除了在嫁人这件事上栽过跟头,其他时候都还没有吃过什么亏。樊良瑾腹中的孩子她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放过。
横竖她现在活着也没什么意义,本想着不把事情扯到自己头上,就选择了一个比较温和的法子,却被樊良瑾轻易看穿,这让她很不高兴,不过没关系,法子都是人想出来的,一个法子不行,还有其他法子,她就不信她打不下樊良瑾腹中的孩子。
之前车氏送给她一些补品,据下面的丫鬟说樊良瑾将它吃了。
第一次送的补品吃了,第二次送的补品樊良瑾肯定也会吃,她这样做简直就是在把把柄放在樊良瑾的手心里面,不过她顾不得了,她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不想再过这种没有未来的日子,只要能害的樊良瑾失去腹中孩子,看到他们痛苦难过,就算让她马上去死车氏也心甘情愿。
车氏把丫鬟叫过来,在丫鬟耳边叮嘱几句,丫鬟听完车氏的话,瞪大一双眼睛满是不敢置信。因为车氏刚刚在她耳边耳语买堕胎药。
丫鬟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的性子,车氏说完自己打算后丫鬟颤抖着双手脸上满是恐惧的表情,车氏见丫鬟胆小模样脸上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当即沉下脸来。
“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丫鬟摇头说:“奴婢不敢,只是奴婢想知道夫人为什么要奴婢买那个。”
丫鬟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她现在根本就是在明知故问,在她问车氏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心里面还抱着一份希望,希望是她理解错了。
车氏似笑非笑地看丫鬟:“我说的是什么意思,难道你真的不知道?”
丫鬟的脸色更白,腿下一软,跪在车氏面前,哭着说:“夫人,这事损人不利己啊。”
车氏冷冷说:“我还不需要你一个丫鬟来提醒我,还不赶紧去。”
车氏一双眼睛瞪着丫鬟,瞪得丫鬟浑身都在发抖,她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一步三回头的看车氏,指望她在迈出下一步的时候车氏能够改变主意。
直到她走到门口,车氏都没有叫住她。站在院门口,丫鬟捂着自己扑通扑通跳动的心口,不敢再多走一步路,她要是真的出去给车氏买药,害的樊良瑾堕胎,那么她肯定是离死不远了。她还年轻,还没有嫁人,她感觉得到车氏已经疯了,她若是没疯,又怎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做出这样让人感到恐怖的举动。
丫鬟脚下来回踱步思考法子,要不她随便买点差不多的东西代替堕胎药给夫人?丫鬟脚步一顿,觉得这个法子非常的好,想到就做。
丫鬟没有见过堕胎药,不知道堕胎药长得是个什么样子,她出门口一边注意后面有没有人跟踪她,一边往药铺小步跑过去,她用车氏给她的钱买了一小包的堕胎药粉,见它和面粉差不多,只是比面粉多了一股淡淡的药味,她心里就有了底,又买了一小包普通的药粉,问清楚吃了后对人没有伤害后,就转身急冲冲地走出了药铺。
自从知道车氏想要害樊良瑾,庄际就派人密切的注意车氏那边情况,丫鬟脸上的不对劲早就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她一路走得再小心也没有发现庄际派去跟踪她的人。
丫鬟这边走出药铺,跟踪丫鬟的其中一个人进药铺问情况,另一个人则是继续跟踪丫鬟。
那人进去后问药铺伙计丫鬟买的是什么东西,药铺伙计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眼珠子一转就知道生意来了,他手指在面前搓了搓愣是没有说话,那人见状从怀中掏出一两银子放在伙计手中,伙计见这外快赚的很大,心里高兴,将丫鬟所有的举动都说了一遍,包括买了别的药,还刻意问那个药会不会伤到人这点。
那人听后点点头,让伙计将那丫鬟买的药再准备一份给他,伙计速度很快,很快又准备好一份药材交到那人手中。
丫鬟回家,踌躇不安的将药包递给车氏,车氏打开药包,放在鼻子下面闻一闻,闻到的的确是一股子药味后,就放下心来,从头上拔下一支金钗放在丫鬟手中说:“你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做事也一直都很让我满意,这支钗子就赏给你了。”
丫鬟手握金钗,只觉得有千金重量,她张了张口,想和车氏说什么,见她满脸欢喜的盯着药包模样就知道她再说什么也是无用了。
她失落的低下头,将金钗收到袖子里面,感觉有点难过。
车氏重整旗鼓,又带着一大堆的吃食跑到樊良瑾这边,她先是笑着将这些补品递到樊良瑾面前,说不够还有,樊良瑾不知车氏想法,笑着收下车氏送过来的补品。
此时车氏晓得她之前和樊良瑾说的话对樊良瑾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为了不节外生枝,就忍着气继续和樊良瑾说起这些,樊良瑾从头到尾都是笑着听车氏讲话没有反驳一句,看着樊良瑾的笑脸,车氏只觉得恨得发荒。
说话间,庄际忽然带着大夫过来给樊良瑾把脉,樊良瑾见庄际这个时候居然还在家中不禁大为意外,好奇问他:“你怎么这个时候还在家中?”
庄际对车氏一丝不苟的作揖后坐在樊良瑾身侧,和她说:“今日没事我就提前回来了,巧的是刚刚回来的路上遇见了刚刚回京的李太医。李太医是宫中妇科圣手,对孕妇小儿很有一手。”
听庄际说他带进来的人不是个普通的大夫,而是一个太医,樊良瑾赶紧起身对李太医行礼,就连车氏也不例外。
李太医摆手说:“不过是世人夸赞罢了,用不着在意。”
樊良瑾笑着说:“一个人说话不算,大家都说好的话那肯定是真的好了,能让李太医为我把脉,我很荣幸。”
“什么荣幸不荣幸的,就是个给人看病的大夫。来,我来给你好好把脉,你怀的可是庄家的长子嫡孙,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樊良瑾轻轻拉起袖子,露出手腕上的皓白,蔷花拿出轻薄手帕覆在樊良瑾的手腕上。李太医一边抚摸胡须,一边为樊良瑾把脉,许久后,李太医说:“奶奶脉象强而有力,腹中孩儿很健康。”
?
☆、抓包
? 李太医这样说,在场人的除了车氏听着都很高兴。庄际笑着说:“奶奶自从确定怀孕,夫人就经常送补品过来给奶奶吃。”
蔷花听着,下意识附和说:“可不是,今日夫人又给奶奶送了不少的补品。”
车氏压下心头郁闷的感觉,脸上笑着说:“这也是我应该做的。”
李太医则说:“孕妇多吃点补品的确是好事,可是吃多了却是不好。”
蔷花解释道:“奴婢听说过这些,奶奶平时吃的补品不是很多。”
李太医说:“补品分为好多种,不是什么补品补的都是一样的。”
庄际听着,干脆让蔷花将今日车氏刚刚送过来的补品拿出来给李太医看看。车氏庄际这样说,顿时一惊,包括站在车氏身边的丫鬟。
蔷花关心樊良瑾,转身就去把车氏送过来的补品端到李太医面前,车氏望着她送过来的补品,在身上蹭了蹭潮湿的掌心。
李太医看着面前补品,越看眉头皱的越深,最后说:“这些补品有点不对劲。”
蔷花一愣,下意识说:“这补品是不是不能多吃?”
李太医拿起一颗红枣放在鼻尖下面闻了闻,又用手指摩挲两下,指尖放在舌尖上舔了一下后说:“这补品上有些不该有的东西。”
李太医说的比较隐晦,车氏眉头紧紧皱在一起,芷兰下意识想到对樊良瑾不利的那个方面:“是不是对奶奶腹中的孩子不好。”
李太医转头看了眼庄际,将红枣放在桌上:“以后奶奶的饮食小心点吧。”
说完李太医起身离开,大户人家的事他不好参与太多。
芷兰在樊良瑾的事情上特别的执拗,只要是会伤害到樊良瑾的事她一定会死磕到底,谁也拦不住她。
李太医要走,芷兰小跑两步,眼角扫向旁边依旧坐着的车氏,挡在李太医面前,不让他走。
李太医自从当上太医以后就很少有人敢这样对待他,就连宫里面的皇后娘娘都对他恭敬有加,谁让那群女眷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上。
芷兰问李太医:“太医,奴婢知道自己拦着你是不对,可是太医,奶奶是奴婢的主人,做奴婢的为自己的主人着想也没什么错处对吧。”
李太医是庄际请来为樊良瑾把脉,顺便做戏的,本来说好,说完该说的话后就离开,这会儿被丫鬟拦住,李太医回头看庄际,等着庄际说话。
庄际收到李太医的目光,低咳两声对芷兰说:“芷兰,让李太医离开。”
芷兰说